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eih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 听音室装修知识总汇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10:20:3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篇] 音像之音场

一套HI-END系统在重放音源时,存在着声音元素如何在三维空间中分布的问题,音素也就是声音元素,是指某一时刻声音综合组群中可独立表现的单元,比如其中的一个人声,或者一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大脑是一个富于联想的思维器官,通过各种音素在三维空间的清晰分布,我们能联想出发出这些音素的歌唱者或乐队中的乐器在空间舞台中的真实分布状况,就如同在眼前形成一幅舞台表演形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音像",因此,如果把我们前面评论的"音品"比作音乐的听觉语言的话,"音像"就是音乐的视觉图像。

HI-FI提出与建立,一开始就是与音像结合的,即HI-FI系统把音源重放时应呈现清晰的音像作为凌驾于以往"高级"收音机或手提式录音放音机之上的基本条件。因此,作为HI-FI或者更高层次的HI-END系统,对音像具有很苛刻的要求。对这些要求,我们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来讨论,即:音场、解析度、弱信号再现能力和质感等四个方面。这些问题我们将一一向朋友们介绍,今天我们先来讨论音场。

我们里用来作为音像质量评价指标的"音场"是一个比较广义的要领,它泛指音素的三维空间分布全貌。具体包括音像舞台空间的大小。在听音室中所处的位置、音素群在音像舞台中的位置和音像舞台周围空间的透明度及气氛。

音像舞台的大小和位置,可通过揣摩音素分布的边界位置体现出来。音场除有宽、深、高三个维外,音场的前幕幅中点线到达聆听席的距离也是一个重要的位置要素,它可以衡量音场的靠前或靠后。HI_END级器材对音场的理想要求是音场 应略等于音源的真实表现域,音场前沿到达听者的距离应等于场宽的一半左右为好,独唱演员或独奏演员都应该站听者正前言的新加坡 ,有偏离或动态摆动也不会离中央线太远,这一点十分重要。最后一个重要要求是:音素在音场空间中的分布应该具有均匀性,也就是说音素在音场中的分布仅取决于信源信息的指导,不受音场空间位置的作用而出现密一块稀一块之类的现象,就象电视屏幕那样,不应该有电视画面某一部份色彩特别浓或特别淡、特别深或特别浅,或某部份"像素"特别挤或特别蔬。

上面所述音场是一种理想的音场,在一般家庭里是很不容易完全实现的,这是因为它不仅与器材本身有关(其中音箱的关系最重要,其次才是功放部份),同时也取决于音源软件所包含的音场信息,更取决于听音室的大小和结构,以及音箱在听音室中的摆位,聆听座与音箱的相对位置和高度等等,这些就不单是器材投资所能解决得了的问题。许多住房客厅或居室又小又不规则,一般还不能单独用来作为听音室,由于还要摆放各种东西,因而音箱的摆位很难随心所欲,甚至只能缝里插针,常常因为建筑结构上的左右不对称性(比如左面是墙右面是窗或左面是床右面是门等),这些都对正确音场的形成产生极坏的影响。所以,首要的问题是要保证好音场在听音者面前的居中性,往往较大幅度的调节左右声道音量平衡旋钮直到感觉上合理为止。

至于音箱在室内的摆放方法,有些烧友提出"317"规则,还有人提出另一些规则,这些方法我们将在其它节目时间里向朋友们介绍,有的中高档音箱在说明书上注明了放置方法,这些规则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你的听音环境和音箱来讲并不一定最好,也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如果需要音箱放在1/3房间长度的地方同,就只能在专业听音室内才能实现,一般兼作其它用途的房间这样放音箱就会挡路,因此,一切还要靠自己因地制宜地反复实践和努力,摆出一个至少还能说得过去或者进一步属于比较好的音场来。

前面讲到音场规模与音响器材的关系仍是很密切的,虽然其重要性略次于摆位和听音室结构。首先音箱与音场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一般来说优质音箱厂家在设计音箱时都作了充分考虑,这种音箱只要摆放合理,是会比较好的音场来的。至于功放性能,对音场的影响也不小,功放的功率越大,形成音场的能力也越大,

最后我们来谈谈音场空间的透明度与气氛问题,这确实属于一个十分微妙的问题,对初哥乃到于一些中级烧友来讲都往往是难以体会的问题,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拿一张在世界著名音乐厅的现场录音片在系统上重放一下,如果它使人能象坐音乐厅内聆听现场音乐会那样,不仅听到交响乐的立体演奏声,而且明显能感觉出这种演奏是一种十分字根表、透明的环境背景中演奏出来的,在音乐间隙连翻乐谱的声音和前排观众的小声叹息声都能十分逼真地再现出来(当然这也涉及到我们将要谈到的小信号再现能力),而一旦交响乐队管弦齐鸣、鼓声震天、如万马千军步入高潮时,强大的音乐主体与音乐厅空间结构四壁回声形成一种极其壮观的鸣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堂音)给人以十分贴切的身临其境感觉,这样就达到了HI-END器材对音像舞台周围空间透明度与气氛的理想要求。

当然,有经验的烧友都知道,音场是完全可以空墙出室的,要不然就不会有"音场宽深、直抵对街"的广告词了,但是音场的范围毕竟是包容下一个乐队,要想包容一个音乐厅的全部气氛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应该以现实客观的对待一套HI-END音响系统。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篇]营造一个平衡的聆听空间

个人以为,房间的声学条件对音响器材的声音影响极大,但往往又是一件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事情。恐怕在国内的发烧友家中有80%以上是欠缺较合理的声学条件。声学条件这玩艺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加上需相应的装修步骤,不似换机、换线般直接、方便,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发烧友是不知存在这个问题,有的是不知从何入手,还有的是怕麻烦甚至有意逃避这个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将音响系统中所出现的声音问题统统归罪于器材身上,最干脆的办法就是换机、换机、再换机,除了破财之外,你的发烧功力全无根本性的进步,还很容易沦为器材的奴隶。而那些不能频频换机升级的朋友则心急如焚,四处求援,对着自己那套"鸡肋"简直是又爱又恨!

其实,为什么我们不从最基本的地方着手呢?我认为,改善你聆听环境的收获肯定要比你换器材大得多!因为,前者是直接对音质的提升,而后者仅是对音色润饰程度的加强、并且永远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请记住,在一个"错误"的房间里,无论你的器材多么高级,系统的声音仍是错误的,即使它有所谓优良的音色和音场!我们很多时候抱怨自己的器材级数不够,但你是否意识到是你"级数不够"的房间令你的硬件表现大打折扣呢?我曾在一间声学条件相当理想的私人聆听室呆过,除CD机外,全部为国产器材,总值5000余元,声音如何?我想那些在"错误房间"中20000元级系统根本不是其对手,那种强烈的质感和深遂的音场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在阅读许多读者来信时,很多时候全抱怨他的系统抵频松散,中高频干硬、过多,或者定位模糊等等。其实,出现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就是声学条件不合理造成的。如果你所用的器材是一件经认真设计的产品,在失真、频响、信噪比等物理指标过硬的话,就完全不必要急着换机,因为它本是一件"正常"的器材。它的级数可能低一些,但绝不是一件"坏"的器材。

为什么器材级数会有高低之分呢?笔者下面的比喻不知是否合适:一个健康、正常的女人,不是也有相貌普通和漂亮动人之分吗?寻常的女人到天人尤物之间,会有许多许多的层次,男人根据她们的容貌、气质、身材、智慧等诸多因素,结合自己择标准和自身实力,就会向他所心仪的女人发起追求,像我们选择各式各样的音响器材一样。但请记住,器材只有级数之分而没有"好""坏"之分。房间却真真切切地是有"好"与"坏"之分,所以也是更本质、更具决定性的因素。

如何判断你聆听环境的声学特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播放上述《雨果发烧天碟(一)》的频率测试信号,如果在某些频率的音压特别强或者特别弱,频率不是一种平顺的过渡,那么这些频率就往往存在着"峰"和"谷"。关于"谷"的"填平"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在目前业余的条件下是较难取得圆满效果,只能通过摆位去取得某种程度的补偿。幸亏,目前在我们那些未经处理的房间最主要面临的还是"峰"的问题,所以专家们总是建议我们做好吸音、扩散工作。对于格局已定的房间,地毯、双层丝绒窗帘以及呈圆筒状的坐垫等是必不可少的校声利器。另外,在光滑的墙面除挂壁毯外,还可以做几个高大的木质书柜、唱片柜(不设玻璃门),既实用又利于声音的扩散。如果你的房间还没装修,可参考笔者刚才提到的墙裙、平面吊顶、复合木地板,还可在墙角设置外表饰布的圆筒状矿棉听音材料。总之,尽量把你房间布置成"软调"的。应该说,这种装修风格绝对符合常人的审美标准。

那么,完成了上述工作后是否就万事大吉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声学环境的设计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对于一般发烧友来说,你不知这样做了以后,是吸收了哪些特定的频率,也不知道它们是否吸得恰到好处。即使给你一大堆公式和各种材料的吸音系数表,你也未必会计算,有结果也未必精确。例如,专家让你做一个"穿孔吸音装置",那么该打多少个孔?每个孔直径是多大?我想你多半是摸不着头绪的。怎么办呢?最保险的办法是请声学专家来,边装修边调整。但对一般发烧友来说,似乎又与"天方夜谭"无异。各位看了这个答案可能会很泄气,觉得做这么多努力还不一定能保证成功,那不是白费劲?其实,你大可不必灰心!你那间经有目的设计的

聆听室,虽然在声学特性未必十全十美,但肯定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时好得多,而且这种差异完全可以毫不废力地分辨出来!这也就是说,经过声学处理的房间的"平衡性"要比没经处理的房章好,显得更合理一些,有利于再现音乐的原貌。

在完成房间的声学处理后,下一步就要通过器材的摆位,令你系统的声音更趋于平衡。摆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你房间声学特性的不完美。所以,声学处理加上器材摆位将使你的系统向着平衡的声音迈进一大步。器材摆位最重要的一环是音箱的摆位。某些观点认为,只要根据你房间的长度和宽度,即可确定音箱离后墙的距离以及彼此的间隔,对于这种不顾声学条件千变万化而定出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做法,笔者实在是心存疑问。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甲、乙房间三维尺度完全相同,只是声学条件不同。如果都按同样的搭配,音箱也都按"准则"放于房间的X分之一处。但我敢肯定,甲、乙房间的声音一定会有差异。那么,我想问一句:两个均按"准则"的摆位的系统,究竟是甲好、还是乙好?上帝保佑,你可千万别告诉我--"两个都棒!"。这科可真有点江湖卖药的味道了。

推出此类"摆位准则",想让发烧友尽快找到靓声,我想出发点是好的。但音箱摆位决不是一件可:一蹴而就"的事性,更不可"一本通书读到老"。它需要心血和汗水、需要耐心、还需要灵感。摆位其实是发烧友对直达声、反射声的能量、相位等因素的再组合。将其揉合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下面是笔者在摆位方面一些粗浅的心得,供各位参考:

第一步,将音箱在你容许的范围内尽量离墙壁,而音箱间距离在1.8~2.3m之间。当然,这要满足一些前提条件:(1)聆听位置距后墙至少有0.5m。(2)皇帝位距音箱也为1.8~2.3m。(3)在音箱间隔1.8~2.3m的情况下,两只音箱尽量远离侧墙。

第二肯,播放《雨果发烧天碟(一)》的频离测试片断,一般的家庭1kHz以上的频率很少有出现"谷",通常的情况下只会出现能量偏多,这时可在侧墙墙壁上多挂一些壁毯便会有较明显的改善。问题主要出现在1kHz以下,特别在56~600Hz这个频段,既有"峰"又有"谷",用测试碟播放时,你会发现某些频率特别弱、某些特别强,而且变化非常不均匀、不连续的。

第三步,注意聆听在56~600Hz这个频段内,是出现"峰"的现象多,还是出现"谷"的现象多。旭果是前者,表明你的低频吸收得不够,可在四个墙角的棱线处做一些由织物包裹着的长条状矿棉吸音体。加上四条吸音体后,如果又有某些频率被吸得过量,可适当减少吸音体或把音箱稍稍往后靠。如果是后者,则表明低频吸得过亘了,除减少一些低频吸音物外,还应把音箱往后墙靠,直到那些被"吸"去的低频得到最大补偿为止。

第四步,在完成前三步工作后,通常被"吸"去的频率恢复程度也是仅此而已,但不排队除佾有少量的峰点存在,例如由160Hz播到下一traaack200Hz,200Hzz会明显大声些,这时可通过缩小或扩大音箱音距来调整,每次移动的距离宜在30cm左右为宜,不断播放测试信号及不断调整。

第五步,再次播放测试信号。正常的听感是,在56~600Hz这个频段内,由低至高是逐渐响亮起来的,而且每一track之间的变化是均匀的,不应出现21#track特别大声,而22track突然又变小声的情形,。接着,播放含有人声和鼓点的片断,留意人的胸腔运气及鼓腔振动等细节的再现,并且以耳机加以对比(耳机的平衡度比音箱好得多)如果仍有明显差异可通过音箱内拗及后移来改善。

完成上述五个步骤后,你的那套系统的声音应有所改善。如果在某些频率仍有明显"峰"或"谷"的话,而且你又不想"大动干戈",建议你选择一台优质的均衡器!均衡器?当在可闻频率内有许多明显的缺陷而你又不打算修补的话,我认为这已失Hi-Fi--"高保真"本身涵议了。我宁愿系统的音色因均衡器的加入而有轻微的改变,也不忍它的频谱如锯齿般的难看!

均衡器确实可令你的系统的声音变得更平衡、合理,不然,为什么Accuphase还要推出昂贵的DG-28?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10:22:1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三篇]重视房间吸音 创造良好听音环境

人类除了时刻离不开空气外,另一个时刻离不开(并且是想离也离不开)的东西大概就是声音了。不是吗?我们可以闭上眼睛而看不见,却不能闭上耳朵而听不见。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绝对无声的地方,这说明了声音对人类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追求优美的声音,消除有害的声音,就成了人们始终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室内的一些声学现象

  每个人的一生中至少有1/3到1/2的时间是在房间内渡过的,听音乐则更是如此。因此室内的声学现象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同镜子会反射光线一样,房屋的墙壁、地板、天花板都会对声音产生反射,可惜的是声波并不能被看到,这种现象就往往被忽视了。其实呢,声音的反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和有趣的(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从房屋内某一处发出的声音,都会以波的形式传播,并且从无数条途径到达听音位置。实际的反射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并且随着房屋的形状及室内物体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相信这是不难想像和理解的。

  由于反射现象的存在,在听音位置,我们实际听到的并不是纯粹由音箱发出的声音,而是音箱的直达声和各次反射声叠加后的效果。那么,这种叠加后的效果究竟是怎样的呢?"混响时间"这个概念是比较常用和重要的,它是指在直达声之后,声波在不断反射中能量逐渐减小的时间过程。这里"混"字的应用非常形象,因为在室内某处听到的声音总不是单一的,而是从各个方向来的、混乱不堪的。通常就把反射声统称作混响声(或者再细分为早期反射声和混响声)。关于混响时间的概念,声学上有它准确的定义,是指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声能密度下降为原值百万分之一时所经过的时间。值得指出的是用它可以描述声音的清晰度、丰满度,一般来说混响时间短则声音清晰度好,混响时间长则声音丰满度好。

  下面再介绍另一个与反射有关的现象,即被称作房间内"简正激发"、"共振"、"共鸣"的声学现象。这指的是房间因其几何尺度而对某些频率的声波特别优惠,予以加强(形成驻波)的现象,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通常的家庭居室来说,这种共振的基频频率是在低音区,约在100Hz以内。

  假如房间不能吸声

  我们可以从上述声学现象出发来想像一下,如果房间内没有吸声物,房间本身也不吸收声音,将会是怎样一种情景。那时声音一旦发出就会不停地反射下去,前后发出的声音都将混叠在一起。例如,在这样的房间内播放语言广播,第二个字音出现的时候第一个字音仍在响,第三个字音出现的时候前两字音仍同时在响……再加上会激发出不同频率的共鸣音,则无论是语言或音乐我们都将完全无法分辨(除了第一个音),更不用说去欣赏了,听到的只能是一片噪音!读者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这样来模拟一下:找来一台复音电子琴(复音数越多越好),顺次压下它的键不要放手,听一听从乐音到噪音的转变。当然这些只是在一种极端情况下的想像。实际上由于墙壁、空气、人体都会吸收声能,反射声总是要逐渐消失的。不过通过这样的想像,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房间吸声的重要性。幸亏我们并没有生活在完全不吸声的环境中,否则真是不堪设想!

  尽管现实中的房间都可以吸收一些声能,但是往往很不理想。如果我们购买了很好的音响设备,它们发出了高保真的声音,可由于听音的房间吸声特性不好,不该有的混响和共鸣使原有的声音受到严重扭曲,那是何等遗憾!因此,真正的高保真放音的追求者,应当也是房间合理吸声的追求者。

  吸声环境的营造方法

  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能参观一下消声室、录音室等专业的吸声环境,那样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至少也应当留意一下影剧院或其它有吸声设计的场所,吸取点有益经验。

  从原理上讲,如果在重放时要追求真正的原汁原味,就应当不受反射声的干扰,只听直达声。这样就需要有一个完全的吸声环境,而这往往是难以做到的(消声室造价昂贵,使用也不便),因此通常是对房间进行部分的吸声,保留一些反射声并利用之。根据笔者对一些家庭听音环境的了解,大多数是没有采用吸声设计的,尽管其中有些家庭已使用了昂贵设备以至发烧线材。因此,在这些家庭中追求少部分的吸声是一种起码的选择,因为是从无到有,可以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那就是:明显减弱低频轰鸣声,并使声音变得更加清晰悦耳。对于已经采用少量吸声的家庭,则不妨向大部分吸声和均衡吸声努力,使设备能更接近高保真地重放出现场的声音。可以参考有关书籍,采用工程计算的方法来进行吸声设计。一般家庭听音室面积都不大,设计时宜将混响时间控制在0?6秒以内,越小越好,据此计算并选取适当的吸声材料。由于并不要求很准确,也可进行大致的估算。附图是笔者根据有关公式,按照15m2左右小听音室面积计算出的混响时间--平均吸声系统曲线,可供参考使用。

  根据笔者的经验和感受,认为通常房间内的吸声物总是不愁其多,只愁其少,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不必计算,下面就谈谈这种不定量的吸声处理法。首先来看地面,不良的地面会使中低频反射过强,如果听音房室内已经铺有木地板,那是比较理想的,它的吸声特性较均匀。如果是硬地面,就应当铺上厚地毯。为了方便走动,地毯面积也可仅限于音箱和听音位置之间,关键是要有厚度,可借助在其下垫纸板、木板、纤维板等来实现。天花板和四墙用不同规格的穿孔板吸声材料来装饰。再配合少量软质吸声物,也可使频率特性均匀,但这需要对房屋进行装修。不方便这样做的居室,不妨采用更简单的做法:不处理天花板,仅在四墙悬挂吸声物,各种各样的软质材料,如棉、麻、丝、毛类或其它类纤维织品都是可用之物,各种杀沫塑料将其表面用美观的布匹装饰后也是不错的选择。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在墙上悬挂1mm厚的丝绒质(或其它类似质地的)窗帘布,它大约只能吸收1/5的声能(在中、高频段,低频更差),其余的反射出去,这样将不能消除低频的共鸣。解决的办法有:窗帘布不要紧贴墙,留出10cm左右距离(空隙中宜挂其它吸声物);窗帘布打折或多层悬挂;再配合使用低频吸声特性好的大型软质沙发等,就可达到一定的效果。这里顺便指出,在吸声特性不良的听音室内,是不宜使用那种硬木沙发的。由于各种材料的吸声特性会有不同,故最好能有选择地使用,目标是使高、中、低频得到对称的和均衡的吸收。附表1列出了几种常用材料的吸声特性,供参考。有的时候,也可结合自己设备的特点及爱好进行非均衡的吸收,例如有的人偏爱低音,而所用功放的输出功率又不够大,或者音箱的低频响应欠佳时,就可以适当地减少低频的吸收。这虽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高保真选择,但在器材本身存在某种缺陷时还是可以采用的。另外,由于音箱高频的指向性,听音人后面的墙及侧墙的后部对减弱高频近次反射声的作用要大一些,而对于消除低频共鸣,则前后墙的效果基本是一样的,不可偏废。

  室内吸声与减小环境噪声

  布置室内吸声物的一个附带的好处是使房室的隔声性能得到一些改善,使我们能够在更为良好的环境中欣赏音乐。

  在现代的都市里,环境噪声已成为一大公害,这一点已被大多数的人所认识。请先来看一看附表2,这是一张对环境噪声提出要求的表。可以看出,除了录音室外,听音乐的房间也要求相当低的噪声级--30dB!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人们正常谈话的声级就在60dB左右。因此30dB的噪声级,给出的是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举个例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将能够清楚地听到墙上一只石英钟的微弱嘀哒声,甚至一枚钢针落地的声音。也只有在这种安静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深入到音乐的细节,才能真正听好音乐,特别是那些动态范围很大的交响音乐。可惜的是,当今城市里的居民大多都没有这种福份。居室噪声级通常是在40dB以上,马路边的居民更要经常受到声级在60dB 以上噪声的侵害。因此,为了听好音乐,也为了身心健康,一定要注意减弱噪声。作为听音室用的房间更要选择得当,不宜选在临马路的一边。

  当我们在听音室内布置了吸声物后,它就开始发生双重功效:不仅能吸收室内的声音,同样也能吸收室外传进来的声音并减少室内声向室外的扩散(尽管这些作用略差一点)。由于噪声主要是从窗户传入的,因此对那里就要特别注意,除了采用厚重的窗帘来吸收噪声外,使用双层窗是更好的办法,玻璃厚些,两层间距离大些,可减弱噪声达10~20dB。

  建设一个吸声、隔声都好的听音室,应当是每一个家庭努力的目标。它不仅能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也减少了扰邻,因为再好的音乐,对于不需要它的人来说,都是噪音!

  读者朋友,如果你目前的听音室内吸声物太少,就请注意增加吧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10:22:4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篇]形形色色的靓声措施之一

  希望自己的听音设备上些档次,在追求中乐此不疲,是发烧友共同的心理和行为。欲使听音设备有高档次,只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不难,在行家的指导下买搭配得当的高级器材,再请专家相助对听音室做符合声学要求的精心处理及对器材进行正确的调校,目的就算达到了。但这种情况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尤如天方夜谭。正是由于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此种经济实力,但又不甘于自己的设备音效平平,于是就把靓声寄托于花钱不多的周边设备的使用和其它相关措施的采用上。那么常用的靓声措施有哪些呢?

  1、器材的合理搭配。讲究器材的合理搭配是必须的,但如何搭配才算合理却难有定式。一般来说,器材搭配除功率、阻抗及其它相关技术指标要匹配之外,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档次是否相当,二是能否达到或接近听音者所喜欢的音质音色。由于听音者有不同的喜好和需求,也就存在着不同的搭配思路。比如特别喜爱强调某种特点的就可进行"强强搭配",喜欢中性或为某种器材抹平个性的,就需进行"互补搭配"。无论音源、功放、音箱、线材,都存在冷、暖,快、慢,软、硬的不同特点,搭配不当,就达不到个人的意愿,也枉费了付出的钱财。然而尽管器材的特点和听音者的要求各异,但"靓声"是听音者主观上的共同追求,客观上的音质好、差也是有着能够被认同的基本标准的。一套设备要达到高音亮丽,中音饱满,低音厚重,且能够表现出通常所说的定位准确,动态凌厉,音场宽阔,音色纯净,空气感丰富,音质富有弹性等等,不是仅靠合理的搭配就都能达到的,前提必须是每个单件器材都有很高的素质。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通过合理搭配达到靓声,不是脱离实际的奢求"最好",而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所力求的"尽量好"。无数专家、音响发烧友的实验证明,在同等付出的前提下,器材间的搭配是否合理、得当,所收到的效果确有很大不同。

  2、对听音室的声学处理。对听音室做符合声学要求的精心处理对于放音效果极为重要,但这又是最为复杂,最需要专业知识,且可能是投资最多的一个环节。听音室对音效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房间的体积和长宽高比例;二是房间的设置结构,如门、窗的数量、面积、位置,房间内壁六面(或更多面)所使用的材料,这些材料(也包括室内陈设)的声反射或者说吸声的特性和指标值(由吸声系数等决定的混响时间)。作为一般家庭,由于不可能专为听音设备度身定做一个在空间和结构上都非常标准的房间,而是只能让设备适应已有的房间条件,所以只能在内装修和附属设施上做文章,包括隔断或尽量减少室外噪声;使用木板、壁布、地毯、窗帘及诸多吸声材料;去除或调整易于引起共振导致劣声的室内杂物;避免存在形成驻波的过多对称或凹形腔体结构等。

  3、对器材进行正确的调校。要获得好的听音效果,不是买回一套质素优秀、搭配合理的设备就万事大吉,而还需要对器材进行精心的调校。就调校器材的广义说,应包括所有周边设备的使用和靓声措施的采用,但通常主要指两方面,一是设备间的正确连接,对各种技术参数进行正确、适度的调整;再是器材的恰当摆位(如音箱与后墙侧墙的距离,置放的高低,与聆听者形成的夹角,听音位置的设定等),以及其它为达靓声进行的设定、调整。由于听音室的不同,器材的"能量"和各方面特性不同,音箱等器材的摆位及相关的各方面调校只能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检验的标准不仅是客观上的科学数据和理论,更多的还是听音者主观上的听音感受。欲达到最佳的靓声状态,往往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试验对比调整。

  4、器材的避振。设备在水平摆放前提下越稳固越益于靓声。高档器材一般有足够的"体重",不仅是用料足所致,也是为了稳固(或在客观上起到稳固作用)。非常讲究的设备连音响架都要使用"重料"(优良材质)并有很高级的防振措施。数万元级的CD转盘自重要超过几台中低档CD机的总重量。最讲究避振的器材当属音箱,除加强自身重量外,要使用能让音箱平稳的脚钉。脚钉多为金属的,也有橡胶的和木制的。鉴于每只音箱的4个脚钉不易构成一个稳固的平面,于是一些高级音箱的脚钉可以做精确的调整,还有的附以专用的承托基座。也有的烧友主张用3只脚钉按倒品字排列以自然构成一个负重相等的平面(如果不形成等边三角形或三角形的位置在平面上分配不均是否于稳固不利笔者未亲试过)。有些烧友声称不同材质的基座、脚钉可产生不同的音色,例如主张使用紫

  檀木、水晶石等材料或用两种特定材质叠加等,这显然是超出了避振的范围,延伸了脚钉的作用。音源、功放等其它器材也需避振,一些烧友同样给它们装上脚钉,并采取重压、固定等方式避振。有相当条件的给每件器材单独使用器材架,使它们互不相连,消除振动带来的互相影响。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10:23:2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篇]斗室也有发烧乐

请注意,如果您的空间很小,千万不要在二侧墙安置二次馀数扩散器,那样将会增加从侧墙来的反射音。在小空间中,二侧墙一定要用吸音装置而非扩散装置。再者,小空间中如果声音太冲、具有侵略性,喇叭后墙也必须做吸音或扩散处理。至于该吸音或该扩散?则完全依实№聆听效果而定。我的意思是:如果装扩散板之后仍然觉得侵略性太强,则应该改用吸音布置;假若用了扩散板之后觉得声音既不会太冲,活生感也不错,那就可采用扩散板。

斗室内必须经营软调空间

在小空间中,如果房间是钢筋水泥的硬调子,即使使用的喇叭不大,也会产生强烈的中低频驻波。此外,我也说过,中频、高频也会因为反射音过强而干扰了定位感。最严重的当然是让您无法舒服的听音乐。所以,虽然我们知道软调子空间会吸收许多中频与低频,但在这么小的空间中这种特性反而正面多于负面。我说过最简单的软调空间作法就是在水泥墙上再钉一层石膏板夹层,夹层里不要忘了塞满玻璃纤维棉。这样一来,整个房间除了改为软调子之外,还兼有更进一步的隔音效果。

仝先生的这个房间其实就是木板钉成,再加上有天花板以及木质地板,整个斗室可说是标准的软调空间。因此,虽然他使用了那么大的JBL 4344,不过我并没有感受到什么驻波的威胁与压力。整套器材所表现出来的声音是清楚而乾净的。

正三角形摆位为斗室首选

虽说在那么小的空间中几乎无法讲究喇叭摆位,不过,如果您使用的喇叭不像JBL 4344那么大的话,还是有机会做喇叭摆位。在此,我建议您,在小空间中,最好的喇叭摆位就是「正三角形摆位法」。假若短边太窄,您还可以加用「摆位八法」中的「长边摆法」,让二喇叭之间的间隔拉大。仝先生那里由于房间的长边二边都有门,所以无法以长边摆法行之。因此,我就坐在正三角形的位置上听。在这样的位置上,我可以听到最多的细节以及最正确的乐器定位感。当然,层次感与深度感因为喇叭离后墙不到一公尺而受到限制。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10:24:0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篇]B&W CDM-NT 多声道环绕声系统

音响AV百变搭配组合

我想逐一介绍这次我所试听的NT家族,其中包括落地式CDM7 NT,中置声道CDM CNT,可以当后置声道也可以当前声道的书架型CDM1 NT,以及侧声道的CDM SNT。为什么B&W会推出这样一系列NT扬声器呢?其实只要亲眼看了这套扬声器,您就很清楚的知道,这是一套被设计来用在纯音响与AV的扬声器系统。首先,前声道可以有二种选择,预算足者可以用落地式CDM7 NT,预算不足者就用书架型CDM1 NT。中声道当然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CDM CNT。至于环绕声道就有二种选择,假若您想把环绕声道安装在侧墙,就采用CDM SNT,这是一种稍微三角形的薄箱体扬声器。如果您想把环绕声道装在后面,就可以把CDM1 NT当作环绕声道使用。假若您想更进一步使用7.1声道,那就是所有扬声器都派上用场了。咦?还缺超低音?没问题,B&W有很多超低音可以让您搭配,例如ASW 2500就是不贵的超低音。

既然这整套扬声器想要做多声道扬声器使用,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套扬声器的单体是否具有一致性的设计?第二个想到的是中声道有没有磁屏蔽?先说磁屏蔽,没问题,CDM CNT有磁屏蔽,所以就算您把它摆在电视上面,也没有问题。再回头说第一个问题:到底这套扬声器的单体有没有一致性设计?我可以告诉您,除了侧声道的CDM SNT高音单体不是采用外露式鹦鹉螺高音之外,其它扬声器全都采用相同的1吋合金高音单体。不过,CDM SNT的高音单体一样使用1吋合金振膜,只不过因为箱体很薄,无法容纳那支管子而已。而中低音单体也都采用具有相位锥的6.5吋Kevlar黄色锥盆单体。所不同的是,CDM 7 NT还多加了一个纸与Kevlar混合的6.5吋低音单体而已。

CDM7 NT前后各有一个低音反射孔,CDM CNT则在前面有二个低音反射孔,CDM1 NT在前面有一个低音反射孔,只有CDM SNT没有低音反射孔。而在扬声器效率上,这组扬声器从88dB到91dB,顶多相差3dB而已。或许您要问,如果把每对扬声器的效率都调整一样不是更好吗?事实上88dB、90dB、91dB的落差并不大,这几对扬声器的箱体容积相差那么大,如果要把效率调成一致,要多费很多手脚。何况,从AV扩大机或处理器本身来调整音量一致不是很方便吗?除了低音反射孔有一致性之外,这些扬声器也都是双扬声器线设计,箱内分音器是高音与中低音分开的。

要能舞大刀与刺绣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把新CDM NT系列整个浏览过一遍了,现在该是开始进入聆听阶段的时候了。既然这套扬声器设计的着眼点在于同时满足纯音响与AV之用,我当然也要就这二项不同的需求来测试。不过,在测试之前,我们还要先来讨论一个问题:纯音响用的扬声器与AV用的扬声器能够兼得吗?我们都知道,纯音响首重音质音色,再来才是定位精准等等。而AV要的是能够表现强烈的冲击性,至于音质、定位感、解析力等等则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多声道系统会帮忙达到那些要求。假若有一组扬声器要能够同时满足纯音响与AV的需求,那么它就必须既能舞大刀,又能刺绣;既能文,也能武。像这样的高难度要求,CDM NT系列作得到吗?

这个答案待会就会揭晓,请稍安勿躁,现在我要先说用来推动这套系统的AV扩大机。为了搭配这套扬声器的身价,也为了找寻适当的搭配,我用了Marantz SR19环绕收音扩大机。为什么会选Marantz呢?一来NT系列的声音特质比较清爽明亮、反应快速,在台湾硬调空间中,需要中和一下,所以选用Marantz。再者,我知道在日本,Marantz与B&W是由同一家代理商经营,他们也有二者搭配相当适合的经验。还有,NT系列效率相当高,一般AV收音扩大机应该就能够应付。综合这几项原因,我才会以Marantz SR19搭配这套扬声器。

测试地点在杂志社近十坪的大聆听室,这个聆听室拥有相当平衡的吸收与反射面积,同时还有大面积的天花板扩散,可说是一个声音相当平衡的空间。在测试时,我先武后文,也就是先用电影DVD来测试它,然后再用音乐CD来考验。对了,测试DVD影片时,我加了B&W ASW 2500超低音,这是一个体积才315╳315╳400mm的超低音,搭载的是一个10吋长冲程低音单体,内置扩大机为1,000瓦。

冲击性很强

我首先要试的是NT系统的冲击性。要知道,看AV最重要的就是逼真的冲击性,那些枪声、爆炸声、雷声以及各种充满能量的音效假若没有足够冲击性,一切都变成软趴趴的,那就好象溶了一半的冰淇淋,怎么吃都不对味。测试冲击性有很多影片可以胜任,我先用了"人骨拼图"。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知道片中虽然没有枪战与爆炸场面,但是却有许多强烈的冲击性音效。例如片头一开始重物从上面砸下来,让男主角瘫痪,那重物落地的声音就很有冲击性。当女主角阻挡火车前进时,冲击性更是强烈,火车的剎车声与排气声强得会令人害怕。此外,人孔盖被锅炉爆炸掀起也充满冲击性。

通常,假若扬声器系统太柔软时,"人骨拼图"的音效就会显得软调,有如霜淇林融化,这样紧张刺激感就会大减。尤其是火车这段,我听过许多扬声器,他们所发出的排气声与剎车声都不够强悍吓人,这就是冲击性不够的表现。NT会这样吗?不会,它的冲击性强烈极了,尤其是火车剎车与排气声强烈得让人有点害怕。我知道,这不仅是前声道CDM7 NT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中声道CDM CNT以及超低音。这个中声道在表现对白时坚实有力,没有过分肿大,也没有鼻音,是相当好的中声道。我自己有二套AV系统,其中一套所用的中声道也是B&W的,也是具有强烈的冲击性,由此可见B&W的中声道表现相当厉害。

再来,我又以"鬼入侵"来测试这套扬声器的冲击性。同样的,这部影片假若没有得到强烈冲击性的支持,在鬼屋中所发生的事情就不可怕了。举例而言,女主角住进鬼屋当晚,她听到隔壁有人敲墙壁,恍惚中以为妈妈敲壁这段就有很强烈的重物落地声。此外,强烈撼动大门的声音也很有冲击性。同样的,NT系列也百分百的表现出这些冲击性,不会显得太柔软。在冲击性方面,我认为NT系列的表现无懈可击。这也代表这套扬声器的瞬时反应很快,动态对比与强弱对比强烈,从最弱声上升到最强声的过程是瞬间的,而不是慢吞吞的。这种特质其实也在后面的二声道歌唱表现中得到验证,这是后话。

定位清楚,细节特别多

在AV中,定位感与环绕包围感其实都是扬声器摆位以及内置译码器的功劳,扬声器所负的责任并不重。虽然如此,但是我仍然要说NT系列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好。它杰出的地方在于声音的音像鲜明清楚,本身定位感明确,这种优点直接帮助了环绕效果中的声音移动感与定位感。像在"明日帝国"片中,飞弹贴着山谷飞驰、停车场中飞车枪战等都清楚而鲜明的显示了NT在定位感与环绕包围感的杰出表现。

除了定位感、环绕包围感杰出、冲击性强、速度反应快之外,NT系列还有一个优于别家的地方,那就是细节特别多。这种细节特别多的表现我相信来自于中高音单体与高音单体的合作效果。事实上,以前我听鹦鹉螺800系列时,也感受到这项优点。由于细节特别多,您会突然感到空间感特别清楚,空间里的细节好象充满整个空间中,耳朵所听到的东西特别多。我不必特别举哪张DVD来做例子,事实上每部影片都有这种感受。也由于细节特别多,使得所有的声音都活了起来,而且更真实。例如"人骨拼图"里的下雨与打雷就因为这样而更显逼真。

在AV表现部份,最后我还要说一个优点,那就是中频特别饱满。所谓中频饱满并不是因为CDM CNT中声道的独特功能,而是整套扬声器的中频都特别饱满。除了饱满之外,它还具有坚实不软的特性。这样的特质让对白的声音更有力、更有震撼力,也让整体的音效表现得更有冲击性。
钟楼怪人与Evita让我满意

看过DVD影片之后,我还看了音乐片"钟楼怪人"与"Evita"。从这二部音乐片中震撼人心的庞大声势中,我再度验证NT系统能够开大声、承受庞大音压,塑造出庞大饱满的音场。尤其是"Evita"电影院老板宣布Evita死讯之后那段戏的音效更是令人动容。而"钟楼怪人"里鼓声猛擂的结实乐段中,我听到的是清楚而具有震撼力的鼓皮接触质感,而非浑浊的低频。没话说,我对NT的表现十分满意。

多声道AV效果测试过后,我们要来看CDM7 NT在二声道纯音响方面的表现。测试二声道的CD包括"阿淘的歌"、齐秦、江蕙、阿吉仔、波伽利、"提琴惊艳"、米开兰杰里的钢琴、Telarc"爵士四季"、John Baez等等。本来我也要试CDM1 NT,不过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脚架,所以也就做罢。不过我想您可以从我对CDM7 NT的描述中,去推测CDM 1 NT的表现。同样的,NT系列在AV测试中所表现的那些特质,在二声道中依然存在。而且,CDM7 NT的低频表现也相当丰足,根本不必超低音的帮忙就有完整的频域表现。可以这么说,CDM7 NT虽然没有800系列那么漂亮的弧形箱体,但是其完整均衡的声音表现完全不输给800系列。

需要适当的软调空间

CDM7 NT绝对是一对表现非常杰出的扬声器,而且允文允武,纯音响与AV绝对都适任。不过我要提醒您,假若您的空间调子太硬,可能会得到过于刚强的高频段,而使得能够发出弦乐木头味与甜味的高频段变得有金属味。因此,您所搭配的器材与空间都不能是硬调子的。只要有适当的吸音空间,我保证在此描述的的就是您将会听到的音响效果。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10:24:3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篇]家庭听音环境四要

时下,家庭影院和高保真音响设备已走进千家万户,把许多乐于此道的爱好者带入了"如痴如醉"的境界,致使有人发烧到了"高烧"不退的地步。有人"高烧"之际买得进口音响设备,耗资虽巨,但听起来效果却不佳,与之"土炮"族发烧友搞的廉价设备相比还相去甚远,后经几位深谙此道的"权威"人士前去试听会诊,才知道是家中的听音环境太差所致。由此可见,音响设备再好,若听音环境不理想,发挥不出高档器材应有的效果,实际上也等于浪费了金钱。那么,改善听音环境,便成了提高音响放音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里向一些未入道的朋友简单介绍如何改善听音环境的几点要领,供参考。

1.选定最佳房间及最佳位置 家庭影院及欣赏音乐用的房间其最佳形状为矩形,以房间面积尽量大些理想,但因有的居室条件有限,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尽人意的房间形状和面积,这时仍应注意在室内将主音箱左、右两侧尽可能对称摆放。正方形的房间不理想,也可采取将主音箱以墙角为中心对称摆放的方法。音响设备与视听位置应在房间较长的两端,两只主音箱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米并与视听位置成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主音箱正面应稍向内侧转呈八字形,外侧及后背距墙最好各留0.3米以上的空间。其高度一般以高音喇叭稍高于人坐姿时双耳的高度为宜。

2.要合理的选用吸音材料 能在居室装修时就考虑选用一些具有一定吸音功能的材料是最好的,如无纺布墙纸、带有浮雕花纹的墙纸等。但也要注意吸音材料切忌铺贴过多,否则会使声音发干发涩,缺少圆润、悦耳的空间感,同样会失去音乐的魅力。如居室条件有限,不可能独辟一间作家庭影院或听音室,那么在客厅内放置音响兼作家庭影院或听音环境为上选,如果将书房或卧室作为家庭影院或听音环境,其效果便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如一侧是水泥墙,而另一侧是大型柜类家具,则需在水泥墙一侧悬挂一两幅具有吸音性的布质装饰画或挂毯等做些声学上的补偿处理,使主音箱的两侧的声学性能尽可能接近对称。若图简单省事,利用落地窗帘、地毯也可收到一定的吸音效果。这样做后可有效地减少部分反射声,提高声音的清晰度,从而改善听音效果。

3.要紧固门窗,隔音防振 发烧友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在欣赏音乐时若声音开大,室内的某一部位如门窗或其它小物件会随着音乐的某段频率一起嗡嗡作响。这种谐振现象要想有效的避免,应注意室内天花吊顶不可做成腔体式,家具也以少为佳,且应避免放置敞口的柜类家具,因其实际上也是腔体;音响环境中也不宜摆放轻巧的壳体工艺饰品。门窗的玻璃(包括家具上的门玻璃),一定要安装牢固,并注意缝隙处的衬垫。若听音环境临街或近闹市,嘈杂声过大,还应采取隔音措施,方法为除密封门窗缝隙外,最好能将门窗玻璃改为双层以使隔音性能大大提高。为使振动减为最低程度,还可以在主音箱为小型音箱,不妨采用"I"字形或"Z"形音箱架将其架起,无条件者也可把音箱放在低柜上,但低柜最好沉稳结实,里面需放满物品。

4.要使用电源专线 家中的电度表要换为5安培以上的。音响用电、厨房用电、照明用电、空调用电等也都要各自设立专线,以互不影响。如条件限,至少应单独为音响设备安设一条专线,并最好与其它家电避开同时使用,否则吸尘器、电吹风、微波炉、计算机、空调等电器均会产生电杂波,造成噪声影响视听效果。
18#
发表于 2006-3-20 14:28:3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12-21 20:12 , Processed in 1.1244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