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164|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好碟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4 11:0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谭晶—“晶”挑细选

质感空灵,“晶”品收藏,融民族、美声、通俗唱法的跨界女声
“晶”美绝伦的声音,层叠放送“晶”心情歌,情感与信念的寄托融于歌声之中。
在歌声里,她变换着不同的身份和演绎着不同的角色,温婉秀美的外表散发着从容端庄的豪迈气质,并呈现出多重的个性,或委婉,或奔放,或朴实,或空灵……

1. 在那东山顶上

2. 蔓延

3. 爱在心间

4. 玫瑰

5. 念着你

6. 雪·夏天

7. 西部春色

8. 阳光

9. 岁月有情

10. 我的父亲和母亲

11. 妻子

12. 台湾雪

13. 我有一个梦想(谭晶/王宏伟)

14. 生活真好

15. 就这样爱着你

16. TIME TO SAY GOODBYE(谭晶/戴玉强)

11.jpg (45.2 KB, 下载次数: 129)

11.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6:04:04 | 只看该作者

《极致立体声八号.厚嗓》

唱片名称:《极致立体声八号.厚嗓》
出版:ABC唱片
编号:K2-087


一个精英的音乐制作团队,ABC唱片 +德国金耳朵录音工作室,中德两国音乐人携手合作的寻梦之旅:“极致立体声”系列已走到第八集了。《厚嗓》专辑以宽广的音响动频,高保真的立体声原音,出色的音频编码序列完美再现了十七首浑厚深情、多位男声的歌声。选曲自50年代以来美国乡村音乐民谣的代表作,抒情动人,声声温暖醉人。

8.gif (194.07 KB, 下载次数: 112)

8.gif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6:02:18 | 只看该作者

兰奇贝里:芭蕾舞剧《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故事》

唱片名称:兰奇贝里:芭蕾舞剧《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故事》
出版:EMI唱片
编号:0946 3 93230 29


兰奇贝里指挥柯芬园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
英国作曲家兰奇贝里出生于1923年,卒于2003年,他生前以改编的许多浪漫管弦乐曲闻名后世,其中尤其以芭蕾舞剧「难驯的女儿」录音因为入选TAS而广为国人所知。他在1966年为俄国芭蕾巨星纽瑞耶夫重新编写了芭蕾舞剧「唐吉轲德」的配乐,更为玛嘉洛娃编写了失传已久的浪漫芭蕾「舞姬」(La Bayadere)而成为传奇的芭蕾舞曲变曲作曲家。另外他改编葛拉祖诺夫以肖邦作品写成的芭蕾舞剧「仙女」,则是最常被演出的作品。另外大多数现代舞团所表演的雷史毕基改编自罗西尼作品的「神奇的古玩店」的配乐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这出「波特小姐」的芭蕾舞剧是他改编自同名芭蕾电影的配乐而成的组曲版本。在波特小姐于1943年过世后,英国电影界兴起以她所创造的彼得兔等童话故事为题材,拍成一部童话电影,电影中一共选中了五则波特小姐最广受欢迎的故事串成,并请到兰奇贝里编写音乐,他采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旋律特质来编写剧中配乐带给人一种怀旧而美好的感觉。兰奇贝里在电影下档后,又将片中配乐重新发展成完整的芭蕾舞剧,也就是我们现在听到这份由他亲自于1971年指挥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演出的录音所本。
音乐浪漫抒情,活跃轻松。这部芭蕾舞剧音乐形象鲜明,活泼动人,有很强的趣味性。“伦敦之声”高雅的小提琴、辉煌的交响效果,实属休闲娱乐、轻松心情、调节心境的首选“发烧”CD!此碟实属上乘音乐录音,老朋友、小朋友,值得收藏和聆听的唱片。

1.《两只小老鼠的故事》
2.《两颗争吵的果核的故事》
3.《蒂吉 -文克勒小姐的长廊》
4.《杰米.庞德的笨鸭传奇》
5.《杰里米渔夫的故事》
6.《小猪们的故事》
7.《老鼠华尔兹》
8.《终曲》(片段)

16.gif (179.2 KB, 下载次数: 121)

16.gif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6:00:24 | 只看该作者

民乐五人《西北风.黄土情》

唱片名称:民乐五人《西北风.黄土情》
出版:雨林唱片
编号:H-141


演奏∕雨林民乐队 编曲∕邓伟标 制作总监.录音∕陈健

著名作曲家邓伟标先生根据80年代以来诞生并传唱流行的“西北风”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重新配器、编曲演奏的大型“新民乐”新世纪音乐作品集。由多位优秀的民族器乐演奏家组成的乐队组合,精彩纷呈的演绎,表现出西北风高亢、大气、雄壮的音乐性格。录音厚重质朴,简洁凝练,高、中、低频和谐饱满,音质洁净、器乐丝丝入扣,颗粒音尽收尽现。

6.gif (213.77 KB, 下载次数: 97)

6.gif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0:24:37 | 只看该作者

乐队与钢琴生死斗——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买唱片是我和一群好友年轻时的最爱,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当年我们最喜爱的曲目之一。尤其是老友耀田,当时几乎把所有“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录音全都一网打尽!

在我们听过的众多录音里,钢琴家李赫特(Svjatoslav Richter)与指挥家卡拉扬在1962年的录音(DG 419 068-2)是我们的最爱!柴可夫斯基原本要将这首协奏曲献给俄罗斯顶尖的钢琴家鲁宾斯坦,不料鲁宾斯坦听了试奏后,破口大骂这部作品是钢琴与乐队的决斗,毫无价值、绝对无法演奏!若干片段更是陈腐、拙劣、琐碎、鄙下及俗不可耐!除了两三、页还有些意义之外,其余都应该废掉,彻底改写!

柴可夫斯基一气之下,坚持原封不动,并改献给钢琴家布罗(Hans von Bullow)。布罗在美国波士顿首演《第一钢琴协奏曲》,得了到观众的热烈反应!数年后,鲁宾斯坦在巴黎和欧洲许多城市也演奏这首协奏曲,同样获得观众的喜爱。

鲁宾斯坦的批评虽然过于苛刻,但亦非无理取闹;我们今天所听到的版本,是柴可夫斯在1889年从新修订的。

六十年代的李赫特,无论在技术及艺术上都处于巅峰状态!在寒洌通透的琴声里,燃烧着熊熊的烈火,技术更是无懈可击!李赫特虽然是大师级钢琴家,但却有一个“恶习”,就是临阵退缩。曾经有一次,音乐会即将开始,但却不见李赫特踪影;当气急败坏的经理人找上酒店,发现他已换好燕尾服坐在床沿,但却要求取消演出,原因是他还没准备好!由此可见大师对自己及艺术要求之严厉!有鉴于此,资深的乐迷都知道即使一票在手,亦不能沾沾自喜,因为音乐会随时都可能取消;若音乐会照常举行,则肯定精彩绝伦!反观今日,连三脚猫都洋洋得意地自称为大师,听了不禁为之脸红。

这个录音之所以不朽,指挥卡拉扬居功至伟!在他的指挥棒下,音响浩翰宏伟,具有君临天下、举世无双的大气派。细腻处,又能将一个百人乐团处理得有如室内乐团般的轻盎典雅,尤其是弦乐音色的处理,简直是风华盖世!

卡拉扬后来也与其他钢琴家合作过同一曲子,而我也听过许多不同版本的录音,但至今为止,仍没有一个录音能比得上这两位巨头所擦出的音乐火花,我甚至怀疑还会有更精彩的录音出现吗?!

TchaikovskyNo1_001.jpg (47.54 KB, 下载次数: 105)

TchaikovskyNo1_001.jpg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12:16:06 | 只看该作者

风华绝代的沧桑与深沉——柴可夫斯基/德伏夏克弦乐小夜曲

DG 400 038-2

提起弦乐小夜曲,相信各位脑海里予马上浮现出莫扎特那著名的旋律。其实音乐史上,还有不少好听到极点的小夜曲,今天就为各位介绍一张收录了两位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及德伏夏克(Dvorak)的弦乐小夜曲CD。

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小夜曲,最为人熟知的相信就是第二乐章的圆舞曲,但实际上每一个乐章都非常好听,而我最喜欢的则是第三乐章--“悲歌”。

在众多小夜曲的录音中,我最喜爱的是由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指挥柏林爱乐的录音(DG 400 038-2)。

卡拉扬在录小夜曲时,采用的是大型乐团的编制,但在弱奏时,音色就像一支小编制的室内乐团般地精致轻盈,不可思议。

卡拉扬是音乐史上录音最多的指挥家,而他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似乎情有独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重录柴可夫斯基的重要作品。这说明了他的生活历炼,令他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不断有新的体会。

我首次接触“悲歌”时,非常讶异尘世间,竟然有作曲家能将成熟男性的情怀刻划得如此入木三分,打破了语言与文字所能表达的局限!它既不抢天呼地、也没有鼻涕眼泪,但却触动人类灵魂深处最脆弱的神经。

柏林爱乐的乐弦,在卡拉扬的指挥棒下,琢磨得毫无棱角,音色有如管风琴般地清纯和谐,各声部线条的交织七彩缤纷,美不胜收。大高潮的堆砌与推进,弧形阔银幕般的浩翰音响,挥之不去的深沉与沧桑,扣人心弦!柏林爱乐的弦乐声部,在卡拉扬的手上不只具有无比韧性,音色更是充满了芬芳馥郁的脂粉味,风华绝代!

柴可夫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从艺术家灵魂深处倾泻出来的音乐,而又被灵感所感动的音乐,才能够感动听众,占有听众。
红尘中的痴情者,相信你会喜欢这张CD。

11.jpg (16.94 KB, 下载次数: 111)

11.jpg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12:06:50 | 只看该作者

三大男高音联袂世纪末之唱

当代三大男高音卡雷拉斯,多明戈和帕瓦洛帝继1990年在罗马和1994年在洛杉机的世界杯足球决赛携手合作后,今年再度联手出击,在巴黎举行另一场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相信是他们最后一次合作,个中理由很简单。首先,这三大男高音已垂垂老矣,演唱已显得力不从心,再过四年能不能唱还是个未知数。所以,整个问题不单纯是想不想或要不要那么简单,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这三大男高音在这几年里,已开始处于半退隐状态。多明戈身兼指挥和音乐行政的工作;帕瓦洛帝的健康则日走下坡,好几次档期都以抱病为由临阵退缩;卡雷拉斯虽然还是全身投入演唱事业,这种精神固然令人敬佩,但他的歌艺显然不复八十年代患血癌前的光彩。第三,这些年来男高音新人辈出,随时有人可以取代。因此,乐迷可别对三人再度同台演唱寄予厚望,可能性几乎等于零。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巴黎的音乐会,意义就不同了,因为它是一个历史性的演出,标志着一个“朝代”的结束。

可惜的是,这次盛会的艺术成就并不高,因为它的着眼点是商业收益。诚如上面所提到的,三大男高音的歌艺已不如当年,这次肯抛开己见一起拼搏,当然是为了丰厚的酬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主办当局虽然也知道三大男高音的支持率已逐渐下降,但还是有利可图,所以不愿错过最后的机会,以赚取卫星收视、唱片、录象、版权等方面的收入。说句实话,大部分乐迷也心里有数,很清楚这次三大男高音再度联手出击的目的。所以,出席音乐会的听众虽然还是可以用成千上万的字眼来形容,但实际数目比期望的差得很远,也就是说,听众的反应没有预期的热烈。

这场三大天王的聚会真的一无是处吗?那倒不至于。第一,以他们现在的年纪,还能相当自如地演唱这些有一定难度曲目,这点我们必须给他们的歌艺予以肯定。第二,音乐会的选曲曾下过一番功夫,除了少数几首,大多数是新曲目,有新鲜感。第三,专辑虽然不是限量发行,但从新加坡人喜欢收藏东西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的价值。要是乐迷的橱架上已经有1990和1994年那两个专辑,连同这个刚好凑足一套。若干年后,说不定会大大的增值。

当然,如果你是三大男高音的忠实听众,那就毫无选择,非买不可了!

11.jpg (83.22 KB, 下载次数: 138)

11.jpg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11:54:21 | 只看该作者

黄红英――俄罗斯之旅

今天三月,黄红英与俄罗斯三角琴乐团在滨海艺术中心举行了《俄琴妙韵》独唱会。在音乐会上演唱了多首俄罗斯歌曲,大受欢迎!眼见现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雨果老易与黄红英当时便决定要为喜欢俄罗斯歌曲的朋友们制作一张发烧级录音。

今年七月,黄红英与老易携带着一大箱沉重的录音器材,风尘朴朴地远赴俄罗斯的高尔基市录音,负责伴奏与伴唱的是三角琴乐团。

《俄罗斯之旅》收录了十六首俄罗斯不朽金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喀秋莎》、《纺织姑娘》等。由于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因此也没有太高的期望。不料到了第五首歌曲《遥远的地方》时,却令我大惊失色!这首歌曲好听得令我觉得白白浪费了四十余年的青春,相逢恨晚啊!

除了旋律好听之外,歌词亦非常清新动人,没有丝毫翻译的桔涩。在此,忍不住摘录一小段,让各位先睹快:

在遥远的地方,那里云雾在飘荡,微风轻轻吹来,飘起一片麦浪。在亲爱的故乡,在草原的小丘旁,你同从前一样,时刻怀念着我......

据黄红英说,这些都是伴着她那一代人长大的歌曲,她对这些歌曲有着浓厚的感情,因此唱起来格外亲切、投入,相信你可以由她深情的演唱中感受到。

在这个录音中,收录黄红英歌声所用的是雨果赖以吃糊的经典古董话筒,但也有少数几首歌由于场地的局限而必需换上不同的话筒,可惜音质就不如古董话筒的清晰通透,阁下不妨考考自己的宝贝系统及耳力,听听有何不同?

a001.jpg (70.54 KB, 下载次数: 125)

a001.jpg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16:01:29 | 只看该作者

ABC唱片 -《Don Williams 当.威廉姆斯 纪念版》测试音响最佳天碟

专辑名称:Don Williams 当.威廉姆斯 纪念版
专辑艺人:Don Williams 当.威廉姆
发行公司:广州爱必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版公司:南京音像出版社
ISRC:CN-E06-368-00/A.J6
出版时间:2007

极不平凡发烧流行曲,测试音响体系力水最佳天碟!人声醇厚突出,低频动态凌万,乐器音乐通透玲珑!

举世知名男歌手当·威廉姆斯Don Williams 重唱经典流行名曲十多首。发烧级演绎录音,乐器部份更见精彩,低频动态凌厉,静得惊人,歌声沈厚响亮,配合通透吉他,优美悦耳钢琴,轻巧的敲击节奏,成为测试音响体系最佳天碟。

01.I’m Just a Country Boy
02.Till The Revers ALL  Run Dry
03.My Rille,My Pony And Me
04.Turn Out TheL ights(And Love Me Tonight)
05.Where Are You
06.You Are My Best Friend
07.Some Broken Hearts Never Mend
08.She Never Knew Me
09.Crying In The Rain
10.Fever
11.I'm Getting Good At Missing You
12.Good Ole Boys Like Me
13.Must Be Love
14.All I'm Missting You
15.Pretend
16.Goodbye Isn't Reallly Good at All

1.jpg (103.21 KB, 下载次数: 117)

1.jpg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15:42:16 | 只看该作者

雨果唱片:陈长林《闽江琴韵》320K

中文名称: 闽江琴韵
英文名称:Min (Fujian) River Qin Music
发行公司: 雨果唱片
唱片编号: HRP7129-2
古琴演奏:陈长林

专辑介绍

  古琴,亦称七弦琴,或丝桐、绿绮等,因缚弦七根又称“七弦琴”。琴体由面板和底板胶合而成,形狭长。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徽”。唐朝诗人刘长卿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泠泠”则指的是古琴的音色。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徽”。唐朝诗人刘长卿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泠泠”则指的是古琴的音色。具有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

  陈长林,福建福州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北美琴社顾问。少年时向两位闽派琴家、父亲陈琴趣和表姨吴子美学习古琴。1951及1956年先后加入上海今虞琴社和北京古琴研究会,又向查阜西、吴景略、张子谦等著名琴家学习,在原有闽派基础上兼习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特点。1958年以来已发掘(打谱)有《胡笳十八拍》等五十多首琴曲。1957年以来已发表有近二十篇古琴学术文章。多次出席海内外古琴演奏会及学术会议。“雨果公司”出版发行有陈长林古琴专辑CD《闽江琴韵》。

专辑曲目

01 龙朔操
02 雉朝飞
03 庄周梦蝶
04 大胡笳
05 潇湘水云
06 阳关三叠
07 平沙落雁
08 春江花月夜

1.jpg (47.93 KB, 下载次数: 114)

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17 19:33 , Processed in 1.1488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