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73|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arbeth M30.1 35th 依然闪亮的金字招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9 10:51: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要是音乐迷一定都听过Harbeth,他们过去的丰功伟业不用我锦上添花,那金字招牌现在依然闪亮得很。超过35年的音乐资历,Harbeth确实没有必要硬是求新求变,将自己擅长的事,以成熟技术将它做到更好,就是音乐 迷乐见的事,透过M30.1,不妨让我们再次回味当年Harbeth的经典吧!

showimage (1).jpg (183.7 KB, 下载次数: 136)

showimage (1).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1:28:5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要您全憑著過去對於英國喇叭的既定印象去想像,我想Harbeth M30.1極有可能是最終浮現在音響迷心目中的樣子:那樣的溫和、不喧嘩,去掉華麗的科技外衣,還原傳統喇叭應該有的樣貌。在Harbeth M30.1身上,您可以找到任何足以代表英國喇叭的各項優點,從外觀、技術,到聲音,它巧妙融合了一個國家對於音樂的鑑賞品味。當您在聆聽M30.1唱歌的同時,也彷彿與Harbeth一同走過音響黃金年代的精華歲月。

showimage (2).jpg (185.62 KB, 下载次数: 105)

showimage (2).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1:34:44 | 只看该作者
LS 5/9之后的M30.1
    稍微資深一點的音響迷一定知道Harbeth,當年由BBC授權製作的LS3/5A讓Harbeth成為當代經典,本次要介紹的M30.1,則是改良自另一款BBCLS 5/9的最新作品。在宮網上,M30.1一共分為兩個版本,M30.1 Domestic為家用版,M30.1 Pro則為錄音室版。

從規格來看,兩者無論是箱體容積還是單體使用都是一模一樣,但錄音室版的喇叭外觀是專業的銀灰色,如果是本次的Domestic家用版,箱體表面則貼上了漂亮木皮,呈現更具典雅的外觀。說到M30.1的箱體,這可要好好讚一下Harbeth,做得實在漂亮。箱體與表面貼皮之間處理得細緻光滑,用手輕輕滑過,那毫不刮手的觸感讓人對它產生信賴感;即便不聽聲音,光是這種面對面便能散發出的氣質,就是HiEnd喇叭迷人的地方。
4#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1:37:17 | 只看该作者
可说不可说的秘密
    本次的M30.1是Harbeth的35週年紀念款,喇叭包括分音器、單體振膜,以及喇叭端子,均以目前最成熟的技術打造,從高音單體看起,M30.1採用的是一只委託挪威SEAS以特殊規格訂製的絲質軟半球高音單體。絲質軟半球振膜的特性大家都知道,質量輕、反應快,製作成本普遍沒有金屬振膜來得高,卻沒有金屬振膜容易產生的铃振效應( Ringing),造成不自然的聽感。

絲質軟半球單體人人會用,但怎麼用得好卻是一門學問,Harbeth身為江湖老將,怎可能不知此道理?他們所使用的絲質軟半球高音有著許多,可以說的秘密。像是在規格上,他們大方表示在高音單體後方,採用的是可針對音圈快速散熱的Ferro-Cooled技術,而在高音單體的前方,則配置了他們稱為Hex Grille的金屬網罩;一方面防止柔軟的絲質軟半球受到外力撞擊,另一方面則可提供高頻最佳的擴散效率,達到出色的音場開闊性。

showimage (3).jpg (204.45 KB, 下载次数: 122)

showimage (3).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1:39:30 | 只看该作者
   Harbeth有沒有,不能說的秘密?有!就是M30.1身上採用的Radial 2中低音單體振膜以常見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 Plastic)裂作,俗稱PP振膜,但各位可別小看這振膜材料,當年創辦人Dudley Harwood願意離開名氣響亮的BBC,正是因為他研發出這種獨特的PP材料,並申請專利。為了要將此振膜發揚光大,他決定自行創業,最後才取自己名字的Harwood與太太的Elizabeth,結合成Harbeth,讓音響傳奇延續至今。

隨著時間演進,Harbeth的PP振膜當然也跟著科技而進化著,本次M30.1所使用的200mmRadial2單體,從設計、研發,到製作都在Harbeth的英國總部進行,究竟PP振膜的材料如何運用?單體內部阻尼的多寡應當如何分配?這些都是原廠多年累積的Know How,也是M30.1最珍貴的地方。

showimage (4).jpg (243.58 KB, 下载次数: 125)

showimage (4).jpg
6#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1:42:13 | 只看该作者
但稍微深入研究,便可發現Harbeth的幾項堅持。例如在中低音單體上,Harbeth習慣採用較為粗厚的懸邊,因為他們認為懸邊是單體很好的阻尼,採用厚實懸邊,一方面可讓中低音單體呈現最大幅度的推動以確保聲音能量,另一方面也可展現最佳的聲音控制力,防止不必要的多餘振動,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粗厚懸邊不容易驅動,會降低喇叭靈敏度。

M30.1的靈敏度僅有85dB,如果真是小瓦數(25瓦以內)的管機要完美驅動Harbeth喇叭或許有些困難。但值得慶幸的事,現今多數的優質擴大機電源供應都做得紮實,輸出功率也比早年強悍許多,因此Harbeth喇叭其實沒有想像中難搞。

showimage (5).jpg (186.65 KB, 下载次数: 107)

showimage (5).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1:44:39 | 只看该作者
不像英国声的英国声
  本次試聽選在2號大間誡聽間,擴大機有兩款,一部是Marantz PM6005,另一部則是Densen B-130+,線材則是混搭,包括inakusik、Onix、EarlyBird,以及Nordost,隨著個人喜歡的聲音走向去調配。在聽過M30.1之後,我必須說,它沒有我想像中來得,英國聲,反倒帶著一點中性味道,越聽越迷人,請不要誤會我,我不是說Harbeth沒有英國味,它有,畢竟那特殊的中頻暖調與稍微偏暗的高頻質感,都讓人直覺聯想到英國午後那暖洋洋的溫度,只是Harbeth的調音處理細膩巧妙,讓音樂在討喜之餘又不覺得有嚴重音染,這就是大廠多年累積下來的經驗法則。
8#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1:47:29 | 只看该作者
   當我以Maranzt驅動時,聽見的音樂性非常好。這樣的搭配您聽不到強而有力的渾厚低頻,沒有迎面而來的飽滿中頻,更沒有甜到出汁的高頻甜味,一切都是,剛剛好,這剛剛好代表音樂容易親近,適當的鬆軟低頻,帶著一點點往後延展的人聲結像,聽吉他撥弦時產生的甜美泛音,輕盈得好像在空氣中彈跳一樣,甜得夠舒爽,誰說這樣的音樂不迷人?至少我就這樣聽了快兩個小時,再來聽聽Densen B-130+,在暖機之後,一開聲我就知道這是本次定稿組合。

為什麼?因為Densen昀音樂性與Marantz一樣好,兩者對於音樂流暢度的處理都在伯仲之間,只是Densen的中高頻多了一種細緻的光澤感,讓音樂聽起來特別有精神。當然,Densen更充足的電源供應,也直接反應在音質音色的純淨度上,這大幅解開Harbeth的封印,開始自在的開心唱歌。

showimage (6).jpg (223.6 KB, 下载次数: 114)

showimage (6).jpg
9#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5:38:07 | 只看该作者
传承优良监 听血统
  聽M30.1唱歌,我覺得它多少帶了點鑑聽的調性,但不是,見光死的那種,而是透過自然的透明度將音樂充沛的細節都給挖掘出來,若不是Harbeth,您一定不知道常聽的軟體竟藏著那麼多過去不曾聽到的音樂細節,聽Janine Jansen演奏,巴哈:創意曲&組曲  (Decca 4759081,環球),要是小提琴太衝、大提琴太濁、中提琴聽不出那略帶憂愁的音色都不對,要像是一幅優美的水彩畫一樣,以不同的顏色層次將畫面的和諧美感融合在一起,才能感受到樂曲中的奧妙,M30.1的表現很棒,將三把木製弦樂的美戚都給展現出來。

高頻有甜味,中頻飽滿帶著彈性,低頻質感更不用說,解析力與音色辨識能力都是書架喇叭中的優等生,當聽到音樂中浮出來的琴音線條就像用刻畫出來的一樣清晰,真會讓人不自覺讚嘆:這錄音真棒!

20150520040525_40198.jpg (49.44 KB, 下载次数: 124)

20150520040525_40198.jpg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5:42:35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喇叭就應當如此,讓人身心放鬆,想一頭栽進舒服的沙發上享受音樂, M30.1給予的戚受正是如此。但請別認為M30.1是懶散、無力道的,當我在聽ECM由Keith Jarrett領軍的Somexvhere ,開場的Deep Space/Solar ,便可感受到現場遼闊的演奏空間,琴音泛音豐富,低音鍵下沉的音色層次引著聽者情緒進到Keith的音樂世界。

後段隨著情緒高漲,樂器編制逐漸豐富,鼓聲節奏也開始火熱起來,鼓手以絕佳的控制力道敲打出的金屬鈸聲,手法俐落又具金黃色的細緻光澤,強弱輕重的變化證明M30.1的暫態反應出色,可精彩還原爵士即興多變的律動性。聽到Bass的撥奏,我聽到的不是大量且糊爛的低頻量感,而是短促且緊湊,就像現場聽到的那般真實。

指尖撥彈緊實琴弦而產生的回彈韌性,帶點粗獷質地,讓貝斯手Solo時,可用心領會出他絕妙的音階變化,M30.1的低頻解析力比我想像中好得多!

showimage (7).jpg (104.36 KB, 下载次数: 143)

showimage (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6-2 18:08 , Processed in 1.1556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