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激光唱片之外的选择Other Choices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2-20 17:18
标题: 激光唱片之外的选择Other Choices
Muisk-Sprache der Welt
音乐一环球的语言

    1954年2月因为某个促销活动,DG制造了一个如今看来充满传奇的10英寸LP系列,称为“Musik...Spracheder Welt”(音乐一环球的语言),也成为爱乐者稀有的收藏品项。

    或许在网路时代,音乐的收藏逐渐不拘形式,不在乎载体的外观规格,消费者也不愿意花太高的代价购买音乐。但在半个世纪前却完全不是这一回事,当时爱乐者买唱片,不仅仅购买其音乐,更在乎唱片的外观包装甚至是黑胶唱片的重量克数。DG的LP比起对手的更有价值,其主要原因除了180克的优质厚盘之外,标签更是不用可能伤害黑胶材质的粘胶。当时德国人平均每月收入约350马克,一张LP可以卖到24马克,大约是薪水的十五分之一,可谓相当昂贵。

     这一系列张张都拥有第一流诠释:富特文格勒温柔却充满响度的舒曼第四交响曲,桑德林(Kurt Sanderling)有棱有角、音色饱满的贝多芬第二交响曲,弗利柴(Ferenc Fricsay)呈现独特半透明管弦音色的海顿交响曲,以及莱曼(Fritz Lehmann)的舒伯特《罗莎蒙德》序曲等时代改变所造成的影响往往超乎我们的预期,这点从指挥艺术的风格变化来看尤为清楚。而该系列正呈现了指挥大师坚持保证排练时间的成果,一种新时代难以比拟的价值。

     过去的伟大指挥需要充分的时间跟乐团沟通排练,以便将个人意志与要求细节灌注到乐团之上。不过,到了21世纪,时间却成为最稀有的资源,举例来说,现在的柏林爱乐客座指挥,通常只被允许预演38个小时。这样的排练限制,根本完全无法满足当年许多伟大指挥的要求。比如此系列所收录的弗利柴,他就曾经公开宣示:“低于六到八小时的预演,不要期待他们有好的演出。”伯姆(Karl Bohm)这位大师灌录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也花上十个小时,最夸张的是马克维奇(Igor Marke-vitch),几乎可登上录音教科书,他花了6天一共22个小时,只为了灌录48分钟长的《幻想交响曲》。

     这一系列之后不仅转为单张CD发行,也曾经推出过两个10CD的盒装。并且往往在原始LP收录的曲目之外,还补上同—指挥的其他曲目演出,或是把两张LP收录在同一张CD中。而封面的整体设计,也正是希望唤起乐迷对那个年代的记忆,提供了LP时代文化与美学价值的见证。

DG.gif (103.75 KB, 下载次数: 151)

DG.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2-20 17:21
DVD Series

     DG在第一波数位影像产品影碟LD(Laserdisc)销售停滞后,影像产品回到VHS录影带为主打,沉潜了一段时间。直到DVD-Video的出现,影音产品的选择才又多了起来。光看2005年,DG新增的DVD-Video产品就多达55款。其中的关键是,DG与全球最佳的古典音乐节目制作公司Unitel签约,一时网罗许多精彩的古典影像内容。

     从2005年3月签约后,刚开始仅发行十个DVD-Video品项,直到四年后,增加到超过115款DVD-Video,其中很多都是首度以DVD发行,例如布列兹指挥的那套瓦格纳《指环》经典名演。

     如今看来,DVD已成为影像发行的重心,虽然VHS产品并没有因此停止制造生产。但毕竟DVD-Video的立体声是LPCM Stereo Sound,跟CD有相同音质,同时还有如临现场的电影环绕声DTS 5.1或Dolby Digital 5.1音效。在画面品质上,DVD-Video更胜VHS,它采用MPEG-2格式,解析度为500调水平扫描线,远胜过VHS过去的240条。

    不过,DG也公开承认,不一定每一部LD或VHS在未来都会重新以DVD—Video发行。尚未影像发行的新制作仍是目前DG DVD系列的主力,重发部分则依情况而定。DG发行的DVD通常是DVD5型态,单层可以录到133分,如果遇到像《女武神》、《玫瑰骑士》这种时间更长的歌剧,则以DVD9双层收纳。同时每片附有英文菜单及英、法、德、西班牙等多语言字幕,DG旗下的DVD—Video并且大多附有专访、彩排的段落。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2-20 17:22
标题: CD-pluscore
1998年开始,也就是靠近千禧年、第一波网路革命方兴未艾之时。DG也推出新的互动式欣赏产品CD-pluscore,顾名思义就是“CD一加上一乐谱”。这是一种新的声音结合视觉的软件程式,由DG唱片公司与国际知名的乐谱公司Schott共同合作。主要希望能提供爱乐者独特的音乐欣赏的互动经验,像是音乐播放与乐谱的同步显示,精准清晰的音乐分析,以及可供练习用的MIDI档案,甚至还有详尽的作品解说,适合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唱片里的作品不但都看得到总谱,还可以列印出来,文字则有英、德、法、西班牙等版本。首波发行五张专辑包括:穆特(Anne—Sophie Mutter)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弹奏贝多芬钢琴奏呜曲,作品22、26、53,《致爱丽丝——我的第一场独奏会》二十首最受欢迎的钢琴作品精选,以及图雷克(Rosalyn Turek)弹奏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还有大提琴家麦斯基(Mischa Maisky)的精选集“Cellissimo”。随后,CD-pluscore还发行三张寓教于乐的唱片,包括:麦斯基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哈根四重奏团(Hagen Quartet)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18第四号、作品131以及长笛的艺术“Syrinx”、吉他的艺术“Asturias”、歌曲的艺术“Erlkonig”等。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2-20 17:22
LP and CasSette系列

     LP或是卡带(Cassette)绝迹了吗?严格说来并不尽然。如果打开1992/1993年的DG目录,您会发现DCC(数位卡带,Digital Compact Cassette)  并且找到不少精彩录音可选,包括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的马勒第一交响曲、齐默尔曼弹奏的肖邦四首叙事曲以及伯恩斯坦的歌剧《老实人》和莱文指挥维也纳爱乐的斯梅塔纳《我的祖国》。

     不过,如果您翻阅的是1994/1995年的目录,就会发现才短短一年时间,DCC竟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与录音带想靠DCC数位化起死回生的计策失败相比较,LP的类比传统路线反倒让不少乐迷回头爱上它的坚持。不过,DG仅压制少数新片的LP版宣传片,没有上市销售,必须透过特殊管道才能取得。据闻,DG目前的LP并未自行生产,主要是直接授权给其他公司发行,日本与香港都有少量销售。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12-20 17:23
SACD系列

    SACD就是Super Audio CD也就是所谓的“超级CD”,简单来说,这是由当年CD的发明者Sony与Philips共同主导的次世代的激光唱片格式。

    SACD是Hybrid双层设计,一层为CD层,以便传统CD唱盘可以读取内容;另一层为SACD层,提供更好的数位音质。它把过去CD的16bit提升到24bit,频率响应也从20kHz提升到100kHz,动态范围更从96dB提升到120dB。

     打开DG 2004/2005年目录搜寻,旗下的SACD已经有约五十款的发行,其中经典名盘包括有小克莱伯(Carlos Kleiber)指挥维也纳爱乐的贝多芬第五、第七交响曲,以及卡拉扬1963年指挥柏林爱乐所灌录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较新的录音也有不少以SACD发行,例如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Hilary Hahn)搭配Jeffrey Kahane指挥洛杉矶室内乐团所共同演出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或者郎朗的“卡内基音乐厅现场实况”等。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bbs.whaudi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