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不变 800 D3改了這麼多地方,或許你會好奇,到底有哪些地方沒有變動?Lars解答,有二個最重要的地方沒改:一是鑽石高音振膜,B&w至今還找不到 可以取代這種振膜的材料,所以繼續沿用。二是分音線路,B&W-向崇尚極簡分音線路,這個理念即使到800 D3依然不變,所以新系列依然維持相位 失真最小的一階分音架構。 800 D3還有兩個元素延續前作,堅持不變,一是800系列這個編號不變,二是基本造型不變,同樣由MortenWarren設計,他從1989年就替B&W設計喇叭外觀,800系列全部都是由他操刀,800 D3也不例外。為什麼不換個型號呢?Lars舉保時捷91 1跑車為例,不論技術如何進化,911都是玩家心目中的經典,也是保時捷的精神象征。真正的經典總是歷久彌新,911如此,B&w 800系列亦然! |
全新Continuum振膜 中音單體是另一個改良重點,以往黃色Kevlar振膜一直是B&w的象象征,不過市面上有太多廠家仿效,,音響店放眼望去全是黃色單體,事實的確如Lars所說,這讓B&w決定尋找其他更好的振膜材質。不過,要找到超越Kevlar的材質並不容易,B&W花了八年,才終於研發出全新Continuum振膜,Lars神秘兮兮的說,因為這種振膜正在申請專利,所以目前還不能透露技術細節,必須等待專利正式到手之後才能公佈,以免又被其他廠家模仿,除了振膜之外,中音單體的鋁合金框架結構也有改良,支架更為粗壯,數量是前代的三倍之多,將共振干擾降到最低,低音單體的振膜也與前代不同,兩面表層是編織碳纖維,中間夾層則從前代的Roahcell改為特性更好的Aerofoil發泡材質,振膜截面形狀有如機翼,這是經過電腦模擬運算所得到的完美造型,可以將結構剛性提升到最高,即使一個成人站在低音振膜上也不會變形損壞。 |
铝合金铸造中音箱体 800 D3系列到底改了哪些地方呢?重點之一是被原廠稱為,渦輪引擎(Turbine Head)的中音箱體,新版外觀乍看變化不大,但是材質已經改為鋁合金鑄造,體積雖然比前一代略小,但是單顆重量就超過20公斤,是前代的五倍重,腔室內部還有補強支架,可以大幅降低共振音染。除此之外,高音單體的箱室也同樣改以鋁合金鑄造成形,從Lars帶來的樣品可以看出,內部幾乎是實心結構,拿在手上非常沈重,完全沒有金屬共振聲響,箱體音染幾近於無。 低音箱體部分,側板厚度大幅增加,由多達二十二層的樺木夾板高壓疊合彎曲而成,內部一樣有複雜的Matrix補強框架結構,前障板改採鋁合金材質,藉此提升結構剛性,讓低音單体可以在最穩定的基礎上進行活塞運動。背板同樣是鋁合金材質,分音器就固定在這塊鋁合金背板的內側,與前代將分音器藏在底座的設計不同,除此之外,低音反射孔也從前障板移到箱體底部。 |
EA輔助設計 B&W行政總裁Lars THundborg透露,其實上一代800系列早在今年四月就停止供貨,全世界B&W代理商足足斷貨七個月,直到十一月800 D3 開始出貨,全球代理商立刻展開搶單大戰,新品完全供不應求,可見800系列依然是全球最搶手的頂尖喇叭,地位依然無可取代。 Lars又說,B&W的高階喇叭研發工作其實從未間斷,800 D3的研發工作,從2010年發表上一代的隔天就開始進行。為什麼花了五年時間才推出?因為上一代的設計已經極度成熟,B&W必須確認新產品有明顯超越前作的實力,才能夠正式發表,雖然外觀差異不大,但是Lars告訴我們,800D3其实是彻头彻尾的全新產品,以802 D3為例,整支喇叭共858個組件中,只有8個元件與上一代相同,其餘組件全部重新設計,連螺絲也不例外!前面不是才說前一代的技術很難超越嗎?怎麼新一代會有這麼大幅度的改變與突破?主要關鍵是B&w導入了先進的FEA( Finite ElementAnalysis)模擬運算軟體,所以可以明確的找出以往設計的缺陷。不過,800 D3的研發絕非只靠電腦模擬而已,B&w這次也更著重實際聆聽,依據聽感反复微調。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
GMT++8, 2025-5-24 16:53 , Processed in 1.1157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