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86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前所未有的挑战,让所有的录音都好听!Ayre VX-R後级扩大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1 14: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声道晶体後级扩大机,推出时间:2011年2月。频率响应:DC-250kHz,输出功率:200W(8Q)、400W(4Q),  增益:26dB,输入阻抗:2MQ(平衡输入),消耗功率:45W(待机),200W(开机无讯号输入状态)。外观尺寸(WHD):440X95x480 mm,重量35公斤。
讯源:LuxmanD-06SACD唱盘
扩大机:Acoustic Plan Sarod前级
Ayre Klx+V3II前後级
喇叭:Revel Ultima Salon 2m喇叭
Pioneer S—3EX-W喇叭
Ayre在2006年推出全新MX—R後级时,HI-End音响界曾经一片哗然。许多人看到MX—R的精巧体积,都以为它应该是一部D类扩大机,但没想到MX—R不但采用线性电源供应
与AB类放大,而且输出功率还高达300瓦,推力比Ayre以往任何扩大机都要强劲。在HI-End顶级扩大机不断朝向更大、更重的方向发展之时,Ayre的作风的确令人侧目。不过,这款後级真正令我好奇的,其实是Ayre设计者Charles Hansen在推出MX—R说过的一句话:『这是一款播放任何录音都好听的扩大机!

002.gif (76.81 KB, 下载次数: 223)

002.gi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4:10:31 | 只看该作者
让所有录音都好听?
      重播任何录音都好听?这句话听在许多音响迷耳里,绝对是与传统观念完全抵触的说法。依照一般音响迷的逻辑,一部优异的器材应该要像照妖镜一样,好的录音听来会更好听,坏的录音则会原形毕露,把缺点全部放大。MX—R如果可以把坏的录音都变好听,那它一定是用了特殊的调音手法,加入了悦耳的音染,才有办法让所有的录音都好听。但是这样一来,MX—R岂不是悖离了中性无染的准则,对於线路与声音素有洁癖的Charles会这样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MX—R秉持的依然是Ayre一以贯之的设计理念,那就是纯净电源、无负回授与全平衡架构,整体线路看来非常单纯,没有任何调音密技暗藏其中。到底MX—R要如何让『清水变鸡汤呢?趁著Ayre推出MX-R的两声道版VX-R後级,我决定再一次探究Charles所追寻的声音境界。
      在探讨线路之前,让我们先听听Charles自己是怎么解释这个『让所有录音都好听'的论点的。他的出发点完全是站在聆听者的角度思考,音响迷花了大钱购买音响,如果只能听少数几张录音发烧的唱片,这实在是很荒谬的一件事。事实上,这个世界并没有所谓完美的录音,在整个录音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瑕疵,难以面面俱到、尽善尽美。现实状况是,许多纪录著伟大音乐演奏的唱片,可能因为种种因素,导致录音并不尽如人意,如果依照传统音响迷的论点,这些唱片岂不是都不能用顶级音响聆听?Charles认为这绝不应该是我们用hi-End音响听音乐的本意,我们追求HiEnd音响应该是为了『欣赏]音乐,而不该是『挑剔]音乐。所以在扩大机设计方面,Charles从另一个方向思考,他认为如果录音听来声音不好,通常是扩大机本身有缺陷,因为有瑕疵的录音通常会让扩大机的缺点更为突显,如果我们能解决扩大机本身的问题,那么即使重播不尽理想的录音,听来也不至於难以接受。追根究底,Charles的设计理念不但没有违背传统正道,对於降低扩大机失真的要求甚至比任何设计师都更为严苛。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4:12:24 | 只看该作者
坚持全平衡
      Charles到底如何实践他的理念?他从两个方向出发,其一是从线路设计著手,其二是经由不断的聆听比较进行调音。先看线路设计,前面说过,MX—R依循的依然是Ayre一贯坚持的全平衡放大、零负回授架构。前者可以藉由完全对称的正、负半波差动放大,抵销线路中夹带的杂讯;後者则可以排除负回授线路所造成的相位失真。老实说,这两点并不是Charles的独门技术,而是任何音响设计者都知道的基本法则,只不过真正将这两点化为实际产品的厂家并不多见,因为要做到这两点非常困难,要『同时]做到这两点更几乎是不可能任务。怎么说呢?因为要真正实现全平衡线路的共模拒斥效果,正、负半波的放大线路就必须完全一致,这意味著所有元件都必须精密配对,将误差降到最低,只要元件配对稍有偏差,整个全平衡线路就等於白费功夫。可想而知,全平衡线路的难处并不是表面上元件数量多出一倍,而在於元件的精密测试与配对,这才是最耗费成本的地方。Ayre的作法没有诀窍,就是靠人工100%严格测试每一个元件,在音响界恐怕也只有像Charles这种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才愿意耗费如此庞大的人力、时间、成本做这般苦工。

001.gif (240.22 KB, 下载次数: 226)

001.gif
4#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4:13:46 | 只看该作者
高难度的[零』负回授
      再看Charles对於零负回授的坚持。其实市面上许多扩大机同样标榜无负回授,但是这些器材通常只是不采用整体负回授,却无法舍弃局部负回授的使用,因为如果完全
不用负回授,测试数据将会很不好看,像Charles这般即使数据难看,也要坚持『零}负回授的设计者实在少之又少。从Ayre早期器材从不标示频率响应与失真数据,就可以看出Charles反对『看数据评断器材好坏]的态度。为什么他要这么极端呢?因为加了负回授之後,虽然测试数字可以更为优异,但是听感上却能察觉负回授所造成的相位失真,而这种相位失真才是破坏重播自然感的元凶,也才是Charles所不能忍受的。写到这里,或许你会认为Ayre的测试数据真的很难看吧!其实不然,Charles在十年前推出V5後级时终於愿意标示频率响应数字了,当时高频响应已经达到200kHz,如今MX—R与VX—R更进一步提升到250kHz,对於一部『零』负回授扩大机而言,这个数据绝对是难得的成就。Ayre到底是如何在不使用任何负回授的状况下,还能取得如此漂亮的规格?别无他法,唯有线路设计与元件本身极度精确才能成事。
      最後,请试着想像,如果线路或元件测试有任何瑕疵,导致VX-R的全平衡线路没有发挥抵销杂讯的效果,线路中又没有任何负回授帮助降低失真,所有问题都将赤裸裸的反在声音表现上,这将是何等可怕的灾难!如果你了解这点,你就会知道为何其他音响设计者不敢如此设计,而Charles的勇气与执行力又是多么强大,才有能力贯彻他的信念!六年多前,也正是Charles这种毫不妥协的坚持,才让我成为Ayre的用家,毅然花了将近半年的薪水买下K3x与V3 II前後级,使用至今依然没有想要换机的念头。

3.gif (75.58 KB, 下载次数: 229)

3.gif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4:15:08 | 只看该作者
机箱不只是好看而已
       当然,Ayre创立18年以来并不只靠全平衡与零负回授两招打天下,MX—R後级就提出了几项革新设计,象徵著Ayre扩大机技术的全新里程碑,线路设计完全此照MX—R的VX—R两声道後级当然同样具备了这些特点。机箱造型大改是其中最明显可辨之处,MX—R与VX—R的机箱由整块实心铝块精密车削而成,连镂空的散热片都是从同一个铝块中挖出,许多人认为这种作法精美绝伦,不过造型绝不是Charles如此做的唯一理由。只要用过Ayre後级的人都知道,他们的AB类扩大机工作温度一向偏高,MX-R与VX-R将机箱与散热片合为一体,正是提升散热效率最理想的作法。除此之外,我认为这个机箱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利用整个厚实的铝机箱当作散热体,让工作温度更为稳定。对於重视偏压点设定的Ayre而言,如何让工作温度恒定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工作温度的改变会影响功率晶体的偏压大小,一般扩大机通常会在功率晶体之外设置温度感应晶片,不过这种侦测温度的作法在反应速度上总是慢了半拍,难以精确控制偏压。所以Ayre这次采用了ON Semiconductor制造的ThermalTrak功率晶体,直接将温控线路设置在晶体内部,如此才能更即时快速的反应工作温度的变化,让偏压维持在更稳定的状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4:16:47 | 只看该作者
择善固执
      值得注意的是,MX—R与VX—R的线路中竟然有两点设计违逆了Charles始终坚持的理念。其一是从MX-R开始采用的EquiLock技术,这项设计打破了Charles对於极简线
路的坚持,在输入级中多加了一颗晶体,专门用来稳定增益晶体的工作电压,元件数量虽然增加了,却能排除输入级与输出级之间因为电容所造成的相位偏栘。此外,Charles原本始终坚持FET比bipolar晶体更好,但是在MX—R中他却首度采用了bipolar功率晶体,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发现bipolar比MOSFET晶体更好听。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Charles虽然坚守他的设计理念,但是却不固执己见,而是懂得择善固执,愿意为了追求更好的声音而调整自己的观念。
      写到这里,我应该要花一些篇幅比较MX—R与VX—R的异同,基本上,VX—R的放大线路与MX—R完全相同,等於是把两部单声道的MX—R放在同一个机箱中,不过两者还是有几点不同之处。其一是MX—R每声道使用了两颗EI电源电压器,VX—R每声道只使用了一颗。其二是在八欧姆负载下,MX—R的输出功率有300瓦,VX—R则降为200瓦。值得一提的是,VX—R的输出功率虽然较低,但是功率晶体的数量却与MX—R一样,每声道都使用了八对功率晶体。这显示VX—R的每颗功率晶体负担更低、余裕度更高,理论上更能在最佳线性范围下工作。虽然我没有直接试听比较过MX-R与VX-R,不过我认为VX-R的驱动力已经非常够用,除非你的喇叭真的特别难推,否则VX—R或许
是价位更低,但是特性却完全不逊於MX-R的选择。

4.gif (127.49 KB, 下载次数: 215)

4.gif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4:18:22 | 只看该作者
对比极大化
      线路设计解析完毕,接下来我们要用实际试听验证Charles’任何录音都好听]的理念。事实上,在MX—R长达六年的开发过程中,线路设计与实际试听其实占有同等重要
的地位。Charles几乎花了三年的时间,每天一早就钻进试听室中聆听各种唱片直到深夜,不断调音直到每张唱片的重播表现都让他满意为止。Charles是怎么调音的呢?从试听比较各种不同的元件着手.Ayre一向使用美国Cornell Dubilier制造的滤波电容,其他小电容则是开规格向RELCap下单订制的特别品,内部导线与端子采用Cardas制品,甚至连电路板的材料都是多方比较後的结果,相信这些都是Charles经过不断试听之後所采用的最佳选择。
      这次的试听除了在本刊试听室中进行之外,我还特别前往音逸音响,在更大的聆听空间中,聆听VX—R驱动Revel UltimaSalon 2喇叭,这款喇叭是Revel现役旗舰,采四音路设计,每声道配备三只八寸低音单体,一方面考验著VX—R的驱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具备全频段重播性能的实力派。搭配的前级则较为罕见,是德国Acoustic Plan的Sard真空管前级,特点是采用级进式音量控制,而且增益较小,这些特色倒是与Ayre前级的作法不谋而合。首先试听波里尼演奏的普罗高菲夫第七号钢琴奏鸣曲,乐曲开头,我觉得VX—R的演绎不愠不火,听来甚至有些清淡,但没想到越是重播到高潮乐段,演奏的张力越是激昂,像是倒吃甘蔗一般,越听越让人热血沸腾,过瘾程度恐怕超过我以往所听过的任何系统。後来我才发现这就是VX—R的特色,它的声底不是特别刺激,一开始不会让人一听惊艳,但是听久了之後,你就会感受到其实VX-R可以把音乐的对比拉得很开,完全释放出乐曲中蕴含的戏剧化张力。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4:19:51 | 只看该作者
提炼出录音最好的一面
      聆听鲁宾斯坦演奏的萧邦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这并不是非常发烧的录音,但是VX—R却彷佛有抽丝剥茧的能力,轻松的展现出乐团演奏的层次感,并且揭开了蒙蔽在钢琴前面的一层薄纱,重现出鲁宾斯坦圆润、甜美而透明的钢琴触键,以及浑然天成的流畅旋律感,完全呈现出这份早期录音最美好的一面。
      再挑战新加坡小提琴家Ning Kam的rTransatlantic】专辑第五轨,这首曲子的小提琴录得极其直接,在大多数系统听来,中高频能量恐怕都会太过强悍而不耐久听,不过由VX—R驱动Ultima Salon 2喇叭的这套组合,却是极少数让我把这曲从头到尾听完的例外。难道是VX-R把高频变柔了吗?不,我不但可以感受到弓在紧绷琴弦上猛烈拉扯的紧张感,而且连运弓转折的力道都清晰可辨。VX—R不但没有压抑原本强悍的中高频能量,反而还让Ning Kam犀利的演奏风格表现得更为彻底。不过另一方面,中高频能量虽强,但是琴音质感却极其致密,听来不硬不噪、不压迫也不刺耳,彷佛在强悍的演奏能量中,提炼出了小提琴本有的美质。难到这就是Charles所谓『让所有录音都好听】的终极奥义?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4:20:49 | 只看该作者
18年来的进化
      回到本刊试听室,为了进一步挖掘VX—R的声音特性,我特别把自己的V3 II後级抱来公司,搭配Ayre自家K1X前级与Pioneer S-3EX-W落地喇叭。V3是Ayre创业第一款作品,V3 lI则是V3的最终版本,虽然价位与等级已经比不上位居现役旗舰系列的VX—R,但是藉由两者的比较,却能让我们听到Ayre创立18年来的进化。以下我归纳出六大不同之处:第一,VX—R的透明度大幅超越V3II,音质也更为中性,不过却依然保有我认为Ayre最迷人的『透明的暖意]。你无法说VX—R有任何音染,因为它的音质已经通透、乾净到最纯粹的境界;你也不能说它清清如水、淡而无味,因为即使音质如此纯净,VX-R依然飘散著亲昵绝妙的温度感,只能由衷佩服Charles的调音功力。第二,VX—R的音质更柔软,这种柔软感极为微妙,彷佛把音质打磨得更为圆滑,抹去了任何毛边,但是却不损及声音的力度、速度、灵活度与自然感。第三,VX—R的声音线条更为明
确,形体更为真实。第四,VX—R的全频段重播更为均衡,高低频延伸轻松自若毫不费力,相较之下V3Il似乎差了一口气,延伸到高频时音质较为乾扁。第五,VX—R的音场宽度、深度与层次感也都大幅超越V3II .第六,VX—R的音乐感染力更强,更能让我不知不觉专注听完整首曲子。简单的说,VX—R的音乐吸引力更为强大。VX—R为何能让何录音郡都变好听,从以上六点相信大家可以找到答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4:22:07 | 只看该作者
[放下』的哲学
      VX—R果然是一款不同於市面上任何扩大机的独特产品,Charle不仅勇於站在聆听音乐的角度,大胆挑战传统音响观念,而且他还是一位真正懂得『放下]的音响设者。身为Avre的用家,我曾经用自己的K3x、V3II前後级与众多器材比较过。乍听之下,许多高档扩大机都比我的前後级更鲜明、华丽、刺激,但是每次试听结束,我的AYre却总是能让我真正享受音乐,听到最纯粹的音乐本质。这次试听VX—R恐怕是第一次,我听到了一部比V3II还要『不刺激】,却更能让我沈浸在音乐之中的器材。别的设计师忍不住想要添加在扩大机中的那一点点刺激感,或许就暗藏著Charles亟欲去之而後快的那最後一点点失真,也唯有放下心中最後那一丝丝蠢动的表现欲望,所有录音才能进入真正悦耳的境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5-25 06:13 , Processed in 1.17178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