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883|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Wilson Audio Sasha Series 2性价比真的无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30 11:5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去采访过Wilson Audio二次,对于他们研发制造喇叭的严谨态度有很深的体会。成立公司40年来,他们不断的致力于诸多细节的关注与改进,而每次的升级或改换型号都可感受到真正有端出牛肉,而非涨价虚晃一招。其中,从WATT/Puppy演化而来的sasha更足以代表他家这种锲而不舍,为求尽善尽美的精神。
     还記得2014年CES時,Wilson Audio突然展出其紀念40週年而推出的Sasha Series 2嗎?當我第一眼看到它時,直覺的感覺它長得越來越像Alexia了,簡直就是小一號的Alexia‘當時在現場只有拍照,但沒有發出聲音,所以我並不知道這Sasha第二代的聲音能夠達到什麼程度?

20140830_e0f765e4a20c9a6959434vSHiaQh22Sq.jpg (48.33 KB, 下载次数: 377)

20140830_e0f765e4a20c9a6959434vSHiaQh22Sq.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3:06:12 | 只看该作者

全面提升的第二代

2014年b月3日,當我第一次在高雄創世紀音響聽到Sasha第二代所發出的聲音時,心裡對Wilson Audio研發人員的敬意馬上又多了好幾分。為什麼?因為我聽到的是充滿創世紀音響室的聲音,這間音響室不小,但體積不大的Sasha Series 2所發出的聲音卻是那麼的寬廣、龐大、雄壯,老實說,如果我閉著眼睛,你說正在唱歌的是Alexia我也信。Sasha Series 2並非只是改個型號、換個單體、箱體增大些、外型稍微改些而已,它真正做到全面提升的地步。
  表面上,Sasha第二代只不過不再使用內凹鈇高音,而改採XLF等已經在用的CST(Convergent Synergy Tweeter)絲質軟凸盆高音單體。為了搭配這個高音單體,高音/中音箱體也做了改變,原本一個斜面的高中音箱體改成二個斜面。為了因應這項改變,高中音箱體的側面造型也改了,箱體的長寬高也增大了一點‘再來就是背面,那個高中音箱體後面多了跟Alexia-樣的高音投射角度調整,調整階度是20個(說明書有詳細的調整說明,第一代只有四階),可以精確的把高音聚焦在聆聽者耳裡。您看,Sasha Series 2是不是越來越像Alexia了?
  為了因應高音單體的改變,Sasha第二代的高音面板採用x材料,中音面板採用S材料,低音箱體採用x材料。為何只有中音面板採用S材料呢?這是經過多次實驗量測的結果。實際上,整個Sasha Serids 2的箱體振動經過改良後,已經比第一代降低30%左右,這是相當大的進步。至於內部分音器當然也因為使用不同的高音單體之後而有所調整,不過Wilson Audio-貫對分音器的詳情是秘而不宣的,我們就不必追問了。在此我可以說:Wilson Audio每次改型都會端出牛肉,這次的牛肉特別大塊。

20140830_e12860270e34dc037016sLwBl8QOA1MI.jpg (103.68 KB, 下载次数: 307)

20140830_e12860270e34dc037016sLwBl8QOA1MI.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3:07:32 | 只看该作者

從WATT開始

或許有些讀者對於Sasha的演進歷史有興趣,就讓我在這裡簡單說一段故事吧!我們都知道,Wilson Audio第一對喇叭並不是WATT/Puppy,而是WAMM( Wilson Audio Modular Monitor)  .這是一對以Dahlquist DQ-IO,加上ESR靜電高音喇叭,以及Bruan小Monitor所組成的怪喇叭,原本只是老闆Dave Wilson自家的創意而已,就如許多DIY迷一般,也沒想要商業化銷售,純粹自己享受‘沒想到1981年Dave Wilson將這對喇叭拿到北加州Garland Audio音響店發表時,竟然賣出二對。其中一對的買主是Peter McGrath,當時他是邁阿密一家音響店老闆,後來成了著名的錄音師,也是日後Wilson Audio在美國國內的行銷經理,一直到今年一月我在CES碰到他,依然是這個頭銜,WAMM號稱到府服務,只要你買,Dave Wilson就親自到府安裝調聲,成為當時罕見的行銷手法,
    WATT (Wilson Audio Tiny Tots)是他家第二個產品,這是一對金字塔形狀的小書架喇叭,當年Dave Wilson開發這對喇叭,主要是用來自己錄音時鑑聽用的,因為WAMM這麼個大傢伙不可能拿到錄音現場,他需要便於攜帶但是又夠精準的鑑聽喇叭,所以才做出WATT。到底WATT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呢?Tiny Tots是Dave小孩唸的幼稚園名稱,他覺得這個名字有趣,就用它來命名這對喇叭.本來這對WATT是非賣品,但是Dave太太建議他拿出去賣,在1985年時,這對喇叭開價4,500美元,沒想到竟然大受歡迎,就此奠定厂Wilson Audio日後發展的基礎,
  當年的WATT雖然好,但總是缺了雄厚的低頻基礎,許多用家拿當時很有名的Entec SW-5或L2-F20超低音來搭配,沒想到也很搭,就這樣流行起WATT配Entec超低音使用的風潮。在當年,台灣有賣WATT,也有賣Entec超低音,只要是年紀60歲左右的音響迷都曾經歷過那段WATT搭配Entec超低音的日子。現在,Entec L2-F20超低音在網路上還可以看到二手貨,賣價不到1,000美元,回想當年大家風靡的往事,真是不勝唏噓啊!

20140830_572ef21da7a8581c11bdnQGoW9lNqZrz.jpg (60.28 KB, 下载次数: 309)

20140830_572ef21da7a8581c11bdnQGoW9lNqZrz.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3:07:52 | 只看该作者

終於搭配Puppy

眼看著Entec大賺超低音錢,自家少賺很多,這當然不是辦法,Wilson Audio終於在1989年推出與WATT搭配的超低音Puppy,就此奠定了WATT/Puppy的完整架構‘當年推出Puppy時,WATT也已經進入第二代(編號515)。這套完整架構從第一代一直演進到第八代,進入第九代時才被Sasha取代(2009年)‘不過,為了強調Sasha源自於WATT Puppy' Sasha完整的型號其實是Sasha W/P。有關WATT/Puppy的各代演進,讀者不妨進入普洛影音網,詳閱網路主編陶忠豪的文章:,Wilson Audio Sasha 2發表,兼談WATT/Puppy歷史大事記
    WATT/Puppy自從成套推出以來,就一直是他家最暢銷的機種,根據Wilson Audio的紀錄,到了第五代時已經到了5,601,.意謂著已經賣出5,601對‘第六代時編號標到9,627,第七代編號11,867,第八代時到了14,671‘這樣的價錢能夠賣出一萬多對,這在HiEnd喇叭廠家中應該是少見的,可見WATT/Puppy在音響迷心目中的地位,也難怪Sasha要延續W/P的型號傳承,
    現在,Wilson Audio Sasha Series 2就站在我的眼前,仔細端詳,頂上還貼著40週年( 1974-2014)紀念的貼紙,一家喇叭廠能夠歷經40年還充滿活力,真是不簡單啊!為了要讓Sasha Series 2發出好聲,創世紀老闆阿彬說他已經讓它唱了二個星期,已經漸入佳境了。這麼多年評論器材,幾乎都是過上新開箱的,評論員不可能有時間跟用家一般,唱上一個月再來認真聽,只能抓緊時間邊Run邊聽,可以這麼說:評論員在寫器材評論時,聽到的是該器材的潛力,寫的也是潛力評估。用家買回之後,經過仔細搭配與調聲,應該都能發出比評論員所聽到更好的聲音才對。

20140830_4b67707790bf1a0ba821cF1KWBshRUEY.jpg (122 KB, 下载次数: 340)

20140830_4b67707790bf1a0ba821cF1KWBshRUEY.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3:08:25 | 只看该作者

与眾不同的1吋7吋8吋搭配

如果我這樣的看法能被大家接受,那麼Sasha Series 2的真正實力應該會更令人驚訝。為什麼?因為當天我所聽到的聲音就已經夠讓我吃驚了,這麼一對體積不大的喇叭,竟然能夠發出那麼龐大的音樂規模感,而且下盤還非常穩固雄厚,唱什麼類型的音樂都很飽滿。此外,即使音量開大,高頻段也不會覺得聒耳,明顯的甜味與溫潤的成分增加了。
  為什麼第一次聽Sasha Series 2就有驚艷的感覺呢?仔細分析其原因,那個CST軟凸盆高音單體與7吋紙盆中音單體的’相互扶持應該是重要的因素‘以前Wilson Audio-直使用著Focal鈇合金凹盆高音單體,那也是著眼於要跟SEAS中音單體搭配之故。事實上,從一開始,WATT就使用了1吋凹盆高音單體與7吋中低音單體,二者的分頻點設在3.7kHz,這意謂著要讓中音單體承擔大部分樂器的基音,高音單體只不過是負責樂器泛音而已。幾年前DaveWilson跟太座去了一趟維也納,聽過幾場音樂會之後突然驚覺,自家的喇叭所發出的聲音跟現場還是有所差距。經過與協力喇叭單體廠的討論研發,做出目前使用在每個型號上的7吋紙盆中音單體,這才讓Dave找到在音樂廳聽音樂的感覺。
  由於這個新的7吋紙盆中音單體的特性與以前的高音單體特性不搭,驅使Wilson Audio重新找尋能夠與之搭配的高音單體,這才會有目前這個CST軟凸盆單體的誕生。

20140830_289526be20cff7e61ad10wZxT07hNyZJ.jpg (25.19 KB, 下载次数: 329)

20140830_289526be20cff7e61ad10wZxT07hNyZJ.jpg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3:17:1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使用軟凸盆高音單體

其實軟凸盆高音單體早已存在市場幾十年,Wilson Audio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沒有拿來嘗試過,只不過以前Wilson Audio有他想要的聲音特質,而軟凸盆高音單體在當時不合他們的需求,所以一直沒有使用。這麼說來,是這個新的7吋中音單體改變了一切?沒錯!不知您有沒有留意到,市面上三音路設計的喇叭很少使用7吋中音單體,大部分都在4-6吋之間,用了6吋中音單體已經算大了。為何Wilson Audio長期以來要選用7吋單體呢?我猜是因為唯有7吋單體才能夠再生出夠豐富夠寬廣夠飽滿的中頻段,而這中頻段正是各種樂器與人聲出現最頻繁之處。
  問題是,7吋中音單體的性能必須非常好,它的高端頻率響應要能夠往上延伸、反應要夠靈敏才行,否則就必須另找低端頻域能夠再往下延伸的高音單體,最早WATT的7吋中音單體可以延伸到3.5kHz,這已經是非常高的頻域了。我不知道目前Sasha Series 2的高、中音單體分頻點設在哪裡,但我猜應該比一般三音路喇叭的分頻點還低,也比原來WATT還低,否則就不需要捨原本的鈇合金高音單體而另尋CST單體‘Wilson Audio應該是一方面研發能夠發出豐潤中頻的7吋單體,另一方面也發展能夠發出更低頻域的高音單體,二相搭配之下才能達到他家對中頻段的需求。至於為何一直採用紙盆中音單體?我採訪過許多喇叭設計者,他們的說法幾乎都一樣:紙盆單體在音色上有其特殊之處,再生小提琴、鋼琴與人聲特別好聽。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3:17:47 | 只看该作者

二個8吋低音單體的妙處

Sasha Series 2底下的低音箱從第一代Puppy以來,就使用二個Dynaudi0 8吋低音單體,一直到Dynaudio不賣單體為止。您有沒有注意到7吋中音單體與8吋低音單體的尺寸只差l吋而已?很少看到這樣設計的三音路喇叭。為何Wilson Audio要這樣設計呢?根據當年Dave的說法,設計Puppy箱體時事先設定寬度不能超過WATT,既然有這個大前提,低音單體最大就只能採用8吋08吋的低音單體有什麼好處?因為錐盆面積不大、振膜質量一定比較低,所以動作非常靈敏!而採用2個8吋當然是要讓低音域由二個單體來分擔,可以提高承受能力與降低失真。大家對WATT/Puppy的評語一直都是動態範圍大、低頻控制力強,解析力高,這就是二個8吋低音單體的巧妙之處啊!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3:17:54 | 只看该作者

分音器秘密不外露

Wilson Audio的分音器一直是他家秘密,我二次去原廠採訪,看到的都是用黑色環氧樹脂封起來的【分音磚塊】’無法一探內部究竟。我查到的WATT 3分頻點是3.7kHz,而當時的中音尺寸標示6.5吋,實際上應該也是?吋。至於Puppy 2的低音使用的是二個7.5吋(應該就是現在的8吋),負責頻域大約是30Hz-130Hz,老實說3.7kHz的分頻點非常高,這意謂著那個7吋單體的高端頻域能夠達到3.7kHz如果當年記載的規格無誤,這個7吋中音單體的頻域涵蓋130Hz-3.7kHz,幾乎涵蓋大部分人聲與樂器經常出現的範圍,這代表當年在設計WATT時,就已經打算要讓中音單體負責大部分頻域,那個高音單體只是負責樂器泛音而已,
  經過這麼多代的演進,Sasha Series2的分頻點應該調整過了,但精確的資料我並沒有。到底分音器使用什麼元件呢?根據Wilson Audio自己在以前WATT/Puppy說明書中所雷,電容器採用的是音響級的Propylene電容,電感是採用OFC線繞製的空氣芯電感,內部使用的線材是,Time Coherent Wire 這種線材不是MIT就是Transparent,比較特別的是他家強調元件的誤差低於 0.1%這就太厲害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3:18:45 | 只看该作者

全面襲來的聲音

把Sasha Series 2的一切交代清楚之後,讓我們開始聽它吧!當天搭配的前級是Gryphon Athena,後級是Gryphon Antileon Signature,數位訊源是emmLabs CDSA SE SACD唱盤‘現場的擴大機跟數位訊源我都熟,喇叭應該也熟,至少第一代我聽過,可是,當我播放STS Digital錄音室的那張【Siltech l 】第一首【頑皮豹】時,心中真的充滿驚奇,因為我聽到的是【全面襲來】的聲音,就好像高高的排浪撲天蓋地湧來一般。音場是那麼的寬廣與寬鬆,聲音是那麼的雄壯,內中樂器的解析是那麼的清楚,低頻音粒是那麼的凝聚,而且往下延伸的軌跡一點都不模糊,那敲擊的鐘琴打擊點一顆顆浮凸在空氣之上,傳入耳朵的是來不及分辨的眾多管樂器演奏,但此時耳朵卻一點都沒有壓力,也不會聒耳。老實說,光是這第一首【頑皮豹】就幾乎已經把Sasha Series 2的各種性能完整的交代清楚。
   來到第二首,那低頻竟然那麼的飽滿,而且收束快,簡直就像個大水球。而男歌手的嗓音表現出很美的磁性,而且又那麼的寬廣,還帶著溫柔。等電子弦樂出現時,那大片的弦樂軟軟的鋪在底部,上面有左右不同位置飛奔的電子樂器高音,營造出生動的左右定位,更美的是整體音樂寬鬆龐大。來到第三首,鋼弦吉他的伴奏也是寬鬆的,女歌手的嗓音清甜靈巧又寬鬆,等到低頻出現,又是一顆顆如水球般那種軟Q又凝聚的音響效果。從鋼弦吉他、女歌手嗓音一直往下到低頻音粒,在在都那麼的美,這不正是Sasha Series 2的高、中、低頻表現力的寫照嗎?
  第四首是Nat King Cole的Sunny Get Blue,由於錄音的關係,他的唇齒音比較突出,但也不會噪耳。而那弦樂群軟軟綿綿細細緻緻厚厚鬆鬆的,真是太美了。第五首Wies Ingwersen的Wailin Wall除了女歌手嗓音甜美之外,那低頻形體一顆顆清楚異常,而且是漲得飽飽的,彈性十足的,這又是很美的低頻音響效果。這是量感足、控制力佳、往下延伸夠的低頻表現,毫無疑問這是Sasha Series 2的強項之一‘此外,那鐘琴溫柔敲打出來的音粒也是形體感清晰的漂浮在空氣中,這也體現了Sasha Series 2中高頻段的美感。第六首又是鋼弦吉他與迷人的Bass起頭,光是聽那一顆顆紮實又龐大又帶著彈性的低頻,就讓人渾身舒暢,好像吃得飽飽的大字一伸躺在沙發吹冷氣那種享受。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3:18:52 | 只看该作者

低頻控制收放很好

這張,Siltech l j聽過,Sasha Series 2的高、中、低頻段表現與美處已經顯出十之八九,我感受到的高、中、低頻銜接更圓順,更完整,以往稍帶剛性的高頻段柔軟度增加,巾頻段人聲的寬厚清晰兼具,能夠顯出不同嗓音的不同寬厚高亢或甜潤,辨識能力更強‘而低頻段的表現一直是WATT/Puppy的強項,Sasha Series 2也不例外,動態範圍寬廣,承受大功率能力強,不容易崩潰,而且低頻解析力高。
  接下來我聽Yarlung Records那張.David Howard所演奏的【單簧管二重奏、三重奏、五重奏等】  ( 78874),一單簧管從低音階一路往上吹到高音階,聲音圓潤甜美有水分不說,管狀氣柱浮凸,演奏者手指按鍵的細微雜音與吹氣吸氣的感覺都很真實。而鋼琴琴鍵的彈性也可以聽得分明,好像可以看到踏瓣壓放琴弦一般。從單簧管與鋼琴的音質音色表現中,我可以感受到Sasha Series 2的音質表現真的越來越好,音色則是中性帶點暖‘再來,鋼琴的觸鍵鏗鏘感覺實體,琴弦振動的泛音豐富,但鋼琴並不會過份龐大,這說明SashaSeries 2除了細節很多之外,低音收放控制得很好,不會產生多餘低頻,造就鋼琴過於龐大的錯誤。
     第二首加入小提琴,此時的小提琴清麗凝聚,線條刻畫深而清楚,但又不失委婉軟質。而單簧管與鋼琴同樣維持該有的形體,圓潤的管狀氣柱體現厂Sasha Series 2中頻段的豐潤,但卻不會過度。就跟鋼琴的低音鍵一樣,形體該多大就多大,完全再生錄音時的模樣,不會自己刻意膨脹放大。在這首曲子中,小提琴、單簧管、鋼琴低音鍵也剛好代表Sasha Series 2的高中低頻段,當那三條旋律交叉盤旋時,音響效果真是美啊!
  由於是現場錄音,音樂廳中觀眾的咳嗽聲營造出非常大的空間戚,這又再度體現Sasha Series 2細節豐富的特性,有些人可能誤以為細節只存在於高頻段,事實上能夠讓我們戚受到真實空間感的細節更多是存在於中頻段與低頻段,讀者不可不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5-25 13:10 , Processed in 1.1402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