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weih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唱片步行街(六)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1:17:15 | 只看该作者
维瓦尔第:大提琴作品
g小调双大提琴协奏曲 RV 531
《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冬”(改编为大提琴协奏曲)
大提琴协奏曲,降B大调 RV 423
“COSI SUGL' OCCHI MIEI”选自歌剧《忠实的水精灵》(歌剧四重唱改编)
古中提琴与鲁特琴协奏曲RV 540 (改编为大提琴与管风琴的协奏曲)
“生命之荣耀”咏叹调,选自歌剧“朱斯迪诺”RV 717(改编为大提琴、两把双簧管的协奏曲)
c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RV401
“NOLI- O CARA, TE ADORANTIS”咏叹调,选自歌剧《凯旋的朱迪特》RV 644
“赞美主”选自《荣耀颂》RV589
“QUANTO MAGIS GENEROSA”选自歌剧《凯旋的朱迪特》
“DITE OIHME”选自歌剧《忠实的水精灵》
巴洛克大提琴:马友友
双簧管:阿尔弗雷多·伯纳笛尼,米歇尔·亨利
巴洛克小提琴:玛格丽特·福特莱斯
抒情维奥尔:凯瑟琳·迈克利夫雷
巴洛克大提琴:琼纳森·曼森
琉特琴:迈克·芬特罗斯
大管:伍特·维尔舒任
演奏:阿姆斯特丹巴洛克乐团
羽管键琴/管风琴:彤·库普曼

Sony Classical SK90916(68分钟,DDD)

对于马友友来说,何时演奏维瓦尔第这位第一个认真的将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伟大作曲家,仅仅是时间问题。但奇怪的是,在这张新近发行的唱片里,和彤·库普曼与阿姆斯特丹巴洛克乐团合作的作品仅占11个曲目中的3个——双重协奏曲RV531,两部独奏协奏曲RV401和RV423——这些是为大提琴写的作品,其他则是改编之作,从《冬》的慢乐章,到用管乐器和弦乐器加以华美伴奏的声乐作品,还把美妙的中提琴与琉特琴协奏曲RV540改编为稍稍不那么吸引人的大提琴与管风琴协奏曲。

马友友声称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变化,特别是色彩的变化。也许愤世疾俗者会说是因为商业性的考虑,才会有《冬》和《荣耀诵》中《赞美主》的大提琴二重奏版本。而把一些作品的伴奏交给管乐队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得到更加吸引人的曲目搭配,因为多数大提琴协奏曲都是由弦乐器伴奏的。

库普曼是进行改编的作者,他声称维瓦尔第时代的人们也不会对这种事情提出异议。也许他是正确的。单独考察作品RV540,它是令人心悦诚服的,在如此可爱悦人的熟练演奏面前,如果总是加以反对,那一定是陈腐顽固的老脑筋作怪。这些优秀的演奏是第一次出现,并且水平一流,演奏家以此纪念维瓦尔第这位活力充沛、令人愉悦的作曲家,其中大提琴正好成为领奏的乐器。虽然马友友使用他那把1712年制作的“巴洛克式”斯特拉迪瓦利琴,但以上列出的音乐家们也都是在自己的专业内顶尖的人物,我会将代表胜利的棕榈枝献给凯瑟琳·迈克利夫雷优美的抒情维奥尔,以及琼纳森·曼森在RV531与《赞美主》中可以同马友友媲美的大提琴。

对这样的音乐、这样的演奏和这样的录音,可以得到一种简单的快乐,除了某些地方键盘通奏低音现出一些癫狂的突兀使人有些不满。和库普曼如此灵感的头脑这样接近,而他却能够持续保持平静。(林赛·坎姆普)

1.gif (160.08 KB, 下载次数: 142)

1.gif
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3:13:34 | 只看该作者

Antonio Vivaldi -《和谐的灵感》

作曲:Antonio Vivaldi 维瓦尔第
指挥:Neville Marriner 内维尔·马里纳
乐团:Saint-Martin-in-the-Fields 圣马丁室内乐团
录音日期:1973
发行公司:DECCA
CD编号:443 477-2
来源:原版自抓

专辑介绍:

维瓦尔第《和谐的灵感》协奏曲集(Decca,2CD)

内容:
1《和谐的灵感》协奏曲集,No.1-No.12
2《F大调双簧管协奏曲》
3《A小调低音管协奏曲》
4《C小调长笛协奏曲》
5《F大调2支双簧管、低音管、2把圆号与小提琴协奏曲》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演奏,Decca廉价小双张,可谓超值。
《企鹅》三星评介,《音乐圣经》推荐的首选版本。
.
.
维瓦尔第:和谐的灵感
VIVALDI : L' estro Armonico
这套协奏曲集,OP. 3,共12首,作於1711年,呈献给托斯卡纳大公菲迪南三世,
巴赫曾把其中的第三、第八至第十二5首改编为大键琴和管风琴协奏曲。

.
12首分别为:

第一号;D大调,为4把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D大调,合奏与主奏交替的复奏形式,以主奏始,合奏部分只用和弦伴奏。
2.跳弓的广板,B小调,合奏与主奏交替的形式,合奏出现3次,插入的主奏为1b分音符轻快的律动。
3.快板,D大调,4次合奏与4次总奏交替。

第二号:G小调,合奏协奏曲,共4个乐章:
1.跳弓的慢板,G小调,开始持续合奏的8分音符律动后,主奏双小提琴刻划巴洛克风格附点快速音群。
2.快板,G小调,合奏与主奏交替形式。
3.小广板,G小调,仍为合奏与主奏交替形式。
4.快板,G小调,吉格舞曲风格。

第三号: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G大调,合奏与主奏交替形式。
2.广板,E小调,4分音符的合奏与以16分音符为中心的主奏交替。
3.快板,G大调,合奏与主奏轮流的复奏形式。

第四号:E小调,4把小提琴协奏曲,共4个乐章:
1.行板,E大调,合奏与主奏交替形式。
2.很快的快板,E小调,4次合奏中插入3次主奏。
3.慢板,E大调,连接两个乐章部分,仅8小节,不间断进入第四乐章。
4.快板,E小调,4次合奏中插入3次主奏。

第五号,A大调,双小提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A大调,4次合奏中插入3次主奏形式,主奏以16分音符活泼的快速音群表现为主。
2.广板,A大调,第一主奏小提琴表现的旋律,双小提琴与中提琴予以衬托。
3.快板,A大调,合奏与主奏交替的形式。

第六号,A小调,小提琴协奏由,共3个乐章:
1.快板,A小调,6次合奏间插入5次主奏。
2.广板,D小调,以主奏小提琴主奏的间奏曲乐章,合奏为歌剧中的咏叹调伴奏风格。
3.急板,A小调,随想曲风格,9次合奏间插入8次主奏。

第七号,F大调,4把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共4个乐章:
1.行板,F大调,合奏引子风格音型后,主奏部第一、二小提琴及大键琴呈示8分音符音型。
中间部为4把小提琴互为模仿、展示,然后引子音型再现而结束。
2.序奏慢板,G小调转快板,F大调,合奏与主奏分别出现6次的复奏形式。
3.慢板,只有5小节的连接乐章,G小调始D小调结束。
4.快板,F大调,舞曲风格。

第八号,A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8次合奏中插入7次主奏的复奏形式。
2.精神抖擞的小广板,D小调,在顽固音型上,主奏小提琴以二重奏展开丰富的表现。
3.快板,A小调,7次合奏中插入6次主奏的复奏形式。

第九号,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D大调,5次合奏间插人4次主奏,主奏以16分音符为主体。
2.小广板,D小调,在顽固音型上主奏小提琴作技巧表现。
3.快板,D大调,5次合奏中插入4次主奏的形式。

第十号,D小调,为4把小提琴与大提琴而作的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B小调,合奏与主奏各7次交替的复奏形式。
2.广板,广板一小广板一广板的三段体。
3.快板,B小调,5次合奏中插入4次主奏的形式。

第十一号,D小调,合奏协奏曲,单乐章形式,但仍分为3部分:
1.快板转全体跳弓的慢板转快板再转慢板,D小调。
2.跳弓的广板,D小调。
3.快板.D小调。

第十二号,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
1.快板,E大调,5次合奏中擂入4次主奏的形式。
2.广板,E大调,以合奏展示旋律后,主奏予以发展,再回到合奏。
3.快板,#大调,3次合奏与2次主奏交替的复奏形式。

这套协奏曲的版本可选:
1.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版,Decca, CD编号443 476-2(+维瓦尔第(A小调低音管协奏曲》RV498,
(C小调长笛协奏曲)RV441, (F大调双簧管协奏曲)RV456, (F大调2支双簧管、低音管,2把
圆号与小提琴协奏由)RV574,廉价小双张),《企鹅》评介三星。
2.平诺克指挥英国协奏团版,DG, Archiv, CD编号423094-2(2张),《企鹅}评介三星。
3.霍格伍德指挥古代音乐团版,Decca, CD编号0 - L 414 554-2(2张),(企鹅)评介三星。
4.音乐合奏团演奏版,Philips, CD编号426 936-2(2张)446 169-2(廉价小双张),(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3:23:51 | 只看该作者
肖邦:圆舞曲、前奏曲,谐谑曲/阿什肯纳齐钢琴。此张唱片曲目系从其为DECCA录制的获得企鹅三星评价的全集中精选而成,是欣赏肖邦钢琴独奏作品不可或缺的一张佳作。
喜欢肖邦钢琴作品的光是看到这么齐全的圆舞曲,诙谐曲还有前奏曲全集,大概已经有点动心了吧?的确在一张专辑找到这三种的肖邦作品形式的确不容易,加上诠释这些作品的演奏家是啊胥肯纳奇就更加吸引人了,因为其弹奏技巧及肖邦作品的细腻乐句琢磨都已成为典范之一。此片拥有企鹅三星推荐,录音效果跟曲目都较少强烈冲击性与共鸣,但对于灵巧触键质感的捕捉却相当优异,强弱弹奏间的音粒与琴身共鸣都毫不浑浊,整体透明感良好。

1.jpg (80.3 KB, 下载次数: 157)

1.jpg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4:33:10 | 只看该作者

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评价 * * *
    总体评价是,比较不错的一个新录音,但是是比较一般的一个录音。
    没听过卡普兰以前指挥伦敦交响的那张复活,就这张而言,觉得卡普兰虽然对这首作品作了很多研究,有很多想法,但是表现在音乐上,感觉听起来刻意去“做”的成分太多了。指挥总在刻意去做某种效果,即使这种效果是马勒希望达到的,听起来也是不自然的。当然,有些东西是在其他版本中听不到的,尽管这样,还是觉得这个录音并不是我理想的录音。不过作为业余指挥的卡普兰能有这样的成就实在是让人敬佩。
    这张唱片的说明书很不错,很详尽,又是新版本总谱的首次录音,还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前面打三颗星是对演绎的评分,收藏价值应该是五颗星。
    本人至今听到的最好的复活是巴比罗利指挥柏林爱乐的现场(Testament),那一遍听下来感动得我无可不可,至今没有再敢听第二遍。

6.jpg (57.3 KB, 下载次数: 159)

6.jpg
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11:06:18 | 只看该作者
专辑名称:《CRAZY》   
艺  术  家:Julio  iglesias     

专辑简介:
        浪漫、热情与掩不住的魅力,向来是典型拉丁情人的注册标记,而拉丁情歌更是传颂不绝的永恒赞美。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拉丁情歌圣手胡立欧以格雷西亚斯  (  Julio  Iglesias),自80年代在美国、日本打开世界知名度之后,他所带给乐迷的这种带有异国风情的浪漫歌曲,不论他是以英文、西班牙文或葡萄牙文演唱,其中的感人魅力皆是无与伦比的。

      1994年,Julio再度献给乐迷一张充满情意诗篇的专辑"Crazy(狂爱)",这是他继1990年的畅销专辑"Starry  Night(星夜)"之后,又一张脍炙人口的情歌专辑,  其中不仅歌曲动听,  并且囊括多位超级乐师和歌手助阵。收录的曲目包括了与Art  Garfunkel以二重唱合作方式将"老式经典情歌"加以重新诠释的「Let  It  Be  Me」、与乡村名女歌手Dolly  Parton所对唱的「When  You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说你爱我)」、Sting大方提供旧作并亲自担负起吉他演奏并为Julio合音的「Fragile(脆弱)」,以及将原属于三大男高音之一帕华洛帝的意大利文作品赋与另一种优雅情境的「Caruso(卡洛苏)」….等动听作品,共同为专辑创造出超过50万张的金唱片销售纪录。

专辑曲目:

1. Crazy - Dave Koz
2. Let It Be Me - Art Garfunkel
3. Mammy Blue
4. Fragile - Sting
5. Guajira/Oye Como Va
6. When You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 Dolly Parton
7. I Keep Telling Myself
8. Pelo Amor de Uma Mulher (Por el Amor de Una Mujer)
9. Caruso
10. Song of Joy

88.jpg (20.71 KB, 下载次数: 150)

88.jpg

99.jpg (23.78 KB, 下载次数: 152)

99.jpg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11:10:07 | 只看该作者

RR极品发烧碟之Tropic Affair热带风情

唱片名称:Tropic Affair
中文名称:热带风情
打击乐器:吉姆·布洛克
唱片公司:RR公司
唱片编号:RR-31CD
录音时间:1989年

专辑介绍:

    此碟内容以南美鼓为主,伴以电子及爵士音乐,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热带气氛。这张带有浓厚非洲热带色彩的爵士音乐唱片,由吉姆-布洛克等十位乐手将十余种乐器在指间尽情挥舞着,在高度节奏性的音符中宣泄着情感。一首首饱含非洲音乐元素与情感的曲调,在各种音符的流动间鲜活起来。

    这是一张“TAS”榜上的超级发烧碟,录音方面则肯定属于PROFESSOR JOHNSON最佳制作之一,解像力好到令人喝彩,中低频丰厚有加,高频细致绵延,各种乐器起落有序层次分明。 高频伸展之佳似已超越CD的境界,此碟之高频空气感及音乐弹跳力可直接向LP挑战。

    试听提示:第七段开始至22秒由弱渐强用手摩擦鼓面的“刷,刷刷”声非常清晰的出现在左侧前下方,真实感很强烈。如果真实感打折定位欠佳,就是错的。第八段21秒--55秒出现的五次低音[合成器产生]结实有力极具震撼,富有空间膨胀感。如果你的器材找不到这种感觉,对不起,请换机。

曲目:
1、Pass-A-Grill [5:42]
2、Ladies of the Calabash [5:57]
3、Tropic Affair [6:57]
4、Anya [6:51]
5、Quo Qui's Groove [3:43]
6、Side-Walk [5:33]
7、Palm-Palm Girls [6:11]
8、O Vazio [7:01]

101.jpg (42.98 KB, 下载次数: 149)

101.jpg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2:01:55 | 只看该作者

【TELARC】《幻想曲_史托考夫斯基的饗宴》孔泽尔 (企鹅三星带花)

唱 片 名:The Fantastic Stokowski《幻想曲_史托考夫斯基的饗宴》(企鹅三星带花)孔泽尔最畅销的二十张唱片之一
唱片公司:TELARC
唱片编号:CD-80338
独奏艺术家:
演奏乐团: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指 挥 家:孔泽尔
出版时间:1994
播放时间:66:20
类    别:管弦乐曲
史托科夫斯基算是个音乐怪杰。他的指挥功力,尤其是对音色控制的能力更是超人一等,他一手带出来的费城管弦,至今仍是世上音色最漂亮的乐团之一。27岁时,他曾指挥过辛辛那提两年,这是他第一个乐团。那时起,他便热衷于将钢琴、风琴、声乐及室内乐改编为管弦乐。在成为指挥之前,他是一名管风琴手,他认为管风琴丰沛的音量最能模仿管弦乐。巴哈的管风琴曲--D大调触技曲与赋格,是他最著名的改编作品。华德狄斯耐卡通《幻想曲》亦由此曲获得灵感,用画笔以色彩及线条表现出音乐在意识中流动的情形,堪称千古佳作。本片是CD-80129重新发行,再多加5,11两轨,乐迷赚得更多了。


1. Bach: Toccata & Fugue in D minor 9:09
2. Boccherini: Menuet 3:15
3. Bach: "Little" Fugue in G minor 3:52
4. Beethoven: Adagio Sostenuto from Moonlight Sonata 5:53
5. Brahms: Hungarian Dance No. 6 3:18
6. Debussy: Clair de lune 5:31
7. Albeniz: Fête-Dieu à Séville 8:56
8. Debussy: La cathédrale engloutie 6:48
9.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C-sharp minor 4:40
10. Moussorgsky: Night on the Bald Mountain 8:58
11. Moussorgsky: The Great Gate of Kiev from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5:56  

11.jpg (41.95 KB, 下载次数: 198)

11.jpg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2:04:28 | 只看该作者

TELARC系列之一]标新立异的极品发烧电子音乐《电子贝多芬》

唱片名称:Beethoven or Bust
    中文名称:电子贝多芬
    合 成 器:唐·多尔费
    发行公司:TELARC
    唱片编号:CD-80153
    发行时间:1988
    资源格式:ape
   
专辑介绍:

    18世纪音乐大师贝多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古典作品被改编制成电子乐CD后,竟被发烧友用作测试音响器材的必备之碟。如果你单看这张CD的封面,相信你已被面戴墨镜的贝多芬的叛逆和不羁所打动。贝多芬,古典音乐中浪漫主义时期的登峰造极者,却被后人赋予新派的电子形象,相信贝多芬时代如果已有电子合成器,以贝多芬这样容纳百川而成江河的傲世天才,肯定会善加利用。

    具有大师风范的唐·多尔费(Dondorsey)似乎与贝多芬神交已久,他认为如果贝多芬的时代已有了电子合成器,以贝多芬这样的傲世天才,必然会善加运用。让我们随意去播放其中的一首,古典之浪漫主义的神髓已被诠释到极致。没有哪一种古典音乐被电声乐器演绎得如此酣畅淋漓。旋律美妙绝伦,低频直捣心扉。唐·多尔费曾经在发烧品牌泰拉克公司多次录制古典音乐改编曲,但要数这张“贝多芬”最为著名。此录音不仅曲目挑选得很好,录音动态范围之大,任何不当操作,都足以将音响器材烧毁,发烧友更是人手一张。

    在这盘专辑中,充分展示出改编者极其深厚的古典音乐功底和高超的键盘技巧,他把古典音乐原韵与现代电声效果结合得天衣无缝。全碟共有13段曲子,大多耳熟能详,如《月光》、《致爱丽丝》等,除了保持原曲的优美旋律外,在改编中,唐·多尔西运用电子乐器的独特声效,营造出庞大的音场,以渲染这些旷世名曲的深刻内涵。低音鼓的强劲气势扑面而来,结实爽利的低频能量直卷裤脚,浓密、跳跃的全频动态和电钢琴的定位得到充分表现,音域间弱音的细节飘然而出,宽阔的音场衬托出绝佳的解析力。测试时,可留意第八段的低音应有力而富有弹性,若出现低音不稳定(发飘)或无弹性感,则说明音响的阻尼特性不好,低频响应不够宽。第十三段是所有曲子中动态范围最大的一段,如能应付则说明音响的动态和功率储备性能良好。因为全碟动态起伏较大,特别提醒音量和音调的控制,否则极易损坏器材。

    由于改编中特别注重音乐的趣味性,该碟的可听性也极强,即便是对古典音乐不甚了解的人,也会产生共鸣,加上Telarc公司一流的录音技术,使这盘15年前出版的唱片至今魅力依旧。难怪容光焕发的《电子贝多芬》蝉联美国Billboard排行榜冠军24周之久,它的确是一张试机烧碟。

曲目: 
    01. “Rage Over a Lost Penny” ,Rondo a Capriccio in G major Op.129(6:13)
    02-04. Mixed Bagatelles(6:52)
    05-07. “Moonlight”Sonata(14:52)
    08. Various Variations
    09. Presto from sonata No.6(3:49)
    10. Six Ecossaises(2:17)
    11. Fur Elise(Albumblatt)(2:50)
    12. Scher: Allegretto ViVace from Sonata No.18(Western)(4:35)
    13. Ode to Ludwig(based on Ode to Joy from Symphony No.9)(1:37)

22.jpg (66.52 KB, 下载次数: 201)

22.jpg
3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6:17:54 | 只看该作者
中文名称:贝多芬/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英文名称:Beethoven &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s
资源类型:APE
版本:RCA Victor
发行时间:1998年05月19日
专辑歌手Heifetz-Munch
专辑介绍: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第一主题是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片段1)。 这一乐章是如此的出名, 以至于一提到门德尔松,人们便会联想到这个主题。同时, 这一乐章的华采乐段也体现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6/8拍, 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乐章(片段2)。

  第三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也是世界著名的乐章(片段3)。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片段1),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片段2)。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片段3)。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片段4)。

海菲茨的技巧堪称完美,演奏时冷峻的外表后面是被帕尔曼形容为"tornado"的感情。这个版本的门德尔松协奏曲速度较快,但是非常清晰,典型的海菲茨风格。这首曲子的华丽技巧被表现的很充分,音色有些偏冷,但是明快优雅。相比之下,海菲茨贝多芬的曲子上更“用情”,但是没有丝毫拖沓,表现的非常大气。这种对感性和理性的完美平衡,让海菲茨的演奏不可被超越。

专辑曲目:

1.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Allegro, ma non troppo
2.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Larghetto
3.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Rondo: Allegro
4.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5.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Andante
6.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Allegretto non troppo; Allegro molto vivace

1.jpg (16.2 KB, 下载次数: 203)

1.jpg
4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3:45:46 | 只看该作者
中文名称:贝多芬·德沃夏克·舒伯特:小提琴罗曼史
英文名称:Beethoven/Dvorak/Schubert:Violin Romances
别名: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
资源类型:APE
版本:Philips
发行时间:1987年
作曲家: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 Antonin Dvorak 德沃夏克, Franz Schubert 舒伯特.
小提琴: Pinchas Zukerman 平查斯·祖克曼
指挥: Pinchas Zukerman 平查斯·祖克曼
演奏: St.Paul Chamber Orchestra 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
CD编号: Philips 420 168-2

专辑介绍:

在贝多芬的交响乐和奏鸣曲中,我们感受到炽烈得如风、火、雷、电的激情在尽情喷发。然而在他一些篇幅不大体裁不同的作品里,人们又常常可以听到乐圣的另一种心声,那又是何等天真、纯朴、真挚、温柔的声音啊。在这两首“小提琴与乐队罗曼史”中便有这种让人觉得与大师之间已全无隔阂的深情。

"Romance"在十八、十九世纪的器乐曲中,常是一种慢板、句法工整,且以抒情歌唱性为特征的乐曲形式,例如海顿Hob. 85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就是个例子,然而在十九世纪时,Romance有时也成了一种单独器乐小品的标题,以贝多芬最著名的这两首小提琴与管弦乐小品——G大调与F大调'Romance'而言,它们就具备了抒情歌唱的性质。

F大调"Romance"作于1802至1803年间,为贝多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罗曼史之一,据说可能是贝多芬为一首未完成小提琴协奏曲所写作的第二乐章,而今此乐章则是以小提琴小品的风貌呈现。全曲是由几个极优美动听的旋律贯穿而成,这些连绵不断,一句接着一句的旋律,除了具有相当抒情浪漫的风味,其在于音乐张力的呈现,以及音乐线条的掌控方面,都明显是为小提琴音乐打造,一首富于歌唱性的小提琴与管弦乐音乐,而贝多芬在此曲的开头标明着Adagio cantabile(慢板如歌的),不仅提示了演奏者此曲的风格,也描述了此曲所将呈现出的最大特征。

F大调【第二小提琴罗曼史】(Op.50)迷人的浪漫色彩与G大调【第一小提琴罗曼史】(Op.40)所具有的男性威严相反,F大调"Romance"则在某种程度上透出女性般的妩媚和优雅,从而使这两首曲子形成一对风格相对的姐妹佳作。尤其F大调罗曼史以“如歌的慢板”舒展深情,最为动人。此曲处处洋溢着优美绝伦的韵律。G大调罗曼史为回旋曲式,其中第二主题华丽异常,乐队与小提琴的对话、双簧管和低音管的窃窃私语的相互对话都极具特色。虽然十分短小,却玲珑婉转,更见精致和韵味,也是雅俗极宜的。

德沃夏克【f小调小提琴罗曼史】(Op.11)是为独奏小提琴及乐队而作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品佳作,充分体现出作曲家在旋律创作方面的天才手笔。德沃夏克在此曲中制造出一个类似“幻想曲”的气氛,乐曲中段充满戏剧性和浪漫迷人的色彩,并附有很多美妙的装饰音,真是华丽至极,然而它却毫无夸饰,只有深情。该作品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的常备曲目。(搜集整理)

弗朗茨·舒伯特短暂的一生时常处于拮据之中,常接受来自他的兄弟费尔迪南(Ferdinand)以及朋友们的帮助。费尔迪南是位小提琴手,在一家孤儿院授业,作曲家这几首简单朴素曲调却很优美的作品很有可能是为他而创作的。舒伯特应该是听过这些作品的演释的,这对于英年早逝的作曲家来说无疑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而后来他创作的那些哪怕是更为著名的作品恐怕就没有这样幸运了。

简单的管弦乐编曲,要求作曲家必须规划好曲中出现的乐器与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在舒伯特这首【音乐会曲】(Konzertstuck D.345)中能发现非常契和的双簧管、小号和鼓的加入,而在【波洛奈兹舞曲】(Polonaise D.580)中则由加入的低音管和双簧管营造出如同家园般的和谐之声。音乐会曲和【回旋曲】(Rondo D.438)都带有大段柔板引子,但由泛音所制造出和弦高潮并没有因此而过早爆发出来。波洛奈兹活泼却不显张扬,舒伯特采用这种当时流行的曲式很生动的展现出一幅19世纪早期奥地利人的生活图景。(翻译整理)

专辑曲目

Ludwig van Beethoven
1.Romanze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Nr. 2 F-dur op. 50

Franz Peter Schubert
2.Polonaise für Violine und Streicher B-dur D 580

Antonin Dvorak
3.Romanze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f-moll op. 11

Ludwig van Beethoven
4.Romanze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Nr. 1 G-dur op. 40

Franz Peter Schubert
5.Konzert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D-dur D 345
6.Rondo für Violine und Streichorchester A-dur D 438

33.jpg (19.68 KB, 下载次数: 221)

3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21 13:41 , Processed in 1.1394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