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Bowers & Wilkins 802 D3 以最強的意志力去买回它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5 17:12
标题: Bowers & Wilkins 802 D3 以最強的意志力去买回它
看到802 D3推出的消息时,心里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平淡的想说:终于推出新产品了。是的,B&W应该有六、七年没有推出Hi End喇叭新產品了,倒是其他各种小东西持续推出,这很容易让音响迷以为B&W已经不注重传统二声道高级喇,叭,否則為何那麼久沒推出讓人眼睛一亮的新喇叭?其实我错了,根据B&W亚洲执行总裁Lars T Hundborg接受我们访问。時說,他們早在上一代800系列推出的第二天就着手研发下一代产品,不过都是秘密进行,一直到所有細節都完美達成之後才推出。

文:劉漢盛

1.gif (1.57 MB, 下载次数: 146)

1.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5 17:13
Bowers&Wilkins(以下簡稱B&W)最早推出800系列應該是在1998年,當時是第一次推出"企鵝頭"(水滴狀,原廠稱為Turbined Head)高音與中音箱體設
計,從800、801、802、803、804、805等型號都有,除此之外還有家庭電影院系統。到了2010年推出第二代時,801就被取消了,旗艦800下來就是802,其他型號不變:第二代最大的改變是高音單體改成鑽石(Vacuum-Deposited Particles)振膜,其他箱體形狀大致不變。而今年(20 1 5年,9月推出的第三代D3,在我還沒看到實品之前,從圖片上看好像差異不大:可是,當802 D3送到我家時,我楞住了:這喇叭真漂亮啊!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5 17:14
乎全都改了

  仔細端詳,發現跟上一代D2幾乎都不同了,當然,“企鵝頭”的外觀依然,不過即使外觀相同,使用的材料與內部的作法也都改變了。事實上,D3系列小到喇叭線端子、內部Matrix內部補強材料、分音器安置位置、底座的輪子與角錐裝法、振膜材料,大到單體通通都已經全部更新,跟上一代D2完全不同。可以這麼說,除了編號承襲第一代之外,D3從裡到外、從細節到外觀其實都全部翻新了。根據Lars T.Hundborg说,802 D3全部做了868項改良,只有少數幾樣沒改,包括鑽石高音單體與喇叭線端子。既然上上下下都改光了,為何不乾脆換新型號呢?原來原廠認為800系列這個名稱就好像保時捷的911一樣,是經典,所以不想更改名稱。

2.gif (484.12 KB, 下载次数: 131)

2.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5 17:15
802 D3這麼漂亮的箱體是誰設計的,Native Design公司,設計師是Morten Warren,他從小就對設計很有興趣,7歲時就獲得樂高比賽大獎,早在1988年就開始在自己臥室裡幫人設計,從1994年起開始擔任B&W的Creative Executive。1997年正式成立Native Design,為何名為NativeDesign呢?因為老闆Morten Warren崇尚自然,以自然為師,所以名之,目前Native Design在倫敦與舊金山都有總部,雇用員工超過一百人,設計過的各類產品非常多,客戶也很多全球性大公司,包括Audi、Bentley、HP、Microsoft、Google、Skype、TI、B&W-B&O、BBC、Tomtom導航等等很多。B&W跟Native Design合作多年,Zeppelin也是他家手筆,PMI也是,這次的800系列D3也是。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5 17:16
原本從資资料上知道802 D3的美元訂價22 .000時,我沒有什麼感覺,802 D2的訂價是15,000美元,隔了五、六年、漲價勢所難免,不過,當我親眼看到802 D3時,我卻覺得一對賣22 .000美元真的太便宜了!真的,真的,真的,如果以目前市面上所看到的喇叭而言,有太多喇叭的外觀、設計、製造完全不如802 D3,但是訂價卻高過它。

3.gif (186.75 KB, 下载次数: 115)

3.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5 17:17
Kevlar中音單體換掉了

  B&W那個著名的黃色Kevlar中音單體最早從1 974年開始推出,到D3時也已經被換掉了,新的150mm中音單體振膜採用複合材料( Composite Continuum Cone)編織而成,並且施加特殊處理,最後以雷射量測的結果是性能比以前所使用的Kevlar材料還好,這是花了8年才研發出來的。此外,原本振膜中央的金屬相位錐也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絨布觸感的防塵蓋。至於著名的FST固定懸邊設計依然保留,除此之外,中音單體的框架也改為更堅固,振動更低,這種框架經過實測,性能大幅提升。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5 17:18
D2的中音單體背後有一根連桿直接連結到企鵝頭背後,搬運時要從後方固定。而D3的中音單體固定方式改變,取消從前面連接到後面的連桿,而是在裡面就可以鎖定,後半段是完全空的,外邊用一個可拆卸的金屬蓋封住,為何會這樣?因為高音單體水滴箱體與中音Turbined Head箱體的材料、尺寸也改了,原本是以Marlan複合材料製成,現在則全部改為鋁合金製成,內部再增加肋骨狀補強,雖然體積稍微縮小些,但重量卻有37磅。會把企鵝頭稍微縮小的原因是經過電腦與實體3D Finite Element分析之後所做的決定,新的Turbine Head更堅固,一直到16kHz都能維持更低的振動,以前的Marlan只能維持4kHz。

4.gif (480.81 KB, 下载次数: 119)

4.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5 17:23
第一代與第二代的“企鵝頭'無論是801、802、803用的都是同一個,大小相同,所以看起來往往覺得,頭重腳輕.D3則依照底下的箱體大小而有不同,803 D3的企鵝頭尺寸就比802D3小(804沒有企鵝頭),這樣看起來整個箱體比較諧調些。無論是高音單體或中音單體的水滴狀箱體內部都跟D2不同,工程師經過雷射量測,改變內部的設計,降低單體背波所引起的駐波共振影響,這些都是從外觀上看不出來的。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5 17:24
高音单体鑽石振膜不改

  再來說到25mm高音單體框架,D2的高音單體外殼是以鋅製成,D3的外殼改用整塊鋁合金去削切出來,這個鋁合金外殼也拿來做為高音單體音圈的散熱之用。除了外殼設計改變之外,連前面的網罩也改了,D2的高音網罩是軟的,小孩如果頑皮,很容易就把鑽石高音單體弄壞,D3的高音單體網罩是硬的,手指按不下去,可以充分保護鑽石振膜。而且,這個保護網罩很容易拆下,只要輕輕一轉就可以轉下。

  D3的二個200mm低音單體外觀看起來一樣,但振膜材料也改了。原本是內外二層碳纖維中間夾Roahcell發泡材料,現在內外二層仍然是碳纖維,但中間那層改為更好的Aerofoil,而且做成中間厚、二邊薄的形狀,使得振膜更堅硬、更輕、盆分裂也在控制中。音圈直徑則是4吋,這好像跟上一代是一樣的。

5.gif (391.38 KB, 下载次数: 118)

5.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5 17:26
低音單體除了振膜改變之外,最大的不同是二個單體都先鎖在一個鋁合金框架上,這個框架做成跟箱體一樣角度的弧形,頂部外露,從側面看就可以看出這二個低音單體並非直接鎖在木質箱體上,這樣的做法也是降低低音單體本身的振動影響木製箱體。對了,木製箱體也改了,上一代802的弧形樺木夾板木箱是從後面包向前面,再加上一塊平坦的面板,而D3除了用22層樺木夾板去層積壓製成弧形,更特別的是把弧形反過來,也就是正面都是弧形,背面才有平坦的地方。會這樣做的原因也是經過雷射分析,發現弧形倒過來更能降低箱體振動。除此之外,箱體內部還加上了鋁含金[脊柱]補強。而內部的Matrix以前用的是MDF,現在則是用厚厚的樺木夾板做成Matrix形狀,這樣的改變也增加了802 D3的整體重量,使得它的淨重達到94.5公斤。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5 17:27
分音器採一階分音

  以前的802 D2分音器是放置在底座裡面,現在則改放在箱體裡面。底座仍然是用鋁合金鑄成,堅固沈重,重達18公斤。底座與木質箱體之間有空隙,那是要讓向下發射的低音反射孔氣流洩出之用。分頻網路採用最簡單的一階分音,但分頻元件精挑細選,達到最少的相位失真與功率耗損。

  802 D3的背板以一塊漂亮的溝槽狀鋁合金板從上到下封起來,最頂端則跟圓形的企鵝頭背孔封口銜接,不僅漂亮,而且更進一步降低箱體的振動,這樣的做法印象中也是前所未見的,此外,如果您注意看它的箱體,就會發現從正面到側面都是弧形的,只有背部才以槽狀鋁板封住,這種形體對於降低聲波繞射有正面的幫助。漂亮的喇叭線接端安置在底部,漂亮又好用。

hw174.jpg (400.26 KB, 下载次数: 62)

hw174.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5 17:28
包裝設計非常用心

  802 D3還有一處讓我讚歎叹的,那就是包括拆卸的設計的方便是我第一次見到的。這對喇叭非常重,如果按照一般喇叭的包裝,拆卸取出非常困
難,但B&W的工程師卻設計了一个非常方便的包裝方式,那就是把箱体左右二側拆開,裡面的保護裝置也都是左右拆開,如此一來,根本不必举起喇叭,只要把所有的包裝從左右二测拆開之後,喇叭就可以輕易“推出來”。

  推出來?沒錯,802 D3底部裝有塑膠輪子,只要輕輕推,就可以把喇叭推到定位。或許有些人不喜歡喇叭底下是可以活動的輪子,沒問題,廠方設計了一個更聰明的裝腳釘方式。在底座底下原本就已經安裝好內縮的腳釘,當您的喇叭找出最佳擺位之後,可以取出附件中的旋轉圓鈕,這個圓鈕有磁鐵裝置,很輕易的就可以精確的吸附在腳釘上,接著把喇叭箱體稍微傾斜一邊(另外一個人幫忙),用手輕鬆扭轉圓鈕,腳釘就慢慢伸出來,一直到腳釘伸出的長度超過輪子為止。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方便這麼友善的設計,光是這點,就值得買802D3了啊!

  咦?總編這樣會不會太不理性了?其實我是很理性的,我的理由是這樣:如果連這麼小的地方都設計得如此精細體貼,其他地方會隨便亂做嗎?還有,甚至連喇叭端子跳線都用最好的端子,請注意看,那是有小彈簧的香蕉插,跟澳洲Eichmann的端子一樣。
作者: honeys    时间: 2016-5-5 21:34
请教一下804D3的高中音单元与802D3高中音单元一样吗?低音单元除口径大小外材料与工艺是否一样?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6 10:10
802D3与804D3都是采用的25mm钻石高音单元,但802D3是150mm的continuum FST中音单元,804D3是130mm的continuum FST中音单元,低音单元除了口径大小的区别外,所用材料与工艺的一样的。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6 10:49
三套擴大機來搭配

  聆聽802 D3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间,搭配的擴大機有三套,這三套推起802 D3來都非常好,各擅勝场,实在很難分出軒輊,所以最後我改变我写评论的方式,不以某套為定稿,而是分別敘述三套擴大機搭配之后的结果。第一套就是以COS D1Pre+DAC直入Audio Valve Baldur 70單声道管后级,第二套就是AccuphaseC385前级搭配M6200後級,搭配CH Precision D1 SACD唱盤。第三套就是Esoteric Grandioso CI前級搭配SI立體後級,數位訊源也是CH Precision DISACD唱盤。此外也用黑膠(Vertere唱盤唱臂、Soundsmith唱頭、ASR唱頭放大器)與高解析音樂檔(NAS加COS Dl)來聽。

  這三套擴大機搭配802 D3時,讓我充分體驗了802 D3那既有自己的個性、又可以盡顯搭配器材特質的能力。什麼是自己的個性?清晰又自然,高解析又沒強調壓迫感,中頻飽滿又不會顯得呆滯,低頻量足又擁有很好的控制力。還有,音質甜爽有如高級韓國水梨.

  至於什麼是搭配器材的特質?我這麼比喻好了,搭配Audio ValveBaldur時,就好像把4K電視的對比度調高些,整個畫面看起來更清爽,更明亮,暗部的階調更清楚。搭配Esoteric Cl+S1時,就好像把色彩飽和度調得更飽和,讓畫面看起來更Solid紮實,重量感也增加,而搭配Accuphase C385+M6200時,就好像把色溫調暖些,讓畫面看起來更溫暖,更有韻味。

hw175.jpg (158.06 KB, 下载次数: 70)

hw175.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6 10:51
用Audio Va1ve Baldfur 70真空管後級

  當我聽普羅高飛夫的《SymphoicSuite Of WaltzesJ》 (黑膠)時,發現高中低頻段解析都非常清楚,但卻很平衡,沒有侵略性的壓迫感,那敲三
角鐵的聲音與鈴鼓那麼清晰;那小鼓的聲音那麼爽脆,那銅管的聲音都能浮出,弦樂的聲音也絲絲縷縷。這一切都說明了802 D3的每一段頻域解析都很清楚,不會混濁干擾。尤其眾多銅管一起吹奏時,都還能聽得出各種銅管的聲音特質。小提琴獨奏時更是甜美,伴隨著豎琴的輕輕撥奏,再加上壓低聲音演奏的弦樂群,整體所交織而成的音樂實在非常美。還有一點我必須告訴各位,就是802 D3的整體聲音聽起來是帶有Q勁的,這是很奇特的聽感。

  聽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黑膠,Wolfgang Schneiderhan小提琴,約夫姆指揮柏林愛樂)時,明顯的小提琴線條細緻清甜,位置稍微往後退一點,聽起來既甜潤又帶點內斂的美感。聽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黑膠,Curzon鋼琴,Knappertsbusch指揮維也納愛樂),鋼琴音粒不會特別大,屬於中庸,伴奏的樂團聲音細緻,把Decca唱片的錄音唱得相當清爽。

  聽法蘭克辛納屈【The Concert Sinatra】 (黑膠)時,弦樂細緻甜美軟Q,一點都不“老聲”  ,而嗓音溫柔帶著溫暖,人聲形體中庸,不會過大,也不會瘦小。非常美,老弦樂帶著甜味與光澤,以及軟質,聽Joan Baez'【Diamonds And Rust In The Bullring】(黑膠)時,那吉他特別的清爽甜美,Joan Baez的嗓音也特別的暸亮,但亮中帶軟,很迷人。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6 10:55
帶藉软Q味道

    聽【Simon&Garfunkel Greatest Hits 2014 】高解析音樂檔(24/192)时,從鼓掌的聲音、吉他的聲音都趨向軟而溫暖而清晰,可知802 D3整體聲音不是具有侵略性的,而Simon與Garfunkel的嗓音非常美,這凸顯了802 D3的音質有非常高的表現。如果您聽這張唱片(或音樂檔)  ,覺得聲音衝而硬調,那就不如802 D3了。尤其是鼓掌聲,如果覺得刺耳,那就表示府上音響系統太硬太偏高頻了。802 D3聽起這個高解析音樂檔除了清晰之外,還帶著軟Q溫暖,非
常好聽。尤其低頻帶著軟Q。可以這麼說,吉他清甜帶著軟Q,人聲溫軟帶著軟Q,低頻解析清楚同樣也帶著軟Q。尤其【The Boxer】與【惡水上的大橋】那首右邊的鼓聲硬調中帶著軟Q,還能傳出恰當的震撼力到我的身上。而“America”這首曲子的音響效果更棒,腳踩大鼓的噗噗聲震撼力那麼剛好,軟Q又有噗噗氣流傳到身體上的些微低頻按摩,真是享受啊802 D3還有一處很厲害的地方,那就是二人的和聲表現非常棒,該融合時能融合,該分成二調聲線時又能分得清楚,這顯示802 D3的特質,那就是既融合又解析得絲絲縷縷。

hw176.jpg (254.76 KB, 下载次数: 70)

hw176.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6 10:56
光聽小提琴就超值

  再來聽台中沈醫師給我的黑膠轉成數位檔的【Royal Ballet Side I 】  ,雖然只是1 6/44規格,但用802 D3唱起來,那聲音真甜美啊!接著聽沈醫師用黑膠轉成數位檔的【MichaelRabin Memorium-Seraphim i】 ,那小提琴的甜美委婉真是迷人已極,而且小提琴的光澤非常美,擦弦質感那麼的滑順又帶著纖毛,老實說這張黑膠唱片即便是轉成數位檔,用802 D3聽起來的美麗感人程度“好像” 一點都不輸給黑膠啊!當然,我沒當場跟原本的黑膠做比較,只是憑耳中所聽到的美聲給我的感受來憑寫,但我認為這已經夠了。美聲就是美聲,不必要求數位與黑膠要聽起來完全一樣才是美聲。沈醫師應該是用他自己設計製造的Medusa唱頭放大器來播放黑膠唱片轉數位檔的,那部Medusa真空管唱頭放大器聲音表現真的不俗啊!當然,我還要說:802 D3的小提琴表現得美啊!老實說,光憑802 D3再生沈醫師這二首黑膠轉數位檔的音樂,我所聽到的聲音就已經絕對可以稱為“超值”。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6 10:58
聽江蕙【半醉半清醒】 (CD)時,第一首歌給我的感受就是音樂的光澤非常美,味道非常甜,水份非常多,江蕙的嗓音嬌柔又甜美,如蠶絲般的滑順。而且,整體音樂非常清晰,但又絲毫都不粗糙,那是非常平衡順耳的聲音,來到第二首,腳踩大鼓的噗噗聲紮實又帶著軟Q勁,而且量感恰恰好,不會搶走二位男女歌手的風采,顯然802 D3的低頻量感跟中、高頻之間很平衡,而且又足夠,您知道嗎?耳中如果聽到那量感恰當又帶著軟Q的噗噗聲,那是非常舒服
的聽覺享受。

  聽曾宇謙那張【薩拉沙泰名曲集j 】(CD)時,那小提琴聲婉轉甜美,802 D3此時所發出的小提琴音質之美絕對是可以掛頭牌的,再貴的喇叭所發出的小提琴聲音大概也就是如此,或許您會認為我這樣說是太誇大了,其實我一點都沒有誇大,我聽過的高價喇叭不知凡幾,802 D3雖然訂價只有22,000美元,但是它的小提琴表現就是那麼的傑出。我不會因為它的訂價不是天價級,就說它的小提琴表現還不夠好。它真的很好,只要您有適當的擴大機搭配,就會同意我的聽感。

hw168.jpg (126.33 KB, 下载次数: 96)

hw168.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6 11:00
大提琴聲迷人

  再來聽瓦列芙斯卡那張【大提琴女神】。老實說,大提琴跟鋼琴都美極了,大提琴的鼻音濃度恰恰好,黏滯感與密度也恰恰好,還帶著清晰的擦弦細微嘶嘶聲,這讓802 D3發出足夠迷人的嗯嗯大提琴聲。而鋼琴的觸鍵是那麼的清楚圓潤,低音鍵往下沈下去的弦振感寬鬆,高音鍵的顆粒晶瑩感覺很美,而且有實體感。簡單一句話來形容802 D3此時的大提琴與鋼表現:那是會讓人一直想聽下去的美聲。

  聽RR新近推出的那張馬勒【第一號交響曲】時,  ( FR715 SACD)時,802 D3展現出很好的解析力,管弦樂內聲部的演奏細節、樂器質感都可以浮出來,這種高解析力但又不強調的特質聽起管弦樂真是一大享受,因為可以瞭解原來作曲家管弦樂配器的意圖。同樣的,聽RR最近推出那張聖桑的【管風琴交響曲】  ( RR-136)時,細柔的管弦樂解析得絲絲縷縷,但一點也沒改變細柔的美感。而管風琴那低沈又溫柔的表現充分顯示802D3能夠把低頻沈到底,同時低頻很純,沒有失真的感覺,量感也夠。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6 11:03
用Aeeuphase搭配CH

  整個聲音轉向陰柔,內斂、溫暖、稍暗的木頭味,聽起來又是另外一番味道。聽穆特最新發行那張【The Club Album From Yellow Lounge 】時,那帶著木頭味的溫暖琴音真有如夏天薰人的南風。巴哈的【雙小提琴協奏曲】中,弦樂的音質音色真是美到無法形容,感覺音樂中不斷發出香味。而【辛德勒名單】的小提琴陰暗壓抑的演奏方式把小提琴細微的擦弦質感與琴腔共鳴表現得淋漓盡致。在Accuphase前後級的搭配下,802 D3的小提琴與弦樂群展現了完全無法抗拒的稍暗溫暖木頭味美聲,那是您聽過就會深深烙印在腦海中的美聲。

      聽過穆特小提琴的美聲,再聽RR那張聖桑【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 RR-136),先從第一首【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聽起,此時耳中又想起稍暗內斂的小提琴聲,那又是充滿木頭味的美聲,802 D3搭配起Accuphase擴大機時,所表現出來的小提琴跟搭配COS Dl直入Audio Valve Baldur 70完全不同,後者是明亮清爽甜潤的,而Accuphase則是充滿溫暖溫柔內斂的美感,這二種音響之美都是大家會喜歡的。不同的是,如果要比伴奏管弦樂的氣勢,Accuphase會比較佔上風,因為功率輸出是二倍,而且阻尼因素高達1,000,對於低頻的控制力先天上就比真空管機好很多。

hw169.jpg (38.58 KB, 下载次数: 101)

hw169.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6 11:07
管弦樂豐富

  來到第二首【La Muse Et Poete】時,管弦樂的豐富美極了,大提琴的嗯嗯聲同樣帶著稍暗的木頭味,聽起來既柔婉又真實,而且琴腔共振的聲音非常
清楚.雖然小提琴那麼細緻,大提琴那麼溫柔,但伴奏的管弦樂聽起來卻依然非常清楚,沒有因為溫暖內斂而降低解析力。可以這麼說,802 D3的整體高中低頻段平衡感真是太棒了,當音樂來到【管風琴交響曲】時,管風琴的能量一如我的預期,平衡而不過量,讓空氣產生輕微的震波,而且不知道管風琴的聲音是從何而來?即使到了最後強烈的管風琴發出時,同樣也不顯粗暴,而且可以清楚聽到管風琴的清亮旋律,其實,802 D3在此處最精彩的表現是解析力,它能夠把管弦樂中的各種樂器形體、線條清楚浮現,而且音色辨識度很高,顯然,802 D3的高、中、低音單體經過改良之後,性能比以往提升很多。

  再來聽Yarlung Records那張【Sophisticated Lady Jazz Quartet 】時,我聽到的是溫暖又帶著破金之聲的小號,還有敲擊質感很真實的鈸、紮實清脆有彈性的小鼓,還有扣彈質感真實的Bass,其中最迷人的就是小號,那是有形體有厚度溫暖富光澤又不會刺耳的銅管,真是迷人。還有包括鈸在內的各種樂器質感都那麼的實體,感覺上連鈸的金屬厚度都可以聽出來,那細微的金屬振動更不必說了,Accuphase這套前後級搭配802 D3,唱起爵士樂來清晰溫暖,真實度高,音樂又有厚度,一點都沒有侵略性,真是美啊!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6 11:09
用Esoteric Cl+S1

  此時很明顯的中頻段與低頻段比前二者都要飽滿厚實,高頻段的清甜沒有Audio Valve那麼甜,整體柔軟溫暖程度沒有Accuphase那麼柔軟溫暖。不過,它的線條刻畫最深刻、劲道最強,樂器重量感最好,形體感最紮實,暫態反應飛快,控制力超好,一切充滿力與美,鋼琴聽起來會讓人特別興奮,小提琴同樣是稍暗帶著木頭味,不過是比較紮實的,有勁的,線條刻化深的,甜味還是很濃。無論是小提琴或大提琴,琴腔的共鳴特別豐富。鋼琴的低音鍵也特別有權威感,還有,對管弦樂的解析力超高,細節超多,整體音樂聽起來有來不及聽的感覺,因為音樂中的細節太豐富了,而且是很清楚的展現在耳邊,聽穆特那張時現場鼓掌聲音特別真實,有厚度,有震撼力。

  再來聽奇美基金會出版那張瓦列芙斯卡【大提琴女神】時,大提琴的聲音特別的豐厚,鋼琴的伴奏特別有權威感。豐厚的大提琴黏滯感很強,嗯嗯聲濃,濃厚的嗯嗯聲把802 D3完全變成另外一對喇叭。聽著那麼濃的大提琴美聲,心裡的感動真是無法形容。聽江蕙【半醉半清醒】時,江蕙的形體更紮實,嗓音線條更飽滿,第二首熊天益的嗓音也更磁性沙啞些。而腳踩大鼓的形體更突出,更飽滿,噗噗聲軟Q中帶著紮實的重量感。

  此時,我才驚覺,原來802 D3是非常敏銳的喇叭,能夠把擴大機的原汁原味完全擠出來,所以當我搭配這三套擴大機時,所聽到的簡直就是三對不同的喇叭。這樣的特質大大提升了802 D3的搭配性,只要是優質擴大機,都有機會能夠讓802 D3發出工程師想讓您聽到的美聲。用家可以保留自己喜歡的舊愛優質擴大機,同時放心把新歡娶入門,這對新歡只會提升舊愛擴大機所隱藏的未發掘潛力,不會造成家庭失和。

hw170.jpg (76.57 KB, 下载次数: 91)

hw170.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6 11:09
以最強的意志力買回

  B&W802 D3在設計時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得那麼周到,在製造時每一個小地方都做得那麼精緻,整個喇叭從螺絲釘到單體總共改良868處改良,只有8個沿用上一代,其餘都是全新設計,這麼傑出的喇叭,訂價22,000美元真的太便宜了!我知道台灣的代理商訂價超過100萬台幣,但我仍然鼓勵您以最強的意志力去談,把802 D3買回家。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5-6 11:12
焦點
①全身做了868項改良,可說是全新設計產品。

②除了鑽石高音沒有改變,中音單體與低音單體性能都超越上一代。

③高音、中音Turbined Head改為鋁合金製造,重量提升。

④箱體內Matrix補強改為樺木夾板,有效降低振動。

⑤擁有自己的聲音個性,但又能凸顯搭配擴大機的特質。

⑥訂價超值。

建議:搭配的擴大機功率越大越好.

hw172.jpg (66.37 KB, 下载次数: 92)

hw172.jpg

作者: hifi40    时间: 2016-6-3 22:28
请周总报价B&W 最新推出的800 D3 谢谢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6-4 10:06
不好意思,B&W 800 D3 目前无货。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bbs.whaudi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