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3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竖笛Recorder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6 14:0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竖笛(Recorder)这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因其音色的清脆轻盈而被称作为“像鸟叫的笛子”。古代竖笛据推测源自史前欧洲原始部落,而近现代竖笛有证据显示起源于15世纪的荷兰,16世纪到18世纪的两百年内达到全盛,但竖笛的音响和演奏技术特征最终决定了它自身的发展命运。它音色柔软,音准难以稳定,音域有限,很难配合乐队转调的需
要,因此竖笛从19世纪开始逐渐淡出古典管弦乐队的阵容、有幸的是,20世纪竖笛得到了复兴,在英国学者阿莫尔德·多尔梅奇  (Amold Dolmetsch)  的努力下,1950年后竖笛艺术重又回到了舞台,而另一位对现代竖笛发展功不可没的人物是荷兰的法兰斯·布吕根(Frans Bruggen),在他创新现代竖笛吹奏技巧的推动下,竖笛热潮再度回归。近现代世界级竖笛演奏大师还有瑞典室内管弦乐团的丹麦人米查拉·皮特里(Michalu Petri)以及瑞典演奏家丹·劳瑞恩  (Dan Laurin)  等:现代竖笛的结构包括笛嘴、头节、中节、尾节和喇叭口。文艺复兴时期的竖笛是一体成型的,而巴洛克时期的竖笛则改良为组合式、竖笛家族常见五种乐器:超高音笛、高音笛、中音笛.次中音笛以及低音笛。竖笛在古典乐队中可用于独奏,也可用乐器组合中,自巴洛克时期以来,泰勒曼等大师为竖笛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如泰勒曼《a小调竖笛组曲》、亚历山大·斯卡拉蒂《七首竖笛协奏曲入勃拉姆斯《b小调竖笛五重奏》(Op.115)。韦伯《降巨大调第二号竖笛协奏曲》、圣一桑《降巨大调竖笛奏呜曲》(op.167)和莫扎特《竖笛五重奏》(K.581)。

(左图)Vincent Bernolin出品的木质竖笛,这些竖笛为黄杨木及枫木制成,楕美的象牙佩饰来自比利时的Jean Pierre Boullet的工艺。(右图)法国Vincent Bernolin生产的名贵的Ganassi竖笛,G调,标准音为466hz,上好的枫木制成,法式抛光金环镶嵌。

1.gif (133.74 KB, 下载次数: 158)

1.gif

2.gif (288.77 KB, 下载次数: 152)

2.gi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4:06:41 | 只看该作者
Piccolo的原意为“小的”,因此短笛可以理解为小的长笛。短笛最远古的祖先是被称为弗拉乔莱特(Flageolet)的小直笛,一种阿·培克笛(Fluteabec)的变形。德国乐器制造师波姆把自创的按键体系也运用在短笛上,采用了较轻的按键装置,从而改善了短笛的调音和演奏的流畅。

     现今乐队里用的短笛全长是长笛的一半(34厘米),发音高八度,短笛的音域包含三个八度,通常在d2到c5之间。音色明亮刺激,带有明显的金属声,鲜明而富于穿透力,能够将整个乐队的声音点缀得更加明亮辉煌,乐队通常配置一支短笛就足以扩大高声部音域而为乐曲增色-因此,铜管乐队中特别重视短笛的运用。由于与长笛的亲缘关系,短笛常被用作长笛的组合乐器。不过,短笛的功能基本上是装饰性而非旋律性-短笛演奏技法中,急速乐句、震音、装饰性短句以及华彩音型常被用来描绘热烈欢快的场面、宣泄激烈热情的情绪和模拟雷电风声的自然景观,比如贝多芬在《第五交响曲》末乐章中以短笛来描绘胜利的场景,在《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用短笛营造雷电轰鸣:同样,穆索尔斯基在交响诗《荒山之夜》中对短笛的运用也极富效果。

中音长笛与低音长笛

    短笛、中音长笛与低音长笛共同拓展了长笛家族的音域和表现力。早期的中音和低音长笛都采用与笛身形成一定拐角的延长或附加装置,现代低音和中音长笛均采用U型笛头,有的U型笛头可以附加在标准长笛之上,使之可以临时进行低音的扩展。中音长笛和低音长笛很少在乐队中使用,除了音域向下的扩展,其发音非常富有特色,音质恬静、柔美,适于演奏美妙的经过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13 09:32 , Processed in 1.15085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