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weih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柏林之声历史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7:33:38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耗时法?先不说那整整五天的Burn In,就说单体的测试好了。Burmester坚持每个单体都要测试六个点,而非一般的一个点。以高音单体来说,它必须测3K、7K、8K、10K、 12K、15K等六个点。中音单体必须测200Hz、600Hz、1000Hz、1800Hz、2600Hz、3000Hz等六个点。低音单体必须测 40Hz、60Hz、80Hz、100Hz、120Hz、140Hz等六个点。这些单体都测试过后,能够用的就造册列管配对,不能用的就淘汰。我问 Burmester淘汰率大约有多少?他说大约25%左右。当然,这些被淘汰的单体成本都要算在消费者的头上。

除了单体的筛选配对之外,分音器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我们在工厂里看到的分 音器,除了体积巨大之外,拿在手上的重量也都非常惊人,简直就像是在拿电源供应器般。从那么粗重的电感设计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Burmester 的喇叭绝对可以承受很大的功率。至於分音器的技术,那是大家都知道的,也没有什么好谈的。

Burmester的喇叭不使用WBT端子,这是相当奇怪的事,WBT端子不 是很威吗?但是Burmester认为WBT喇叭端子的设计并不正确,他说这种喇叭端子因为太复杂,里面产生太多接点,反而不如简单而直接的喇叭端子好。 他也建议最好是直接将喇叭线与端子连接锁紧,这样的声音最好。由此亦可见Burmester是真正有研究声音的好坏之道,否则不会注意到这么小的地方。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7:33:50 | 只看该作者
喇叭的生产技术是秘密吗?我想大家都不这么认为。但是,偏偏这种技术不是秘密的东西却很难做。这就是艺术之所在。或许,只要有杰出的喇叭诞生,您都可以以这个角度视之。

一部在台湾定价近百万台币的CD转盘会有人买吗?它何德何能?竟然要那么高的 价钱?我想这是许多人对Burmester旗舰CD转盘969的疑问。虽然它的重量高达89磅,虽然它是以皮带驱动的,虽然它使用的机械拾取系统是已经停 产、但却被认为可能是最好的Philips CDM9 Pro;虽然它的驱动马达与轴承都用最好的瑞士制品;虽然它的产量少到每个月只生产15部…。虽然有那么多的「虽然」,很多人仍然对这部CD转盘的高售价 报以质疑的态度,包括我亦然。直到我看到了这部CD转盘的所有做法,才开始对这个质疑有了转变。

首先我们来看,这89磅的重量是怎么来的?它的重量来自於那个很重的底座以及层层的内、外隔离机箱。还有,光是固定转动拾取部份的铝板也真够厚的。总之,只要见到铝板,就是厚厚重重的,难怪加起来会那么重。

其实,969最精彩的地方并不是厚重的箱体,而是采用Burmester认为最好的Philips CDM9 Pro拾取系统,以及皮带传动。当然,为了那个皮带传动,还要去瑞士订制误差在三千分之一mm的转轴(这个数字相当可怕,只不过不知道是指哪个部份的精度)。您知道吗?为了确保CDM9 Pro的供应无虞,Burmester把Philips最后一批1000部的CDM9 Pro全数买下,自己慢慢享用。Burmester开玩笑的说当初采购人员一口气买下这么多CDM9 Pro时,他差点就要开除他。现在这些CDM9 Pro成了黄金,反而要好好奖励他才行。

这么贵的转盘万一以后改朝换代,DVD Audio流行之后,969是不是就这样作废?不是!Burmester已经考虑到这点,因此将969的CD拾取系统设计成模组型。以后,如果您想换成 DVD,只要将这个地方取出,换上DVD的拾取系统、再调整一些线路就可以了。按照Burmester的说法,这部CD转盘的使用寿命不必担心,绝对可以 让您用到下个世纪。

谈到经典前级,我们首先要给的定义就是:历经岁月的试炼而仍然赶得上时代,无论外观或特性功能毫不落伍者。在台湾,美国的Cello的Suite与Palette可说是经典之作,历经多年,它们仍然不必改型。而德国的MBL 6010前级的知名度与受欢迎程度更是不在话下,我自己以及本刊顾问刘仁阳都仍然在使用这部前级。可是,另外还有一部德国的前级推出更早,在德国非常有名,在台湾的知名度与普遍程度却落在MBL 6010之后,那就是Burmester的旗舰前级808。从808的编号来看,就可知它的上市时间为1980年8月。距今整整约17年。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7:34:02 | 只看该作者
17年来,808的外观一直没有改变,只有内部线路的细微调整以及输入输出插 座的更改。17年来,808的亮丽造型一直没有退流行,还是保持著高度的现代美感。很难想像17年前,当大部分的器材还处於单调、黑色的粗糙机壳时 代,808就已经设计成一部现代艺术作品的模样。除了外观造型亮丽之外,它的内部设计还是家用前级中首创的插入模组式线路设计。

奇怪,像这样一部杰出的前级为什么在台湾不如较晚推出的MBL 6010畅销呢?撇开二者不同的声音表现不谈,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台湾的销售推广问题。6010在台湾除了早期未有代理时代,少量从香港进口之外,其 后一直由同一代理商别超(现改称艺声)刻意推广迄今。而808却从来没有得到这样的推广机会,一直到现任代理飞歌行接手之后,才有积极的推广行动。很可 惜,宝贵的商机就这样蹉跎了。

808从第一代开始,由於采用模组插入式设计,所以即使线路上有小修正,我们 也看不出它到底改变在哪里。我曾就这个问题请教Burmester,他说其实不只808,Burmester其他型号也都有小幅度修改的机会,不过通常都 不会标示第二代或第三代等,除非线路板重新设计或功能上有重大改变。事实上,808已经从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发展到最新准备於今年8月推出的第五代。 这其中跳过了第四代。为什么没有第四代?Burmester说中国人忌说「四」(死)这个音,为了从善如流,所以他直接从第四代跳到第五代。不过,这个世 界上有一部唯一的第四代,那是一个蛋糕师父所做的蛋糕。他也是808的用家,因为不耐久等第四代的推出,所以做了一个第四代808的蛋糕向 Burmester表达心意。在Burmester工厂内,这个第四代蛋糕的照片就挂在墙上,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第四代。我好奇这部第四代蛋糕到底是经过防 腐处理永久保存、或者早已进了人类的胃里。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7:34:12 | 只看该作者
到底808从第一代到第五代,经过那些演进呢?从第一代到第二代,基本上除了内部线路的修改外,外部没有什么改变。第二代与第三代的差别就是在背板直立部份增加了四个XLR插头。第三代之后,进展到第三代XLR版,然后才进入第五代。

所谓第三代XLR版,顾名思义就是把原有旧式小孔的平衡式插座改为目前通用的 XLR头。在图片上您可以看到原来平置式插头部份的小平衡式插座都不见了,而直立背板部份则布满现代通用的插头。还有,原来内缩式RCA插头也改为冒出头 的RCA头。同时,整个直立背板为了容纳另一排小插座,整个都加厚了。这就是第三代XLR版。

到了第五代,更动的地方就多了,可说是大改款。首先,在输出输入插座部份又做 了更动,它把原先加厚的直立背板改回原来较薄的厚度,再把多出来的插座移到左边原本没有插座的部份,输入部份由原来的六组增加为十组。第二个大更动是把原 来小小的外接式电源改为大大的外接式电源,这等於就是增强电源部份。第三个大更动就是在底部增加了一个像旗舰 969 CD转盘一样的厚重底座,让808看起来更威武雄壮。第四个更动就就是增加了遥控部份,而且在底部加设遥控显示幕。至於机内配线等小更改就不提了。

经过这样大更动厚的808声音听起来如何呢?老实说我们都还没有听过,不过我 相信不脱Burmester细致柔软甜美的本性,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当然,经过这样的大改款,808的售价一定也水涨船高。其实,如果您的预算不够,也可 以考虑808的877前级。这部前级虽然早在1987年就推出(与808相比还是很新的),但是到目前808在示范试听时都还很喜欢用这部前级,可见它的 功力的确非凡。

最后我想提一下Burmester的旗舰立体后级909。这部后级的造型设计 也是出人意表,但是见过它的人无疑都认为是第一流的漂亮。从它底下装有轮子,就知道要一个人要将它抱起来是不可能的事。在台湾,使用到911后级就已经非 常顶级了,好像还没听说过有人使用909。我问Burmester这种旗舰后级一年可以卖出多少?他说一年可以卖出40-50部,这个数量把我吓了一跳。 Burmester还说909是零库存,因为要「注文」生产。参观工厂时刚好看到在组装909,Burmester说这是葡萄牙订制的,原来葡萄牙还有这 种大发烧。看来,这部909后级才是拿来配808前级的,这才是龙配龙凤配凤,不过,这一组的售价也够吓人的了(售价多少还未订出)。而911(200 瓦)后级则是配877前级的。当然,您要拿808前级配911或956(120瓦)也没有人会反对。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7:34:24 | 只看该作者
948只不过是一部电源处理器而已,但是它却一直让人雾煞煞,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如何动作的?直到我到了Burmester工厂参观之后,才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

一般而言,电源处理器不外乎滤除杂讯的滤波器、隔离杂讯的隔离变压器、稳住电 压的稳压器。当然,还有集三者大成的多功能电源处理器。通常,电源处理器会遇上二个问题,一个就是真正接地的问题,再来就是无法承受大功率的问题。没有真 正接地会使得杂讯无法完全去除,无法承受大功率就无法接大功率后级使用。因此,有些人用了电源处理器后说有改善,有些人则认为没有改善,大家对於电源处理 器的功效莫衷一是。

当948引进台湾时,它强调的是具有滤波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使用在大功率后级上,不会限制后级的推力。更有意思的是,它不是稳压器,也不纯然是滤波器,更不是隔离变压器,但是却可以让声音更好。到底它是什么东西?

这次,在Udo的解说下,我终於比较明白了。所谓「比较」明白就是说有些地方 我还不是很清楚,因为这是属於专利技术的部份。简要的说,948的特异功能有二部份,一部分是它具有整型的作用;另一部分是它可以并联在电源上依然有效。 先说整型部份。一般而言,如果电源是纯净的,它的60Hz电源正弦波形是完美的,没有缺陷的。假若有杂讯混入,完美波型就会受到扭曲,而且上下波形也会不 对称。这就是影响声音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948的特异功能就是具有整型线路,可以把已经扭曲的波形修得比较完美,或是恢复原状。至於电子线路是怎么做到 的?对不起,Udo从来没讲过。或许专精之士可以打开948的内部一探究竟。

再来说到「并联」在电源这件事。其实,说得白话些就是将948的插头插在一个 排插上,您的大功率后级也插在这个排插上,这样948的特异功能就会对后级发挥作用。例如,若是您的后级有二、三百瓦之大,如果将插头直接插在948身 上,电源要先经过948本身,就会受到限制。如果后级直接插在另一个插座上,当然就不会被948限制。所谓并联就是这么简单。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7:34:36 | 只看该作者
至於948身上八个插座中有四个具有前级、讯源等小耗电器材的滤波功能,那就 不足为奇了,因为很多电源处理器都同样具有这种功能。您在使用948时,可以放心的把前级、唱盘、数位类比转换器等耗电量小的机器插在948身上;也可以 把功率不太大的后级插在948身上,它就会将2000Hz以上的杂讯滤除。

到底我们要怎么知道948没有效?专家说可以用示波器看啊!一般人根本没有示 波器,耳朵听起来又不够灵,该怎么办?放心,Udo教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您可以拿一个60烛的灯泡(附上电线),插在一个排插上,同时也把948插在这 个排插上。打开电灯,此时您就会发现948的显示幕上会出现数字(正常时显示幕应该显出零),这就表示有杂波串入。这时,您可以切下开关,让948开始动 作,您将会看到显示幕上的数字又回复到零。这样就表示有效。

为什么灯泡要用60烛?100烛不行吗?Udo说最大就是60烛,不要超过 它。如果数字已经归零,而我们的耳朵仍然听不出差异,是不是代表948是无效的?Udo说这几乎不可能!因为,目前948的最大买主并不是一般消费者,而 是德国一家专门制造医疗器材的公司。这家公司在检测产品时需要高品质的电源,以避免误差。而他们发现Burmester的948可以达到他们的要求,所以 成了948的最大客户。Udo的意思是:如果医疗器材制造商都能够肯定948的功效,音响迷当然也能。我相信如果聆听环境越安静,948的效果就会越明 显。不过,948大概是目前最贵的电源处理器,如果您的耳朵听不出来,当然要考虑再三才购买。

在家具界,经常可以看到所谓的设计师作品。只要是这类的家具就一定很贵,不过 其造型、功能也相当独特。在服装界,同样也有设计师系列。如果他只为您设计一件,那价格就难算了。即令是所谓「限量」的大量生产服装,其售价也不会便宜。 一件设计良好、用料上成的家具可能有机会成为古董,一件服装就算用料再好,恐怕穿个一、二年也就要换款了。相形之下,家具好像比较划得来。

或许,现在您府上所用的就是设计师系列的家具,您身上所穿的就是设计师系列服 装。可是,您曾经说过音响也有设计师系列的产品吗?老实说,如果不是这次去Burmester工厂参观,我真的不知道音响也有设计师系列。在 Burmester工厂,我看到了他们在1983年与1984年所生产的二型产品所制成的设计师系列。一型是846(高电平)前级,另一型则是838前级 (Phono前级)。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7:34:50 | 只看该作者
所谓设计师系列,当然就是造型独特的东西。我在现场就看到做成积木型、片岩型 (以铸铁加上特殊处理,看起来像是土里挖出的东西。它的名称叫Strata Zaza)、弧型以及连架型等各种独特的造型。这些造型都是请有名的设计师设计,然后限量生产。每种生产的数量会有多少呢?Burmester说不一定, 像Strata Zaza那部838就只有部50部。为什么我们从未在市面上看过这些造型独特的产品呢?Burmester告诉我这些设计师系列的产品并不是为了一般市面 上销售而生产的,它是为特定人士所生产,而且每件产品所生产的件数并不多,所以有许多是拿来当公关赠送的。这次去参观,Burmester当场就赠送一部 Strata Zaza给飞歌行老板洪先生。翻开底部一看,他那部编号是第19号。可不要看它外表像是生锈的样子,那是刻意弄成的,它的旋钮与拨杆还是纯银打造的呢!每 一部都附有一张证书,上面用德文写了一段诗。我特请「唱片&音响」杂志主编张维志为读者翻译如下:「以光来切割,用双手来燃烧,以炙热的光芒照耀 精致的历史。」下面注明使用材料为铸铁与银。落款的设计制造者是Christian Schneider-Moll。

老实说,像这类的设计师系列音响,真是人见人爱。它既可成为独特的收藏品,也 可以用来欣赏音乐,更妙的是越用越增值。可惜,我们都买不到这样的产品。看到这里,读者们一定要骂我在吊胃口,买不到的东西还报导。其实,我写这篇报导的 用意一来是要增广读者们的见闻;再者也希望国内的代理商能够触发灵感,与厂商合作,生产这种小量独特的设计师系列产品。各式的里程碑、旗舰型产品台湾已经 多如牛毛,而独特的设计师系列还未见过,说不定台湾还真有这个市场。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7:35:14 | 只看该作者
在国外大都市中,如果没有老马带路,您很难在大街上看到音响店,更不要说看到 高级的音响店。充其量,您可以偶而看到一二家以卖日本音响为主的店家。这次在柏林,承Burmester的安排,我们在一天之中参观了三家柏林最高级的音 响店。据Burmester说,柏林有五家这种高级音响店,其中有三家是他们的经销商,所以就安排我们参观这三家。他们分别是在闹市大街的Audio Forum,高级住宅区旁的d & m Hifi am Roseneck,以及在旧时东、西柏林边界附近的HIFI Play。

这三家高级音响店相互的距离相当远,显然他们是有意如此,以免距离太近相互竞 争。而在销售的产品种类上,虽然各有不同之处,不过有一个叫做Avantgarde Acoustic的玻璃纤维大型号角喇叭三家都摆在显著的位置。还有,Audio Forum以及d & m也都将B & O摆在显眼处。当然,三家的Burmester产品也是主力商品,否则Burmester就不会带我们去参观了。很凑巧的是,这三家都完全没有MBL的产 品,却摆著与Burmester一样镀铬面板的Restek。可见Burmester与MBL是强烈的竞争对手。

这三家店的营业时间大致相同,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10时到下午6时,星期六早 上10时到下午2时。我们到Audio Forum时才九点半,等了一阵老板才来开门。而d & m是将近十一点才到,也是还没开们。等我们在附近喝完咖啡,店门才开。HIFI Play是下午去的,当然早已开店营业。以卖场规模来讲,Audio Forum与d & m差不多,不同的是前者为公寓一楼与地下室,后者则是大马路三角窗上的独栋二层楼房。HIFI Play也是公寓的三角窗,不过规模最大,除了一楼店里的几个展区外,出门左边还有一间独立的AV室。最精彩的是从公寓门厅上去位於二楼的那几间展示室, 无论是有关装饰美感的设计或有关声音的设计都非常精彩,任何人看到那么简洁、那么富有创意的设计都会赞叹不已。我问老板Michael Strehlau,这些是谁设计的,他回答是自己设计的。在看完这三家高级音响店之后,我发现,他们之间有几个共同点,那就是:一、卖场面积大。二、注重 装潢摆饰气氛。三、以预约或到府试听为主。四、没有折扣。五、与中、低价位划清界线。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7:35:25 | 只看该作者
卖场面积大,配套分别展示

三家店中,除了之外,其余二家的卖场台湾有些音响店也有那么大。与台湾音响店 不同的是,他们会把许多不同的器材精心配套展示。而台湾的作法大部分是只配一套,其余则放在架子上。为什么类似大小的空间中台湾音响店只能搭配一套,而柏 林的音响店可以搭配出许多套呢?问题的症结在於场地的利用设计问题。他们善於利用空间的造型、转角、墙面等来分隔空间。这些分隔有些是实质的,有些则是视 觉或气氛上的。或许您会问:如果不是一间间完全密闭的,试听时岂不是会互相干扰吗?不会!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会同时播放那么多套给不同的人听。他们大部分 一次仅照顾一个客人。

由店家配套展示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无论在听觉上、视觉上都已经替顾客做好事先的推荐。对於一位外行的顾客而言,这省了许多事。而对於内行的顾客而言,他仍然可以要求店家替他做指定的搭配试听。

台湾的高级音响店能不能做到与柏林一样的多套搭配试听呢?这牵涉到台湾店家的 主力商品问题。一般而言,台湾的店家可能只有一套(包括CD唱盘、数位类比转换器、前级、后级以及喇叭等)他想卖、而且有利润的主力商品,其余商品虽然琳 琅满目,不过仅是陪衬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会搭配出许多套组合供顾客选择。在台北,比较类似的就是承奇的忠孝东路展示处,那里有三个展示区。不 过,三套器材都理所当然的局限於自家产品。还有,日月音响也有几个不同的试听室。其他城市或许也有少数这样的高级音响店,不过我并不清楚。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7:35:37 | 只看该作者
注重装潢摆饰气氛

有关这一点,我认为这是高级音响店绝对应该具有的要件之一。可惜,我在台湾从 来没有看到过有这样的布置,包括在代理商那里皆然。在柏林,这三家音响店将高级器材当作高级精品来展示,利用灯光、背景以及画作来烘托出高级音响的精致高 贵感。老实说,就算您不买,看了之后也会爱不忍释。台湾大部分人都出过国,也都在国外看过高级精品的展示方法。然而,由於台湾的音响店一来没有那么大的空 间,二者即使有空间,也不可能请专家来做布置。当然,要求店主自己就具有这种布置高级店头展示能力那就更不可能了。我曾经问这三家音响店的老板,店里的布 置是谁负责的,他们都说是自己动手布置的。尤其是HIFI Play这家更属难得,因为他家有关音响效果的布置设计最为杰出。可惜的是,我们去时他仅做静态展示,让我们用眼睛「看」而已。

以预约或到府试听为主

在台湾,传统的音响店经营方式就是从早开到晚,店里一伙人坐著等客人上门。老 实说,这种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对,店门一开,样样都要费用,不坐著等客人,难道将店关起来吗?柏林这三家音响店也是如此,他们每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十点开到 晚上六点,星期六早上十点到下午二点,星期天不开店。其实这与台湾差不多,只不过我们是从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甚至更晚。而星期六也是整天。不过,柏林这 三家音响店并不是把开店逛街上门的客户当作主力,而是把预约到店里视听以及送府试听当作主力。

在店里预约试听有什么好处?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客人会要求预约试听,那就表 示他有很高的购买可能。此时,音响店事先好好搭配调整,调出最好的声音等他来听,而且是不受打扰的试听,这样成交的可能不是会更高吗?至於送府试听,那更 有成交的可能。没有人会无聊到明明不想买器材,却又要求音响店送府试听。我问了他们,什么时候要求送府试听最多?他们说周末最多。可见,柏林的高级音响店 周末虽然关了门,但却并未停止工作。

其实,最近几年我发现老外现在工作得比我们还认真。像Burmester的海 外行销经理Udo Besser就告诉我,他虽然搬来柏林好几年,但是到目前为止,只去过一次柏林最大的百货公司Ka De We(今年刚好90年历史)。这真是不可思议,不过他的解释很合理。他说平常下班时百货公司已经打烊,周末他还在公司辛勤工作,也没时间去逛,再加上经常 跑国外,怎么会有机会逛百货公司?他有一部哈雷机车,买来已经三年,才跑了七百多公里。并不是他不想骑它,而是没有时间骑。

在台湾,高级音响送府试听已经行之有年,不过在店里预约试听的风气并没有风行,我想这与大部分音响店的店里条件不够好有关。其实,如果能够让客户养成预约试听的习惯,对店家与客户都是双赢的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6-1 19:50 , Processed in 1.1439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