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29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夏韶声《谙I/II/III》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5 16:5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夏韶声(Danny Summer)是香港的老牌摇滚歌手,也是香港独立音乐的创始人之一,他在70年代末就能在当时一大堆以翻唱日本、欧美歌曲的偶像潮流里坚持摇滚,实属难得,他在1979年已推出了首张唱片《童年时》,其中主打歌颇为走红,后被张国荣翻唱,更是路人皆知,曾荣获华侨日报之十大歌星与最佳新人奖中的最佳新人奖项,他自成一派的演唱风格曾为香港的流行音乐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他赢得了“香港摇滚教父”的称号。

     应该说早期的夏韶声在个人专辑中音乐风格并未摆脱当时香港流行音乐的基调,一些摇滚歌曲更体现在他的“Visa Band”上,他和日本的R&B乐队Creation结下深厚友谊,并屡次随同他们在日本、香港演出。一直到了1983年,夏韶声才加入一个大的唱片公司EMI,并在此发行了他的第四张专辑《不顾一切警告》,这张专辑应该是较为成功地延续了他的民谣+蓝调风格。在1985年,IC Records发行了他的一张旧作《I Remember》,里面收录他早期的许多名曲《童年时》、《交叉点》、《I Remember》……同时他在华纳又推出了一张在商业和自我方面结合得很好的专辑《Danny Summer》,里面的主打歌《空櫈》被推荐为“最佳作曲”,这首歌也几乎成了夏韶声音乐的一个典范,他在华纳随后陆续推出了《仍在等待你》、《说句动听话》、《说不出的未来》、《你是氢气我是氧》、《My Friend》、《My Friend》(88摇摆精选)、后又在Current Record推出另一张代表作《漂亮的固执》,里面的《吉他低泣时》、《你漂亮的固执》都是很不错的歌曲。

     在商业挂帅的香港乐坛,夏韶声未能大红大紫,但他从没有放弃学音乐事业,以沙哑的独得啪腔唱出了不少《交叉点》等家传户晓的好歌。他的新专辑在这十几年几乎没有停断过,只可惜有不少歌曲反复出现在他的多张专辑里,他的创作力略微有些跟不上出唱片的速度。夏韶声在推出大碟《谙》后,即时被音响发烧友奉为天碟,为他的歌唱事业杀出一条血路。除唱歌外,夏韶声亦有参与电视剧、电影及话剧演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6:51:51 | 只看该作者
《谙I》:

     夏韶声被誉为香港的蓝调和摇滚之父,虽说有点太过一点;不过,他的唱功真的十分了得,是实力派中的实力派。夏韶声是玩乐队出身,以前爱唱Hard  Rock,歌声有气有力,气势慑人。后来改唱怨曲,无敌的硬朗中添加了一点甜味的柔情,唱功更是炉火纯青。

     这张CD的10首歌都改编自中文歌坛最经典的作品,以Unplugged乐器伴奏,歌曲选用大量Acoustic乐器(无电声装置的乐器),吉他,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都采用“一次过”方式的即时实录,没有经过后期的混音处理,因此极端真实。

     又是一张老歌新唱的专辑,只不过这次是用爵士的方式来演绎的。收录了《假如》,《浪子心声》,《心债》,《等》,《风继续吹》,《最爱是谁》,《雾之恋》等10首老歌。如果你喜欢爵士,恭喜了,保你听了就想买。如果不喜欢爵士,你会大吃一惊,怎么这些歌原来也可以这样唱?夏韶声的声线十分宽厚,如果说蔡琴是发烧友最爱的女声,那么夏韶声会成为最受欢迎的男声试音碟。录音水准一流,贝斯,口琴,电子提琴,萨克斯层次分明,定位准确,音场的纵深感非常好。

     这张唱片的副标题是:香港首张Jazz  Standards形式专辑。香港知名乐评人冯礼慈在唱片方案中专门解释了“Standards”的含义:“……任何改编自流行曲的Jazz乐都可称为Standards”。不知是先有了“Standards”这个概念才有了这张专辑;还是先有了这张专辑才被冠以Standards名义的,只是一听起这张标题奇特的Jazz唱片,就不由得怀念起来,怀念起历史并不久远的粤语流行曲来。

     专辑翻唱了“香港过去十多二十年来的一些经典流行曲”,除了歌者夏韶声是众所周知的流行歌手外(想来许多在“四大天王”的歌声中成长的歌迷们也未必听说过这位多少有点“另类”的摇滚乐人),负责改编的Roel  Garcia和一班乐手都是鲜为人知的Jazz乐手,使得这张唱片似乎与香港主流歌坛毫无瓜葛,然而那十首令人怀念的歌却偏偏流动着曾经街知巷闻的旋律,那熟悉的歌词和亲切的曲子恍如隔世的日子,神情恍惚地浮现出来。

     从第一首“假如”(“是否”的粤语版)开始,到最后一首“Goodbye  My  Love”结束,历经四十二分五十一秒的Jazz旅程,相信你和我一样不会去仔细辨认Jazz版和原先版本有多大差异,也不会去追究夏韶声的演唱和原唱有什么不同,而是蓦然发觉原来粤语歌曾经有过这样动听的歌声。这大概就是唱片最成功的地方;它没有用纷繁复杂的Jazz演绎技巧或天马行空的改编伎俩让人们眼花缭乱,反而在低斟浅酌的Jazz行吟之间将歌曲蕴含的情怀慢慢散发出来,有时甚至比原来的流行版本更加令人感动。

     这张唱片是不适宜在嘈杂喧嚣的街头听到的,最好是在午后独自一人在暖阳下面或是在夜晚沉默不语的房间里,在耳熟能详的歌声与似曾相识而又新鲜陌生的器乐之间慢慢品尝,品尝时光一点一滴的流逝。许冠杰的“浪子心声”,陈百强的“等”,张国荣的“风继续吹”,卢冠廷的“最爱是谁”,谭咏麟的“雾之恋”,邓丽君的“Goodbye  My  Love”,一首一首就这样轻轻流过,流过的不仅仅是悱恻缠绵的歌声,也不仅仅是容光不再的歌手们的面容,还有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曾经的日夜聆听这些歌声的岁月。真正喜欢听这张唱片的人一定是那些将老未老的听者,因为他们就是这样长大的,伴随这些旋律,也只有他们才会明白逝去的已经逝去,即便  那些时间只不过是刚刚失去的前天、昨天,甚至仅仅是刚刚听到的上一个音符。

     唱片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曲目是“等”和“风继续吹”,尽管听来前者不那么“Jazz”,而后者“Jazz”十足,但它们那优美得令人心醉的旋律和令人着迷的动人情绪都让人觉得这首歌本就该是这样,它们都是翻唱超越原始版本的典型范例,让人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纪末年头里,一不小心就动了怀旧的念头,似乎过去的时光都是些不可挽回的好时光。也许对于如今世道艰辛的香港人来说尤其容易生出这样的感慨,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6:52:09 | 只看该作者
《谙II》:

    这里的《谙II》,全然没有年少轻狂、血气方刚的怒吼,也称不上“HardRock”。说是“摇滚”的话,也是“SoftRock”的一种。更多的,还是经过岁月淘金的Jazz.。这张专辑,偏重旧歌翻唱。翻唱的都是他自己当年唱过的歌。我怀疑,这一征兆是他怀旧之余,自省的方式之一。所有当年风风火火的激进歌曲,全都换上了稳重而敏感的配器。除去电声吉他,他用了更多的弦乐,甚至有些乡村风格的口琴。

  成熟老到的人,总是显得和缓。他已经把年轻时如同“动力火车”那样的长发,剪短成吴孟达那样的平头。这期间,经过了20年的磨砺。他不管黄对他“一味怀旧,不顾原创”的评价,还是把20年来自己的13首旧作重新配器,染上了时间的风尘。

  所有的歌曲,几乎都有着含蓄而诗意的名字,远比现在那些不假思索的“我爱你”意味深长得多。怀念父爱的《空凳》是夏韶声80年代中期的作品。15年之后,夏韶声再次演绎这首歌时,浅唱低吟出自己呼唤父亲,“听得的只有一张空凳”的情形。他的早期成名作《童年时》,当然少了原唱版本的青春,多了一份中年男子细细回味童年往事的情绪。《吉他低泣时》是令夏韶声事业再创高峰的作品,当然以吉他为主要伴奏,“一只低泣低叹吉他和一堆一堆琐碎旧话,伴空屋里的我坐下怀念你……”他从来不说爱,也不说想念,但是他的声音,却使得空气中弥漫着爱的气息,沁入寸肌。

  无疑,这其中,有他声音的魔力。这个已经长得像吴孟达样貌的老男人,显然不具备外形优势了。但是,他低沉、嘶哑的歌喉,能够把歌曲唱得声声慢、声声谙,还有那要命的回旋。与他歌喉类似的中国男声,屈指可数。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6:52:34 | 只看该作者
《谙III》:

     记得在很多年前听过一首叫《车站》的歌曲,并深深地着迷在其中的那一把略显沧桑的男声里面,因此便记住了一个叫“夏韶声”的名字。好久多没有听到过夏韶声的歌声了,这几年里,他仿佛是消失了一样,难以寻觅到其的踪影。06年夏天,看到夏韶声带着“谙”系列的第三张的专辑出现,心里是无比的兴奋,毕竟,这是一把迷恋多年的男声。

     从《谙Ⅰ》、《谙Ⅱ》,直到06 年夏天出现的《谙Ⅲ》,夏韶声的这个“谙”系列的专辑,在香港这个已经被偶像、K歌等文化充斥着的唱片市场里,“谙”系列的唱片凭着良好的品质,已经成为乐坛中难得的歌曲翻唱系列。对比起前两集的即兴爵士味道浓烈的歌曲,在《谙Ⅲ》中有所改变的是,里面的歌曲作品对比起前两辑浓厚的爵士色彩,更显出一份优雅的古典音乐气质。


     夏韶声依然亲自担当了唱片的监制,更请来了竹田和夫、恭硕良、Roel A.Carcia等友人一起参与了唱片制作。如前两集的唱片那样,不妨将这张专辑当作是向“80年代香港乐坛”致敬的唱片,只因里面被夏韶声重新演绎的作品,都是出自于上世纪80年代的。在聆听到的,被重新演绎的属于梅艳芳、张国荣、罗文等已逝去的众多乐坛前辈的经典作品,《谙Ⅲ》更给更令人觉得这是一个夏韶声向乐坛巨星们致敬的动作。


     这是专辑中的《谙Ⅲ》点题之作,也是专辑中唯一一首的新作,分两个版本安排到专辑的一首一尾中。开始时,诡异的电子氛围将夏韶声的歌声,映衬得宽宏、壮观,在歌曲中段出现的念佛经的更透射出一份迷离的色彩。而在唱片结尾的“(Reprise)”版本中,少了的是夏韶声的歌声,在安详的电子节奏下,则多了钢琴的伴随。这是一首带着禅意、诉说着人生与命运的歌曲,显得大气而磅礴,甚至有那么一点专辑宣传上写着的感觉,“万物皆静,听我声音……”


《狮子山下》

     曾经罗文用这首作品,唱遍了香港的每一个角落,也是被好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首属于香港的主题曲。在《谙Ⅲ》中,夏韶声的版本里,用Blues Rock的风格来重新诠释,实为带给了耳朵另一种美丽的感觉。优雅的配乐,搭上了歌者显得坚壮的歌声,恰好地延伸出歌曲中“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的神髓。


《情人》

     一首Beyond乐队脍炙人口的旧作,而夏韶声所演绎的版本里,当年流露于黄家驹歌声中点滴柔情与哀伤,却没有延续在这个全新版本里。多了的,应该是苍凉与愁绪结集的一份深情,缓慢的拍子、孤独的吉他声响,这是唱片里面夏韶声最为打动耳朵的一曲。


《似水流年》

     我想很多人都会记得这一首经典的作品,很喜欢在唱片的版本里,宁静的吉他伴奏。吐露在夏韶声的歌声里的,带着些许的温意,更多会是寂寥的感觉,仿佛是一个寂静地看着时间逐渐缓慢地流逝的人,又仿佛是一个有所经历的沧桑过路人在诉说着某些亲身经历的故事。


《侬本多情》

     夏韶声在这个作品了,用了其熟练的Jazz风格来演绎,给这首原本带着哀怨情怀的作品,瞬间换了一份感觉。而此曲,也应该会唤起好多人对《谙》系列前两张专辑的浓厚的Jazz味道的记忆,歌者浑厚的声线、懒洋洋的歌曲氛围、还有某些对于昔日的久记忆的淡淡眷恋只温情……


《眼泪为你流》

     这是一首孤独的作品,参杂的更多会是一份伤感的愁绪,无论是原唱着陈百强的版本,还是在唱片内夏韶声演绎的版本。吉他的Solo、爵士的淡淡哀怨氛围,将夏韶声苍凉的歌声逐渐地融合,是三为一体的状态,显得寂寞而冷清。


     在这个长达40多分钟的聆听过程里面,轻闭双眼随着音符和歌声的缓慢地推进,应该可以令人想到很多很多关于记忆的事情,毕竟时间已逝、物是人非,还好的是还拥有这么一把值得去反复回味的歌声。

5#
发表于 2008-1-16 16:20:44 | 只看该作者
顶!马上去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6-27 13:19 , Processed in 1.1156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