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796|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唱片步行街(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5 12: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唱片標題】Virtuoso Cello Showpieces


【唱片編號】Naxos 8.557613



【音樂類別】大提琴樂隊演出超技作品


【曲目內容】Buxton Orr《卡門幻想曲》、Danzi《莫扎特歌劇「唐爵凡尼」主題變奏曲、Castelnuovo-Tedesco《費加羅變奏曲》(選自羅西尼「西維爾理髮師」插曲,由大提琴大師皮亞堤高斯基改訂)、Cassado《寶亞狄悲歌》;都伏札克作品選:G小調迴旋曲,作品94、靜寂的森林,作品685G調小奏鳴曲,作品100Oscar Hartwieg改編)


【演出者】Maria Kliegel, 大提琴 / Nina Tichman, 鋼琴


【製作時期】200412月,德國


評介:這是名副其實的大提琴超技表演,難得的是所選的音樂又極富娛樂性,聽得過癮,亦有抒情感人的片段。
德國女大提琴家Kliegel在美國印地安拿大學隨大提琴大師Janos Starker學藝時,巳多次在比賽中奪標,1981年參加羅斯卓波維奇國際大提琴比賽獲首獎一舉成名,成為一位受歎迎的大提琴演奏家。她既掌握到超技本領,演繹亦具內涵和感染力,有令人不可抗拒的魅力!


CD的曲目讓她有機會盡顯所長,單欣賞頭三首改編自著名歌劇主題音樂的幻想曲和變奏曲,巳值回碟價!


伴奏者Nina Tichman是美籍新進的女鋼琴家,出身於茱莉亞音樂院,在歐洲各地留學亦取得好成績,先後在多個地位崇高的國際鋼琴大賽中獲首獎,包括義大利的布遜尼和Casagrande、德國的孟德爾遜獎,在美國本土亦多次獲獎。兩位女器樂高手合作,如魚得水,心領神匯互相襯托融為一體,發揮音樂的扣人心弦感染力!


錄音效果自然充滿音樂感,兩件樂器聲部均衡,反映錄音師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年近花甲的德国女大提琴家玛莉亚·克雷格尔(Maria KIiegel)在zaXOS录有各种唱片达70多款,她过去给人的印象是温文尔雅、善于演奏有深度有内涵的曲目。但听完这张专辑后,你还会发觉她还是个技术全面的演奏家。

顾名思义,「超技大提琴鉴赏」这张专辑选择的当然都是些技巧性很强的曲目,奥尔、卡萨多、丹兹等几位作曲家虽名不见经传,但他们改编自名作的《卡门幻想曲》、《莫扎特唐·乔凡尼主题变奏曲》、《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变奏曲》等采用的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旋律,用大提琴这件乐器秦采将它与人声最接近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德沃夏克的(回旋曲》和(寂静的山林》是大提琴小品里的热门曲目,无须多说;根据G大调小提琴奏呜曲改编的大提琴奏鸣曲别具韵味。

1.jpg (29.73 KB, 下载次数: 228)

1.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45#
发表于 2008-9-8 11:18:5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是什么地方人,当地应该有卖的地方,不妨说说看。
44#
发表于 2008-7-12 11:5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3 weihong 的帖子

不会叫我们跑道南京去买吧,这也太远点了吧。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0:13:0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办理唱片邮购业务的。
42#
发表于 2008-5-25 21:54:5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邮购这里的唱片,可不知道价格和邮购的方法,请管理员指教,谢谢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15:20:33 | 只看该作者

周虹@江智民《其实我很在乎你》

专辑名称:其实我很在乎你
专辑艺人:江智民&周虹
吉他:杨波
小提琴:丁妮
二胡:陶培力
古筝:周桃桃
大提琴:张帆
笛、箫:石磊
出版发行:靓声唱片
发行时间:2007.12.10
ISRC CN-A09-07-340-00/A.J6

专辑介绍

《IN FACT I CARE YOU VERY MUCH其实我很在乎你》由“史上人声最甜美、感情最丰富的女声”(周虹)与“全球唯一被上帝亲吻过的声音”(江智民)联手打造这张对唱发烧大碟。周虹与江智民相信发烧友都不会陌生,在他们前面出的几张发烧碟,都得到了不少发烧友以及专业人士的好评,在这张唱片里我们不仅可以再次聆听到他们绕梁三日的独特嗓音,而且还可以听到乐器大师精彩演绎,靓声唱片在编曲上历来都是独具匠心,当然这张唱片也不例外,录音方面更是不用多说首首歌曲音色干净通透,人声与乐器间的层次分明到如现场一样,质感与空气感都已达天碟级数。

专辑曲目

01 有没有人告诉你
02 其实我很在乎你
03 不要在我寂寞时说爱我
04 这辈子我们还能在一起吗
05 再会无缘的情人
06 只有情永在
07 听说爱情回来过
08 爱一回伤一回
09 现代爱情故事
10 片片枫叶情
11 尘缘
12 梦中的情话
13 星夜的离别

11.jpg (60.02 KB, 下载次数: 150)

11.jpg
4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3:45:46 | 只看该作者
中文名称:贝多芬·德沃夏克·舒伯特:小提琴罗曼史
英文名称:Beethoven/Dvorak/Schubert:Violin Romances
别名: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
资源类型:APE
版本:Philips
发行时间:1987年
作曲家: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 Antonin Dvorak 德沃夏克, Franz Schubert 舒伯特.
小提琴: Pinchas Zukerman 平查斯·祖克曼
指挥: Pinchas Zukerman 平查斯·祖克曼
演奏: St.Paul Chamber Orchestra 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
CD编号: Philips 420 168-2

专辑介绍:

在贝多芬的交响乐和奏鸣曲中,我们感受到炽烈得如风、火、雷、电的激情在尽情喷发。然而在他一些篇幅不大体裁不同的作品里,人们又常常可以听到乐圣的另一种心声,那又是何等天真、纯朴、真挚、温柔的声音啊。在这两首“小提琴与乐队罗曼史”中便有这种让人觉得与大师之间已全无隔阂的深情。

"Romance"在十八、十九世纪的器乐曲中,常是一种慢板、句法工整,且以抒情歌唱性为特征的乐曲形式,例如海顿Hob. 85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就是个例子,然而在十九世纪时,Romance有时也成了一种单独器乐小品的标题,以贝多芬最著名的这两首小提琴与管弦乐小品——G大调与F大调'Romance'而言,它们就具备了抒情歌唱的性质。

F大调"Romance"作于1802至1803年间,为贝多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罗曼史之一,据说可能是贝多芬为一首未完成小提琴协奏曲所写作的第二乐章,而今此乐章则是以小提琴小品的风貌呈现。全曲是由几个极优美动听的旋律贯穿而成,这些连绵不断,一句接着一句的旋律,除了具有相当抒情浪漫的风味,其在于音乐张力的呈现,以及音乐线条的掌控方面,都明显是为小提琴音乐打造,一首富于歌唱性的小提琴与管弦乐音乐,而贝多芬在此曲的开头标明着Adagio cantabile(慢板如歌的),不仅提示了演奏者此曲的风格,也描述了此曲所将呈现出的最大特征。

F大调【第二小提琴罗曼史】(Op.50)迷人的浪漫色彩与G大调【第一小提琴罗曼史】(Op.40)所具有的男性威严相反,F大调"Romance"则在某种程度上透出女性般的妩媚和优雅,从而使这两首曲子形成一对风格相对的姐妹佳作。尤其F大调罗曼史以“如歌的慢板”舒展深情,最为动人。此曲处处洋溢着优美绝伦的韵律。G大调罗曼史为回旋曲式,其中第二主题华丽异常,乐队与小提琴的对话、双簧管和低音管的窃窃私语的相互对话都极具特色。虽然十分短小,却玲珑婉转,更见精致和韵味,也是雅俗极宜的。

德沃夏克【f小调小提琴罗曼史】(Op.11)是为独奏小提琴及乐队而作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品佳作,充分体现出作曲家在旋律创作方面的天才手笔。德沃夏克在此曲中制造出一个类似“幻想曲”的气氛,乐曲中段充满戏剧性和浪漫迷人的色彩,并附有很多美妙的装饰音,真是华丽至极,然而它却毫无夸饰,只有深情。该作品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的常备曲目。(搜集整理)

弗朗茨·舒伯特短暂的一生时常处于拮据之中,常接受来自他的兄弟费尔迪南(Ferdinand)以及朋友们的帮助。费尔迪南是位小提琴手,在一家孤儿院授业,作曲家这几首简单朴素曲调却很优美的作品很有可能是为他而创作的。舒伯特应该是听过这些作品的演释的,这对于英年早逝的作曲家来说无疑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而后来他创作的那些哪怕是更为著名的作品恐怕就没有这样幸运了。

简单的管弦乐编曲,要求作曲家必须规划好曲中出现的乐器与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在舒伯特这首【音乐会曲】(Konzertstuck D.345)中能发现非常契和的双簧管、小号和鼓的加入,而在【波洛奈兹舞曲】(Polonaise D.580)中则由加入的低音管和双簧管营造出如同家园般的和谐之声。音乐会曲和【回旋曲】(Rondo D.438)都带有大段柔板引子,但由泛音所制造出和弦高潮并没有因此而过早爆发出来。波洛奈兹活泼却不显张扬,舒伯特采用这种当时流行的曲式很生动的展现出一幅19世纪早期奥地利人的生活图景。(翻译整理)

专辑曲目

Ludwig van Beethoven
1.Romanze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Nr. 2 F-dur op. 50

Franz Peter Schubert
2.Polonaise für Violine und Streicher B-dur D 580

Antonin Dvorak
3.Romanze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f-moll op. 11

Ludwig van Beethoven
4.Romanze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Nr. 1 G-dur op. 40

Franz Peter Schubert
5.Konzert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D-dur D 345
6.Rondo für Violine und Streichorchester A-dur D 438

33.jpg (19.68 KB, 下载次数: 222)

33.jpg
3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6:17:54 | 只看该作者
中文名称:贝多芬/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英文名称:Beethoven &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s
资源类型:APE
版本:RCA Victor
发行时间:1998年05月19日
专辑歌手Heifetz-Munch
专辑介绍: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第一主题是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片段1)。 这一乐章是如此的出名, 以至于一提到门德尔松,人们便会联想到这个主题。同时, 这一乐章的华采乐段也体现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6/8拍, 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乐章(片段2)。

  第三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也是世界著名的乐章(片段3)。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片段1),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片段2)。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片段3)。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片段4)。

海菲茨的技巧堪称完美,演奏时冷峻的外表后面是被帕尔曼形容为"tornado"的感情。这个版本的门德尔松协奏曲速度较快,但是非常清晰,典型的海菲茨风格。这首曲子的华丽技巧被表现的很充分,音色有些偏冷,但是明快优雅。相比之下,海菲茨贝多芬的曲子上更“用情”,但是没有丝毫拖沓,表现的非常大气。这种对感性和理性的完美平衡,让海菲茨的演奏不可被超越。

专辑曲目:

1.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Allegro, ma non troppo
2.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Larghetto
3.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Rondo: Allegro
4.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5.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Andante
6.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Allegretto non troppo; Allegro molto vivace

1.jpg (16.2 KB, 下载次数: 203)

1.jpg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2:04:28 | 只看该作者

TELARC系列之一]标新立异的极品发烧电子音乐《电子贝多芬》

唱片名称:Beethoven or Bust
    中文名称:电子贝多芬
    合 成 器:唐·多尔费
    发行公司:TELARC
    唱片编号:CD-80153
    发行时间:1988
    资源格式:ape
   
专辑介绍:

    18世纪音乐大师贝多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古典作品被改编制成电子乐CD后,竟被发烧友用作测试音响器材的必备之碟。如果你单看这张CD的封面,相信你已被面戴墨镜的贝多芬的叛逆和不羁所打动。贝多芬,古典音乐中浪漫主义时期的登峰造极者,却被后人赋予新派的电子形象,相信贝多芬时代如果已有电子合成器,以贝多芬这样容纳百川而成江河的傲世天才,肯定会善加利用。

    具有大师风范的唐·多尔费(Dondorsey)似乎与贝多芬神交已久,他认为如果贝多芬的时代已有了电子合成器,以贝多芬这样的傲世天才,必然会善加运用。让我们随意去播放其中的一首,古典之浪漫主义的神髓已被诠释到极致。没有哪一种古典音乐被电声乐器演绎得如此酣畅淋漓。旋律美妙绝伦,低频直捣心扉。唐·多尔费曾经在发烧品牌泰拉克公司多次录制古典音乐改编曲,但要数这张“贝多芬”最为著名。此录音不仅曲目挑选得很好,录音动态范围之大,任何不当操作,都足以将音响器材烧毁,发烧友更是人手一张。

    在这盘专辑中,充分展示出改编者极其深厚的古典音乐功底和高超的键盘技巧,他把古典音乐原韵与现代电声效果结合得天衣无缝。全碟共有13段曲子,大多耳熟能详,如《月光》、《致爱丽丝》等,除了保持原曲的优美旋律外,在改编中,唐·多尔西运用电子乐器的独特声效,营造出庞大的音场,以渲染这些旷世名曲的深刻内涵。低音鼓的强劲气势扑面而来,结实爽利的低频能量直卷裤脚,浓密、跳跃的全频动态和电钢琴的定位得到充分表现,音域间弱音的细节飘然而出,宽阔的音场衬托出绝佳的解析力。测试时,可留意第八段的低音应有力而富有弹性,若出现低音不稳定(发飘)或无弹性感,则说明音响的阻尼特性不好,低频响应不够宽。第十三段是所有曲子中动态范围最大的一段,如能应付则说明音响的动态和功率储备性能良好。因为全碟动态起伏较大,特别提醒音量和音调的控制,否则极易损坏器材。

    由于改编中特别注重音乐的趣味性,该碟的可听性也极强,即便是对古典音乐不甚了解的人,也会产生共鸣,加上Telarc公司一流的录音技术,使这盘15年前出版的唱片至今魅力依旧。难怪容光焕发的《电子贝多芬》蝉联美国Billboard排行榜冠军24周之久,它的确是一张试机烧碟。

曲目: 
    01. “Rage Over a Lost Penny” ,Rondo a Capriccio in G major Op.129(6:13)
    02-04. Mixed Bagatelles(6:52)
    05-07. “Moonlight”Sonata(14:52)
    08. Various Variations
    09. Presto from sonata No.6(3:49)
    10. Six Ecossaises(2:17)
    11. Fur Elise(Albumblatt)(2:50)
    12. Scher: Allegretto ViVace from Sonata No.18(Western)(4:35)
    13. Ode to Ludwig(based on Ode to Joy from Symphony No.9)(1:37)

22.jpg (66.52 KB, 下载次数: 202)

22.jpg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2:01:55 | 只看该作者

【TELARC】《幻想曲_史托考夫斯基的饗宴》孔泽尔 (企鹅三星带花)

唱 片 名:The Fantastic Stokowski《幻想曲_史托考夫斯基的饗宴》(企鹅三星带花)孔泽尔最畅销的二十张唱片之一
唱片公司:TELARC
唱片编号:CD-80338
独奏艺术家:
演奏乐团: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指 挥 家:孔泽尔
出版时间:1994
播放时间:66:20
类    别:管弦乐曲
史托科夫斯基算是个音乐怪杰。他的指挥功力,尤其是对音色控制的能力更是超人一等,他一手带出来的费城管弦,至今仍是世上音色最漂亮的乐团之一。27岁时,他曾指挥过辛辛那提两年,这是他第一个乐团。那时起,他便热衷于将钢琴、风琴、声乐及室内乐改编为管弦乐。在成为指挥之前,他是一名管风琴手,他认为管风琴丰沛的音量最能模仿管弦乐。巴哈的管风琴曲--D大调触技曲与赋格,是他最著名的改编作品。华德狄斯耐卡通《幻想曲》亦由此曲获得灵感,用画笔以色彩及线条表现出音乐在意识中流动的情形,堪称千古佳作。本片是CD-80129重新发行,再多加5,11两轨,乐迷赚得更多了。


1. Bach: Toccata & Fugue in D minor 9:09
2. Boccherini: Menuet 3:15
3. Bach: "Little" Fugue in G minor 3:52
4. Beethoven: Adagio Sostenuto from Moonlight Sonata 5:53
5. Brahms: Hungarian Dance No. 6 3:18
6. Debussy: Clair de lune 5:31
7. Albeniz: Fête-Dieu à Séville 8:56
8. Debussy: La cathédrale engloutie 6:48
9.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C-sharp minor 4:40
10. Moussorgsky: Night on the Bald Mountain 8:58
11. Moussorgsky: The Great Gate of Kiev from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5:56  

11.jpg (41.95 KB, 下载次数: 198)

1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22 05:21 , Processed in 1.14439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