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weih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贵得有道理,听后令人无法自拔——dCS Scarlatti CD/SACD播放系统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0:04:05 | 只看该作者

音像饱满高密度,音场庞大宏伟

当今世上最昂贵的新款名厂旗舰级CD重播系统有二:Burmester 069两件头(分体电源)及dCS Scarlatti三件头(转盘+时钟+解码),它们的售价相当接近,四十多万港元的折实价无疑是富豪级发烧友的『御用品』,然而相信广大的读者们亦有兴趣想知道德国Burmester与英国dCS在世界Hi End音响擂台上这场龙争虎斗究竟谁胜谁负?07年5月中旬,我在德国慕尼黑Hi End音展Burmester的大房中坐在皇帝位听了半小时069的世界首演示范,结论是我认为069是全场最靓声的新产品!07年11月24日,我第二;欠欣赏Burmester069的演出,地点是铜锣湾柏宁酒店26字楼邱吉尔宴会厅。综合两次的试听经验,我觉得069重播结他流行爵士音乐之高清明快弹力和爵士鼓抽击的紧张刺激威猛霸气效果无敌,换言之,论速度、爆炸力与dynamics,Burmester069!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0:04:38 | 只看该作者
今回我们在大房听了半天已在陈列室中全面煲透的dCS Scarlatti,我觉得它们与Burmester069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个性。老实说,若比速度、爆炸力与动态,Scarlatti无疑不及Burmester 069般高速刺激强劲;可是,若此人声(无论男声或女声)及弦乐(无论独奏或群奏),dCSScarlatti那种甜滑美感就有倾国倾城的迷死人魔力,Burmester 069这个手瓜起脤、跳扎扎、喜欢夹band的年青人亦要甘拜下风。Scarlatti像一位站立在舞台上穿上鲜红色丝造长裙,仪态万千、成熟漂亮、高贵温柔的女高音歌唱家,天赋一把如Maria Callas般甜滑优美的嗓子,一举手一投足不急不躁,无论是啁喁细语地轻声浅唱,抑或声如洪钟地引吭高歌,均充满丰富的感情,都是那么吸引迷人。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0:05:07 | 只看该作者
除了音色极美外,Scarlatti全频有一种温暖柔顺的厚润感,令每张CD或SACD听来都不觉薄声恶声或有不悦耳的沙石成份,总言之,播任何碟都悦耳动听,对录音完全不挑剔,那些向来觉得录音单薄乾涩,无法入耳的CD或SACD,也被Scarlatti播得悦耳动听,完全无恶声、无利角、无吱吱声,亦无半点冷硬薄削感。我认识不少发烧友听来听去都是那一小撮录音效果标清的发烧CD,亦认识不少朋友从不介意录音效果,什么音乐也爱听。我觉得Scarlatti最适合後者,亦即不理会录音是否发烧级,只想舒舒服服地欣赏各种音乐的乐迷,那些事业有成,识饮识食,懂得叹世界的富豪级乐迷。

     Scarlatti的音像具有『大机』的厚壮形体感,令它重播出的乐团规模感宏伟壮润,在小房间裏实在容不下,必须在宽敞的聆听空间中才能把交响乐团从容地重整及排列出来,故Scarlatti是适合出『大场面』的SACD/CD系统,场地越大越能发挥其才能。原因是Scarlatti拥有细机不可能做到的大尺码音像密度感,厚壮的音像具有结实立体感,不是布景板,也非空心老倌,不散不糊,这是dCS使用了大量元件层层叠叠建成的高楼大厦式音响建筑物,那些用料少、机身单薄的两层高平房式音响建筑物相比下像小巫见大巫。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0:05:43 | 只看该作者
重播过多张我熟悉的CD,Scarlatti在声音上的特色均予我上述的感觉。『大』不一定美,但Scarlatti的『大』却充满美感,一种豪华瑰丽的殿堂级美态。即使听David Oistrakh两父子的中、小提琴二重奏对答,怏上快落的速度感传神,琴声的贵气与音色之优美细腻,再加上高密度厚壮的音像感,令声音有一种近距离赔听的真实感。在适中的音量下,我也有这种跟乐手们以近距离接触的亲切感。音像不会像一般CD机般稍觉压缩平面化。重播《The King's Singers——Good Vibrations》CD中多首靓歌,不是一般CD机的『数人头』感觉,而是6个大男人一个跟一个由左至右横排,站立在两只Salon2之间,那种1:1的真人立体感惊吓度高,胸腔声足,喉底声厚,感情丰富细腻,Scarlatti不同凡响!

     听20周年纪念版《蓝雨褛》,Jennifer Warnes那副甜滑到不得了的声音令耳朵有吃美昧甜品的享受,可套用你想得出曾尝过的最好味甜品的形容词,我没有夸张,我的确有这种强烈的感觉。

     听2004年美版Eagles精选仔CD的《Hotel Caiifornia》,以极大音量重播时声音仍不吵耳,乐器件头大场面同样宏大,鼓声厚实有力,电结他质感亦强,虽然速度不是最快,动态不是最激,但听来亦非常过瘾和享受。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0:06:02 | 只看该作者
讲全频的分析力,Scarlatti完全是一流顶的最高水准,由钢线结他最微小的弱音,到大钢琴独奏以大音量重播时发出源源不绝的宏伟琴身共鸣泛音,可说是巨细无遗。这是意料之内的,我从来不会怀疑dCS的旗舰机会分析力不足。我深信CD或SACD内的所有音响讯息均可藉着Scarlatti重播出来,问题是用家的接线、前/後级及扬声器有没有偷食了部分讯息。我们试音用的器材虽非百万元级,但论全频分析力,我肯定它们无偷食。

     论夹机,Scarlatti不宜夹胆前、後级,宜夹清爽明快乾净结实的原子粒机(像Vitus Audio,Soulotion,Chord,GoldmUnd,Burmester)。Scarlatti的声音形态与个性十分像Audio Note M10 Line胆前级,我们当初夹M6 Line的时候便出现个性重叠的问题,改接原子粒清爽明快乾净声底的VTLTL6.5胆沟石前级,二者匹配效果好得多,协同效应更理想。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0:07:58 | 只看该作者

《动态琴皇》重现出1:1原大实体感

我在2007年年初与本刊音乐版主编在朗豪酒店所主持的一场由威达提供全场音响器材的音乐欣赏会中,已率先感受过由Scarlatti CD/SACD转盘+Scarlatti DAC解码器+Scarlatti Master Clock总时钟产生器所组成的这套dCS最新旗舰型号极品级分体式CD/SACD组合作首次公开示范所再生出的音响效果;我当日虽然没有详细研究过它们的连系方式以及结构详情,但从音乐欣赏会所重放出的10多段种类近乎截然不同的录音过程中,已明确感受到Scarlatti的非凡魅力。

     Scarlatti在现场那个足足相等於两个篮球场的偌大聆听空间裏带动著Vitus Audio顶级分体式功放驱动著一对Focus Audio Master Series FM3座地式扬声器,除轻易再生出一个庞大得仿似了无边际式的音响舞台戚之外,亦显露出一份大幅超越同厂之前顶级型号而迈向更高境界,曾令我感到目瞪口呆的杰出全频密度戚,且它们的透明度以及细致度亦属一流水平。此外,论音乐感的突出程度更是超乎我所想像的,透过它们重播出的每一段弦乐与细腻的人声,其感染力与及凝聚力之佳令我把它们联想至顶级的模拟黑胶音响组合。而且更在Stokowski的爆棚录音选段重播中,就算我们刻意把音量扭大至震耳欲聋境界,它的表现竟是吓人而不唠嘈,再显露出其声大而非夹恶的音响个性。这次经历;已让我意识到Scarlatti著重音乐性为主,而非卖弄夸张式音响效果,能令人听一整天亦不会感到听觉疲倦,因此在音乐欣赏会过後除吸引了我对它的关注外,亦引来不少音响发烧友驻足围观。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0:08:26 | 只看该作者
今次在本刊大房与它们再相聚,在一切Set-Up妥当後,打从naim Audio出品的《Antonio Forcione Quartetin Concert》这张现场音乐演奏会实况录音CD碟内的第2轨录音响起不久,以至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试音过程结尾时所选播的—段来自Sony Music日本版The Dave Brubeck Quartet《Time Out》单层SACD碟内的第3轨录音终结止,我都同样明确地感受到Scarlatti於2007年初曾让我领教过的那份可与顶级模拟黑胶音响组合相提并论的非凡音乐感染力与及凝聚力,而且亦轻易展露出那份今我印像难忘的声大而非夹恶的音响个性。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0:08:59 | 只看该作者
在《Antonio Forcione Quartetin Concert》这张充满辛辣昧的Live CD的第2轨录音重播中,从Antonio Forcione所主奏的钢线结他的声响之中,让我明确地感受到Scarlatti的声音本质上是绝非倾向於一听即令人感到毛管直竖,是一种极具深度而又并非流於肤浅的声音取向,令主奏钢线结他听来仍具张力感以及辛辣味之余,更增添了几分细腻性。而它那份曾经令我感到目瞪口呆的杰出全频密度感、透明度以及细致度在本刊这个room mode更佳的聆听空间裏的表现更加精彩,令这个现场音乐演奏会实况录音的连绵细密性以至一些声音极柔弱的泛音更凸显,临场感一流。

     在FIM以xrcd24母带制作技术再版David Oistrakh与Igor Oistrakh父子演出的《Mozart Sinfonia Concertante K 364,Duo in GK 423》CD碟内的第4轨无乐团伴奏由David以中提琴,而Igor以小提琴对奏的『Mozart:Duo For Violin And Viola in GK.423』的Allegro弦乐录音重播过程中,Scarlatti那非凡的音乐感染力与及凝聚力可谓大放异彩,两父子对奏著的中小提琴的音色不但细致分明,且情感的细腻性亦非比寻常,令声音听来优美而不流於冷漠,且定位高企,音像并不薄削,大小比例恰当,同一段个人熟识的录音,经由它们再生出,竟予人格外感性、格外感人,听後格外难忘。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0:09:22 | 只看该作者
再来的一段LIM以xrcd24母带制作技术再版的《La Fille Mal Gardee》CD碟内第1轨录音重播中更让我充份感受到,原来我在上一回所领略到的那份曾被我喻为杰出的全频密度感顶多只是Scarlatti所能再生的8成水准而已;究其原因,是今回用作监听的Revel Ultima Salon 2的全频密度感更高,能使它们在这方面的潜质更能尽情发挥。这个版本、这段录音我虽然已听过无数次,但我就从未在CD的重播中体现过像这一回的如此高水平全频密度感;因此在弦乐群奏时所重现出的那份连绵细密性实在令人感到叹为观止。论线条感的明确度,此刻的表现虽并非我所听过效果至佳的;但论到每支中小提琴之间的连系性,则只有Scarlatti的音响效果才能目空一切!且优美性之佳,绝对可媲美那次我在老友处曾经历过的重播同一录音原版黑胶的至高无上水平。听过它们的精彩演绎,实在令我回味无穷。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0:09:49 | 只看该作者
改播雨果采用LPCD45母带制作技术再版的《发烧@港》CD—R内的第1轨录音『阳春白雪』,虽然Scarlatti的声音取向并非入於高紧凑性,但在重放这段极度考机的录音时其整体的表现仍非常突出,除主奏琵琶的声音听来充满张力之外,而各伴奏乐器的音响效果亦十分清脆利落,既没半点可间性的倾向沉闷,且质感强烈,低频的垫底十足而又不流於松软,讲柔韧性,效果更属一流。

     重播天乐出品《动态琴皇》CD碟内的第3轨录音时,它们的出色表现著实令我感到有点惊讶!这是由於经验告诉我;凡具有这种声音取向的器材在重播钢琴录音时的表现多属一般。但它们竟能反定律,为我带来了一份对比鲜明,琴声并不流於歪瘦又或过份肥大,其一顶以及一底又去得很尽,且聚焦力十足,质感强烈,以及在Revel Ultima Salon 2的监听下,竟能再生出近乎一此一的音像,讲密度感,效果惊人!

     Scarlatti的音色优美细腻,在临近试音的尾声时,我再刻意透过它们来选播了几张男女人声以至多段优美的弦乐录音,目的是想尽情感受那份像美妙得只应天上有的动人神韵,足证Scarlatti的魅力实在没法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23 18:16 , Processed in 1.1904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