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读者朋友,当你阅读至此或会认为Hi End器材和名贵线材是不会播出烂声,我只能说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要是不用心机去玩好每部器材,就算价钱再贵亦是徒然,同样的道理也能套落售价不高 ,甚至乎是DlY器材身上, 正如Eddie音响架便是出自他自己的手笔他用实芯不锈钢制出的框架,配上大理石作垫板每层石块与框架之间加上了Oyaide,垫钉这反映出他对抑制谐振的认知,那管这个音响架的制作是困难或轻松也好,起码他是认真追求自己喜欢的声音,这才是正确的发烧态度啊! |
配出性格 想當日我迎接Zu Audio Omen Def MK ll喇叭,在擺位時亦有把喇叭昂高,所以我能理解到Eddie為何想出這做法,如非親身體驗那裡能掌握到昂高角度帶來的聲音差別呢?由此可見器材的優劣表現豈只關乎製造質素,發燒友如何搭配運用也很重要, 這方面我相信Eddie是有一套心得,我看他把兩條Vertere HB電源線應用於Wadax Hermes及Cessaro Air 1 (只供電給顯示屏),而Robert Koda K70後級則選用Gobel Statement合金導體電源線及喇叭線,這已經是一種調聲手段,如果讀者有閱讀上期的「音響技術」, 從鄧肯兄的描述也能了解Vertere HB電源線的威力,況且,Eddie對器材照顧周到,差不多每部器材都使用SRA( Silent RunningAudio)隔震座承托,並連接於Tripoint Audio的Troy地盒,這代表了他對聲音的追求不單是乾淨無噪,而是要有清晰的層次表現,在當日播放過的歌曲之中也證明Eddie是達到目的了, 像播放大植英次指揮明尼蘇達管弦樂團的<骷髏之舞>,慣常聽到的動態此際一點也沒缺少,爽快的聲音節奏更有別於我印象中的號角喇叭,在高低起伏間逭套組合發揮出兩大特性,就是層次分明和厚度適中,播放這類大開大合的古典更有刺激聽感,而播放人聲卻又不會惡形惡相, 像播放張學友「我與你」專輯中的V不經不覺>,輕快的小提琴伴奏襯著學友成熟的唱腔,竟令我有愉快的感覺,雖然這張專輯並非靓聲名盤,可是整體聲音是很自然,若播放一般的流行曲都能播出悅耳效果,那意味著該套組合是有一定的水準,到轉播蔡琴的〈祝我幸福>時,琴姐的聲線厚潤之中也恰到好處,總的來說這套組合是動靜皆宜了。 |
因應環境,Eddie駕馭Chopin Signature也花了點心思,雖然喇叭的體積並不巨大,身高只有1。3米,深780毫米,可是不代表是容易招呼,基於ChopinSignature配置的壓縮高音單元是採用鈹製成,而8吋紙盆低音單元配上鋁鎳鈷磁鐵,驅動方面是不會令擴音機推得辛苦,真正的難度是在擺位方面,現在的位置是Eddie反覆試了多次才找出來, 「在調試人聲焦點的時候我嘗試把喇叭稍為向內傾,同時把前方兩支腳釘輕微調高令喇叭小許昂後朝天,我感覺擺位後比起齊整放有更佳效果,但都未算是最佳位置,我仍然嘗試其他位置和方式…,」,這對Chopin Signature進駐Eddie的發燒窩已有9個月時間,看來他在喇叭擺位方面也摸索了一段時間,既然近著黃大仙,沒理由不求支好籤吧!說到喇叭擺位怎可能不向經驗豐富的大草哥請教呢? 經過草哥輕描淡寫的提示,Eddie順應調整了內傾角度,之後便獲得想要的效果,現在說起來我覺得ChopinSignature的能量感挺厲害,只要Toe in角度稍為多了一點,聚焦點就變得含糊,難怪當初Eddie要左試 右試了。 |
起初我嘗試使用Pre l MK 2的DAC模式,但發覺選擇2V輸出後,對於無源設計的Air 1來說增益不夠高,聽起來像有神無氣,但5V輸出聲音又會過猛,失去了線性美感,最後我決定把Pre 1MK 2固定在合適的音量,在聆聽時再由Air 1控制總音量。 聽完Eddie的解說我亦直話直說:「何不乾脆使用單一部前級?」Eddie笑說是中了Chris兄(御品音響主事人)放下的毒! 「聽過無源前級便對那份幼細線性聲音著迷了,現在也很難捨棄它!正因是無源設計,所以Pre l MK 2負責把數碼音樂解碼成為模擬輸出。 |
在我接觸過的組合裡,這套說不上複雜,可是令我摸不著頭腦的是何解同時用兩部前級呢?WadaxPre l MK 2明明是可以切換為DAC模式,並能選擇2V或5V固定輸出,Eddie卻要在Pre l MK 2把音量調至-10.5dB,然後再由Air 1無源前級控制整體音量,這是否有故弄玄虛之嫌呢? |
兩前兩後的组合 不管是那類型嗜好,接觸久了就會產生儒執的想法,以往也曾遇到視音響玩意為技術競賽的發燒友,長期抱着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心態……而接觸音響已有7年時間的Eddie絕非這類人,他仍然保持著理性,揀選器材會從實際環境作考慮,這便是心態決定境界了。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
GMT++8, 2025-5-25 16:46 , Processed in 1.13751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