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ADAM TENSOR Gamma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3-24 11:23
标题: ADAM TENSOR Gamma
发烧友某甲:Adam有源喇叭虽则话乾手净脚,无需为功放够不够力,声底夹不夹而头痕!不过,玩Hi-Fi嘛!我这等心冶之人,随时有朝爬起身忽然想玩Amp、玩喇叭线时,却醒起系梗局!无得玩!无得换画!难道要全套喇叭换掉,如斯大工程嘛?其实又未必想连喇叭亦换掉,始终成套系统大都以喇叭为根据“做胆”发展开来,若因为想玩Amp、玩喇叭线而连喇叭也换掉,很容易落得个面目全非、迷失方向的下?!况且有源低音的确管用,度身订造的专属功放,保证能有效操控低音单元。有时,就系因为要有效操控低音的关系的影响,令我们拣选扩音机或喇叭线的范围遭到局限,真系有难於取舍之叹!

发烧友某乙:讲到好似真系很为难!很需要帮助!讲到底一切都系因为多心、贪玩而起。但都系发烧人之常情!不过,难道刚才你真系无留意到Adam的半有源喇叭吗?真系无的话食完饭我陪你上去睇清楚。老实讲!我真系开始怀疑你究竟有几发烧?抑对眼有毛病?

发烧友某甲:就当我走漏眼,真系无留意!很难具体讲我有几烧,不过已认定这半有源的东西有很大空间可玩,真系要返转头看清楚!以上系数月前我在会展AV ShOW的第二日,於会展内之香港茶餐厅食晏时,听到隔离枱两个发烧友”啧口水”的部份内容。

11.jpg (16.61 KB, 下载次数: 171)

1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3-24 11:27
错觉

老实讲,初时也有多少觉得发烧友某些的说话无聊,都是无病呻吟!都是些一加一等如二式见地!更是孤陋寡闻,不知Adam TENSOR系列早就有半或全有源的选择。但想深一层,看在我眼里虽然都是想当然的事,可是他所讲的都是真实,的确代表着好一部分发烧友的心态、的遭遇与疑难!此外,Adam从专业界而来,代表着******兼全有源喇叭这个形象或太深人民心,亦因为最初接触到的一批家用产品“Classic系列”,采取了不是全无源就是全有源的政策,而後来的TENSOR系列更是先以全有源姿态登陆香港。回想起来,本刊测试过的有源Adam都是全有源货色,先是Fully-active版Column,後有Fully active版Beta。况且在广告上也没有特别高调提及半有源Semi-active这家事。在这种种因素加起来的影响之下,我想在本地发烧友中其实仍有不少”发烧友某甲”!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3-24 11:27
高调

     现在,笔者就高调地告诉大家,以下将要介绍的TEN—SOR-Gamma是一对(Semi-active/半有源)版本,高音及中音需借助外力帮一把,而中低音及低音则完全自给自足。

     说到TENSOR系列大半年前就亲手玩过Fully-active/全有源版TENSOR—Beta(07年初也曾亲手玩过Fully-ac—tive版Classic-Column)。虽然全有源不存在选配扩音机或喇叭线等变数,似少了一点点玩昧,但事实上其电子分音部提供了各路增益调节,还有一定频率范围内的EQ均衡调校,就是这些已经够发烧友玩个饱!此外,想要处理TENSOR-Beta这样五路五单元规模,还要顾及跟当中的一只7”及两只11”的HexaCone音盆单元的配合,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我认为选用全有源版本该是至正路又至保险的手法。至於对落一级,四路单元中只两只9”HexaCone单元的TENSOR—Gamma,选用全有源版当然保险不过,但半有源亦应能轻松应付之余,为其X-A.R.T.高音与中音部份选配喇叭线、配扩音机,就更是玩味十足!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3-24 11:28
重点

     至於本篇的主角Gamma,她是TENSOR系列中规模最小又唯一单体声箱(每声道一件过)的型号,其余两款更高级的型号Beta及A,pha则是将低音加超低音箱独立开来,每声道两件叠起的货色。当然是因应不同的消费有着不同的规模,以Gamma的四路四单元制,前三(高、中、中/低音)後一(低音),若仍然硬去将中/低音及低音部份独特装箱,势必将中音单元跟中/低音单元的距离拉开。问题来了!这有违Adam在TENSOR系之上,尽量将上三路单元凑近安放(凑近得令致三单元之间部份重叠起来),务求三单元尽量逼近点音源效果,时间差与相位差尽量收窄的设计原意。Gamma将前三後一单元放在一个单体声箱的造型,眼看起来其实非常完整,亦紧凑!

     若要说Gamma的技术重点,主要可分成两个方面去讲,一是单元,一是有源部份。在前障板上,那底贴顶垂直地凑在一起的三路单元,实际上该划分成两个部份去看,高音加中音单元一体化的上二路单元称为X-A.R.T.。除表面看来两单元以尽可能贴近(共用面板)的方式安装外,两单元的面板(扩散器)亦有别於过往沿用的如Classic系的方正式样,改用呈圆形兼有更润斜面的面板(扩散器)。此外,无论高音或中音震膜前之横隙的开口(疏通)率此起A.R.T.有所增加。只因横栅改窄了之余,数目也减,令每一横隙的开口位更润,更疏通!声波释出更自由!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3-24 11:28
X-A.R.T.

     众所周知,A.R.T.风琴摺式扁带高音就是Adam至引以为傲的单元技术,最厉害之处是移动空气的比率极高。A.R.T.高音单元移动空气的比率为4:1,而A.R.T.中音单元则为3.5:1,至於传统的半球体高音却只得1:1。因此,A.R.T.单元能大幅提升瞬态响应及动态重现能力,足以承受特大的功率轮入。至於在A.R.T.前冠上IlXll一字,意思系Extened Frequency Response-A.R.T.。很明显就是有更强的延伸力,有效响应由原先A.R。T.的35kHz(—3dB)大幅跳升至50kHz(-3dB)。高音单元的最高音压提升了(4dB),中音单元亦提升(3dB)。据估计,这些都是由Adam专业范畴那边,最高规格的******旗舰S7A MK2身上移植过来的技术。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3-24 11:29
半有源

      刚才提到的X-A.R.T.高音及中音单元,就是四路四单元Gamma无源的一半。至於有源的一半,则是一前一後两只同一口径但负责不同频段的9”HexaCone单元,前障板上的一只负责60—800H2一段中低音,背板的一只负责60Hz打下的低频。当然更重要是两单元各有由一套250W的ICEpower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Class D功放驱动。如此配搭,可谓考功放的HexaCone低音单元,遇上效率极高驱动力源源不绝的PWM功放。

     老实讲,要同时妥贴控制两只9”HexaCone低音单元殊非易事,如以外置功放应付,肯定难度不低且成本也不轻。除单元与功放的关系外,跟究竟是有源还是无源分音架构亦有莫大关系,有源分音的要点在於多路功放分音架构下;各路分工之下,定能令工作更精准兼效率更高,相互干扰更低。

     在有源分音下,无论是外配或内置的功放都必得到更佳发挥。在半有源版Gamma身上的有源分音装置,提供了可选择关上(旁路)的Bass EQ调节功能,可作无断式选定在20—200Hz之间,某一点上进行多至12dB的增益或衰减,以及在Q滤波参数频率上,向Q=0.2一方扭进行增益或向Q=<20一方扭进行衰减。独立於Bass EQ外,另设Bass Gain,可对整个低音部份全程进行3dB的增益或衰减。再因应外来的功放是胆或石,相应地提供两种不同的阻抗设定。些外,无源高音部份亦可作1.5dB的增益或衰减。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3-24 11:29
暗格

     关於声箱方面,除必备Adam引以自豪,可为各单元提供更稳定又更佳散热效能,高刚度、低谐震又质轻的铝质蜂巢前障板外,其分置式的沙箱设计亦甚讲究。就在声箱顶头及大概一半高度的两侧,采取暗格(夹层)式结构来设置沙箱,肯定比一般只在脚下压沙的手法来得更见功,同样能增强喇叭的整体重量、的稳定性之同时,消牦谐震的能力亦肯定更有效率、更全方位。采用低音反射式负载的它,想当然跟随同系的手法,将低音反射孔口开在声箱底部,让低音一喷出就沿地面全方位散发。但跟我大半年前玩过的Beta略有不同,Beta底下只有单一个较大口径的孔口,而Gamma则分成两个相对地较小口径的孔口。此外,为着使用上的方便及舒适,这Gamma在中/低音单元底下,那招牌的一侧,加设了电源开关,再不用每每伸手到背後电源输入位置去搞总开关。而招牌上ADAMTENSOR字样的蓝色背灯也改成可调暗,或甚熄掉,只留下左侧的商标来表明身份!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3-24 11:29
轻松

     过去,我对Adam的经验可谓不是有源就是无源,一半半的,今回系首次!就在不用担忧选配的扩音机能否应付HexaCone低音的轻松心情下,跟X-A.R.T.扁带高音及中音配器玩声!着实,直系可以轻轻松松去拣扩音机。当然更是急不及待,先来个合并机配半有源版Gamma的演出。就在mbl7006合并机驱动Gamma的上半身,下半身由内置250瓦的ICEpower功放自给自足之下,在四百多平方尺兼楼底高度足有11.5尺的大Hi-Fi房中,我听到Gamma、7006及Twelve O'clock Tales中的Niki King轻松自如地唱着,最重要是完全没有半点因力有不递而产生的软弱。毫不费劲似的,将Niki King似刻意又非刻意地急停,又或忽作些微增强或减弱的演译特色,毫不夸张亦不机械地自然流露。X-A.R.T.高/中音的优势不在於能够表出舌齿声、尾音或高频嘶声有多强多夸张的所谓空气感或谐波,而在於似流水一般的高密度能量流动质感,就是润泽得来不腻,舒爽而动感细致又传神的靓女声。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3-24 11:30
校声调味

     当换上同样是合并机的Chord CPM 3350後又另有一番风味!该是今次玩半有源版Gamma的过程中,最监听味浓的一段!跟刚才mbl的配搭比较,即时变成少盐少糖少油的健康餐,肯定未必人人喜欢,但的确更能够尝得材料(演译与录音)的真味。整个声音画面完全不带一丝色染似的,在通透晶莹而不耀眼的画面中,声音有着捆边似的鲜明线条感,无论是钢琴独奏、弦乐四重奏或大型交响曲都有高强的、监听水平的细节分析力。结象与线条俱鲜明又立体,讯息量异常庞大,整个画面场面的深度透视感亦相当、相当强!再来一台以动态强、能量感强见稻的Audio Note M—6胆前,还有Sim Audio/Moon W-8石後,来推动X-A.R.T.高/中音单元。其实也想像得到,热情度与火辣味瞬间提升,听着Hilary Hahn拉奏”艾尔加小提协”,单单从小提琴身上都嗅到阵阵激情!若播出LPCD 45版的”阳春白雪”或”龙腾虎跃”,又或Livng Stereo Stokowski(白头佬)的“匈牙利狂想曲”。将音量扭到一个有现场感并似置身其中的音压下,我会形容那时的X-A.R.T就似变成喷射器一样,喷射出量大又强而有力能量。在弱音细节丰富加上能量感强而有力双结合之下,简直叫人听得亢奋!但有一事始终如一,就是全频都不带蛮劲或粗豪味,低音量亦不过多。但求下潜力与能量密度,而不求洪水式量戚,某程度上这都是Adam的家族传统。明显不过!若是追求狂野的音效或洪水式低频量,恕Gamma未必能够满足你!若求加色调味(校声)的反应快又效果明显,Gamma肯定胜任!若问Gamma能否表现出监听式的冷静中肯分析?这差不多等同问李丽珊是否懂得玩滑浪风帆?!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3-24 11:30
Q&A时间

     还要问Gamma怎个配器最靓声的话?我会说,以我个人对监听效果的癣好,必以类似Chord CPM 3350的效果为靓声配搭方向,更要纳银喇叭线才能尽情发挥X-A.R.T.的优势。或甚更直接了当,拣选全有源Fully-Active版就是。至於你心目中的靓声是啥?确系你自己知自己事!总言之,半有源版Gamma定能反应快又效果明显地助你配出、调校出你心目中的靓声,最重要是不用费神处理低音部份,只须将全副精神集中去搞靓高/中音二路。真个弄台胆合并机仔、几瓦输出的300B机来玩玩半有源Semi-active版Gamma又何妨?至紧要记得将背板上的Jumper转换成胆轮入设定就是!如仍要问定价十七万一对中小型座地喇叭是否值得?我想,四路四发烧级单元,加上以两套250W内置功放来分别推中/低及低音单元,若再加上你认为这半有源Gamma可轻松配器又高效能地反映配器都是正面的,也认同传神是靓声的先决条件,这半有源版Gamma就肯定值回票价!
作者: brababe    时间: 2008-3-25 12:29
对adam有源监听箱p22a s2a s2.5a感兴趣 ,配什么前级合适?MBL4006可以吗?请提供器材价格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3-26 12:21
MBL前级俺很喜欢的,味道不错。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bbs.whaudi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