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功放的胆石之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30 15:1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贴自www.av-forums.net

以电子管(胆)和晶体管(石)制作音响用放大器,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各有其短,本无可争之处。怎奈近年被炒得沸沸扬扬,好象非要决个雌雄似的。以我的看法这是徒劳,也决不会有什么结果。然而问题既以提出,我认为以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把问题说清楚也是应该的。

胆机在被石机取代后,又再次被推向市场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数码音源开发初期,在声音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生硬的数码声很令人生厌。而当时晶体管放大器技术还没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人们自然想起胆机那甜润、柔美的音色,胆机确实把令人生厌的数码声掩盖了起来。尽管胆机存在不少方面问题,不符合数码音源的Hi-Fi要求,但作为一种折中,胆机还是被市场接受了。

但其后多年间,晶体管发生了很大进步。无论是原件本身还是电路设计,制作工艺都取得很大进步。时至今日,且不说高级机种,就3-5千的低档石机也可以把声音做得很好,克服当年的数码声也不是难事,石机也可以做出“胆味”。再加上数码音源的进步,优质转盘,优秀的译码器的开发,音源的质量也大大进步。因此胆机当时再次复出的理由,到今日以不复存在。所以胆也好,石也好本就是萝卜青菜之别。对Hi-Fi比较认真的发烧友当然是首选石机,而对胆机的音色迷恋,对Hi-Fi无所谓的发烧友当然是非胆莫属。当然这里所指的是中低档的石、胆机,因为到Hi-END级数,胆、石的差别就大大地缩小。笔者曾听过Audio Research的十万元级的胆前后级,它的胆味是淡淡的,而不是低档胆机那种浓浓、浑浑的甜柔。而在Hi-Fi的其它要素:音场、动态、瞬变、解析力、速度、高低频的延伸都有出色的表现,这是低档胆机所没有的。

发烧友常常喜欢用“耳听为实”来作为音响系统的听音标准。但细分析这里的问题还是不少的,其一,人的耳朵听音频响肯定是不同的。如果每个人都只从自己听到的来下结论,那么岂不“天下大乱”。其二,每个人对声音的修养,对音乐的修养各不相同,如果以每个人的听感来下结论也必“天下大乱”。其三、音乐家在演奏时所发出的乐音的客观,你在音乐厅听到声音不是由你个人喜好可变的,这些声音由一定的客观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的存在说明音响系统还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一套器材无论价位高低,关键在于和谐互补,使器材的声音达到一种平衡。不管你喜欢什么音色,一些基本的要求如:频率响应的平直、分析力、动态、瞬变、速度感、定位、空气感、音场、声音整体上的活生感……,都应有相应的表现。只有在此基础上,你所喜好的音色略有突出(适当的染色音),但又不妨害整体的平衡,那是允许的。反之,无论把中频做得多么甜美、暖厚,而在整体上表现很差的器材是不能说是好器材。这种声音也不能说是好声音。实际上无论是浓重的胆味胆机,还是低档石机做出胆味,实际上是种“阴谋”,中频过份的甜美、暖厚,带来的副作用:频响变窄、声音拖慢、浓浑一片,失去了音乐自然流畅的流动感、活生感,失去了音乐的细致感、节奏、分析力,瞬变以及速度感。总而言之,这种失真的声音,不是Hi-Fi声音。

因此,胆机、石机谁好谁坏应按声音的客观要素综合判定,不能简单断言,胆比石好,石比胆好。

我们来看看胆石之争中的几个常被提到的问题。

信噪比。常常用耳朵是否能直接听到来比较,这是有失偏颇的。是的信噪比达到1%时,耳朵就很难直接听到噪声的存在,但是这实际存在的1%噪声,对听音还是有影响的。不少微弱信号被1%噪声掩盖了。于是听感上就失去了很多音乐细节。音场也变得有些浑,方向感变得迟钝。因此在听感上,分析度,弱信号的动态明显下降,当然不仅是这二个方面,实际上对各项听感表现都有直接影响。因此把信噪比做高,在听感上有意义的。中低档胆机由于先天不足,信噪比是不容易做高,因此听起来背景上总是似有似无的有一种嗡嗡感,做不到寂静无声。

频响范围。胆机所标也都不会小于20Hz-20KHz的。但是,中低档胆机常常不标±dB,胆后级由于输出变压器这个电感组件的存在,低频将产生很大相移,限止频宽,造成相位失真。使低频声音发挥,在低频速度、力度及冲击力都会大打折扣。胆机的高音比较顺滑(实际上是中高频段),也有足够的空气感,但再上去的高频和超高频听来也同中高频段差不多听感,被做成比较圆滑,实际上高频也上不去,缺少超高频的那刺破青天的感觉,例如小号加了弱音器后,就应有种尖哑的野味。在中低档胆机中就完全没有。一套Hi-Fi器材放音时,应有平衡高、中、低频表现,也就是在量感比例、线条清晰上有一定的表现。这样人听起来才会感到舒服,才能心安。如果把中频做得很美,高低二端既无量又无质,那是无法使人安心久听的,也无法把音乐的内涵表现出来。

再说谐波。胆机的偶次谐波是爱胆人士所津津乐道的。尽管它在听感上很讨人喜欢,被称为“善意的失真”、“美丽的音染”。然而它终究还是失真。在放大器指标中,谐波失真是越低越好,无论奇次还是偶次谐波造成的听感虽然较悦耳,但这悦耳的声音却不是音乐中原来发出的声音了。大部分低档胆机,小提琴和中提琴很难区分,木管乐器和同频段的铜管乐器也很难区分,至于低音提琴,更是弦震和琴箱振动浑为一谈了。弦乐器应有弦震音和琴箱共振音,正由于这二种声音组成了一件弦乐器的完美音色,在听感上应能听得出弦震和箱震,我们才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中提琴。如果二种声音调和成一了,那么,中提琴和小提琴就无法区分了,这正是不少中低胆机存在的问题。我们真正要听的是乐器本身发出的泛音,而不是电子线路所产生的谐波。前者是乐器本身的音色,后者是人为。尽管有时人为声音也很好听,但它终究是“假的”不是真的。也因此在录音监听时几乎没有用胆机的。因为,录音监听追求的传真,不允许遗失信号细节,不允许增加多余信号,由线路造成的偶次谐波也是不允许的。

一般而言,胆机的速度较慢。这也是造成温暖感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听感的速度快慢感也是一种相位差,高低频之间相位差大了,感觉上速度就慢。而高低之间相位差小听感上速度就快。凡是玩过均衡器的朋友都有这种体会。因此,严格说速度慢是一种相位失真,有经验的发烧友都知道速度感可以通过调校手段来改变。

不少人评说胆机的音色时都说胆机音乐感好。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的。音响器回放听音的音乐感是一种综合质感体验。如是否有适当的速度,接近原音乐演奏场所的舞台感,大信号动态和弱信号动态是否足够,节奏乐器的节拍韵律以及乐器的自然像真度,全频的平衡和高频的伸延以及低频的力度等等,只有这些综合的听感才能使听者感受到音乐本身的内涵,才能体验到音乐的感染力。这样的音乐回放才是音乐感好的回放。且不说大型乐队的交响乐,就是弦乐器回放,如果只有小提琴的音色而中提琴和大提琴浑成一片,你就不能领略到弦乐四重奏的真义。第一小提琴的领唱,中提琴的应答,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呼应和唱。哪一环节表现不好,都直接影响音乐感的表达。因为音乐感是一种放音的整体表现,决不是某一频段的音色就能达成的。

上面仅就几个方面来谈了一下,当然不止这些方面。我这样写并不是否定胆机,也不是想说,石一定优于胆,而是正如我开头所说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从音响听音角度说,以客观标准为基础,以主观喜好为目的选胆、选石,本无可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12-22 22:04 , Processed in 1.13474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