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Elisabeth Leonskaja -《布拉姆斯钢琴音乐》(Brahms Piano Music)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5 15:5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文名称:布拉姆斯钢琴音乐
英文名称:Brahms Piano Music
资源类型:APE
版本:MD&G
发行时间:2006年
专辑歌手Elisabeth Leonskaja
地区:德国
专辑介绍:

宁静致远 淡泊中的不凡艺业
俄国钢琴第一夫人─蕾昂丝卡雅的音乐人生

很少音乐家能像蕾昂丝卡雅(Elisabeth Leonskaja,1945-)般自然地跨越国家、性别、族群与语言的界线。她的音乐个性独立,却又是绝佳的室内乐高手,鲍罗定四重奏与阿班.贝尔格四重奏都点名盛讚。听她阳刚大气、在舞台上力抗乐团的布拉姆斯与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绝对不会想到私底下的她竟是温柔甜美、声音轻柔的女士。她的音乐詮释一丝不茍,情感深邃而逻辑严密,舞台下却又笑容可掬、和善可亲。然而,这一切看似相悖的事实都是真实的蕾昂丝卡雅,也造就她不平凡的人生。

篤实求艺,却被迫出国参赛「为国争光」
蕾昂丝卡雅出生在乔治亚共和国首府提比利希(Tbilisi)一个单纯的律师家庭。「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神童,但我学钢琴还真的没遇到困难。」她按部就班地学习,十一岁就和乐团合作贝多芬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十二岁更演奏李斯特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十七岁时则在罗马尼亚恩奈斯可大赛(Enescu Competition)夺冠。这次胜利让蕾昂丝卡雅肯定自己的能力,也使她一战成名。原本已要在提比利希音乐院就读的她,从布加勒斯特返回故乡途经莫斯科,就被莫斯科音乐院钢琴系主任「抓」到系上,不经考试就成了学院新生。蕾昂丝卡雅在莫斯科的老师顶大名的米尔斯坦(Yakov Milstein)。米尔斯坦个性内向而谦虚,虽非活跃舞台的演奏家,却是热中学术、著作等身的大师。他曾是莫斯科四大门派中伊贡诺夫(Konstantin Igumnov)的学生与助教,而伊贡诺夫又师承李斯特晚年弟子西洛第(Alexander Siloti),一向以独到且深入的李斯特詮释闻名。米尔斯坦承传大师,所撰写的李斯特传记,至今仍是俄国学派的经典之作。

个性篤实的蕾昂丝卡雅,自也继承米尔斯坦的严谨。她重新思索自己的技巧与音乐,从最基本的触键开始,追求更高深的音乐艺术。同学们总嘲笑蕾昂丝卡雅「问题太多」,但她就是打破砂锅也要问到底,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自己的独立思辩。当苏联为求得名,指派她参加隆提博大赛时,天真的她竟还拒绝参赛,宁可待在音乐院练琴也不愿分心。等到官方伸出黑手,取消她国内外的演奏会,蕾昂丝卡雅才知事态严重,乖乖前往巴黎参赛。虽然最后她只得到第三名(冠军从缺),却遇见生命中的贵人──匈牙利钢琴大师安妮.费雪(Annie Fischer)。费雪极力称讚蕾昂丝卡雅的演奏,认为她的天分与音乐是所有参赛者之最,「但妳既然有如此天分,就得加倍努力!」年轻的蕾昂丝卡雅似懂非懂,多年之后,她才领略费雪一生钻研音乐的自律。

犹太血统处处受限,忍痛离开苏联
同样在文化部监视与掌控之下,蕾昂丝卡雅再度被安排去参加比利时伊莉莎白大赛(1968年)。这次比赛苏联大获全胜,四个代表都得到名次,十六岁的Ekaterina Novitzkaja更夺得冠军。但奇妙的是,当年仅得第九名的蕾昂丝卡雅,和第十名内田光子、第十一名杜歇伯(Francois-Rene Duchable),却成为该届比赛惟三成为今日顶尖国际名家的钢琴家。蕾昂丝卡雅再度证明,比赛仅是一时,艺术终是长久之路。

回到苏联,她稳定地开展演奏事业,更因此认识钢琴大师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他真的为我开啟了全新的音乐世界!」在李希特的邀请下,蕾昂丝卡雅和他一同演奏了舒曼和巴尔托克的双钢琴作品。在李希特心中,莫札特的作品是钢琴曲目中「最困难的音乐」,而为莫札特立下极高标準,又从不演奏改编曲的李希特,最后竟然主动提议和蕾昂丝卡雅一同挑战葛利格改编的双钢琴版莫札特钢琴奏鸣曲,可见他对蕾昂丝卡雅之高度欣赏。只是就在两人已经练习多次,音乐会也即将举行之际,苏联官方却在此时批准了蕾昂丝卡雅的移民申请(1978)。知道机会稍纵即逝,蕾昂丝卡雅最后忍痛离开,那场莫斯科音乐会终成未竟的遗憾。

为何蕾昂丝卡雅非得离开苏联?「你若知道身为犹太人在苏联有多苦,你也一定想离开!」即使父亲是俄国人,蕾昂丝卡雅的护照与所有官方文件,仍然清楚註记「父:俄国人;母:犹太人」。蕾昂丝卡雅永远不知道为何自己不得出国演出,永远不知为何音乐会被取消。所有问题的答案,最后仅得一句「这是为妳好!」然而,李希特始终没有忘记蕾昂丝卡雅。即使她已离开苏联,在世界各地奔波演奏,他们仍然保持合作与友谊。在蕾昂丝卡雅移居西方十三年后,一九九一年他们终於一起演奏莫札特—葛利格钢琴奏鸣曲。既实现当初未完的梦想,也终於了了李希特的一桩心愿。

与李希特相知相惜,开啟艺术道路
谈起李希特,蕾昂丝卡雅可有说不完的故事。「李希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更是伟大的人。如果要我形容他,我会说他是奥林帕斯山的的神祇,超凡脱俗地在星云之上。他总是充满独特的神采。虽然傲看人间,思想却无比宽阔开放。当李希特要解释一个概念,他的话总是非常简单,寥寥数语中却是巨大而深沉的智慧。当我们练习时,他从来不摆架子,总是非常绅士地表达见解,亲切而循循善诱,让我深入地思索作曲家与作品的意义。」不只在音乐上蕾昂丝卡雅受益匪浅,李希特更慷慨地传授技巧的秘诀。「我们排练时,李希特常鼓励我弹出更甜美的音色与更细緻的弱音。我知道他是对的,他的要求正是作曲家要的,但我就是不能完美弹出我所追求的效果。当我们首次演奏后,突然间,李希特为我打开了技巧之门,告诉我音色变化与弱音控制的秘密。我现在能弹出这样的音色与各种层次的弱音,全都得归功於李希特的教导!」直到今日,蕾昂丝卡雅仍然认为李希特是影响她最深的艺术家。对这位伟大的前辈,她更有无限的感恩。

离开苏联,蕾昂丝卡雅选择定居维也纳。「当时奥地利是苏联犹太移民的中继站,多数人待满三个月就再去别国。然而,我之前就已在维也纳表演过三次,音乐会都非常成功。这里的人们也很喜爱我的演奏,而我也爱这音乐之城,因此我最后也就留在维也纳。」多年研习下,蕾昂丝卡雅已自这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等作曲家栖息之地体会出地道的德奥风格,也能纯熟运用「维也纳风格」於其詮释之中。

思索时代意义,细腻詮释作品
然而,她并非照单全收,仍然以其一贯的思辩审慎区分「传统」与「积习」之间的差异。「同样是「维也纳风格」,顾尔达(Friedrich Gulda)的表现就远较许多学究灵动活泼。很多人说『维也纳风格』老旧迂腐,其实问题不在风格,而是看演奏家如何表现。演奏家要了解传统的来源,并思索其时代意义,而非盲目地抱著古董当圣经!」

我一直好奇,为何同样是舒伯特,蕾昂丝卡雅在其中期作品就常运用「维也纳风」句法,但在最后三首奏鸣曲,如此风格却消失不见?蕾昂丝卡雅表示:「那当然,因为在最后三首奏鸣曲,维也纳还在尘世,但舒伯特已身在天堂。那是全然不同的音乐视野,我自也不再运用维也纳式的句法。」如此细腻詮释与深刻思考,让蕾昂丝卡雅成为继李希特之后,最能完美表现舒伯特的俄国钢琴家。

回首来时路,蕾昂丝卡雅的艺业步步踏实;也正因如此,她的音乐方能在朴实中现真情,在淡泊中见伟大,以自由心灵照亮作曲家幽微的乐思,在琴音里诉说平凡中的不平凡。

专辑曲目

1. Capriccio. Presto Energico
2. Intermezzo. Andante
3. Capriccio. Allegro Passionato
4. Intermezzo. Adagio
5. Intermezzo. Andante Con Grazia Ed Intimissimo Sentimento
6. Intermezzo. Andanto Teneramente
7. Capriccio. Allegro Agitato
8. Andante Moderato
9. Andante Non Troppo E Con Molta Espressione
10. Andante Con Moto
11. Iintermezzo. Allegro Non Assai, Ma Molto Appassionato
12. Intermezzo. Andante Teneramente
13. Ballade. Allegro Energico
14. Intermezzo. Allegretto Un Poco Agitato
15. Romanze. Andante
16. Intermezzo. Andante, Largo E Mesto
17. Intermezzo. Adagio
18. Intermezzo. Andantino Un Poco Agitato
19. Intermezzo. Grazioso E Giocoso
20. Rhapsodie. Allegro Risoluto

11.jpg (20.63 KB, 下载次数: 97)

11.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9 21:51 , Processed in 1.19599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