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28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一般的前级,不一样的诱惑Dan D'Agostino‘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2 11:0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音响技术】382期,大草/文

究竟一位音響設計師的天份與潛能要在怎麼樣的環境底下才可以激發出超乎想像的高水平?以前我還不是太過肯定,但今天我可以確切地對你說,以拳擊運動打個比喻,當一個拳手多次被對手逼到埋繩角最終只有兩個結局,一是被徹底打沉,擊倒在地,反之便是谷盡所有潛藏力量還擊,反敗為勝!開發出Ktema與Accord。一大一小兩款靓聲喇叭的已故意大利揚聲器設計師Franco Serblin,是後者的其中一個最佳例子,另外一位典範人物是美國音響教父Dan D'Agostino‘肥佬Dan以自己的名字做生招牌,開發出來的第一款產品Momentum單聲道後級,我認為是他設計放大器多年功力的一個突破!這款後級的個子並非龐然大物,但用料與製作工藝卻完全是美國的頂級水準,重播音效更是出色得令人讚嘆,聲音非常通透細緻、密度高、水份足夠,兩極延伸極佳,最厲害之處是源源不絕的充沛力水質量俱佳,低頻笠得夠緊,配搭多個不同品牌的Hi-End前級亦相當合拍,而且售價非常合理,所以我決定買下來作為本刊試音室的參考後級。
    既然後級造得如此出色,自然會令發燒友期待Momentum前級的面世,我在前年(2011)的CES已經聽見肥佬Dan在談他的前級開發大計,不過兩年下來都是只聞樓梯響,要到今年CES才第一次看見Momentum前級的樣版機更要過多幾個月「別超」才收到他們的第一台正式產品。講句心底話,作為一位資深的發燒友,我並不認為設計前級是肥佬Dan的最強項,所以對於Momentum前級,我雖然也有期待,但信心卻不是十足……到我收到前級之後,對於其精緻無瑕的金工製作,靈巧的分體電源佈局,與及和後級配襯得天衣無鰱的觀觀外觀,我完全感受到肥佬Dan對產品的投入感和誠意,不過最大的驚喜卻是在開聲之後……Momentum前級給我的最印象,是它那萬里無雲般的清晰度和通透度,加上巨細無遺的分析力,使我日常已經覺得沒有什麼遺漏的那一大堆音樂軟件,竟可再聽多一點細節,可能是由於同屬肥佬Dan設計的西裝配套的關係罷,聲音的從容度、自然度和真實感特別強烈,而音樂感也有更深度的感染力。我對在試音室聽到搖頭擺腦的Lee388、梁錦暉和披頭三位寫手兄弟說:「不是親身耳聞目睹,實在很難想像這是肥佬Dan的製作!」想不到他們都對我的說話置若罔聞,繼續專注聽他們揀選的音樂。究竟他們對我已經決定留下來作參考的Momentum前級有甚麼評語?還請大家繼續翻閱……不知道大家孩童時有沒有把玩過超台金玩具,當時我就算在店鋪的檣窗上看到已經有種莫名的喜悅。為何突然會提起超台金玩具?因為最近在《音響技術》試音室內正在測試來自美國的Dan D'Agostino《Momentum Preamplifier》前級放大器,從這部前級的金銀相襯的顏色,還有前級部份可重疊方式放在分體電源供應上,使我不自禁地聯想到兒時的超台金玩具,好像有種當年的喜悅在心中泛起。老實說,Momentum前級的黃金甲外型獨特,未必人人會喜歡,因為這涉及到主觀感覺,可是如果大家有機會親身看看,並細心留意這部前級的造工和外殼上天衣無縫的金屬碰口位,或許會改變大家從相片或電腦屏幕看到的觀感。

product-preamp-3.jpg (88.64 KB, 下载次数: 235)

product-preamp-3.jpg

product-preamp-2.jpg (64.63 KB, 下载次数: 227)

product-preamp-2.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4:33:41 | 只看该作者
又换代理了~~
11#
发表于 2016-1-13 14:19:21 | 只看该作者
漂亮,这个前级Dan D'Agostino实价多少?谢谢。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0:28:37 | 只看该作者
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Dan D'Agostino的声音相对更为精致、透明,音色细腻,全频端庄而平衡没有明显的偏向,相对而言老的KRELL声音则是比较厚暖的,偏于中低频的表现,中高音相对克制一些。
9#
发表于 2015-8-10 19:20:39 | 只看该作者
这与老krell功放声音区别大吗?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09:52:33 | 只看该作者
這天,剛好有幾位發燒友到本刊參觀,Martin兄招呼他們聽了很多不同的軟件,有「晝展」,「雪狼湖」,[天下第一鼓」,李小沛玻璃CD中的「十面埋伏」. Eva Cassidy,James Taylor等,我也在一旁細聽,發覺每一段音樂都比以前聽的更實在。我不會說它的細節更多,分析力更高等,因為在我們試音室一向都能聽到很多細節,器材的分析力也很高,但Momentum Preamplifier卻是不一樣。發燒友們走了以後,我再聽一段「動態琴王」和我很喜歡的James Taylor現場錄音。因為熟,我對鋼琴的重播是很挑剔的,這是我在試音室中聽得最滿意的一次(雖然低頻仍嫌誇張,這是錄音問題),James Taylor Live in Germany不算是一張很Hi Fi的錄音,樂器的質感並不玲瓏浮突,但正是這樣,卻更能顯示它的現場
效果。在Momentum Preamplifier的演繹下,live show的真實感,呼之欲出!我後來把這CD帶回家聽,仍是我喜歡的James Taylor,但效果卻差得遠了,愈聽就愈覺得這套Momentum前後級簡直是絕配,播甚麼都是那麼好,幾乎是零瑕疵。
你要找它的不足,大概只能從個人口味出發了;但,它是那麼真實,你要挑剔它,只是說明你是個喜歡味精的人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09:45:26 | 只看该作者

Dan D,Agostino的最新前级配合Momentum功放几乎零瑕疵

在一套音響系統裡,哪一個環節是最重要的?這是很多發燒友常問的問題。最穩妥的答案當然是:每一個環節都重要。事實上也是如此,由訊源至放大器至喇叭‘,還有線材和其他輔件,你敢說哪一環不重要嗎?你看發燒友們連接地線也講究,就知道其中微妙之處了,不過我們一般都相信,愈是在前端的器材,對整體的影響愈大。所以前置放大器對音色的影響一定大於功率放大器。在我們試音室裡,有一段長時間都是用Boulder前置配Dan D,Agostino的Momentum功
放作參考器材。其間也試聽過其他功放,發覺Boulder的準確性和分析力都很出色,幾乎配搭甚麼功放都是那麼理想。但我們心中都有一個期待,如果Dan D,Agostino能設計一個配合Momentum功放的前置,豈不更理想?現在機會來了,
Dan D'Agostino果然設計了這樣的一部前置,也同樣以Momentum為名。
這部Momentum Preamplifier的外型與功放襯到絕,我且不去說他;它的聲音表現,我會用[幾乎零瑕疵」去形容。用了Momentum Preamplifier,我第一張聽的CD是阿卡度的羅西尼弦樂奏鳴曲。這張CD我早己聽得滾瓜爛熟,我期待的足更精緻的小提琴,更多「松香味」,但是最吸引我注意力的卻是【實在】兩個字,各種弦樂器都是非常實在的出現在我面前。以前聽這CD,雖然也很真切,但總是被它美妙、柔潤如絲的音色搶去所有注意力;現在卻是相反,首先是那真實感真得令人感到有點意外,然後當然更能投入演奏當中。以前是不會留意到它的Double Bass的,現在卻發覺他就站在那裡,輕輕的彈奏。這不是Bass多了的問題,而又是一種很真實的感覺。如果只是Bass多了,就很容易搶,但我聽到的
並不搶,而是更加平衡。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1:21:59 | 只看该作者

一套西装才是好声之道

Dan D,AgostinoMomentum前級放大器Dan D,Agostino在其產品網頁說過:「只有Momentum前級放大器才能把Momentum單聲道和立體聲後級放大器的最大效能發揮出來。」老實說,賣花當然讚花香,如果從來未親身比較過Momentum後級配其他前級和Momentum -套西裝的音效,怕且不會相信後者的匹配程度竟然像廠方聲稱那樣高,播「原音精選2010」中的《祝你幸福》,Momentum單聲道後級在配搭曾在本刊試音室測試過的前級,所描繪出的口型輪廓、位置和音色都不盡相同,有些配搭呈現超幼線條,有些聚焦力強得可以用「針點式」來形容,有些結像位置較高,或較低,有些空氣感特別強烈,有些將蔡琴嗓音加入一點膽味有些音色中性程度直逼錄音室器材……而配合同廠Momentum前級時,我認為整套放大器的組合所演繹的口型大小和高度是最「適中」,這種L適中」的表達方式令蔡琴更真實地站在聽者面前。此外,我覺得在眾多的配搭中,一套西裝所交出的分析力、層次感和透明度都是最自然和「恰到好處」。我要強調「恰到好處」,因為一套西裝配搭出來的音樂雖然空氣感、透明度、層次感等方面並不一定是最高程度,在記憶中,總有在一兩個方面比Momentum前級更出色的產品,但很多時這些配搭顧此失彼,又或者給人一種相對人工化、不平衡或欠自然的感覺。播玉置浩二「酒紅色的心」時,Momentum一套西裝再次發揮剛才所說的自然美,鋼琴音色通透的同時,沒有喧賓奪主的感覺,玉置浩二那把滄桑的嗓音被描繪得細緻感性,那一呼一吸微細的變化一滴不漏地呈現出來。Momentum後級一直給我的印象是速度快和動態表現出色,配合Momentum前級之後,如魚得水,速度和動態進一步提升,聽李小沛炮製的《夜深沉》時,開首的數十下鼓聲更富衝擊力,鼓皮觸擊的質感更濃,鼓腔震動更有量感,這類型的中樂如果用上音色不夠平衡的器材播放是會相當吵耳的,然而Momentum -套前後級卻把這些音樂注入一種新鮮感,完全沒有半點吵耳的感覺。要一試器材製造音場和舞台感的能力,「TheRoyal Ballet」這張名盤可謂最佳之選!Momentum前後級令我感覺得自己在距離指揮Ansermet很近的位置,樂團整整齊齊坐在我面前演奏耳熱能詳的「天鵝湖」,規模之大已令我差點忘記自己其實坐在一個比舞台小得多的試音室。說到這裡,我要特別強調一點,Momentum前後級的配搭特別適合喜歡聽古典管弦樂曲的發燒友,因為它們幾乎沒有任何可聞的音染,音色極之中性,貼近我平時在文化中心音樂廳所聽到的真聲,即使在大音壓的情況下,這套組合仍然能有條理地將不同樂器的聲音播放出來,樂器位置有前有後,堂音細節亦清晰可聞,亦沒有被誇張的感覺。<br />     如果要我道出Momentum整套前後級的強項,我會毫不猶豫告訴你它重播大型交響曲是令我最深刻的,尤其是一些要求器材分析力高、樂器定位準確、高低伸延廣闊、音色中性平衡和能量強弱變化迅速的錄音,Momentum有著極之優秀的表現。測試期間同文寫手Stephen兄向我展示一張單面SACD版的德伏扎克第八和第九交響曲,  由George Szell指揮The ClevelandOrchestra於1958-1959的  演  出(SonyClassics SS 89413),  演繹和錄音皆屬頂級之作,用dCS Vivaldi作音源,配合Momentum前後級,第八交響曲之優美、感染力和情緒起伏完全將我攝服,樂團在這位嚴格的指揮帶領下落力演出,彷彿看不到也聽得見!  

Dan  D'Agostino Momentum Preamplifier規格:
●6組平衡輸入(包括一組環繞聲直通)
●2組平衡輸出
●體積:18吋x12.5吋x7吋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1:21:39 | 只看该作者

傳神的鋼琴聲

這張來自德日混血兒鋼琴家Alice Sara Ott演奏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最能表現出Momentum前級這種爽快、生猛的聲音,可以聽到Alice的觸鍵絕無拖泥帶水,而且鋼琴的高、低潮間的動態對比十足,當Alice踏板下的琴腔聲有如泛起一道氣場,這些餘韻在試音室內慢慢消散,如果前級的解像力不足,一定聽不到這種聲音。當彈至最後的《基輔大門》,就能感受到一種極強的活生感,就是前文提到的生猛感,這不是指聲音的響亮度,而是真正表現出音樂家演奏時的情感。雖然只是一架鋼琴,在這樣像真的播放下,可以聽到火花四濺的演繹,使人聽得血脈沸騰。鄧麗君這張1982伊利沙伯體育館演唱會30年紀念CD,我認為質素不錯,在Momentum前級的播放下,我感到鄧麗君的歌聲帶點潤澤的感覺,還帶有點水份,這是原子粒擴音機少有的音色,當然也保持很高的清晰度,最吸引之處是表現出現場的氣氛,有種很強烈的高頻空氣感,使我聽到伊利沙伯體育館的空間感,還有其中幾首歌曲的鼓聲恰到好處,收放自如,表現出Momentum前級速度感徐疾有致,我在前文提到在測試Momentum前級時在試音室內巧遇多位不同的朋友,某天遇上Silkroad唱片的Desmond兄,這次他帶同《大浪淘沙精英獨奏》的45轉白版碟上來試聽,一套兩張合共四面,我們一口氣聽完,Momentum前級帶點光澤的聲音,將樂手們精湛細膩的演奏原原本本反映出來真的栩栩如生在眼前浮現,還有一種黑膠獨有的低頻質感,Momentum前級不但沒有埋沒還能輕鬆地發揮出來,使我豎起耳朵細聽,整張黑膠的音樂感,有種直闖心窩的感染力,好像一轉眼就聽畢整套黑膠,絕無因為超強分析力而產生倦意。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1:21:09 | 只看该作者

无添加的純美之聲

關淑怡最近有一張由雨果易有伍先生以LPCD M2重新製版的LPCD 45II,這張碟內網羅了關淑怡很多首精彩歌曲,可聽性很高。我喜歡用“縫繕星光下”作為測試,聽了這首歌後,我發覺Momentum前級的噪音地台相當之低,因此聽多了很多曲中零碎的聲音,還感到關淑怡的歌聲很直接無阻隔,表現出一種不加鹽不加醋的純美音色還有此曲中段有些低頻,我在幾套組合上聽過,真的不易播得好,有些組合量感不夠有些組合又太誇張,使到低頻傾前‘而在Momentum前級帶動下,可以將這些低頻播得平衡,沒有傾前的取向,有種墊底的感覺,使到整首歌曲更加動聽。《音響技術》試音室內這套組合,我之前也聽過配搭不同前級試聽,今次在其他環節不變的情況下配上Momentum前級,我認為最明顯是低頻的表現,無論質感和量感皆相當理想,絕無一點混濁不清的情況,低頻保持有高度的線條感。聽了這張由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繹葛利格的皮爾金曲,第三段“安妮塔之舞”聽到通清的三角鈴的敲擊聲是有種厚度和強烈的質感,所衍生出來的泛音細緻非常,再一次證明這部前級的寧靜度很高,還有一浸一浸小提琴組的拉奏,有種華麗、高貴的氣息相當吸引。到第四段“山魔王的大廳”,就是近期鍾鎮濤(Kenny B)在電視箱上的廣告背景音樂,這段正好表現出剛才提到有質有量的低頻,開始時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輕聲的拉奏,這就是質的表現,雖然這段低頻不是很大聲,但Momentum前級已經好好播出這種潛湧的感覺,之後到高潮的大鼓重擊之聲,就是量感的表現,發揮出咄咄逼人的勁低頻,Momentum前級相配Momentum單聲道後組可謂超額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5-29 07:08 , Processed in 1.1592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