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唱片步行街(六)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15 12:33
标题: 唱片步行街(六)
【唱片標題】Virtuoso Cello Showpieces


【唱片編號】Naxos 8.557613



【音樂類別】大提琴樂隊演出超技作品


【曲目內容】Buxton Orr《卡門幻想曲》、Danzi《莫扎特歌劇「唐爵凡尼」主題變奏曲、Castelnuovo-Tedesco《費加羅變奏曲》(選自羅西尼「西維爾理髮師」插曲,由大提琴大師皮亞堤高斯基改訂)、Cassado《寶亞狄悲歌》;都伏札克作品選:G小調迴旋曲,作品94、靜寂的森林,作品685G調小奏鳴曲,作品100Oscar Hartwieg改編)


【演出者】Maria Kliegel, 大提琴 / Nina Tichman, 鋼琴


【製作時期】200412月,德國


評介:這是名副其實的大提琴超技表演,難得的是所選的音樂又極富娛樂性,聽得過癮,亦有抒情感人的片段。
德國女大提琴家Kliegel在美國印地安拿大學隨大提琴大師Janos Starker學藝時,巳多次在比賽中奪標,1981年參加羅斯卓波維奇國際大提琴比賽獲首獎一舉成名,成為一位受歎迎的大提琴演奏家。她既掌握到超技本領,演繹亦具內涵和感染力,有令人不可抗拒的魅力!


CD的曲目讓她有機會盡顯所長,單欣賞頭三首改編自著名歌劇主題音樂的幻想曲和變奏曲,巳值回碟價!


伴奏者Nina Tichman是美籍新進的女鋼琴家,出身於茱莉亞音樂院,在歐洲各地留學亦取得好成績,先後在多個地位崇高的國際鋼琴大賽中獲首獎,包括義大利的布遜尼和Casagrande、德國的孟德爾遜獎,在美國本土亦多次獲獎。兩位女器樂高手合作,如魚得水,心領神匯互相襯托融為一體,發揮音樂的扣人心弦感染力!


錄音效果自然充滿音樂感,兩件樂器聲部均衡,反映錄音師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年近花甲的德国女大提琴家玛莉亚·克雷格尔(Maria KIiegel)在zaXOS录有各种唱片达70多款,她过去给人的印象是温文尔雅、善于演奏有深度有内涵的曲目。但听完这张专辑后,你还会发觉她还是个技术全面的演奏家。

顾名思义,「超技大提琴鉴赏」这张专辑选择的当然都是些技巧性很强的曲目,奥尔、卡萨多、丹兹等几位作曲家虽名不见经传,但他们改编自名作的《卡门幻想曲》、《莫扎特唐·乔凡尼主题变奏曲》、《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变奏曲》等采用的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旋律,用大提琴这件乐器秦采将它与人声最接近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德沃夏克的(回旋曲》和(寂静的山林》是大提琴小品里的热门曲目,无须多说;根据G大调小提琴奏呜曲改编的大提琴奏鸣曲别具韵味。

1.jpg (29.73 KB, 下载次数: 228)

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15 12:36
这张专辑叫《歌剧盛会》夸张了点,还是叫「多明哥独唱专辑」更贴切些。与今天年愈花甲、老态初显的演唱相比,多明哥盛年时的演唱更表现出辉焊的激情和金嗓子的魅力。本片是多明哥1980年签约DG不久后录制的一张歌剧咏叹调集,由意大利指挥大师朱里尼执棒洛杉矶爱乐乐团伴奏,9首釆自唐尼采蒂、威尔第、梅耶贝尔和比才等伟大作曲家的唱段充分体现出多明哥黄金时期的风采。在《圣洁的阿依达》中,他以头腔共鸣发出带金属味的高音刚劲通透,将角色那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英雄气概抒发得畅快淋漓;而在另一首《卡门》中的《花之歌》里,他又能以细腻处理将男主角唐·霍塞的侠骨柔情表现得入木三分。此外,《偷洒一滴泪》、(柴堆上熊熊烈火》也无不丝丝入扣,精彩万分。

2.jpg (4.68 KB, 下载次数: 169)

2.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15 12:44
这是一张加入了现代气息的怀旧复古民谣,它体现了清新、质朴、简单、温暖、舒缓的本质,充满了山谷里的居民特有的悠扬恬静的的田园之美,散发着青草的芬芳,浸透着着自然的纯净。主唱歌手小娟的声音,干净飘逸空灵,有了一丝与世无争的淡然与细水长流的真情。是山谷河流花朵绿草间的天籁之声,纯净透彻;是冬日午后的暖阳,温暖舒服,是云雾中的百灵鸟,动听悦耳。她和山谷里的居民一直坚持自己的音乐理念,走一条从心灵出发再回归到心灵的路程。本专辑是发烧真品,没有MIDI,采用真乐器伴奏,以顶尖的录音设备,最真实地还原了音效,音场的空间感、音质、定位、动态和质感均达到至高境界,通透度、结像力表现得无——可击,让你亲身体验到现场聆听的高级享受。

专辑曲目:
  01.细说往事
  02.GONE THE RAINBOW
  03.惦记这一些
  04.我俩永隔一江水
  05.我的家(原创)
  06.再爱我一次
  07.春夏秋冬
  08.FLOWER
  09.绿岛小夜曲(合唱 男声黎强)
  10.玻璃心
  11.blowing in the wind
  12.空白
  13.野百合也有春天
  14.梦田
  15.归来的燕子

3.jpg (68.07 KB, 下载次数: 172)

3.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15 12:49
标题: 二胡女演奏家黃江琴 嶄新手法演繹流行曲
【唱片標題】Magic Erhu


【唱片編號】雨林H-124


【音樂類別】二胡主奏中西樂器混合小樂隊(包括:結他、琶琶、笛、簫、弦樂四重奏、長笛、古箏、曼陀鈴)伴奏輕音樂


【曲目內容】庭院深深(劉家昌)、渡口(楊弦)、夢中人(Dolores)、被遺忘的時光(陳宏銘)、我有一段情(辛夷)、後一夜(陳志遠)、昨夜你對我笑一笑(周蘭萍)、青春河畔(林煌坤)、秋夢(船村)、跟我說愛我(蘇來)、煙雨斜陽(田寧)、你的眼神(蘇來)



【演出者】黃江琴, 二胡


【製作時期】200611月,廣州


評介:這是以流行曲為主體,改編成具品味的輕音樂方式用二胡主奏,中西樂小樂隊聯同演出抒情音樂,閒時欣賞,可收心曠神怡之效!


編曲者王華,出生於音樂世家,受過正統音樂教育在音樂院作曲系畢業,在電台任音樂節目監製,亦有創作流行曲,並建立自己的工作坊致力製作發燒碟,這就是近作其中之一,屬高格調的輕音樂製作,所用的錄音、混音器材均為時下的高級名牌出品,成績理想,效果悅耳。


獨奏者黃江琴在海南藝行學院二胡專科畢業後,參加樂隊即從事專業演奏工作,先後出訪英、法、新加坡及香港演出,是位才華出眾新一代能發揮二胡優美音色和感染力的演奏家。一些流行曲,經她處理演繹,品味得以提升,值得欣賞!

4.jpg (33.18 KB, 下载次数: 178)

4.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15 13:11
标题: 巴赫名鋼琴變奏曲 改編成弦樂三重奏
【唱片標題】<<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唱片編號】DGG 477 6378
【音樂類別】弦樂三重奏
【曲目內容】巴赫:高德堡變奏曲(Dmitry Sitkovetsky改編)
【演出者】Julian Rachlin , 小提琴 / Nobuko Imai , 中提琴 / Mischa Maisky , 大提琴
【製作時期】20062月,德累斯頓


評介:巴赫的高德堡級奏曲是鍵盤音樂的百科全書,不論學作曲、學彈琴,研究音樂的學者,和希望從欣賞音樂進一步充實自己精神修養的愛樂者,都值得深入去了解的一首名曲,不少鋼琴家因為演奏這曲有心得而晉身為大師級的音樂家,最為人所熟識的一位就是加拿大傳奇鋼琴家格連高特(Glenn Gould)。而這一弦樂三重奏改編譜,就是由俄羅斯著名小提琴家兼指揮家薛可維斯基為紀念作曲家誕生三百周年(1985)寫成,用來題獻給格連高特,具有雙重意義。



這首長達80分鐘的鋼琴變奏曲,聽原版本,對樂齡淺的人來說,不容易完全接受,因為內容太豐富多采,一時間很難消化!薛可維斯基把它拆敬開用三件弦樂器演出,聽來層次感就更為鮮明,欣賞起來又可增加趣味性,不知不覺地被帶進巴赫多姿多采的音樂美境中。


三位弦樂高手將樂曲分成三個主要聲部,我們欣賞時如能代入為其中一位樂手,保証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室樂三重奏可視為三個好朋友把酒談心,互相傾訴,可以閒話家常,而至國家大事,海闊天空,實為人生一快事。
巴赫的音樂是人生和世情的寫照,有說不盡的話題和真摯的情懷,有幸進入他的音樂世界,有取之不盡的健康精神食糧!

5.jpg (40.65 KB, 下载次数: 162)

5.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15 13:21
詹姆斯·高尔韦“我是一个柏林人”
演奏:詹姆斯·高尔韦及柏林乐乐团
DG 477 6077

     长笛常常破人们赋予某种神秘的色彩,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在绘画作品中,尤其是以神话为主题作品,时常会有它的出现。神话中的吹笛人大都是多才多艺的神仙或者浪漫而美奸的人物,而你町曾想过现实中这样的人物又会是谁呢?詹姆斯·高尔韦,一十蜚声乐坛而义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当代最负盛名的长笛演奏家,这位驰骋乐坛半个世纪的长者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众所周知,高尔韦曾经是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长笛演奏家,在—卡拉杨的黄金时代,他曾为柏林爱乐立下汗马功劳,而当初他进入这个世界顶尖级的乐团却经历了一十曲折的过程。年轻的演奏家兴致勃勃地报到时,却遭遇了拒绝,理由是他迟到了,然而,高尔韦却不卑刁;亢的恳求到了一次演奏机会,他纯净,浪漫的音色以及卓越的记忆力打动了评审团。当评审团高兴地通知他:“你现任是柏林爱乐的首席长笛演奏家了,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演出?”高尔韦毅然拒绝厂,他说他不喜欢德国人粗鲁而官僚的态室,宁愿和他的皇家爱乐乐团演出。高傲的柏林爱乐少有被拒绝的经历,听到达句活一惊,但只能奸言恳求他留下来,高尔韦这才答应他们的请求。随店的一段时间里,高尔韦以他特有的爱尔兰入那种丰富多彩的情感给传统的德国式的音响带去了新鲜的空气,也伴随着柏林爱乐创立下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尽管经历过柏林冷战时期的混乱,他坦言自己在柏林没有遗憾.那里让他懂得了—个真正的交响乐团的声音应该是怎样的,并且认为每一个独奏家都应该有在一个专业团体演奏的经历,“而有什么比柏林爱乐更好的呢?”卡拉扬的艺术魅力也使高尔韦受益匪浅,尤其是“精彩的排练”。尽管卡拉扬有着说一不二的个性,却很乐意接受高尔韦的灵感:也对高尔韦的古怪脾气十分包容。他对高尔韦为乐队做出的贡献非常感激,认为他的演奏有着一种铜管乐器的气质.又并末脱离其长笛音色的本质,给与了乐团一种坚实的音色基础。
高尔书离汗柏林独闯天下时,卡拉扬既表示理解,又十分惋惜,甚至是生气。

     直到现在,高尔卞还常对别人说“我是一个柏林人”。在DG公司最近出版的返张名为“詹姆斯·高尔市和柏林爱乐——我是一个柏林人”的专辑中,记录下他与柏林爱乐在辉煌岁月中留下的经典录音,有人们耳热能详的《培尔·金特》中的日出、《阿莱城姑娘》组曲中的片断、巴赫佃小调弥撒》中的片断、莫扎特的((Posthron小夜曲》、《阿依达》的片断以及《莎乐美》中的《七层画纱舞》,此外,还有演奏的一些室内乐作品,在熟悉的旋律中,从不同的层面为我们展示了大师浪漫而多彩的艺术风格。

1.bmp (261.09 KB, 下载次数: 145)

1.bmp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16 11:27
标题: 帕瓦罗蒂精选集:最爱的意大利歌曲集
帕瓦罗蒂拥有圆润的嗓音,他演唱的意大利歌曲韵律华丽、漂亮,具有干净的穿透力,是爱乐者至尊的选择,专集收录21首帕瓦罗蒂演唱生涯中灌录过的著名意大利通俗歌曲。包括数张其个人最畅销专集之选曲,许多都是帕华洛帝个人的最爱。其中的「格兰狄娜」所描写的便是帕华洛帝的故乡蒙地那。其它还包括了最著名的《我的太阳》《飞翔》《妈妈》《重归苏莲托》等,都是爱乐者百听不厌的。这些曲子旋律甜美,富有乡士风味,帕瓦罗蒂的声音把它们的热情与绚丽诠释得恰到好处。

1.jpg (122.14 KB, 下载次数: 147)

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16 11:34
帕瓦罗蒂在古典音乐殿堂的崇高成就与地位已经无可置疑,素有「高音C之王」美誉的帕瓦罗蒂,世足赛上与多明戈、卡雷拉斯的「世界三大男高音」合唱,更让全球乐迷至今依然津津乐道,回味不已。

帕瓦罗蒂将于2005年全球巡回演唱结束之后告别舞台,因此这套「歌王帕瓦罗蒂 豪华影音全纪录 4DVD-9+3CD」无疑是喜爱帕瓦罗蒂的乐迷,最不可错过的世纪献礼。

其中4DVD-9 收录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们,国际流行巨星们的七场慈善演唱会,再加上一场与女高音弗契丽连手演诠之实况录音,共八场演唱会气势之磅礡与慈善信念之感人,都是完美极致的演出之外,更加撼动人心的人性升华。从1992年开始,每一场「The Pavarotti & Friends」都创造了梦幻般的巨星卡司,不仅年年造成话题,其所产生的高票房与高口碑更直接嘉惠了在世界各地需要帮助的儿童,这不仅是帕瓦罗蒂个人演唱生涯登峰造极之作,更是这十年流行歌坛的唯一脚注与记录!

其中的一场“为危地马拉和科索沃的儿童义演”,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帕瓦罗蒂创建的“战争儿童慈善基金会”,应帕瓦罗蒂之邀参加音乐会的歌星及组合共12个。与前几届的唱法相比,这次帕瓦罗蒂与更多的朋友进行了合作。在此次音乐会的阵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玛丽亚·凯莉(Mariah Carey)、瑞克·马丁(Ricky Martin)和爱尔兰组合“男孩地带”(Boyzore)。玛丽亚·凯莉参加这场音乐会时正在筹备她的全新专辑。两个月后,8月16日她的最新单曲“伤心人”(Heartbreaker)就率先在网上推出了。在音乐会上,玛丽亚·凯莉演唱了“我的全部”(My All),并与帕瓦罗蒂合唱了名曲“英雄”(Hero)。为了将就帕瓦罗蒂“低不下来”的嗓音,玛丽亚·凯莉对这首乐曲的旋律与节奏作了很大的改动,但与帕瓦罗蒂合作的效果并不太好。帕瓦罗蒂与“各路大仙”不同音乐风格的合作,是生硬还是融合,恐怕也是见仁见智的。美国灵魂乐代表人物、著名歌星菜昂内尔·里奇(Lionel Richie)也引导帕瓦罗蒂玩了一把Soul,他们合唱了“爱的魔力”(The magic of Love)。而多次参加系列音乐会的拉丁歌后葛洛瑞亚·埃斯特芬(Gloria Estefan)再次到场,与帕瓦罗蒂合唱了“Fiorin Fiorello”。另外,有民谣倾向的美国著名歌星齐·库克(Joe Cocker)也参加了音乐会。帕瓦罗蒂的同乡们——意大利歌星一直是系列音乐会着力推介的,盲人歌星波切利(Boccelli)就是最大的受益者。祖切罗(Zucchero)就是此次音乐会上一位耀眼的意大利歌星,其实他也不是第一次成为帕瓦罗蒂的朋友了,他今年也推出了第一张英文专辑,开始真正向国际流行乐坛进军。音乐会上,他与B?B?King合作了“Hey,man”,相信他与布鲁斯大师的成功合作有助于坚定他的R&B(节奏与布鲁斯)的音乐风格。另外,Alex Britti、Gianni Morandi、Lanra Pausini、Renato Zero等几位我们不太熟悉的歌手也参加了音乐会。


CD部分收录帕瓦罗蒂最畅销的4张专辑,其中许多曲目都是帕瓦罗蒂个人的最爱。其中的「格兰狄娜」所描写的便是帕华洛帝的故乡蒙地那。其它还包括了最著名的《我的太阳》《飞翔》《妈妈》《重归苏莲托》等,都是爱乐者百听不厌的。

2.jpg (50.23 KB, 下载次数: 161)

2.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16 11:37
标题: 马勒:第5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带花)566962-2
★ 本碟Hi-End级的发烧音效,使它成为公认的交响曲唱片奇观!!
★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推荐名盘,留声机百大唱片、EMI百大唱片!!
★ 全球马勒迷们人手一张的超珍贵唱片!!

无论从诠释理念,张力还是录音来看,都是EMI产品中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后浪漫派伟大作曲家马勒的交响曲作品有着硕大的乐队编制,宽广的音乐声场,绝美的弦乐效果......这一切都被他著名的《第5交响曲》囊括其中!!

这部交响曲是在马勒心中占绝对地位的交响乐遗产中第一部纯粹的器乐三部曲,马勒将《第五交响曲》描述成为“达到生活顶端时刻的男子”。音乐由悲到欢,由黑暗到光明,同贝多芬的《英雄》一样,这部三部曲同样宣扬了无畏的勇气。

指挥大师巴比罗利“觉醒”到要推广马勒的音乐已经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了,之所以他起步较晚是因为此前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马勒的音乐仿佛为其度身打造,直到英国乐评界元老卡达斯先生善意的提醒:“马勒的音乐是为你写的。”

自此巴比罗里开始了为期16年的对马勒作品的详细研究。《第五交响曲》1969年7月16-18日(他逝世前一年)录制于沃特福特市政厅。从这张唱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巴比罗里对音乐的洞察力以及他对乐曲结构一丝不苟的处理和微妙的措辞。他的演绎是自由的,似乎他已读透了马勒的心思进而营造出不同的心情以及乐曲中的生机与噩梦般幻想的强烈对比。
本张唱片发行至今已20余载,被一致公认为马勒交响曲的优秀唱片之一,“顽固”的占据着这个曲目的首选位置,无人能及!!作品的第四乐章--那个极著名的“小柔板”会令所有听者动容!!
曲目简介
目录
《升小调第5交响曲》
01 Ⅰ:Trauermarsch 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
02Ⅱ:Sturmisch bewegt
(Mit grobter vehemenz) 第二乐章:如暴风雨般激烈
03 Ⅲ:Scherzo (Kraftig,nicht zu schnell) 第三乐章:谐谑曲
04 Ⅳ:Adagietto(Stehr langsam) 第四乐章:小柔板
05 Ⅴ:Rondo-Finale(Allegro)第五乐章:最后的行板

3.jpg (8.64 KB, 下载次数: 181)

3.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16 11:43
标题: 水星公司发烧天碟-1812序曲
水星版1812序曲

●唱片名称:1812 OVERTURE
●唱片公司:MERCURY
●唱片编号:434 360-2
●录音时间:1955-1960
●发行时间:1995
●压片地点:德国
●唱片制式:ADD
●指挥:ANTAL DORATI
●演奏: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

多拉蒂指挥明尼波利斯交响乐团

这张唱片其实不用多做介绍,大家都知道。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使用了真实的炮声和钟声,炮声使用1775年法国制造的大炮,钟声则用纽约河畔教堂的大钟钟声。并且在当时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录音,当然,这张是在1958录音,在这之前,也就是1954相同的指挥和乐团就已经演奏过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并使用了炮声是在西点军校录下拿破仑时期制造的古炮射击声,钟声则录自耶鲁大学校园内的大钟。1958年的录音由飞利浦唱片公司在1995年重新制作成CD发售,但封面仍然使用了水星的标记。

可以说,水星公司在当时使用的三支麦克风的录音机来进行录音,得到了极大的成功,多少年来,这张1812无不是试音首选碟,和这个曲目的第一版本。

假如,我们撇开真实的声音不谈。光就多拉蒂的指挥来说,也是极其成功的。在他指挥下的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声音饱满圆润,充满了激情和内涵,无愧1812第一版本的称号。

贝多芬的《惠灵顿的胜利》,是极少演出的曲目,但在多拉蒂与伦敦爱乐乐团的演奏下,极其火爆,出采,是对音响器材的绝对考验,也是对于激情的绝佳体验。

曲目:

01 1812 Festival Overture Op.49
02 Commentary by Deems Taylor
03 Capriccio Italien Op.45
04 Wellington's Victory (‘The Battle of Vitoria’), Op. 91, Part 1
05 Part 2
06 Commentary by Deems Taylor (2)

发烧友收藏架上不可或缺的极品,"真炮真钟"考验音响器材的试金石!

这张唱片荟萃了两部非常典型,且效果火爆的战争题材交响乐--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以及贝多芬的《威灵顿的胜利(战争交响曲)》。担任指挥的是著名匈牙利指挥大师多拉蒂,录音则是美国历史上十分有名气的MERCURY(水星)公司(已经被飞利浦收购)。可谓MERCURY的镇山之宝。黑胶时代,就卖出超过200万张。

这张唱片于1958年录制,开创性地利用录音技术,在乐队的演奏中加入了真正的炮声和教堂的钟声,其中炮声使用1775年法国制造的大炮,钟声则使用用纽约河畔教堂的大钟钟声,优秀的演绎加上高保真的录音效果,让这张唱片名垂青史。多拉蒂的指挥在这张唱片中也是功不可没的,正是他的指挥,让这样一支连柴可夫斯基本人都认为嘈杂的乐曲表现出了难得的平衡和流畅。另外值得一赞就是是唱片的混音师,他将炮声、教堂钟声等音效处理得很好,没有喧宾夺主,配合乐团演奏,浑然天成,给人水乳交融的感觉。

这张唱片由于录音出色,效果传神,而真实的炮声有着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单声道时的制作,就已成为发烧友和音响厂家采用为试音碟。无论是《1812序曲》还是《威灵顿的胜利》,都是诸多乐评人、唱片杂志首推的版本。唱片曾获得了企鹅三星带花的评价,在TAS发烧邦也是多年榜上有名。

4.jpg (73.24 KB, 下载次数: 180)

4.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16 12:24
标题: 切利比达齐指挥慕尼黑爱乐《舒伯特第九交响曲》
●唱片名称:Schubert Symphony No.9
●唱片公司:EMI
●唱片编号:5 56527 2
●录音时间:1994 Live
●发行时间:19972 {" I) T2 O" [0 e3 M' Z& H
●唱片长度:59'26
●唱片制式:DDD
●压片地点:Holland  e/ J% m6 Z& I& w* [4 }9 S( p9 S2 N; t  F
●指    挥:Celibidache (切利比达齐)
l●乐    团:Munchner Philharmoniker(慕尼黑爱乐乐团)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D.944

舒伯特于1825年开始写作《第九交响曲》,并在1828年3月完稿。他原本希望此曲能由维也纳的“音乐之友协会”(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演出,但是该协会认为作品太长也太难。同一年稍晚,舒伯特去世后,此曲手稿留给舒伯特的兄长费尔迪南(Ferdinand),直到1839年才在舒曼的安排协助下,由莱比锡布业大厅管弦乐团首演此作品。

虽然发表稍迟,然而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却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乐曲之一,不仅对舒曼本人有强烈影响,亦对勃拉姆斯略起作用,并以其设计构思之广——如舒曼所说是“像天堂一般长”——大胆地为布鲁克纳与马勒指出了一条明路。在未完成的《第八交响曲》中,率先使用的许多风格与形式上的处理方式,都再度出现于此曲中。但是两首交响曲最关键的创作观念并不相同;在第九中,舒伯特克制了延长旋律的冲动,而改以简洁有力、可塑性极高的主题,作为各乐章里的基调。0 b, f% }! o9 r: I2 B5 i: M

全曲四个乐章的管弦乐独特色彩,精致得令人惊叹。如同《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将温暖、灿烂的木管及铜管色彩铺陈于弦乐之上,使此曲固守在浪漫派的音域中。此外,他运用这些乐器的独奏能力也同样重要——双法国号温柔地齐奏出乐曲开端高贵的鼓号曲;双簧管亦是抒情地和着弦乐的伴奏,像远处的一支小号,吹奏出行板乐章的第一主题。

v' D
该曲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节奏活力充沛,以及两组特殊的基本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后接八分音符,以及三连音——在乐曲的进行中逐渐加强。这两种节奏,加上由法国号最先吹出的一个持续的四音符装饰音,变成终乐章的构成要素,正因为节奏素材的力道十足,庞大漫长的终乐章才能够像炮弹一般推进。

舒伯特晚期作品中的诗意与想象,在此曲达到巅峰,行板乐章里至少有一个值得一提:再现部来临时,舒伯特以长号、木管及弦乐(均为最弱音)奏出圣咏般的模式,两支法国号轻柔地反复吹奏着高音G。法国号音符间的音程中,弦乐释放出沉静而缓慢变化的和声——首先是大提琴与低音大提琴,接着是中提琴和小提琴,渐渐增强,最后弦乐与法国号一起奏出乐章本调a小调。这个片段充分地展现了作曲家的天赋——后来更不只一次地回响在舒曼与勃拉姆斯的音乐中。
T) E

曲目:! h, a/ u# p" N' a7 R
' k$ \5 _) O* t6 c
01 Applause. X% g$ z' L" b: Z7 M- m
02 I.Andante-Allegro ma non troppo
C03 II.Andante con moto
Scherzo.Allegro vivace-Trio
05 IV.Final.Allegro vivace
}06 Applause*

5.gif (125.5 KB, 下载次数: 98)

5.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2 14:49
标题: 《女王驾到》
唱片编号:RR-95CD

   《罗马之松》是这张唱片中最为乐迷熟知的作品,这部乐曲作于1924年,是雷斯庇基著名的“罗马三部曲”中的一部(另两部是《罗马喷泉》和《罗马节日》),作曲家在创作中力求用音乐来表现大自然,描绘的主题则是最能代表罗马风景的百年老松树,作曲家称它们已成为罗马历史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作品的四个乐章标题分别是:1、波尔盖塞别墅的松树;2、墓地的松树;3、雅尼古伦山的松树;4、罗马大道;其中第三乐章曲谱注明要融入夜莺的叫声。日裔指挥家大植英次与明尼苏塔管弦乐团是发烧友心目中的梦幻组合,他们演奏的《罗马之松》不负众望,具备了发烧录音需要具备的一切条件,有着壮阔的气势、宽阔的音场和丰富的管弦乐音色变化。聆听他们的演奏总让人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大植英次的断句和衔接处理比较简洁明快,使得乐曲充满着青春逼人的气息。

    另两部雷斯庇基的作品《席巴女王贝尔克丝组曲》和《土地神之舞》是两部较冷门的组曲。前者反映的是席巴女王贝尔克丝因仰慕所罗门王的智慧而前往拜谒的情景,作曲家创作这部叙事性的作品时采用了和他老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类似的手法,主题动机反复在曲中出现,旋律优美,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加强音乐的戏剧性,启发听者对描述情景的想象。《土地神之舞》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四个乐章以不同的管弦色彩主题,突出各个乐章不同的场景特点,RR优良的录音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曲目:
1.Solomon s Dream
2.The Dance of Belkis at Dawn
3.War Dance
4.Orgiastic Dance (Chad Shelton, Tenor)
Dance of the Gnomes
5.Allegro Vivace
6.Meno Mosso
7.Alla Marcia Funebre
8.Allegro
The Pines of Rome
9.The Pines of the Villa Borghese
10.The Pines Near a Catacomb
11.The Pines of the Janiculum
12.The Pines of the Appian Way

1.jpg (14.96 KB, 下载次数: 109)

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2 15:39
标题: 江智民 另一种乡愁 DSD
全球唯一被称为"被上帝亲吻过的声音",这有些夸张了,"被上帝亲吻过的嗓子"这句话最初是用来形容意大利盲人歌手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的.不过就江智民的声音来说,那也是相当出色了.江智民的"江湖"曾荣获"2006新加坡国际音乐节" 最佳唱片奖,最佳歌手演唱奖,最佳录音奖,最受欢迎唱片奖.

江智民以极有空间感和穿透力极强清新完美的天籁之声演绎经典名曲。唱歌颇老练的他不落俗套,丝毫没有一点做作的感觉。这张专辑录音时麦克风的成功摆位占了非常重要的部分,定位一流,精准无误,空气感和层次感显著,传神到不得了.

此碟选曲更是一绝,中外名曲完美结合。配器也是中、西乐器的结合例如古筝、二胡、笛子、小提琴、钢琴、弦乐、打击乐、手鼓等等。完全是精妙绝伦的演绎,全力投入至情至圣的制作,群体合作的结晶。人声绝版、天地诵歌、穿透城墙的声音,首度炮制深情献唱让你无从挑剔的人声极品,句句听出耳油,令人回味无穷。

01 夜色
02 跟往事干杯
03 枉凝眉
04 缘分五月
05 驿动的心
06 映山红
07 别一种乡愁
08 回家
09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10 忘不了
11 历史的天空
12 别让我一个人醉

11.jpg (105.99 KB, 下载次数: 103)

1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2 15:43
标题: 江智民 写给海洋
唱片公司:成都中唱 发行时间:2005.4.28
江智民--写给海洋(被称为"被上帝亲吻过的声音),
以极具空间感和穿透力极强,清新完美的天籁演绎经典名曲,唱歌老练但不落俗,时而摇摆,时而听他中跺脚,真是忘我,丝毫没有一点著作的感觉。这专辑定位一流,精准无误。此碟选曲更是一绝,中、外名曲的完美结合,配器也是中、西乐器的结合,如古 筝、二胡、笛子、小提琴、钢琴、弦乐、打击乐、手鼓等等。完全是精妙绝伦的演绎,全力投入至情至胜的制作,群体结合的结晶 .  
专辑曲目/简介

01、写给海洋

没有歌词的演唱,技巧纯粹的人声,充满海洋的意象乐曲,清新透亮极其空间的 嗓音牵引着你的思绪,跟随月光滑行,再加上婉约的钢琴,带来亲切又深刻的奇 妙的感受,就像晨曦一样,虽不眩目耀眼,却能在瞬间牵动心中对爱情的幢憬, 将所有情绪回归自然.

02、风平浪静

最新创作的民谣式风格歌曲,带给你全新感觉。首先要说的是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太好了和歌手的声线配合得天衣无缝,再加上绝美的木吉他、小打和完美的女声伴唱,这绝对是最高享受。从自私的角度来说,我求求你千万不要公开放这首歌, 因为它太好听了 ,拜托!拜托!


03、逝去的诺言

这首配器是清脆且很有质感的古筝和小提琴之间的对话,再给你新感觉,加上江智民纯朴、厚实、有血有肉的人声会让你听完又听

04、为爱痴狂

此曲无论以配器、录音、还是歌曲的好听程度和歌手的唱功,都一一向发烧友们交足货了的,无可挑剔


05、情锁

这首歌是音响迷头痛来源之一,因为只要播放“情锁”这首曲开始那段的定音鼓与低音鼓时,音响系统的缺点便暴露无疑,如状态不佳,速度太慢中低频有膨胀感 等等,请不千万不要怀疑它的录音,这绝对是一流的

06、我的幸福

此曲的小提琴拉得实在太好了,我想他肯定是个天才,听完此曲都会让每位朋友找到幸福

07、掌声响起来

性感的萨克斯搭配一首老歌,想听听是什么感觉吗?我现在不能说,只有你进去才知道

08、爱太任性

你听这首歌时如感觉熟悉而又有点陌生那就对了,因为他是改编马.连恩的旷世名曲,多听听你会爱上这首歌的

09、丁香花

当你听这首歌时,你可能感觉在很多地方听过的,的确这是一首不多见的经典流 行歌曲,由江智民演绎给你一个新的感觉,这才是你所追求的最佳版本 10、让生命去等候

摇摆的最佳感觉在这里寻找,更胜原版的版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里面的笛子吹的太舒服了

11、不装饰你的梦

古筝、二胡再次出击和江智民完美声音完全融合是最高潮的体现,爽!爽! 爽!

12、告别时刻

22.jpg (58.94 KB, 下载次数: 119)

22.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2 16:09
标题: 奚秀兰《奚秀兰经典金曲18首》
奚秀兰《奚秀兰经典金曲18首》 320Kb 奚秀兰的歌听起来非常的“飘柔舒缓”,可以说,这种特征是贯穿在她的每一首歌曲里面的。她唱“天涯歌女”、“月圆花好”及“绣荷包”这样的抒情歌曲时是那样的轻柔曼妙;而像“阿里山之歌”等这样一些本是比较激昂慷慨、粗犷豪放的歌曲,经由她唱来,竟也会变得是如此细腻甜美、柔情似水,别有一番滋味。也即,任何形式的歌曲只要经奚秀兰一唱,都会“染”上她独有的这种特定“味道”。这是一种什么“味道”呢?简单地说,就是这种声音非常得“养人”!所谓“养人”即“补品”也!身体好的时候可以用,身体不好的时候更应该拿来用;心情好的时候听起来会眉飞色舞,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听倒还可以化解心中的郁闷。它的这种“特质”,很有点像发烧友常说的“传统英国声”的感觉。

01. 天涯歌女 02. 月圆花好 03. 琵琶怨
04. 楼台会 05. 叹十声
06. 月儿弯弯照九州 07. 何日君再来
08. 三年 09. 九个郎 10. 绣荷包
11. 五月的风 12. 苏州河边
13. 明月千里寄相思 14. 秋水伊人
15. 送君16. 阿里山之歌 17. 拷红 18. 郊道

33.jpg (13.27 KB, 下载次数: 97)

33.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2 16:30
标题: 陈宁《酒红色的心》
国际发烧品牌 继《写给海洋》震惊发烧界后又一力作。民谣歌手陈宁14首质朴、深刻的生命之歌。美、壮阔、深度都不足以形容陈宁的音乐;抚慰与疗伤,则是陈宁之歌的另一种神奇能量,制作大师(LIANG HUAISONG)的鼎力加入,更增添这张作品的美感与深度。靓绝编曲,大小场面兼备,乐器足料配合,绝不欺场.


专辑曲目:
01. 春水
优美的木吉他、绝美的民族特色歌词加上歌手独特浑厚磁性的嗓子和深厚的唱功,在此曲中表露无疑,特别是最后那段鼓声太好了,绝像力、空气感、音场动态都是无懈可击。

02. 梦已遥远
乡村民谣式的曲风、明快的节奏、一流的录音,绝对是你期待已久的佳品

03. 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最新改编巴萨诺瓦曲风,绝对是最好听的版本

04. 顺流逆流
声线能粗能细,行腔流畅委婉,气息收放自如声韵感人才是陈宁过人之处

05. 又见炊烟
人声如陈年佳酿绝对不要错过

06. 酒红色的心
录音、配器、歌手唱功都不用多说哈!完全是大师级别,只等你细细品味。

07. Isn't she lovely 你是否很可爱
听完之后,才会发觉什么是真真下正正的高手演唱

08. 月光小夜曲
真正体现歌手唱功的真是这些老歌[此曲中间有一段在月光下蟋蟀鸣叫的意境特好

09. 风平浪静
什么叫低气十足,什么叫厚重质感,什么叫好听的歌,此曲给你满意答案。

10. Amazing Grace 天赐恩宠
绝美的爱尔兰复古小提琴,加之没有歌词的吟唱,全球艺人翻唱最多的经典曲目,你我怎能错过呢!

11. 痴心绝对
钢琴声晶莹剔透,大件小件,错落有致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流畅自如。

12. 回忆
优美的小提琴和忧郁、伤感的曲风和歌手感情丰富的演唱足以让人陶醉。

13.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一看歌名一想;唉!怎么又是这些老歌啊,可能你已是有好几个版本了,只要你听了这个版本,你就会把家里的版本都丢到河里去。

14. 回到家乡
轻松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会让你的血液极度膨胀。

1.jpg (20.39 KB, 下载次数: 122)

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6 15:57
标题: 帕格尼尼 Paganini -《用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帕格尼尼》
中文名称:用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帕格尼尼
英文名称:Paganini Played On Paganini's Violin
资源类型:APE
专辑歌手帕格尼尼 Paganini
地区:意大利
作曲: Niccolo Paganini (1782 - 1840)
指挥:Quarta
独奏: Alessandro (Violin)
交响乐队: Genoa Teatro del Carlo Felice Orchestra


专辑介绍: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为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演奏家之一.学于热那亚和帕尔马,十三岁首次登台.1805-1813年任卢卡公主的宫廷音乐总监, 1828年起赴维也纳、德国、巴黎(1831)和英伦三岛演出.除小提琴外,尚擅于演奏吉他和中提琴,请柏辽兹写作中提琴曲一首而得《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1834),但他从未演奏它,据说嫌其独奏部分不够辉煌.
帕格尼尼最光辉的成就在于演奏自己的作品.他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似痴似醉,如魔鬼附身.技巧之精湛有二十四首小提琴独奏用随想曲(op.1)为证.这是帕格尼尼生前允许出版的少数作品之一.二十四首随想曲中的某些新技巧由李斯特和舒曼移植于钢琴练习曲中,由布拉姆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用于钢琴变奏曲中.另作有小提琴协奏曲至少五部(其中一部最近才被发现), 《威尼斯狂欢节》和其他小提琴曲,以及吉他与弦乐合奏的室内乐.放纵无度的生活致使健康恶化,1834年起不得不减少音乐会演出.1840年5月27日死于威尼斯,相传有未死而误遭活埋一说。

专辑曲目

Concerto for Violin no 1 in E flat major
Concerto for Violin no 2 in B minor

5.jpg (164.79 KB, 下载次数: 118)

5.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6 15:58
标题: 帕格尼尼 Paganini 《帕格尼尼·小提琴与吉它之二人世界》
中文名称:帕格尼尼·小提琴与吉它之二人世界
英文名称:Paganini for Two
资源类型:APE
发行时间:1994年03月
碟 名:帕格尼尼小提琴吉他二重奏《Paganini For Two》
编 号:DG 437 837-2
小提琴:吉尔·沙汉姆
吉 他:格兰·索尔舍
碟长:61:15
录 音:3/15/1994
评分:9.5 内容:9.6 演译:9.6 录音:9.3  
级数:★★★★★★  

专辑介绍:

帕格尼尼[二重奏-小提琴沙汉姆、吉他索尔舍]

听过了一些动态凌励和大场面的所谓发烧天碟,这时候再坐下来喝杯水,吸根烟,拿出这张帕格尼尼的唱片,放进你的CD机,会不会有“置身于大海的边缘,清新的海风迎面吹来的感觉”呢?此张唱片的第一段就让我有这样的感觉。第二段的小提琴速度稍慢,而吉他拔弦随着琴声变化而起伏,犹如交响乐的柔板乐章,如果你的音响系统解析力足够的话,沙汉姆的吸气声应该能够听得出来。第三段的小提琴速度稍快,简直可以感觉到沙汉姆的拉琴时的力度,而吉他大师苏尔赫好象是一字一板的坐在那里演奏着。能不能感受到吉他那密如雨点般的拔弦,在一般的只要是HIFI系统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第四段小提琴所演奏出来的简直就是对你的喇叭系统中高频的考验,你应该能够听出来小提琴的泛音,高频是不是极有通透力。虽然吉他的动态有所收敛,但并不会因为小提琴的出色演奏而让你忽视它的存在。

第二轨 : Paganini for Two : Works for Violin and Guitar"sonataConcertata" 古典吉他\指的弹跳力和小提琴甜美相呼应着您的系统流畅否一听就知道. 提琴的松香味+吉他尼龙弦的温暖中频 ,缺一不可。
 
听到这里,你还没有找到小提琴与吉他的位置,那么我只好劝你不要发烧了这时候小提琴应该是站在你左喇叭的上面,而且一定要左喇叭的后面。而吉他呢?就好象苏尔赫坐在你的面前,吉他的琴腔应该在右喇叭稍靠左的低音单元上。如果你的HIFI系统连这一点也听不出来,那要赶紧把你的喇叭重新摆位吧。如果下面几段你觉得旋律不够优美,那么请你转到第十一段和第十四段,这里有很明显的人的吸气声,你绝对要听得出来。而小提琴演奏的旋律不能让你感动,打死我也不会相信。

演奏家 > Gran Sllscher (格兰·索尔舍)

姓名:Gran Sllscher | 性别:男
1955年12月31日生于瑞典Vaxjo

Gran Sllscher在瑞典东部的Kalmar长大。他从7岁起开始学习吉他,1965年到1970年间在Kalmar Municipal School of Music学习。Gran Sllscher1973在Kalmar首次登台演出,并且在1975年首次出现在瑞典的电视节目中。1978年他赢得了巴黎国际吉他大赛(Concours Internationale de Guitarre in Paris)的冠军。这使得Gran Sllscher有机会在着名的DG公司录制唱片。

可以说,也正是由于与DG公司的合作,才使我们认识了这位吉他演奏家。另外,他还在80年代初随瑞典的乐队来过中国。与DG公司另外一位名气很大的吉他演奏家纳西索·耶佩斯大师类似,Gran Sllscher使用的吉他也非常特别,他在演奏不同的乐曲时,会使用特制的Georg Bolin 11弦吉他或是标准的六弦吉他(通常是José Ramirez)。按照Gran Sllscher自己的说法,他的11弦吉他是按照文艺复兴时期鲁特琴的定音来调弦的,这样可以方便的演奏大量巴洛克时期为鲁特琴所作的乐曲。通过录音,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G?ran S?llscher使用11弦吉他演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作品非常之精彩,各个声部层次分明,音色甜美,音乐表现深邃有内涵,其录制的巴赫鲁特琴全集可以说是该乐曲的最佳版本之一,另外其早年的录音Greensleeves和Cavatina两张唱片也是异常经典,一经推出就畅销不衰。

Gran Sllscher是DG唱片公司旗下的主力吉他演奏家之一

沙汉姆(1971- )
Gil Shaham

美国犹太裔小提琴家,1972年随全家迁回以色列定居,7岁在耶路撒冷的拉宾音乐学院随塞缪尔·伯恩斯坦学琴,两年后应邀为斯特恩、米尔斯坦和谢霖等人演奏.1980年接受迪蕾、艾勒曼等人指导,第二年仅10岁举行第一场独奏音乐会,1982年获克莱芒比赛一等奖,进朱利亚德学院真正拜迪蕾为师. 1992年举行在卡内基音乐厅的独奏音乐会,从此真正成名.沙汉姆是年轻的小提琴家中,目前因唱片公司的推广而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属于炫技型的演奏家, 有精湛的技巧,在表现技巧型(如帕格尼尼)和现代气息的作品(如普罗科菲耶夫)时,有相当的特色.


专辑曲目

01 Sonata concertato M.S. 2, in A major: i. Allegro spiritoso 07:51
02 Sonata concertato M.S. 2: ii. Adagio, assai espressivo 03:42
03 Sonata concertato M.S. 2: iii. Rondeau, Allegretto con brio, scherzando 02:46
04 Sei sonate M.S. 27 (op. 3), Sonata n.1 in A major: i. Larghetto 02:00
05 Sei sonate M.S. 27: ii. Presto variato - Variazione 01:21
06 Sei sonate M.S. 27 Sonata n.4 in A min.: i. Andante largo 03:01
07 Sei sonate M.S. 27, Sonata n.4: i. Allegretto 01:30
08 Sei sonate M.S. 27, Sonata n.6 in E minor: Andante 02:32
09 Sei sonate M.S. 27, Sonata n.6: ii. Allegro vivo e spiritoso - Minore 01:58
10 Grand sonata M.S. 3 in A major: Romance, Piu tosto Largo, Amorosamente 04:33
11 Centone di sonate M.S. 112, Sonato n.2 in D major: Adagio cantabile 02:49
12 Centone di sonate M.S. 112, Sonato n.2 in D major: Rondoncino, Andantino, Tempo 04:12
13 Centone di sonate M.S. 112, Sonato n.4 in A major: Adagio cantabile 02:39
14 Centone di sonate M.S. 112, Sonato n.4 in A major: Rondo, Andantino, allegretto 05:56
15 Cantabile in D major 03:48
16 Variations on "Dal tuo stellato soglio" from Rossini’s "Mosè" M.S.23: i. Intro 02:46
17 "Mosè" Variations: Thème. Tempo alla Marcia 01:09
18 "Mosè" Variations: Var. I - 00:58
19 "Mosè" Variations: Var. II: Vigoroso - 01:13
20 "Mosè" Variations: Var. III - 00:33
21 "Mosè" Variations: Finale 00:36
22 Moto perpetuo (Allegro vivace a movimento perpetuo) M.S. 72 (op.11) 03:17

6.jpg (46.87 KB, 下载次数: 126)

6.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7 14:31
试音王2007

22.gif (633.58 KB, 下载次数: 119)

22.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7 14:33
老虎鱼工作室的魔力:Simply the finest 2

33.gif (737.4 KB, 下载次数: 118)

33.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7 14:36
自然、清新、不做作

44.gif (828.16 KB, 下载次数: 116)

44.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7 16:51
标题: 《我们的童年时代MURSERY RHYMES》
唱片名称:《我们的童年时代MURSERY RHYMES》
唱片编号:222905-203


有没有记起小时候我们在校园唱游堂上常常唱着英式童谣歌曲,或是在诗歌班堂上练习时准备作为表演的歌曲;随着年代的不断变迁,我们再接触到这类英式文化的机会也相对越来越少,而童年那份回忆亦渐渐从记忆中搁浅下来。我们幸运地有机会再能重拾回忆这些逐渐淡忘的记忆;《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重新推出这一张被誉为现今市面上最具娱乐性的童谣合唱发烧专辑。本牒精挑细选了二十首不可多得的经典英语童谣歌曲,当中包括了家喻户晓的童谣《Twinkle,Twinkle Little Star》,中文版本译作“一闪一闪小星星”;本歌曲先由管乐器带领合唱团和声,再由女声唱出歌曲熟悉的每字一句,随着澎湃管弦乐的互相衬托下,将歌曲的神髓推上高潮,感觉就仿佛将整座大教堂搬到面前一样;接着的还有是哼唱得耳熟能详的《Lavender’ Blue》、《Polly Put The Kettle On》、《Mary had A Little Lamb》《Hey Diddle Diddle》、《Three Blind Mice》、《Sing A Song Of Sixpence》等童谣必备歌曲,这些歌曲深得人们的喜爱,很多著名的卡通动画片段都取自这些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最后当然不能不提的是无人不晓的《London Bridge》,是连三岁小孩也时常口中哼着唱的“有只雀仔跌落水”原版歌曲;本歌曲先由轻松的吹奏乐器引子带出歌曲旋律,跟着男声及女声一唱一和互唱紧接着,再加上刚柔并济的管弦乐器伴奏下,气氛热闹,感觉焕然一新。本专辑由著名指挥大师Nick Davies(尼克戴维斯)带领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及各合唱团倾力演奏;无论选曲、编曲以及演绎都达至超级水准,尤其是在编曲及演绎方面,是有别于一般普通童谣合唱歌曲之音乐软件;本专辑融入了大量古典音乐中的复杂元素,演唱时轻松自然、高潮时则气势磅礴,再以SACD高科技录音技术制作,音色更臻完美!

目录:
1. Twinkle,Twinkle Little Star
2. Lavender’ Blue
3. Polly Put The Kettle On
4. London Bridge
5. Mary had A Little Lamb
6. Hey Diddle Diddle
7. Humpty Dumpty
8. Three Blind Mice
9. The Owl And The Pussycat
10. Sing A Song Of Sixpence
11. Ride A Cock Horse
12. Jack And Jill
13. Girls And Mussels
14. Cockles And Mussels
15. Oranges And Lemons
16. When Jonny Comes Marching Home
17. One,Two,Buckle My Shoe
18. Rock-A-Bye Baby
19. Tom,Tom The Piper’s Son
20. Pop Goes The Weasel

1.jpg (32.61 KB, 下载次数: 106)

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8 09:43
标题: 《当王健遇见戈兰.索尔施勒—沉思》最经典的大提琴与吉它合奏音乐专辑(CD+DVD)
唱片名称:《当王健遇见戈兰.索尔施勒—沉思》最经典的大提琴与吉它合奏音乐专辑(CD+DVD)
出版:DG唱片
编号:477 6401


当大提琴与吉它两件乐器在音乐中相遇,会是怎样的效果?且细细品听王健与戈兰.索尔施勒这张《沉思》音乐专辑,我们在他们合作无间演奏出的音乐里只有沉浸与折服,难以用任何词语去描述专辑里段段旋律、音色的纯净与美妙、精致与高贵!

正如王健自己说道:我都不知道究竟是大提琴影响塑造了我的性格,还是我的性格创造、影响着我的演奏风格。总之,这位早已把音乐融入心灵与血液的音乐家,以最贴近原作原意的精神,醇厚绵长的引出串串饱满力度的音符,让人沉醉。他的弓法刚健有力,无论上弓、下弓、顿弓都力透弓弦,琴音共鸣与清亮的吉它声相映成趣。特别是像舒曼的《梦幻》这样的小品,他都拉得精致唯美、感性,旋律的张驰收放恰到好处,乃一大家风范!

唱片曲目介绍:

   《沉思这张CD把如诗如梦的永恒旋律表现出来,因为这是王健和索尔施勒先生两种音乐个性愉快合作的结晶。当王健准备找时机把自己心爱的作品结集演奏出版CD的时候,他希望能摆脱以往演奏组合方式仅是以大提琴与钢琴为主的方式。“我想吉它相对于其它乐器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首选吉它是因为那是我深感亲切的声音。”他意识到他的技法必须去融合吉它。“在录制唱片之前我特别针对性地练习了几个月时间,去比对大提琴不同的音色,我尽力去配搭上纯净与简洁的吉它音色。如果我运用太多炫技的东西,那样大提琴的音色就太丰富而充满戏剧性了,会盖过吉它的音色的。”

     索尔施勒在谈及与王健的合作时,颇为认同王健在音乐上的直觉,“即使他现在已经是浪漫派演奏的大家,但他仍能奏出最纯、毫无杂质的声音,他是我最欣赏推崇的亚裔音乐家之一。王健选录的作品反映了他生命中不同的经历:他的童年时代在中国渡过的,他的学生时代在美国,并且在那里独立成年。”

     由刘荣发创作的中国民歌,坦率地说,是他最初演奏的,却不是面对观众的公开演出,而是面对着大名鼎鼎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王健介绍道“1978年那时我刚九岁,我踏上舞台由钢琴伴奏首次演奏这首曲子,当年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在当时是一个有很重大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演出很出色,然后波士顿交响乐团一位大提琴家走过来大声夸奖我(当时我一句都听不懂),当面给我一份勃拉姆斯奏鸣曲总谱。毫无疑问这对我来说太难了,不过我一直把这份谱子保存到今天,现在我能拉了。这次经历激励着我,让我拥有了很大的信心。”

     《西西里舞曲》对王健来说又具特别的意义,他说:我都不知道演奏过这首曲子有多少次了,那时候我还很小。那是我父亲很喜欢的曲子,后来我的老师阿尔多.帕里索特也很喜欢。确有些意外,尤其他还收录安德鲁.威伯的音乐剧《猫》的插曲《回忆》。我不介意,我只是喜欢这首作品,当我第一次在纽约听到这曲子的时候,即触动了我对季节的有关的感受与记忆,我特别喜欢用大提琴去演奏它。

11.jpg (20.73 KB, 下载次数: 106)

1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8 09:47
标题: 黄江琴二胡演奏专辑《艳胡》
唱片名称:黄江琴二胡演奏专辑《艳胡》
出版:索乐唱片
编号:SLCD-0018


●发烧界知名二胡演奏家黄江琴持弓演绎,揉弦滑音间鏗鏘悦耳、悠扬细腻,无愧于“发烧”二字!
●《菊花台》《蝴蝶泉边》《秋天不回来》《香水有毒》等12首流行改编曲目,配器丰富、编曲流光逸彩;
●录音音色明亮透澈细节分明,若是知音者自然一听钟情。


唐代初年,乐师轧竹片为筝,音色鏗鏘悦耳,称之轧筝;宋代开始演变为以弓拉奏,从此“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至民国时期刘天华将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主奏乐器,至今流传广泛,弓弦乐器者无出其右。流离千百年,当中历经《阳关三叠》的渭城朝雨、叹《二泉映月》之泉清月冷,莫然回首,二胡之美宛如一篇悠长的史诗…

然而,音乐之生命力不仅于传承,更在于创新和融合。我坚信,二胡之艳丽芳华不只属于渭城朝雨阳关道、清泉冷月江河水,她的拉弓揉弦同样能在菊花台下、蝴蝶泉边倾倒众生。

《艳胡》者,以二胡为主奏、荣邀国内知名二胡演奏家黄江琴倾情演绎,更以别出心裁之编曲重塑十二首近期新鲜出炉的流行曲目,整张专辑音色明亮、细节分明,滑音揉弦之间鏗鏘悦耳、悠扬细腻,无愧于“发烧”二字!《(新)蝴蝶泉边》时而婉转、时而欢快,弓法细腻多变;《菊花台》中,二胡声舒缓细腻,充满江南水乡之清幽恬静;《千里之外》里尽是缠绵婉转,每个音符中流淌的都是哀怨的感情;《秋天不再来》刚柔并济、富于激情的独奏,让人如醉如痴;《黄玫瑰》一曲神韵独到,让人听出耳油!


以传统之二胡演奏流行曲目算不上是创举,但《艳胡》里却绝不缺乏新意。揉指拉弓为知音,但愿每位听者无负此专辑里的那山、那水、那情…

2222.jpg (116.67 KB, 下载次数: 116)

2222.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8 10:26
唱片名称:世纪伟大录音系列《罗斯卓波依维奇的大提琴艺术》
出版:EMI唱片
编号:0946 3 80012 25

大提琴演奏∕米斯提斯拉夫.罗斯卓波依维奇
协奏:皇家爱乐乐团、爱乐管弦乐团 指挥:马尔科隆.萨根爵士

《E小调交响协奏曲》是普罗科菲耶夫题献给罗斯卓波依维奇的,这部作品作为他们之间莫斯科音乐学院校友友谊的见证,也被认为是“最难技巧”的大提琴作品,但罗斯卓波依维奇却首演成功,并录音出版,一直被誉为古典乐坛的佳话。

无独有偶,米亚可夫斯基的第二大提琴协奏曲也是题献给罗斯卓波依维奇的,他曾在1945年全苏联盟作曲家联盟大会上献演,被评为“最佳表演”。

2.jpg (121.27 KB, 下载次数: 120)

2.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8 10:28
标题: 《弗里德里克.肖邦:练习曲集》
唱片名称:《弗里德里克.肖邦:练习曲集》
出版:EMI唱片
编号:0946 379987 24


钢琴演奏∕克劳迪奥.阿劳

评论:这是一张充分展现阿劳辉煌技巧的专辑。他弹奏的肖邦特别纯粹清晰,充满温暖的质感,他让每首作品都联系成一部他个人风格的整体自如弹性的特点。

3.jpg (111.55 KB, 下载次数: 111)

3.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0-1 12:38
标题: 马修·连恩 Matthew Lien -《水事纪》
中文名称:水事纪
英文名称:A Journey of Water
资源类型:APE
发行时间:2004年06月07日
专辑歌手马修·连恩 Matthew Lien

专辑介绍:

2004最深邃自然人文专辑
最感动的相遇 最惊险的旅程 最传奇的音乐纪事

水事纪惊奇旅站:
【水事纪】:12首最新创作曲,融合克尔特乐风、民谣风、印象派音乐、轻爵士、泰雅古调、客家山歌、北管、自然声籁等丰富乐风,调染绮丽音乐色彩。
专辑介绍:新单元开张,【每月精选软体】的第一次,我们要向读者们热切推荐这张【水事纪】。风潮唱片与马修连恩合作,由马修连恩带队亲自走访台湾东北部,带着录音设备,留下许多珍贵的、属于台湾的声音。

马修连恩再度发挥擅长的【音像】处理手法,把台湾的声音记录上自己的音乐,结合北美与台湾两地的音乐高手们,深情的创作出融合台湾本土音乐、大自然之美的世界音乐。参与这张专辑创作的工作人员人数高达百人,堪称马修连恩生平工程最浩大、制作时间最长的一张专辑。如此繁浩的制作工程,出来的结果是马修连恩第一张两张一套的专辑,CD1是马修连恩个人音乐创作调染录音的音乐成果,CD2的十二首曲子则是由一百多小时的田野录音剪辑而成,引出【以声音认识土地、人文、自然的旅行观】。

专辑曲目

1 栖兰山雨 Cypress Mountain Rain
2 斯瓦伊安(为什么) Swa-iyal ( Why ? )
3 万马奔腾Ten-Thousand Horses Running
4 茶人之爱A Labour of Love
5 梦土列车Dreamland Express
6 地心的暖流 The Warmth Within
7 夏日狂潮 Beiguan Typhoon
8 回声 Reflections of the Past
9 宁静河流Placid Waters
10 噶玛兰之泪 The Tears of the Kavalan Prince
11 海洋摇篮 Ocean`s Cradle
12 美丽之岛 Ihla Formosa

1.jpg (15.78 KB, 下载次数: 99)

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0-1 13:26
标题: 马修·连恩 Matthew Lien -《狼》
中文名称:狼
英文名称:Bleeding Wolves
资源类型:APE
版本:原版
发行时间:1996年08月27日
专辑歌手马修·连恩 Matthew Lien
专辑介绍:

製作人 : 加拿大Whispering Willows Records
製作群 : 作曲:Matthew Lien 演出:Matthew Lien
發行日期 : 1996/08/27
Matthew Lien.Bleeding Wolves:实在经典的new age

背景介绍:

加拿大 育空河流域
狼群目睹着同伴 断气在人类枪下的 身影
它们的眼神中
没有恐惧 只露出一股沉静
那是原野上的傲气 天生的野性
随风而去吧。
在原野还能奔跑 血液尚未流尽之时
回首凝望
无法舔舐同伴的鲜血 就带着它的灵魂浪迹天涯
这就是狼……
(这段文字令我们痛心,我感觉要流泪)

  以上是发烧天碟《狼》的题记。这是一篇以加拿大育空(YUKON)河流域狼群为主题的音乐史诗。制作人兼作曲者MATTHEW LIEN(马修.连恩),自1972年来到育空,便长期追踪**的“猎狼计划”。因此,LIEN的作品,总流露着对育空深深的感情。

  说到猎狼计划,我们或许想到杰克伦敦的名篇《热爱生命》、《雪虎》、《荒野的呼唤》。我曾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小说里面——狼群是如影随形的残暴死神,在孤独旅人的行程中,投下可怕的阴影。从小说中走出来,我总是长吁一口气。幸好,我是在中国的华北平原,这里的狼群早已消失,只有昔年的童谣中还有对它挥之不去的恐惧,这种恐惧对我们早已陌生。“狼来了!”的恐吓已不足以止小儿夜啼。在动物园的铁笼中,它那阴冷、狡黠、狂躁的气质使得它与狗迥然有别。我可以想象它在原野奔驰的情形,心底泛上深深的寒意。原来,在美国,由于**的猎狼计划,狼群也将走入昨日的传说了——狼群固然可怕,这是对落单的旅人而言;全副武装的人群,无疑比狼群更为可怕。

  在圣地亚哥的录音室中,MATTHEW LIEN与其他29位音乐家,经历了两年的时光,才完成了这张糅合克尔特民谣、古典乐、轻爵士、摇滚的专集。强烈的节奏,是狼群在原野上奔跑的身影;溪流、雨声、风声,衬出自然界中的空旷、自由以及起起落落的生命;而长笛、德西马琴、铙钹、大提琴与法国号等乐器,更使音乐有着活灵活现的神韵。狼群,在风中奔放出热烈、无所羁绊的生命。

  《狼》曾获得1994年AURORA奖的最佳原声带,深刻地传达出对“自然”、“生命”的爱;它亦包含了对人类某些行为的质询。也许“猎狼计划”只是人们破坏自然环境的一个小例子。唱片的制作者希望,《狼》的出现,会启发人类对“大自然”与“生命”的保护和关怀。

  自然,在聆听时,我们不必有这么多的感慨。它非常地好听,一下子就能把你从安静的斗室拽进苍凉的荒野。中国的作家贾平凹刚出版了一部《怀念狼》——如今,这种怀念是有意味,并且安全的。如果身在荒野,手无寸铁,悲风四起,野狼嗥月,这种怀念便不合时宜了——你可以找来与杰克伦敦的小说对照着看一下。作为背景音乐的,自然应该是这张《狼》。当你疲惫的手合上书卷时,那苍凉的歌声、悲壮的鼓点犹自掀动你无法平静的心潮。

注:按原发布者的介绍,此CD非风潮唱片版本,应该是原版。


专辑曲目

1、FLYING SQUIRREL CREKK 飞鼠溪
2、THESE WINGS 风中之翼
3、BRESSANONE 布列瑟农
4、BEFORE THE WAR 战前
5、BLEEDING WOLVES 血狼
6、TEARS OVER SHETLAND 哭泣的雪特兰
7、OF STRENGTH AND SORROW 力气与悲伤
8、BEDTIME STORIES 床边故事
9、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再无所有
10、IN SILENT REPOSE 宁静的安息

4.jpg (111.18 KB, 下载次数: 122)

4.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0-2 10:47
标题: RR-68CD
这张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乐曲通俗、音色很美、质感很真实、堂音很丰富,而且还有很典雅的古典气息。您应该要能清楚听到西雅图交响乐团中,每个声部在录音时的前级、高低位置,如果还能感受到不同声部的规模大小,就表示您的系统具有很不错的音场重现能力。

1.jpg (13.6 KB, 下载次数: 107)

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0-2 10:55
标题: (Philips 4209552)
这张唱片中充满了柔顺温煦的合唱,再配上卡列拉斯温柔的歌声,是音乐性跟音乐性都很杰出的专辑。奇怪,Philips这么多张唱片中,这张是少数常被我们推荐使用的录音场地效果特别好。

2.jpg (5.64 KB, 下载次数: 102)

2.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0-2 11:17
维瓦尔第:大提琴作品
g小调双大提琴协奏曲 RV 531
《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冬”(改编为大提琴协奏曲)
大提琴协奏曲,降B大调 RV 423
“COSI SUGL' OCCHI MIEI”选自歌剧《忠实的水精灵》(歌剧四重唱改编)
古中提琴与鲁特琴协奏曲RV 540 (改编为大提琴与管风琴的协奏曲)
“生命之荣耀”咏叹调,选自歌剧“朱斯迪诺”RV 717(改编为大提琴、两把双簧管的协奏曲)
c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RV401
“NOLI- O CARA, TE ADORANTIS”咏叹调,选自歌剧《凯旋的朱迪特》RV 644
“赞美主”选自《荣耀颂》RV589
“QUANTO MAGIS GENEROSA”选自歌剧《凯旋的朱迪特》
“DITE OIHME”选自歌剧《忠实的水精灵》
巴洛克大提琴:马友友
双簧管:阿尔弗雷多·伯纳笛尼,米歇尔·亨利
巴洛克小提琴:玛格丽特·福特莱斯
抒情维奥尔:凯瑟琳·迈克利夫雷
巴洛克大提琴:琼纳森·曼森
琉特琴:迈克·芬特罗斯
大管:伍特·维尔舒任
演奏:阿姆斯特丹巴洛克乐团
羽管键琴/管风琴:彤·库普曼

Sony Classical SK90916(68分钟,DDD)

对于马友友来说,何时演奏维瓦尔第这位第一个认真的将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伟大作曲家,仅仅是时间问题。但奇怪的是,在这张新近发行的唱片里,和彤·库普曼与阿姆斯特丹巴洛克乐团合作的作品仅占11个曲目中的3个——双重协奏曲RV531,两部独奏协奏曲RV401和RV423——这些是为大提琴写的作品,其他则是改编之作,从《冬》的慢乐章,到用管乐器和弦乐器加以华美伴奏的声乐作品,还把美妙的中提琴与琉特琴协奏曲RV540改编为稍稍不那么吸引人的大提琴与管风琴协奏曲。

马友友声称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变化,特别是色彩的变化。也许愤世疾俗者会说是因为商业性的考虑,才会有《冬》和《荣耀诵》中《赞美主》的大提琴二重奏版本。而把一些作品的伴奏交给管乐队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得到更加吸引人的曲目搭配,因为多数大提琴协奏曲都是由弦乐器伴奏的。

库普曼是进行改编的作者,他声称维瓦尔第时代的人们也不会对这种事情提出异议。也许他是正确的。单独考察作品RV540,它是令人心悦诚服的,在如此可爱悦人的熟练演奏面前,如果总是加以反对,那一定是陈腐顽固的老脑筋作怪。这些优秀的演奏是第一次出现,并且水平一流,演奏家以此纪念维瓦尔第这位活力充沛、令人愉悦的作曲家,其中大提琴正好成为领奏的乐器。虽然马友友使用他那把1712年制作的“巴洛克式”斯特拉迪瓦利琴,但以上列出的音乐家们也都是在自己的专业内顶尖的人物,我会将代表胜利的棕榈枝献给凯瑟琳·迈克利夫雷优美的抒情维奥尔,以及琼纳森·曼森在RV531与《赞美主》中可以同马友友媲美的大提琴。

对这样的音乐、这样的演奏和这样的录音,可以得到一种简单的快乐,除了某些地方键盘通奏低音现出一些癫狂的突兀使人有些不满。和库普曼如此灵感的头脑这样接近,而他却能够持续保持平静。(林赛·坎姆普)

1.gif (160.08 KB, 下载次数: 142)

1.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0-2 13:13
标题: Antonio Vivaldi -《和谐的灵感》
作曲:Antonio Vivaldi 维瓦尔第
指挥:Neville Marriner 内维尔·马里纳
乐团:Saint-Martin-in-the-Fields 圣马丁室内乐团
录音日期:1973
发行公司:DECCA
CD编号:443 477-2
来源:原版自抓

专辑介绍:

维瓦尔第《和谐的灵感》协奏曲集(Decca,2CD)

内容:
1《和谐的灵感》协奏曲集,No.1-No.12
2《F大调双簧管协奏曲》
3《A小调低音管协奏曲》
4《C小调长笛协奏曲》
5《F大调2支双簧管、低音管、2把圆号与小提琴协奏曲》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演奏,Decca廉价小双张,可谓超值。
《企鹅》三星评介,《音乐圣经》推荐的首选版本。
.
.
维瓦尔第:和谐的灵感
VIVALDI : L' estro Armonico
这套协奏曲集,OP. 3,共12首,作於1711年,呈献给托斯卡纳大公菲迪南三世,
巴赫曾把其中的第三、第八至第十二5首改编为大键琴和管风琴协奏曲。

.
12首分别为:

第一号;D大调,为4把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D大调,合奏与主奏交替的复奏形式,以主奏始,合奏部分只用和弦伴奏。
2.跳弓的广板,B小调,合奏与主奏交替的形式,合奏出现3次,插入的主奏为1b分音符轻快的律动。
3.快板,D大调,4次合奏与4次总奏交替。

第二号:G小调,合奏协奏曲,共4个乐章:
1.跳弓的慢板,G小调,开始持续合奏的8分音符律动后,主奏双小提琴刻划巴洛克风格附点快速音群。
2.快板,G小调,合奏与主奏交替形式。
3.小广板,G小调,仍为合奏与主奏交替形式。
4.快板,G小调,吉格舞曲风格。

第三号: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G大调,合奏与主奏交替形式。
2.广板,E小调,4分音符的合奏与以16分音符为中心的主奏交替。
3.快板,G大调,合奏与主奏轮流的复奏形式。

第四号:E小调,4把小提琴协奏曲,共4个乐章:
1.行板,E大调,合奏与主奏交替形式。
2.很快的快板,E小调,4次合奏中插入3次主奏。
3.慢板,E大调,连接两个乐章部分,仅8小节,不间断进入第四乐章。
4.快板,E小调,4次合奏中插入3次主奏。

第五号,A大调,双小提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A大调,4次合奏中插入3次主奏形式,主奏以16分音符活泼的快速音群表现为主。
2.广板,A大调,第一主奏小提琴表现的旋律,双小提琴与中提琴予以衬托。
3.快板,A大调,合奏与主奏交替的形式。

第六号,A小调,小提琴协奏由,共3个乐章:
1.快板,A小调,6次合奏间插入5次主奏。
2.广板,D小调,以主奏小提琴主奏的间奏曲乐章,合奏为歌剧中的咏叹调伴奏风格。
3.急板,A小调,随想曲风格,9次合奏间插入8次主奏。

第七号,F大调,4把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共4个乐章:
1.行板,F大调,合奏引子风格音型后,主奏部第一、二小提琴及大键琴呈示8分音符音型。
中间部为4把小提琴互为模仿、展示,然后引子音型再现而结束。
2.序奏慢板,G小调转快板,F大调,合奏与主奏分别出现6次的复奏形式。
3.慢板,只有5小节的连接乐章,G小调始D小调结束。
4.快板,F大调,舞曲风格。

第八号,A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8次合奏中插入7次主奏的复奏形式。
2.精神抖擞的小广板,D小调,在顽固音型上,主奏小提琴以二重奏展开丰富的表现。
3.快板,A小调,7次合奏中插入6次主奏的复奏形式。

第九号,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D大调,5次合奏间插人4次主奏,主奏以16分音符为主体。
2.小广板,D小调,在顽固音型上主奏小提琴作技巧表现。
3.快板,D大调,5次合奏中插入4次主奏的形式。

第十号,D小调,为4把小提琴与大提琴而作的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B小调,合奏与主奏各7次交替的复奏形式。
2.广板,广板一小广板一广板的三段体。
3.快板,B小调,5次合奏中插入4次主奏的形式。

第十一号,D小调,合奏协奏曲,单乐章形式,但仍分为3部分:
1.快板转全体跳弓的慢板转快板再转慢板,D小调。
2.跳弓的广板,D小调。
3.快板.D小调。

第十二号,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E大调,5次合奏中擂入4次主奏的形式。
2.广板,E大调,以合奏展示旋律后,主奏予以发展,再回到合奏。
3.快板,#大调,3次合奏与2次主奏交替的复奏形式。

这套协奏曲的版本可选:
1.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版,Decca, CD编号443 476-2(+维瓦尔第(A小调低音管协奏曲》RV498,
(C小调长笛协奏曲)RV441, (F大调双簧管协奏曲)RV456, (F大调2支双簧管、低音管,2把
圆号与小提琴协奏由)RV574,廉价小双张),《企鹅》评介三星。
2.平诺克指挥英国协奏团版,DG, Archiv, CD编号423094-2(2张),《企鹅}评介三星。
3.霍格伍德指挥古代音乐团版,Decca, CD编号0 - L 414 554-2(2张),(企鹅)评介三星。
4.音乐合奏团演奏版,Philips, CD编号426 936-2(2张)446 169-2(廉价小双张),(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0-2 13:23
肖邦:圆舞曲、前奏曲,谐谑曲/阿什肯纳齐钢琴。此张唱片曲目系从其为DECCA录制的获得企鹅三星评价的全集中精选而成,是欣赏肖邦钢琴独奏作品不可或缺的一张佳作。
喜欢肖邦钢琴作品的光是看到这么齐全的圆舞曲,诙谐曲还有前奏曲全集,大概已经有点动心了吧?的确在一张专辑找到这三种的肖邦作品形式的确不容易,加上诠释这些作品的演奏家是啊胥肯纳奇就更加吸引人了,因为其弹奏技巧及肖邦作品的细腻乐句琢磨都已成为典范之一。此片拥有企鹅三星推荐,录音效果跟曲目都较少强烈冲击性与共鸣,但对于灵巧触键质感的捕捉却相当优异,强弱弹奏间的音粒与琴身共鸣都毫不浑浊,整体透明感良好。

1.jpg (80.3 KB, 下载次数: 157)

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1-13 14:33
标题: 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评价 * * *
    总体评价是,比较不错的一个新录音,但是是比较一般的一个录音。
    没听过卡普兰以前指挥伦敦交响的那张复活,就这张而言,觉得卡普兰虽然对这首作品作了很多研究,有很多想法,但是表现在音乐上,感觉听起来刻意去“做”的成分太多了。指挥总在刻意去做某种效果,即使这种效果是马勒希望达到的,听起来也是不自然的。当然,有些东西是在其他版本中听不到的,尽管这样,还是觉得这个录音并不是我理想的录音。不过作为业余指挥的卡普兰能有这样的成就实在是让人敬佩。
    这张唱片的说明书很不错,很详尽,又是新版本总谱的首次录音,还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前面打三颗星是对演绎的评分,收藏价值应该是五颗星。
    本人至今听到的最好的复活是巴比罗利指挥柏林爱乐的现场(Testament),那一遍听下来感动得我无可不可,至今没有再敢听第二遍。

6.jpg (57.3 KB, 下载次数: 159)

6.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1-25 11:06
专辑名称:《CRAZY》   
艺  术  家:Julio  iglesias     

专辑简介:
        浪漫、热情与掩不住的魅力,向来是典型拉丁情人的注册标记,而拉丁情歌更是传颂不绝的永恒赞美。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拉丁情歌圣手胡立欧以格雷西亚斯  (  Julio  Iglesias),自80年代在美国、日本打开世界知名度之后,他所带给乐迷的这种带有异国风情的浪漫歌曲,不论他是以英文、西班牙文或葡萄牙文演唱,其中的感人魅力皆是无与伦比的。

      1994年,Julio再度献给乐迷一张充满情意诗篇的专辑"Crazy(狂爱)",这是他继1990年的畅销专辑"Starry  Night(星夜)"之后,又一张脍炙人口的情歌专辑,  其中不仅歌曲动听,  并且囊括多位超级乐师和歌手助阵。收录的曲目包括了与Art  Garfunkel以二重唱合作方式将"老式经典情歌"加以重新诠释的「Let  It  Be  Me」、与乡村名女歌手Dolly  Parton所对唱的「When  You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说你爱我)」、Sting大方提供旧作并亲自担负起吉他演奏并为Julio合音的「Fragile(脆弱)」,以及将原属于三大男高音之一帕华洛帝的意大利文作品赋与另一种优雅情境的「Caruso(卡洛苏)」….等动听作品,共同为专辑创造出超过50万张的金唱片销售纪录。

专辑曲目:

1. Crazy - Dave Koz
2. Let It Be Me - Art Garfunkel
3. Mammy Blue
4. Fragile - Sting
5. Guajira/Oye Como Va
6. When You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 Dolly Parton
7. I Keep Telling Myself
8. Pelo Amor de Uma Mulher (Por el Amor de Una Mujer)
9. Caruso
10. Song of Joy

88.jpg (20.71 KB, 下载次数: 150)

88.jpg

99.jpg (23.78 KB, 下载次数: 152)

99.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1-25 11:10
标题: RR极品发烧碟之Tropic Affair热带风情
唱片名称:Tropic Affair
中文名称:热带风情
打击乐器:吉姆·布洛克
唱片公司:RR公司
唱片编号:RR-31CD
录音时间:1989年

专辑介绍:

    此碟内容以南美鼓为主,伴以电子及爵士音乐,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热带气氛。这张带有浓厚非洲热带色彩的爵士音乐唱片,由吉姆-布洛克等十位乐手将十余种乐器在指间尽情挥舞着,在高度节奏性的音符中宣泄着情感。一首首饱含非洲音乐元素与情感的曲调,在各种音符的流动间鲜活起来。

    这是一张“TAS”榜上的超级发烧碟,录音方面则肯定属于PROFESSOR JOHNSON最佳制作之一,解像力好到令人喝彩,中低频丰厚有加,高频细致绵延,各种乐器起落有序层次分明。 高频伸展之佳似已超越CD的境界,此碟之高频空气感及音乐弹跳力可直接向LP挑战。

    试听提示:第七段开始至22秒由弱渐强用手摩擦鼓面的“刷,刷刷”声非常清晰的出现在左侧前下方,真实感很强烈。如果真实感打折定位欠佳,就是错的。第八段21秒--55秒出现的五次低音[合成器产生]结实有力极具震撼,富有空间膨胀感。如果你的器材找不到这种感觉,对不起,请换机。

曲目:
1、Pass-A-Grill [5:42]
2、Ladies of the Calabash [5:57]
3、Tropic Affair [6:57]
4、Anya [6:51]
5、Quo Qui's Groove [3:43]
6、Side-Walk [5:33]
7、Palm-Palm Girls [6:11]
8、O Vazio [7:01]

101.jpg (42.98 KB, 下载次数: 149)

10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1-26 12:01
标题: 【TELARC】《幻想曲_史托考夫斯基的饗宴》孔泽尔 (企鹅三星带花)
唱 片 名:The Fantastic Stokowski《幻想曲_史托考夫斯基的饗宴》(企鹅三星带花)孔泽尔最畅销的二十张唱片之一
唱片公司:TELARC
唱片编号:CD-80338
独奏艺术家:
演奏乐团: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指 挥 家:孔泽尔
出版时间:1994
播放时间:66:20
类    别:管弦乐曲
史托科夫斯基算是个音乐怪杰。他的指挥功力,尤其是对音色控制的能力更是超人一等,他一手带出来的费城管弦,至今仍是世上音色最漂亮的乐团之一。27岁时,他曾指挥过辛辛那提两年,这是他第一个乐团。那时起,他便热衷于将钢琴、风琴、声乐及室内乐改编为管弦乐。在成为指挥之前,他是一名管风琴手,他认为管风琴丰沛的音量最能模仿管弦乐。巴哈的管风琴曲--D大调触技曲与赋格,是他最著名的改编作品。华德狄斯耐卡通《幻想曲》亦由此曲获得灵感,用画笔以色彩及线条表现出音乐在意识中流动的情形,堪称千古佳作。本片是CD-80129重新发行,再多加5,11两轨,乐迷赚得更多了。


1. Bach: Toccata & Fugue in D minor 9:09
2. Boccherini: Menuet 3:15
3. Bach: "Little" Fugue in G minor 3:52
4. Beethoven: Adagio Sostenuto from Moonlight Sonata 5:53
5. Brahms: Hungarian Dance No. 6 3:18
6. Debussy: Clair de lune 5:31
7. Albeniz: Fête-Dieu à Séville 8:56
8. Debussy: La cathédrale engloutie 6:48
9.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C-sharp minor 4:40
10. Moussorgsky: Night on the Bald Mountain 8:58
11. Moussorgsky: The Great Gate of Kiev from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5:56  

11.jpg (41.95 KB, 下载次数: 198)

1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1-26 12:04
标题: TELARC系列之一]标新立异的极品发烧电子音乐《电子贝多芬》
唱片名称:Beethoven or Bust
    中文名称:电子贝多芬
    合 成 器:唐·多尔费
    发行公司:TELARC
    唱片编号:CD-80153
    发行时间:1988
    资源格式:ape
   
专辑介绍:

    18世纪音乐大师贝多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古典作品被改编制成电子乐CD后,竟被发烧友用作测试音响器材的必备之碟。如果你单看这张CD的封面,相信你已被面戴墨镜的贝多芬的叛逆和不羁所打动。贝多芬,古典音乐中浪漫主义时期的登峰造极者,却被后人赋予新派的电子形象,相信贝多芬时代如果已有电子合成器,以贝多芬这样容纳百川而成江河的傲世天才,肯定会善加利用。

    具有大师风范的唐·多尔费(Dondorsey)似乎与贝多芬神交已久,他认为如果贝多芬的时代已有了电子合成器,以贝多芬这样的傲世天才,必然会善加运用。让我们随意去播放其中的一首,古典之浪漫主义的神髓已被诠释到极致。没有哪一种古典音乐被电声乐器演绎得如此酣畅淋漓。旋律美妙绝伦,低频直捣心扉。唐·多尔费曾经在发烧品牌泰拉克公司多次录制古典音乐改编曲,但要数这张“贝多芬”最为著名。此录音不仅曲目挑选得很好,录音动态范围之大,任何不当操作,都足以将音响器材烧毁,发烧友更是人手一张。

    在这盘专辑中,充分展示出改编者极其深厚的古典音乐功底和高超的键盘技巧,他把古典音乐原韵与现代电声效果结合得天衣无缝。全碟共有13段曲子,大多耳熟能详,如《月光》、《致爱丽丝》等,除了保持原曲的优美旋律外,在改编中,唐·多尔西运用电子乐器的独特声效,营造出庞大的音场,以渲染这些旷世名曲的深刻内涵。低音鼓的强劲气势扑面而来,结实爽利的低频能量直卷裤脚,浓密、跳跃的全频动态和电钢琴的定位得到充分表现,音域间弱音的细节飘然而出,宽阔的音场衬托出绝佳的解析力。测试时,可留意第八段的低音应有力而富有弹性,若出现低音不稳定(发飘)或无弹性感,则说明音响的阻尼特性不好,低频响应不够宽。第十三段是所有曲子中动态范围最大的一段,如能应付则说明音响的动态和功率储备性能良好。因为全碟动态起伏较大,特别提醒音量和音调的控制,否则极易损坏器材。

    由于改编中特别注重音乐的趣味性,该碟的可听性也极强,即便是对古典音乐不甚了解的人,也会产生共鸣,加上Telarc公司一流的录音技术,使这盘15年前出版的唱片至今魅力依旧。难怪容光焕发的《电子贝多芬》蝉联美国Billboard排行榜冠军24周之久,它的确是一张试机烧碟。

曲目: 
    01. “Rage Over a Lost Penny” ,Rondo a Capriccio in G major Op.129(6:13)
    02-04. Mixed Bagatelles(6:52)
    05-07. “Moonlight”Sonata(14:52)
    08. Various Variations
    09. Presto from sonata No.6(3:49)
    10. Six Ecossaises(2:17)
    11. Fur Elise(Albumblatt)(2:50)
    12. Scher: Allegretto ViVace from Sonata No.18(Western)(4:35)
    13. Ode to Ludwig(based on Ode to Joy from Symphony No.9)(1:37)

22.jpg (66.52 KB, 下载次数: 201)

22.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2-2 16:17
中文名称:贝多芬/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英文名称:Beethoven &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s
资源类型:APE
版本:RCA Victor
发行时间:1998年05月19日
专辑歌手Heifetz-Munch
专辑介绍: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第一主题是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片段1)。 这一乐章是如此的出名, 以至于一提到门德尔松,人们便会联想到这个主题。同时, 这一乐章的华采乐段也体现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6/8拍, 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乐章(片段2)。

  第三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也是世界著名的乐章(片段3)。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片段1),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片段2)。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片段3)。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片段4)。

海菲茨的技巧堪称完美,演奏时冷峻的外表后面是被帕尔曼形容为"tornado"的感情。这个版本的门德尔松协奏曲速度较快,但是非常清晰,典型的海菲茨风格。这首曲子的华丽技巧被表现的很充分,音色有些偏冷,但是明快优雅。相比之下,海菲茨贝多芬的曲子上更“用情”,但是没有丝毫拖沓,表现的非常大气。这种对感性和理性的完美平衡,让海菲茨的演奏不可被超越。

专辑曲目:

1.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Allegro, ma non troppo
2.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Larghetto
3.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Rondo: Allegro
4.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5.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Andante
6.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Allegretto non troppo; Allegro molto vivace

1.jpg (16.2 KB, 下载次数: 203)

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2-15 13:45
中文名称:贝多芬·德沃夏克·舒伯特:小提琴罗曼史
英文名称:Beethoven/Dvorak/Schubert:Violin Romances
别名: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
资源类型:APE
版本:Philips
发行时间:1987年
作曲家: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 Antonin Dvorak 德沃夏克, Franz Schubert 舒伯特.
小提琴: Pinchas Zukerman 平查斯·祖克曼
指挥: Pinchas Zukerman 平查斯·祖克曼
演奏: St.Paul Chamber Orchestra 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
CD编号: Philips 420 168-2

专辑介绍:

在贝多芬的交响乐和奏鸣曲中,我们感受到炽烈得如风、火、雷、电的激情在尽情喷发。然而在他一些篇幅不大体裁不同的作品里,人们又常常可以听到乐圣的另一种心声,那又是何等天真、纯朴、真挚、温柔的声音啊。在这两首“小提琴与乐队罗曼史”中便有这种让人觉得与大师之间已全无隔阂的深情。

"Romance"在十八、十九世纪的器乐曲中,常是一种慢板、句法工整,且以抒情歌唱性为特征的乐曲形式,例如海顿Hob. 85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就是个例子,然而在十九世纪时,Romance有时也成了一种单独器乐小品的标题,以贝多芬最著名的这两首小提琴与管弦乐小品——G大调与F大调'Romance'而言,它们就具备了抒情歌唱的性质。

F大调"Romance"作于1802至1803年间,为贝多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罗曼史之一,据说可能是贝多芬为一首未完成小提琴协奏曲所写作的第二乐章,而今此乐章则是以小提琴小品的风貌呈现。全曲是由几个极优美动听的旋律贯穿而成,这些连绵不断,一句接着一句的旋律,除了具有相当抒情浪漫的风味,其在于音乐张力的呈现,以及音乐线条的掌控方面,都明显是为小提琴音乐打造,一首富于歌唱性的小提琴与管弦乐音乐,而贝多芬在此曲的开头标明着Adagio cantabile(慢板如歌的),不仅提示了演奏者此曲的风格,也描述了此曲所将呈现出的最大特征。

F大调【第二小提琴罗曼史】(Op.50)迷人的浪漫色彩与G大调【第一小提琴罗曼史】(Op.40)所具有的男性威严相反,F大调"Romance"则在某种程度上透出女性般的妩媚和优雅,从而使这两首曲子形成一对风格相对的姐妹佳作。尤其F大调罗曼史以“如歌的慢板”舒展深情,最为动人。此曲处处洋溢着优美绝伦的韵律。G大调罗曼史为回旋曲式,其中第二主题华丽异常,乐队与小提琴的对话、双簧管和低音管的窃窃私语的相互对话都极具特色。虽然十分短小,却玲珑婉转,更见精致和韵味,也是雅俗极宜的。

德沃夏克【f小调小提琴罗曼史】(Op.11)是为独奏小提琴及乐队而作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品佳作,充分体现出作曲家在旋律创作方面的天才手笔。德沃夏克在此曲中制造出一个类似“幻想曲”的气氛,乐曲中段充满戏剧性和浪漫迷人的色彩,并附有很多美妙的装饰音,真是华丽至极,然而它却毫无夸饰,只有深情。该作品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的常备曲目。(搜集整理)

弗朗茨·舒伯特短暂的一生时常处于拮据之中,常接受来自他的兄弟费尔迪南(Ferdinand)以及朋友们的帮助。费尔迪南是位小提琴手,在一家孤儿院授业,作曲家这几首简单朴素曲调却很优美的作品很有可能是为他而创作的。舒伯特应该是听过这些作品的演释的,这对于英年早逝的作曲家来说无疑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而后来他创作的那些哪怕是更为著名的作品恐怕就没有这样幸运了。

简单的管弦乐编曲,要求作曲家必须规划好曲中出现的乐器与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在舒伯特这首【音乐会曲】(Konzertstuck D.345)中能发现非常契和的双簧管、小号和鼓的加入,而在【波洛奈兹舞曲】(Polonaise D.580)中则由加入的低音管和双簧管营造出如同家园般的和谐之声。音乐会曲和【回旋曲】(Rondo D.438)都带有大段柔板引子,但由泛音所制造出和弦高潮并没有因此而过早爆发出来。波洛奈兹活泼却不显张扬,舒伯特采用这种当时流行的曲式很生动的展现出一幅19世纪早期奥地利人的生活图景。(翻译整理)

专辑曲目

Ludwig van Beethoven
1.Romanze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Nr. 2 F-dur op. 50

Franz Peter Schubert
2.Polonaise für Violine und Streicher B-dur D 580

Antonin Dvorak
3.Romanze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f-moll op. 11

Ludwig van Beethoven
4.Romanze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Nr. 1 G-dur op. 40

Franz Peter Schubert
5.Konzert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D-dur D 345
6.Rondo für Violine und Streichorchester A-dur D 438

33.jpg (19.68 KB, 下载次数: 221)

33.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1-24 15:20
标题: 周虹@江智民《其实我很在乎你》
专辑名称:其实我很在乎你
专辑艺人:江智民&周虹
吉他:杨波
小提琴:丁妮
二胡:陶培力
古筝:周桃桃
大提琴:张帆
笛、箫:石磊
出版发行:靓声唱片
发行时间:2007.12.10
ISRC CN-A09-07-340-00/A.J6

专辑介绍

《IN FACT I CARE YOU VERY MUCH其实我很在乎你》由“史上人声最甜美、感情最丰富的女声”(周虹)与“全球唯一被上帝亲吻过的声音”(江智民)联手打造这张对唱发烧大碟。周虹与江智民相信发烧友都不会陌生,在他们前面出的几张发烧碟,都得到了不少发烧友以及专业人士的好评,在这张唱片里我们不仅可以再次聆听到他们绕梁三日的独特嗓音,而且还可以听到乐器大师精彩演绎,靓声唱片在编曲上历来都是独具匠心,当然这张唱片也不例外,录音方面更是不用多说首首歌曲音色干净通透,人声与乐器间的层次分明到如现场一样,质感与空气感都已达天碟级数。

专辑曲目

01 有没有人告诉你
02 其实我很在乎你
03 不要在我寂寞时说爱我
04 这辈子我们还能在一起吗
05 再会无缘的情人
06 只有情永在
07 听说爱情回来过
08 爱一回伤一回
09 现代爱情故事
10 片片枫叶情
11 尘缘
12 梦中的情话
13 星夜的离别

11.jpg (60.02 KB, 下载次数: 149)

11.jpg

作者: zhou8180    时间: 2008-5-25 21:54
我想邮购这里的唱片,可不知道价格和邮购的方法,请管理员指教,谢谢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5-26 10:13
我们不办理唱片邮购业务的。
作者: 沙漠玫瑰    时间: 2008-7-12 11:50
标题: 回复 #43 weihong 的帖子
不会叫我们跑道南京去买吧,这也太远点了吧。
作者: yuhouchuqing    时间: 2008-9-8 11:18
楼上是什么地方人,当地应该有卖的地方,不妨说说看。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bbs.whaudi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