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26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比旗艦還超值 mbl 111E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4 10:4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壇最早寫 MBL111喇叭是在86期,當時由我執筆。後來在102期時,111做了小修改,不過大體上造型沒變。到了l53期,111B正式推出,這時111已經大改款,金字塔型的尖矛改為類似中國古代官員鳥紗帽那種造型的頂端,當然其他也有很多地方改變了。從153期之後,我們就沒有寫過111系列了。事實上,在111B之後,MBL又推出111D,不過論壇一直沒有寫過。奇怪,111呢?或許您要問。對不起,沒有111C。為什麼要從B直接跳到D呢?或許以前我曾問過MBL的老闆Woilfzmlg Meletzkvy,但是我忘了。是不是因為英文C發音類似台語的[死』呢?為了避免觸霉頭,所以才跳過。

111E.jpg (63.86 KB, 下载次数: 140)

111E.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0:42:07 | 只看该作者
由我開始,是否會由我結尾?

  現在,111系列已經發展到最新的111E’而且剛好由我執筆發表在論壇第200期上。雖然不是特別安排,但冥冥中似乎也代表某種意涵。什麼意涵?MBL對聲音觀念的改變從86期一直到200期,剛好做了相當完美的總結。至於未來是否還會有111F、111G等?現在尚未可知。有關11l的設計原理以及改款到lllB的細節,請讀者們參閱論壇,在此我想先談談Meletzky對於喇叭設計的心路歷程。

  在101時代,Meletzky對於喇叭低頻段的表現與台灣音響迷的愛好有相當大的落差,Meletzky說歐洲人強調的是低頻段的質感與向下延伸能力。而不是要求低頻段的量感。可是,台灣音響迷所要求的不僅足質感與延伸能力,還要求足夠的量感。這樣的要求讓Meletzky一時之間無法適應,以至於MBL在台灣推出101時,大部份人都嫌其低頻段量感不夠。後來Meletzky終於『從善如流』,為101設計一個超低音201。有了201之後,台灣的音響迷開始接受lol了’許多人甚至還使用二個201。

  到了111時代,MBL已經進入將lOl結合20l的思維,並且保留圓形Radialstrahler(Radical)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另外加上錐盆中低音單體以及一個l 2吋低音單體,整個箱體設計成金字塔型,最上面就是尖尖的長矛。老實說金字塔型設計沒有問題’但最上端不該有那個尖矛,這又觸了台灣人的大忌。對於歐洲人而言’這卻是相當獨特的造型設計。在東西方審美觀念衝突下,Meletzky最終選擇生意第一,把長矛改為烏紗帽。老實說烏紗帽此長矛還要討喜,造型也依然獨特,这就旱111B。
3#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0:44:33 | 只看该作者
高音单体有分級

  來讓我們從頭到腳把111E說一遍。高音單體採用他家專利Radial HT-37 CFK碳纖維圓球型高音,中音則是 MT-50 CFK圓球型碳纖維單體,中低音是二個5.5寸鋁振膜錐盆單體,低音單體則是二個lO吋鋁振膜錐盆。中低音與低音單體都是像SEAS特別定貨生產的,市面上買不到。最上面這二個圓球型單體看起來與以前一樣,事實上體積比以前的要高一點點。而且,Meletzky還透露,用在MBL喇叭上面的高音單體看起來一樣’事實上卻不一樣。怎麼個不一樣法?所有的高音單體完成之後,一個個測試,挑選出頻寬達50kHz的用在101身上,40kHz的用在111身上,三萬多Hz的用在116身上,30kHz的才用在121身上。所以,您不要以為111E的上半截看起來與121一模一樣,事實上高音單體的性能不同’此外121的分音器也與111E不同。看到此處,101E的用家偷笑了吧?您的高音單體是精挑細選、頻寬50kHz的精品。

  您知道,為了消除二側單體背波對箱體的振動負面影響,MBL發現在中音箱體上安裝一個圓形銅塊能夠讓定位更清晰,實際上這個圆形銅塊起了改變箱體共振頻率的作用,它讓箱體的共振頻率栘出中音單體的頻率響應範圍之外。而為了解決二個十吋低音單體的背波問題,MBL在低音箱體中央加了一塊補強材料,上面還有吸振設計,讓二個低音單體背對背隔著那塊補強材料緊緊貼著,据Meletzky說這樣可以將背波振動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除了研究箱體振動的影響之外,您會發現,111E的中音箱體與低音箱體之間改用金屬尖錐,這項改良讓11lE的定位感又提昇不少。此外,111E底下的腳錐也一定要裝上,裝上之後還可以提昇定位感。磁隙只有0.07mm間隙誤差。

  在此我還要透露一點那二個圓球型單體的小秘密。這二個圓球型單體由於體積大,又要能夠承受大功率,所以無法使用以體積小見長的鈹磁鐵,而是用磁力高達1.6Tesla的強力磁鐵。此外,它的磁隙非常精密,只有+/-0.07mm的間隙誤差。當電流流經線圈時,音圈會上下運動,讓球型單體妤像上下捏扁一般,聲波朝360度輻射出去。無論是高音或中音,它們推動空氣的量遠多於一般傳統喇叭。或許您有個問題:既然這種球型單體那麼優秀,為何別的廠家不模仿呢?道理很簡單,一來MBL握有專利,二來技術難度很高。因此,到目前為止,這樣的球型單體全世界僅有MBL擁有,別無分號。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0:45:50 | 只看该作者
沒有直接射向聆聽者的單體

  到此為止,您對111E的瞭解應該已經很多了,不過,我還要提醒您一個111E的獨特地方:您有沒有發現,111E沒有任何一個喇叭單體是將聲波直接射到您耳朵的,所有的單體全部都是朝四周發聲,這種設計理念與市面上的喇叭完全不同。為什麼MBL要這麼設計?因為要再生類似音樂廳的自然空間感。或許您要懷疑,既然所有的單體都向著側面或360度,怎麼會有定位感呢?別忘了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還是有直接向著聆聽者的部份,這個部份就能夠營造出很好的定位感。為了瞭解中音單體與中低音單體的分工,我曾經靠在單體旁聽江蕙,發現江蕙的嗓音清晰的部份是在球型中音單體發出的,比較低而模糊的部份在中低音單體發出,這告訴我們講究定位的頻寬部份還是在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上發出居多。也就是因為這樣,中低音單體與低音單體朝向二邊發聲並不會影響音像的定位感。其實,從111E的分頻點130Hz/600Hz/3500Hz來看,可以知道那二個中低音單體負責130Hz-600Hz範圍,按『音響二十要』的頻寬分法,屬於中頻下端與中低頻範圍,它的任務主要在於增加中頻段的厚實飽滿。而球型中音單體負責600Hz-3500kHz的範圍,這段頻域就已經涵蓋大部份樂器經常出現的範圍,而且影響定位感。至於那個高音單體負責3500Hz以上的音域,這與一般傳統高音單體所負責的音域相近。不同的是這個球型高音單體可以承受更大的功率,發出更多的量感,以及更寬的向上延伸(40kHz)。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0:47:44 | 只看该作者
整體聲音都提升了

  整體看來,111E的外觀還是維持上一代的視覺感受,只不過箱體變輕了。可是,實際聆聽起來,111E的聲音表現卻有相當大的改進。第一個不同的地方是喇叭变好推了,這不僅因為低音改變設計,還有效率提高使然,上一代效率約為83dB,111E則為85dB。第二個不同的地方就是聲音的寬鬆程度更好,與111E相比,前一代的聲音會比較緊些,這應該是低頻段往上影響到中低頻段的关系。再來,就是定位感更佳,原因是用了尖錐。最後,當然是低頻段量慼增加了。到此為止,Meletzky終於接受了台灣音響迷對於中頻段與低頻段的需求,這段心路歷程 Meletzky一定冶暖自知,最終也讓111E達到前所未有的顛峰。

  聆聽111E时,我用的訊源是emmLabs CSSD/DCC2,前級使用DCC2內建前級,後級則是Linear Acoustic LA150.2二部橋接。為何我不用MBL 6010前級呢?我是刻意避開MBL家族的,因為在音響展會場上我們都是聽到一套西裝的聲音,這次,我想聽聽看別家器材搭配111E喇叭的聲音表現,看看是否還能維持MBL一貫的寬廣飽滿、動態強勁的聲音特質。
6#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0:49:44 | 只看该作者
『英雄』表現出111E的寬廣雄偉

  我第一張測試的就是『英雄】,老實說『英雄』的錄音效果非常傑出,不僅場面浩大雄偉、動態驚人,人聲樂器的音質音色都很好,鼓聲更是震撼。只可惜大部份人都不敢或不能將『英雄』開大聲聽,以至於享受不到錄音效果的精妙处。在此,我當然是冒著鄰居報警的風險將音量開大,因為這樣聽才能知道111E的潛力。先說低沈又粗璨的銅管,我不知道錄音當時用了多少銅管,但用111E聽起來就好像一整排般,這樣的銅管能夠產生威嚇的力量,讓人战栗。再來就是人聲,假若小聲聽,那些人聲宛若小貓叫。等我將111E开大声,低沈的人聲瞬時就变成虎吼,這樣的音響效果才是導演想要傳達的意境不是嗎。111E的低沉人聲扩散性很好,場面感很大,加上我家的擴散處理不錯,聽起來更增添了音場的開闊深遠。
7#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0:51:02 | 只看该作者
再來是鼓聲,當我將音量開大時,每個擊鼓的力道以及鼓聲的『重量感』都跑出來了,鼓聲的震波讓我的皮膚振動,而鼓聲的重量感也透過地板的振動傅到我的聽覺神經裡。111E所爆發出來的龐大音場以及撼動皮膚的空氣真的讓人打從心裡感動起來。難怪MBL的老闆每次在音響展覽中,都要以很大的音量來摧逼他家喇叭,原因就在於他家喇叭根本不怕摧逼,反而是越大聲越能顯出它與眾不同之處。此外,111E的鼓聲很真實。為什麼鼓聲夠真實?因為擊鼓時的所有細節通通都浮現出來了,這些複雜的細節結合之後就還原鼓的原貌,所以我說鼓聲很真實。尤其是第六段的鼓聲夾著鐘聲,那鐘聲的沈重、內斂與迴響用111E聽起來真是像極了。您的喇叭能夠傳達鐘聲的沈重感覺嗎?請拿這軌試試看吧!

  除了鼓聲之外,當然不能忘記提小提琴。帕爾曼的小提琴高低婉轉,表現出讓人興奮的嘶嘶沙沙擦弦質感。無論是高音域或低音域,您都可以清楚的聽到弓在弦上慢慢摩擦過去的聲音。還有古琴,古琴的聲音也是有厚度的,您可以從111E的琴音中感覺到弦的粗細,聽到手指在粗弦上劃過摩擦的聲音。總之,假若您從來沒有感受到【英雄』的音響效果會讓您震懾,請找機會用111E開大聲聽聽看。

  在此我要強調,111E在大聲唱音樂時,並不會讓人感到聲音直射過來的壓力,反而像是在音樂廳中一般,大聲得過癮,但又不會讓人坐立難安。我想,這樣的特質應該是從它的喇叭設計安排而來。如前所述,111E的所有單體都沒有直接射向聆聽者的,即使在擴散不佳的空間中都可以取得非常好的空間感。更棒的是,沒有壓迫感。
8#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0:52:33 | 只看该作者
小提琴表現高超

  111E的小提琴質感很真實,而且帶有黏滯的味道,還有一點鼻音,不過並不是染色的那種感覺,反倒像是老琴的特有音色。聽Accardo用Paganini曾經擁有的『加農砲』小提琴演奏『名琴的故事加農砲:Paganini,Historical Documents』(Dynamic CDS 01)第一、二、三軌時,那把1742年的瓜納里名琴真是迷人,很少聽到這麼迷人的琴腔共鸣聲,而且還可以感受到琴的音量特別飽足。小提琴的聲音有大部份都是由那二個圓球型中音、高音單體負責,難怪111E的小提琴聽起來不會細細瘦瘦的,反倒是聲音線條飽滿、琴腔共鳴清楚,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小提琴的身軀。這張CD以前我聽的時候’並沒有這次那麼感動,我猜應該是數位訊源與喇叭居功最大。

  聽過瓜納里名琴,我的興致未減,又找出Stradivarius名琴來測試111E。這是張音響迷應該都會有的  『The Sunrise]  (CiscoCCD2014)。此時111E的鋼琴音粒聽起來重量感特別足,每一個鋼琴彈下去時,好像都可以感覺到手指的力量透過地板傳到我的身上,那些鋼琴的音粒既凝聚又結實,還有重量感,說得誇張些,每個鋼琴音粒好像都是铁珠般。此外,聽這張CD時111E的小捉琴與鋼琴木頭味都很浓,小提琴的音色也帶有一點點的鼻音,不過這樣聽起來更有木頭的特色。而鋼琴的圓潤甜美同樣的也讓人想到木頭的溫潤。對了,111E的鋼琴低音鍵向下延伸的感覺也很自然寬鬆,這些特質更增加了鋼琴的真實感。無論是聽『加農砲』(加農砲只有小提琴)或[The Sunrise],這些感受都一樣能夠浮現出來。
9#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0:53:29 | 只看该作者
嘶嘶沙沙擦弦質感漂亮極了

  小提琴聽得興起,我又找出『What about this...Mr.Paganini](Tacet36)。這張CD的1-7軌分別由不同的名琴演奏相同曲子,同樣是很棒的CD。不過,我以前聽過許多人在不同場合播放這張CD,往往聽起來都太明亮了,以至於會有些刺耳。其實這張CD的特色是小捉琴的光澤特別美,而且能量足。或許因為這樣,許多搭配或空間不夠平衡的場合就會讓小提琴的聲音太過明亮,以至於不耐久聽。這張CD的琴音應該如何呢?111E可以告訴您,我所聽到的琴音是明亮但不刺耳,又帶著金黃色的光澤。而小提琴的擦弦嘶嘶沙沙質感更不用說,漂亮極了。尤其是第17-20軌,那慢慢輕輕拉奏的小提琴嘶嘶沙沙的擦弦質感如果沒有夠好的細節以及夠好的細微強弱對比,根本就無法展現它的精彩处。111E的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的確厲害,連琴弓輕輕抹過琴弦的細微波動也能夠感覺得到。致此,我對111E的小提琴與鋼琴表現十分滿意,也見證了111E的改良是走對方向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0:54:58 | 只看该作者
打擊樂器盡顯暫態反應與強弱對比

  接下來,為了測試111E的暫態反應與強弱對比,我拿出許多未曾聽過的[The All Star Percussion Ensemble]  (GsCD005)。這張打擊樂CD並不猛爆,難以表現的是那些打擊樂器打擊剎那的接觸質感,還有音質音色的正確與否。尤其是當打擊樂器非常輕的打擊時,還要能夠把接觸刹那的空氣波動表現出來,這不是一般喇叭能夠完全做到的。聆聽時,我特別注意那些小聲的打擊樂器,發現任何一個微小的空氣波動,111E都能夠清楚的呈現,那種細微的空氣波動就好像細雨灑在水面上所激起的細微漣漪。

  当然,當打擊樂器大聲演奏時,我所感受到的空氣波動就變成大雨打在水面上的巨大漣漪。從這些表現中,可以充分體會111E無論是在強烈的強弱對比上,或微弱的強弱对比上,都能夠展現出真實的打擊樂觸感。而且,暫態反应非常好,說動就動,說停就停,整張CD聽起來都活生。

  再來說到111E的人聲表現,這方面大家都知道是 MBL的強項,根本不必擔心,111E的人聲特別飽滿,寬广,而且人聲形體龐大凝聚。聽Diana Krall的[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时,濃濃軟軟寬寬厚厚的嗓音非常迷人,伴奏音樂的軟質飽滿以及鋼琴音粒的重量感、木頭味等都讓人滿足極了。老實說,我在不同場合聽過許多次MBL的各種喇叭,但這次聽到的人聲特別的飽滿又特別的軟質,讓人舒服之极。或許這跟我這次使用的數位訊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21 02:04 , Processed in 1.13672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