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3-7-25 13:27:56
|
只看该作者
喜歡自然多些
聆聽XP-30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聆聽空間,搭配的數位訊源為CH Precision Dl+C1,喇叭共有二組,一組是以XP-30直入ATC SCM100ASL主動式喇叭,另一組是TidalAgoria SE,此時搭配的後級為PassXs150。老實說我認為以XP-30直入ATC主動式喇叭的聲音特質跟我以前聽Pass前級的經驗比較接近,反而使用Xs150後級時,因為搭配的Agoria SE喇叭太像鏡頭了,而且是解析力很高、光線很足的鏡頭,聽起來反而有點抓不到XP-30的聲音特質。這麼說好了,當我用XP-30直入ATC喇叭時,我看到的就好像是用Sony Nex5相機拍的女性臉部,那就跟肉眼看到的差不多,很自然。可是,當我用Xs150後級搭配Agoria SE喇叭時,就好像用Nikon相機、Nikon高解析鏡頭近距離拍女性臉部,我看到的是纖毫畢現、連臉上細毛都看得很清楚的影像,那是高度清晰的,但對肉眼而言卻不自然,因為用肉眼從來沒有看這麼清楚過。您說,到底哪一種才是真實呢?哪一種才是自然呢?最後,我的定稿以XP-30前級直入ATC主動式喇叭為主。
解析力一步一步優化
到底XP-30的聲音特質是甚麼?第一,音質清爽甜美。第二,透明度非常高,而且是陰柔的透明。三,爽脆中帶著軟質的彈性。第四,安靜又細膩。第五、靈巧活生、暫態反應非常快,但又不會有衝擊性太強的壓迫感。第六、解析力非常高,尤其是再生管弦樂時。
先來說XP-30的解析力好了,依照我的經驗,越新推出的器材往往解析力都比以前推出的還高,幾乎所有品牌都一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難道每個品牌剛開始推出器材時,設計者的聽力都還不夠好嗎?不懂得做出解析力更好的器材嗎?就像Pass的前級,聽了XP-30之後,我也認為其解析力比以前我印象中的前級還好。我認為,解析力的提昇是線路板、線路布局、零件品質甚至箱體避振一步步優化而提昇的,不是一步到位。要改善解析力,必須有前一代機種作為基礎,無法憑空想像,尤其是像Pass這種本來就已經很優秀的前級,想要再往前邁進一小步該有多難!我甚至已經在幻想,最新的Xs前級到底會比XP-30好多少?
我到底是用哪張軟體感受到XP-30的優異解析力呢?用RR那張"Britten,s Orchestra" (Michael Stern指揮KansasCity Sympnony, RR-120, JoyAudio) 。當我聽第二、三、四軌"Sinfonia da Requiem forOrchestra"時,第一聲強烈的鼓聲之後,就是憂鬱陰沉的弦樂,中間還夾著許多弱弱的管樂。如果是一般器材,我聽到的可能就是融合在一起的"整體",然而,當我用XP-30來聽時,卻發現此處的管弦樂配器非常豐富,不論是細緻的弦樂,或微弱的管樂、甚至強勁的管樂,每一樣樂器都那麼清楚的被解析出來。更棒的是,從很細微的聲音到很強烈的聲音,那麼龐大的動態範圍中,XP-30都依然保持很好的解析力,不會因為音量大了之後解析力就崩潰。
其實,這首曲子可以說的地方非常多,例如可以評斷XP-30對樂器音色的分辨力,那麼多的管樂器,XP-30都可以斬釘截鐵的讓我聽出不同木管與銅管的不同音色,尤其低音管樂器的分辨力。這代表XP-30的泛音結構很完整,所以能夠清晰表達各種樂器的獨特音色。再者,我也充分感受到XP-30動態範圍的寬廣,因為這首曲子真的是大考片,那突如其來的鼓聲與細緻的弦樂、微弱的木管的龐大動態對比真的讓人震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