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音源 (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5 16:2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年之计在于春”,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语句都是在描述事物的开端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因此,在音响系统方面,音源的选择也同样是关系到整个系统的音效的好坏。
一、音源的发展
绝大多数的发烧友接触音响器材往往都是从收音机开始,年纪大一些的朋友早前家中使用的多半是电子管的收音机,记得最有名的好象是上海产“红灯牌”。记得当时各家都把它端端正正地放在一进门最显眼的桌子或柜子上,个头不小、方头方脑的,开启时往往还有一个发着绿光的“猫眼儿”在不停地跳跃闪烁,煞是好看,声音具有电子管特有的温厚。后来晶体管收音机出现了,体积缩小了多倍,摆放的位置也由桌上变换到了床头枕边,甚至衣袋里。那时还没有调频立体声广播,小小的半导体收音机发出的声音非常单薄,配合着文革时期狂嚣不已高音喇叭,对人的听觉影响更多时候是刺激。当然,与此同时并存的还有各式老唱机,还有那些红色透明的“薄膜唱片”与黑胶唱片。
进入八十年代,单声道收录机开始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从东南沿海地区走私进来的立体声双喇叭收录机也开始出现,伴随它们而来还有邓丽君、凤飞飞、张帝等来自台湾的“靡靡之音”。收录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听音习惯,可以将自己喜爱的声音录制下来,随时播放。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盒式录音带的发展,各种唱片公司如同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中国唱片总公司依然保持着龙头老大的地位,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国录音录象总公司等紧随其后,大有一举超越之势。不久,以SHARP 800、900、888等型号的双卡收录机、键伍组合音响为代表的奢华型音响开始出现在一些出国人员或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中。而调频立体声广播的普及,对通过收音机欣赏高质量的音乐敞开了方便之门。九十年代初,由于东南沿海一带盗版CD的盛行,以及LD影碟的租赁业务的出现,激光唱机开始盛行,算而今已逐步取代了盒式录音带的地位,几乎一统天下。LD影碟由于价格过于昂贵,当时原版音乐碟或卡拉OK碟价格都在500-1000元之间,于是在VCD的夹击下,这种在中国大陆昙花一现的音源就销声匿迹了。
CD唱机以其方便的操作、小巧的体积、丰富的片源、高质量的音质以及良好的兼容性最终成为了王者。LD、VCD、DVD以至后来的SACD、DVD-A等均以播放CD作为基本功能。VCD这个先天不足的产品在94-98年间横扫大陆市场的确出人意料,而DVD的横空出世更是引领了当今的音画时尚,成为当今高画质、高音质的象征。虽然SACD、DVD-A这两个新生的、具有革命性的音频格式出现,但在国内尚难形成气候,反到是LP这一散发着昔日风采的器材如同陈年佳酿,在当今日新月异的音响市场传递着不散的余韵。
二、音源争论之我见
LP、CD、SACD、DVD VIDIO/AUDIO声音的优劣一直是各大论坛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且久争不衰,可见大家对此话题的关注。各阵营往往互不相容,剑拔弩张、跃跃欲试的场景时有出现。看过这些言辞激动的帖子后,我觉得很多朋友太过片面,对音响的发展缺乏了解,对技术的进步缺乏认识,常常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感觉。作为一个发烧友,柄持一种开放、客观、豁达的理念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LP作为模拟时代的杰出代表,不仅体现在模拟录音技术无与伦比的成熟与优秀上,也体现在精巧非凡的机械技术上。从模拟录音技术角度看,50、60年代一些卓越的录音制品,即使放到当今数码纵横的年代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例如:1962年DECCA公司的《园丁的女儿》(奶妈)、1954年RCA公司的《快乐巴黎人》、1959年RCA公司的《贝拉芳提在卡耐基大厅》、1973年的《ESTHER》等等,不仅当年的LP已被捧为天价且难觅芳踪,就是转成CD再版也同样价格不菲,这是当年录音师高超的录音技巧与成熟的录音技术结合的产物。而作为LP唱盘的重播载体------LP唱机的发展也同样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而LP唱机的精华部分却似乎凝聚在唱头和唱臂上,以Ortofon、Shure、EMT、Benz Micro等为代表的高级唱头直到今天依然拥趸无数,成为高音质的象征。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传动技术的进步、优质材料的选用,许多著名的音响厂家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极品LP唱机。当你将沉甸甸的黑胶唱盘放入唱机中,轻轻放下唱臂,伴随着沙沙的转动声,充满室内的不仅是温厚、绵醇、醉人的音乐,还有一种伫立于黄昏追忆般的感动。
LP充满人性化的温润音色,出类拔萃的音乐表现,宽广自然的频率延伸,使现代的数码音源难以超越。LP的不死正是由于集合在它身上的这些种种不可替代性,如同太和殿地面上康熙年间铺设的金砖,虽经300多年研磨至今光亮如新一样,带给人们不尽的赞叹与感怀。LP的衰落也是必然的,姑且不说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单说它在使用与保存上的不便,也必然导致它将淡出舞台的结果。众所周知,LP的校调相当复杂,唱针、唱头、唱臂以及转盘的水平非常重要,而且须经常调整来确保播放效果。唱放的质量也直接影响音质的好坏,而唱针是一种消耗性的器件,由于与唱片接触导致唱片也处于磨损状态,音质成下降趋势。由于LP只能顺序播放,无法实现随机选曲,同时在播放时背景也并不宁静,沙沙的噪音时时会干扰对音乐的专注。而唱片的清洗、保存、携带都不便利。这些问题导致了LP的风光不在。
CD这一革命性的数码产品,从出现的一刻就注定了它辉煌灿烂的未来。第一次见到CD是在1988年,一位邻居出国回来购买的健伍组合音响中具有CD播放功能,当时聆听了邓丽君的《在水一方》专辑,很惊奇那轻巧的光盘竟然能播放出如此美妙的声音,一扫翻版磁带的沙沙声,将一把清甜的歌声散播到客厅的每个角落。由于当时国内CD还极为罕见,且售价高昂,对我来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
盗版CD的盛行,是CD在大陆普及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即使是盗版,它的声音也相当有质量,远远好于翻版磁带。这种取样频率为每秒44.1KHZ,动态范围达96DB,以二进位的数位讯号加以量化的银色光碟,使人们的音乐欣赏变的随时随地。以Philips、SONY为领头的音响公司在短短20多年间推出了一代接一代的极品铭器。SONY分别在1987推出的CDP-R1/DAS-R1分体CD机、1993年推出的CDP-R10/DAS-R10采用了固定光头旋转系统,其优秀的性能无人出其右;TEAC开发的VRDS夹片系统不仅成为其倍受瞩目的旗舰产品TEAC VRDS-25x、Esoteric P2s最值得炫耀的核心部件,同时也被Krell、Wadia等欧美发烧音响厂家所采用;DENON公司在一代名机DCD-S1、DP-S1中采用的独家三重避振转盘系统更是木秀于林般的成为CD转盘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Pioneer公司的超稳定性转盘结构更成为Theta、EAD发烧CD转盘的基础。而作为音乐欣赏最重要的软件方面,其音乐内容二十多年来几乎涵盖了人类保留的所有优秀有声音乐素材,为用户提供了丰富而宽广的选择范围。
CD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缺陷,可世界上完美的事物有多少呢?LP播放时的沙沙声不完美,复杂的操作不完美,而CD的取样频率、播放时生冷的“数码声”也同样不完美。但它与LP相比却有着操作简单、调整方便、携带便利、选曲灵活、背景宁静、动态宽广的优点。看待一件事物,如果总看到它的不足与缺点,就会陷入一种盲目“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境地。很多朋友一方面享受着CD带给他的种种享受与便利,另一方面却高呼“LP万岁”等“振聋发聩”的惊世口号。其实,CD诞生的二十多年一直都是在进步,这表现在众多的音响厂家通过技术进步、线路改良、优质原器件的选用,开发出了层出不穷的合并或分体式CD播放机,如TEAC公司的Esoteric系列P-01、D-01、G-0S的横空出世将CD的精准声音推向了极至,使音乐还原逐渐削减了生硬的“数码声”,向温厚的模拟声靠近,这也就是许多高档CD播放机播放效果受到推崇的原因;同时,数码录音技术也不断进步,高BIT采样,从原先的16BIT发展到20BIT、24BIT、32BIT、UQCD、HDCD编码、DSD录音技术、XRCD录音技术、LPCD技术等等,就连光碟使用的反射材料也从铝、铜、银、24K金、ALLOY GOLD超合金等不断的探索,寻求最佳的效果。而由CD播放引发的一批音响附件厂家,则通过开发不同纯度、不同特性、不同材料的线材,多种多样的避振、绝缘音响架、避振钉,以及越来越受重视的电源滤波器等等,也在为改善CD的音质做出努力。
XRCD与LPCD都是在CD的基础上的一种改良。XRCD是采用日本JVC公司开发的K2接口,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制造工序、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发明这一技术,在CD制作的各个环节都以独创的主时钟系统对时基进行控制,使CD制版的抖晃失真系数以及玻璃母模的组误差系数有大幅降低,制版精度相应地大幅提高,从而使CD制作中的保真度有了很大的保证。目前,XRCD已经发展了几代,从XRCD到XRCD2再到目前的最高规格XRCD24。而LPCD则是香港雨果公司的当家易有伍先生经过20年的探索,潜心研究的最新成果,它通过雨果自行开发的音频处理系统把原模拟母带用最高精度格式转换成数码格式,然后再把数码母带升频到现有最高精度的数码格式,并模拟化处理,在高精度格式化的数码系统里精细微调母带的能量密度、动态、频宽等,最后才转成CD格式16BIT/44.1KHZ。在数码处理的过程中,整个系统工作在高纯度的电源和军用级高精度的数码时钟下,运用自行开发的抗振设备对各个元件进行严格的抗振,确保处理过程真正的零失真。最后用独特工艺压铸母盘,杜绝格式转换损耗所带来的音质劣化问题。日前,在深圳雅乐高级音响展上亲耳聆听了LPCD,确实在音质上有所提高,尤其与原来的CD对比后更感如此。后来在与老易的聊天中,感觉他对LPCD的效果非常满意,但我觉得定价150元偏高了。
SACD可以说是21世纪的新型音乐格式,自从1998年SONY公司推出的第一部SACD成品机SCD-1以来,几乎各大音响厂家都推出了一系列SACD专用机与兼容机,为SACD的逐步普及推波助澜。
SACD (Super Audio Compact Disc)号称是「超级CD」,是Sony与Philips合力研发的音乐盘片新规格,是继CD的发明之后,成功超越CD录音质量的新产品。SACD的取样频率高达2822.4MHz,是一般CD 44.1KHz取样的64倍,而且SACD频率范围更是高达100KHz以上,也因此使得SACD改善了原来CD音乐给人冷硬的刻板印象,而以更加细腻、更多细节、更为柔软的声音呈现。SACD的录音方式是用DSD方式录音,摒除传统的PCM录音方式,将所有讯号以每秒280万次,直接把模拟音乐讯号波形转变为数字讯号,也就是所谓的『直接比特流数字』,因此取样波形非常接近原来的模拟波形。另外,SACD省去位转换程序,降低了数字滤波而可能产生的失真与噪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SACD也可以容纳多声道以及影像。
说SACD是一场革命并不为过,由于它的降临,不仅改变了音响器材的技术标准,使功放、音响具有更加宽广的频率响应,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两声道的听音习惯,以多声道的方式聆听,使现场感更加逼真。
从个人的听感来说SACD的播放效果相当精彩,尤其是空气感、柔润感、宁静感、两端频率的延伸感均好于CD,就拿邓丽君的环球SACD一、二集来说,我比较了宝丽金版、日本版等几个CD版本,SACD在人声的质感、定位、空间等方面都非常出色,耐听程度提高很多。《SILVER SCREEN CLASSIS》的SACD版,小提琴的声音非常润泽、华丽而不刺耳、擦弦感很强,当第一曲响起的瞬间便能将听者的心抓住。
现在,SACD的普及情况在国内并不理想,许多朋友对其效果也颇有微词,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SACD的认识不足。SACD发展至今不过6年,而一般发烧友接触则不过3、4年,而CD的发展却有20多年,况且直到今天CD依然在寻求着发展、进步,HDCD、XRCD、LPCD等都是完善音质的探索,是否成功暂可不作评论,可一些细微的进步确实是有目共睹。即便是被许多发烧友推崇倍至的LP,也在不断从技术上进行着完善。因此,SACD也同样需要不断发展。
其次,SACD的软件价格还是偏高,尽管目前已有所回落,可大部分还是维持在150元左右,加之品种并不丰富,尤其是国内更显瓶颈效应。目前,大部分SACD软件都是旧录音的重新翻录,在录音上并没有从源头就能达到SACD的技术要求,使其效果打上折扣。此外,大部分发烧友已经拥有旧录音的CD版,往往不会为了一些听感上的进步,重复购买的。
最后,SACD对周边器材的要求比较高,原有满足CD播放要求的功放、音箱并不能充分发挥其真正的实力,成本问题非常突出。如果想感受多声道的魅力,则成本更是惊人。不仅房间摆位要求苛刻,音箱也要统一一致,就拿我现在使用的KEF REFERENCE 201来说,如果仅用同型号,5个声道也要7万左右,何况一些朋友使用的天价器材呢?即便是线材的价格也是令人嘬舌的。
由于DVD-AUDIO的软件更是稀少,几乎没有什么接触,听过的也只是国内出版的《李娜影视金曲》,并没有感觉到与SACD的差别。
三、客观分析、理性探讨
对于一个议题的争论应该做到客观分析、理性探讨,不应以偏盖全,抱着“一叶而知秋”的态度争论并不可取。在前面三篇《一品发烧》中,我多次论述过这一观点,原因无它,主要是影响音响效果的因素很多,环境、搭配、摆位、校调等多个环节均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对音响的评论上应尽量多听多试,而不应该“一棒打死”。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谁也不能声称自己对音响的评判就绝对正确,也不能封杀压制不同的意见、观点,应该用平等讨论的态度、容纳分歧争议的胸襟,允许哪怕是最刺耳的声音与见解发表出来。同时应坚持独立思考,认真求证,不必苟同别人的观点,在争论中吸收合理的东西,不断丰富、调整自己的视角,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LP、盒式录音带、录象带、CD、MD、VCD、LD、DVD、SACD、DVD-AUDIAO、MP3等等众多音乐格式或者说音乐载体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视听生活,正是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与缺陷增加了我们发烧的乐趣。从CD的播放系统中,校调出LP的味道,从LP播放系统中,挖掘出更宽广的动态都是发烧的快乐所在。
我不赞成说LP等模拟音源代表着深厚的精雕时代,CD、SACD代表着浮躁的快餐文化。现代人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为事业奔波、为生活打拼、为家庭忙碌,终其一日很难有大块时间欣赏音乐、纵情音响,我想绝大多数的朋友都是如此,也因此把易于操作放在首选,加之居住环境的限制,如果有一个十岁以下的宝宝,往往对器材的选择上也会将安全列为重要指标。因此,LP确实有这样的不足。另外,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商家的诱导,也使新新人类们将目光集中在眩酷的造型上,至于内涵则不以为然,今后面对挑战的不仅仅是LP,恐怕连CD、SACD也要让位于MP3等新格式了。
其实,LP与CD、SACD就如同当年穿着手工缝制的布鞋,尽管谁都知道它舒服、合脚,但更多人选择了流水加工的成品鞋。手工鞋有它的舒适,成品鞋有它的时尚,使用者的角度不同,选择也不同,并不代表孰优孰劣。从我个人来说,我希望聆听时的简单,过于复杂的操作影响欣赏的心情,宁静的音乐背景对我来说很重要,再说我的居住空间也没有地方单独摆放,因此更加关注新技术的应用,而不会选择LP。
无论选择何种音源,从中能得到满足、体验乐趣最重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5-3 00:57 , Processed in 1.1022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