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47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毒性强烈使我“哗”声四起 德国Zellaton GRAND扬声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31 14: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相信很多发烧友和我一样,当第一眼望见Zellaton这对GRAND扬声器,脑海即时浮现出Ensemble这个扬声器品牌,因为GRAND所用的单元,从外貌上与当年红遍香港发烧圈的Ensemble Reference扬声器极之类似,单元的振膜都是银色反光的表面,查穷原因,原来Ensemble Reference所采用的单元正是Zellaton出品的单元,看到这裏可能会使到大家有点混乱,什么是Zellaton出品的单元?那就请大家看看以下的故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4:18:18 | 只看该作者
Long Long Time Ago Emil Podszus博士1881年在德国出生,他其中一项发明就是扬声器单元,而这个Zellaton低音单元就是他在1935年发明的,发明这个单元的灵感是来自Emi,Podszus博士的太太在烤局松饼时而得到,Emil Podszus博士见到在松饼上面有很多气孔,使他想起用发泡材料来制作扬声器单元的振膜,使到振膜可以在极轻质量下达至一定强度的结构,而且还有耐温及耐潮的能力。之後Emil Podszus博士也经过不断的研究和试验,曾经使用不同材质与特殊发泡物料结合,经过不断的进化和改进,直至1950年才出现类似在Ensemble扬声器上见到的单元外观。及後1968年Emil Podszus博士把这个技术传给他的助手Gorlich,而Gorlich在1970年才以Podszus Gorlich作为产品品牌正式生产,所以我们见到Ensemble扬声器所采用的单元就是来自Podszus Gorlich的产品,就是因为Ensemble扬声器实在太成功,所以我们只知道是Ensemble所采用的单元,原来这款独特的单元就是Zellaton单元,其实这个Zellaton单元在业界是很有名气,就如德国Symphonic Line的扬声器也是采用Zellaton单元。所以现在看官应大概明白Zellaton单元的来龙去脉。可是为何近年Ensemble再没生产以Zellaton单元的扬声器?原来Gorlich年纪日渐衰老,没法应付制造单元所需的精巧手艺,几年前已经宣布停产,因此没法再提供单元给Ensemble。但为何现在这个Zellaton单元又再出现?为何竟是一个扬声器系统?那么故事继续要说下去。

1.jpg (35.39 KB, 下载次数: 150)

1.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4:20:51 | 只看该作者
原来Emil Podszus博士的孙儿Manuel Podszus是一位机械工程师,闲时也喜欢音乐与音响,就是因为他的学历和工作关系,他也有继续研究祖父的Zellaton单元,并且还成功研制出与低音单元用同样材料的高音单元,高频并可轻易地伸延至40kHz。及後,  一位Zellaton单元的发烧友Michael Schwab(他也是Gorlich的助手)得知Emil Podszus博士的孙儿Manuel Podszus还有继续研究Zellaton单元,感到相当兴奋,故此找机会与Manuel Podszus联络,当大家相会後大谈Zellaton单元,并且一见如故,大家都觉得不可浪费了这个理想的单元,因此决心要将这个优良单元承传下去,最後决定以Zellaton为扬声器品牌,开发以Zellaton单元的扬声器,并且不会再提供Zellaton单元给其他厂家,所以从今以後Zelaton单元就只此一家。
4#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4:21:01 | 只看该作者

细胞之声

Zella  的德文意思是细胞(Cell),  而Ton就是tone,意味是音乐,所以Zellaton就是这个单元结构的理念,以一个秘密配方的发泡材料为单元基材,而这种发泡物料需要加温,使物料定形,而这个工序的温度控制是非常讲究,否则发泡不均匀,影响单元基材的密度,使到单元厚度不平衡便会影响发出来的声音。单元整体是多层物料复合而成的振膜,单元的表面就是薄身铝箔,根据Manuel Podszus指  出,他也尝试采用其他的物料,但始终铝箔与发泡物料的共振速度取得最佳的协调,出来的声音是最自然的,而且反应速度快,可是要将这些薄如蝉翼的铝箔加工是非常困难,要有非常精巧的手工,暂时都未有机械可以代替这个人手的工序,所以产量极之有限,这也是Zellaton不能提供单元给其他扬声器厂家的原因。而今次这对GRAND扬声器最特别是她的高音单元,就是先前提到采用与低音单元同一物料,研发这只高音单元也耗费很多时间和心机,Manuel Podszus曾尝试过无数的外形、物料的配搭、单元的尺寸、表面的处理等,目的就是要与低音单元采用同一物料,达至高至低频的一致性,这种研发精神完全没有著眼在成本方面,最後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物力才得到成功,所以Manuel Podszus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的!现在这个高音单元的重量仅有0.2克,而高音单元铝箔的厚度只有0.006mm,而且还要经人手制造,所以高音的制作比低音单元更加困难。就算是低音单元上的铝箔,厚度也只是0.0105mm,还有要找合适的铝箔也很困难,最後很幸运地在德国找到了供应  商,Manuel Podszus指出这些铝箔的厚度也有著影响声音的关键,而现在黏合铝箔与发泡基材的胶粘剂也是重新改良,比昔日Ensemble年代的Zellaton单元更加稳定和耐用。
GRAND扬声器的体积不算太大,占地面积少,是非常适合香港的家居环境,但大家也不可看轻GRAND扬声器个子小小,但出来的能量感却是非常庞大,在《音响技术》的三百多平方尺的试音室内也可充满著音乐。这个表现除了Zellaton单元的威力之外,这与GRAND扬声器拥有一个扎实的声箱也有关系,声箱以前宽後窄的设计,而最後方由6个阔度一样但高度不同的气孔组成,使到声箱有点类似开放式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减低声箱对单元发声的影响,还有整个声箱由25mm厚MDF构成,内部己作特别加固,所以每只扬声器重量达70公斤,这个重量与她的外形完全不成比例!而厂方也提供几种颜色给用家选择,今次在《音响技术》试音室测试这对GRAND扬声器的颜色是钢琴光面深灰色,这个颜色也非常讨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4:23:33 | 只看该作者

配搭器材

Zellaton GRAND扬声器在《音响技术》试音室差不多有个多月时间作彻底测试,期间也配搭过不同的器材和附件,GRAND绝对有能力表露出每件换进系统内的器材或附件所产生出不同的声音效果。而主要配搭器材是Wadia 971+922+931 CD系统行头,VTL TL7.5III 分体电源前级放大器,後级是Dan D'Agostino的Momentum单声道放大器,线材方面有TaraLabs The Zero数码线,Aural  Symphonics  Optimism  Lotus
光纤,讯号线是Siltech双皇冠,电源线分别是King Cobra和单结晶纯银Siltech的双皇冠电源线,最後一关是Siltech双皇冠喇叭线。
6#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4:23:45 | 只看该作者

非战之罪

当GRAND初到《音响技术》试音室时,我立即闻风而至,但发觉GRAND的声音未如理想,心中正盘算为何声音这样差劲,因为我曾在“极品音响”的陈列室试听了这对GRAND,甚至做过两场试听会,我都认为GRAND的表现非常出类拔萃,所以当知道GRAND到了我熟悉的《音响技术》试音室,我当然即时现身,但无奈出来的效果未如理想,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此我也反映了自己的感觉给大草哥知,大草哥露出他的招牌笑容,指出插在Momentum後级上的Siltech双皇冠电源线才刚刚到埗,需要一些时间煲炼才可发挥应有水准,所以影响了GRAND的表现。如事者跟著的两天我也有抽时间到《音响技术》探探这对GRAND,不可思议的事就在这两天发生,GRAND的表现可谓突飞猛进,脱胎换骨,这时在《音响技术》试音室听到的效果,比“极品音响”陈列室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在“极品音响”陈列室所配合CD机是Wadia S7i,现在《音响技术》试音室是用同厂旗舰级CD系统,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有这样的改善,原因就是这两条电源线开始进入状态,这证明GRAND是一对相当敏感的扬声器,而且GRAND还显示出自身的音色不太强烈,使我们不是单单听扬声器的声音,是听整个音响系统的声音,使我联想到GRAND是有种**器的本色。
7#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4:25:19 | 只看该作者

全频衔接密不透风

有一定发烧经验的发烧友都很容易听得出钻石单元有种独特的声音,所以我们就把这种声音称为钻石声,同样情况,陶瓷单元就有种独特的声音,这就是陶瓷声,当然金属膜单元也一定脱离不了金属声,但现在这个气泡材料加铝箔的Zellaton单元是什么声音?GRAND三个单元都是银光闪闪,很容易给人有种金属硬的错觉,我可以肯定告诉给大家知完全没有这种听感,我花了很多时间想将Zellaton单元的声音定性来表达给大家知,最後几经思量,我认为Zellaton单元就是『音乐声』,她总是有种使我投入音乐内的魅力,这种迷人的风彩,一经细心试听後,总叫人难以忘怀,GRAND就是有能力将软件内的内容完全重整到你耳前,但又没有半分机械化或是人工化,GRAND通透的声音,总给我有种自然的感觉,整体配合相当流畅,我想所有单元用同一种材料有助全频无缝的衔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4:25:32 | 只看该作者

钜细靡遗

还有最厉害一点,因为所有单元的质量极轻,GRAND使我听多很多从前没有听过的细节,当播放一首熟悉的歌曲,一定使我有种全新的感受。就如听Simpie Eva内的Time AfterTime,不但感受得到Eva Cassidy感人的歌声,还轻易听到现场碗碟碰撞的声音。这种透明无音染的声音,又真的没有在其他扬声器上听过,如果真的喜欢听音乐,这对GRAND一定会使人有种中毒的感觉,越听越会上瘾,有种念念不忘的感受,就是这对GRAND扬声器在《音响技术》试音室的期间,我到试音室的频密次数破了我自己的记录,大家可想而知GRAND的吸引力。
     Whitesnake  的  “Starkers in Tokyo”  第十段《Soldier of Fortune》是我很喜欢的音乐,所以我经常拿出来细听,GRAND使我对这首歌曲有种全新的感受,整个音乐会的现场就活现眼前,HiFi最难表达的音乐气氛,GRAND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显现出来,就把我带进音乐会当中,还有在这歌曲开始时David Coverdale的呼吸声、喷咪声、甚至坐椅所发出的声音,这些讯息量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多,这也证明轻质重单元的高强分析能力。
9#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4:29:05 | 只看该作者

低频考不了她

王杰AMCD版《故事的角色》内的“几分伤心几分痴”,是最容易暴露扬声器对低频处理的能力,眼前见到两只直径180mm的中低音和低音单元,使我再次证明以眼代耳是绝不可靠,无论是低频的质感、量感、下潜能力、分析力,都会使很多以貌取人的人士大跌眼镜,我相信这样的表现跟这个低音单元的冲程可达30mm有很直接的关系,播放这种流行曲式的低频,可将整个300平方尺的空间包围,而且不会过量,是一种相当优质的低频。王杰的歌声也好像没有隔膜,他这种富有感情的歌声,音乐感染力十足,很易就使我投入。
       近日听了苏柏轩指挥香港管弦乐团演出白辽士的《幻想交响曲》,相当精彩,经他精心布局下营造出“断头台”的爆棚气氛,听得我血脉沸腾。因此也找了一张Esoteric出品由Chades Munch指挥的《幻想交响曲》,整个交响乐团就在GRAND的前缘往後排开,深邃而且辽阔,既不这身却又动态凌厉,真的与现场演出的气氛十分相似,这一段“断头台”不单是鼓声爆棚,内裏的铜管乐器的爆发力也十分厉害,如果高频乾而硬,一定使人掩耳疾走,在GRAND的爆发下,GRAND没有修圆这些铜管乐声,但毫不刺耳地发出紧凑的气氛,完全没有半点抑压感,这种追力完全是像真的感受,当然听毕此段,和我听现场演出一样,使我血脉沸腾,大叫Bravos  !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4:29:20 | 只看该作者

有文化气息的杰作

真要我将GRAND归类是什么类型扬声器,对我来说真的有点难度,因为我在这对扬声器上播放了超过五十张不同的软件,纯粹在听音乐的角度,我也没有半分不满,如果硬要我分类,我会说GRAND是一对有文化气息用来欣赏音乐的扬声器。所以当播放一些室乐或小品,随时有机会使你将她据为己有的冲动,我选来一张日本美女小提家Akiko Suwanai与钢琴家Berezovsky合奏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这种细致的小提琴,质感强烈、线条细腻清晰,钢琴的泛音和低频的琴腔共鸣声,能量感十足、强弱对比分明,这些是最难抗拒的剧毒声音,请大家一定要
有心理准备,否则必然中招。最後,听了一只使我“哗”声四起的CD,这张是难得一听Jennifer Warners的《TheHunter》全球限量一百张的玻璃CD版,听第二段  “Somewhere,Somebody”  音乐中不时有些细微的铃声,当铃声响起的高频泛音清晰至不知怎样去形容,我当时只是不期然“哗”了一声,到第八段“Way Down Deep”,低频滚地而来的效果,我再次不期然又再“哗”一声,到花姐出场听到她低沉而悦美的歌声,这种密度感就如她就在眼前般,我又再次“哗”了出来,最厉害还有同一曲目内的男声伴唱,重未如此清晰过,我继续情不自禁地“哗”了出来。最後我只有一个字形容,就是《真》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5-29 16:56 , Processed in 1.12720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