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eih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GG黑胶唱片介绍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4:25:46 | 只看该作者

亨德密特的【当丁香花最后在庭院开放的时候】安魂曲

保罗·亨德密特 (Paul Hindemith,1895-1963),德国作曲家、后入美国籍。指挥家和中提琴家。九岁学小提琴,十四岁成名,同年入音乐学院深造作曲和理论。1915年任法兰克福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并继续从事作曲和室内乐演奏。1927年在柏林教授作曲,并开始音乐理论和历史研究工作。此时写成著名歌剧《画家马蒂斯》。1940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音乐院任教。晚年以指挥家身份往返欧美各地演出。
欣德米特的安魂曲《当丁香花最后在庭院开放的时候》(When Lilacs Last in the dooryard bloom'd)的副标题为“献给我们所爱的人们的安魂曲”,为次女高音、男中音、合唱团与乐团而作,纪念罗斯福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美国人。歌词选用惠特曼的同名诗,由欣德米特自己译成德文。(此专辑使用的是英文歌词)

这张是DG唱片公司1970年代的小花版。

B64I5024.gif (507.73 KB, 下载次数: 228)

B64I5024.gif

B64I5014.gif (297.26 KB, 下载次数: 248)

B64I5014.gif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4:26:15 | 只看该作者
多明戈演绎的威尔第《茶花女》

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使意大利歌剧放射了新的光芒,他是一个个性显著的人物,是应该被提供给新的一代视为模范的人物之一。
曾投考米兰音乐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他的初期作品是以民族的色彩写成的。在意大利风味的热情的旋律之外,他后来又加上了从巴黎学来的国际口音,他的成功也随着扩大起来。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弄臣》(Rigoletto,1851)、《游吟诗人》(Trovatore,1853)和《茶花女》(La Traviata,1853)至今仍是世界各地歌剧院经常上演的作品。他的歌剧里包含着极其美丽的东西,如《茶花女》中的薇奥列塔这个人物和她的死,又如《弄臣》中的四重唱等。
威尔第的伟大,在于他晚年接受了瓦格纳的影响,虽然不是模仿他,但却提高了他自己的歌剧理想。结果他写出了《阿依达》(Aida)(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于1870年创作的四幕七场歌剧《阿依达》),这是一部纯粹的意大利式的作品。后来他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瑟罗》(Othello),不太丰富,不太漂亮,但仍充满了诗意的笔法。而《法尔斯塔夫》则是现代喜歌剧中的一部模范作品。

朱里尼于2005年6月14号周二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布雷齐亚逝世,享年91岁,也成为20世纪著名指挥家中享寿最久的大师之一。这一消息是由他的儿子阿尔伯特·玛利亚·朱里尼宣布的。朱里尼以传教士般的热忱和虔诚,视指挥为己任,一直甘当作曲家的仆人。相较于"指挥皇帝"卡拉扬,更加平易近人,但不失高贵,被民间拥戴为"指挥贵族"。他生前最后的任职是洛杉矶爱乐乐团音乐总监(1978-1985)。他的夫人后来身体每况愈下,朱里尼便辞职,一心侍奉太太1988年指挥家身体状况欠佳,全身引退。

按照专家的说法,在切利比达克逝世(1996年)后,八十岁以上的老牌大师级指挥只剩下三人--除了老当益壮的索尔蒂(1997年辞世)与倒吃甘蔗的君特·旺德(2002年辞世)外,就是朱里尼了。晚年他的活动明显减少很多,而他独具个性的演出也越来越难在舞台上亲炙了。然而观察他的一生,虽然没有像杰利大师那样有志难伸,却也有些难以发挥之处。他的演出确乎有他的一套,只是他要求事事完美的个性给他带来不少麻烦。

这张LP是DG80年代的数位录音,采用与CD唱片类似的的编号方式。

B64I5023.gif (394.53 KB, 下载次数: 227)

B64I5023.gif

B64I5015.gif (261.47 KB, 下载次数: 229)

B64I5015.gif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4:26:38 | 只看该作者
巴伦博伊姆演奏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

贝多芬写的很多变奏曲中,最伟大的是《迪亚贝利》钢琴变奏曲。安东·迪阿贝里(Anton Diabelli)是个成功的音乐出版家,但却是个平庸的作曲家。他出了个主题,请5O名作曲家(包括舒伯特和年轻的李斯特)个别为他所作的单纯华尔兹主题写一首变奏曲。这种作为好像是想向世人表明他有能力——可以在这不高明的主题中,化腐朽为神奇。贝多芬并非只写一首变奏,而是写了33首变奏。

这张LP是DG80年代的数位录音。

3.gif (360.16 KB, 下载次数: 233)

3.gif

B64I5016.gif (231.79 KB, 下载次数: 237)

B64I5016.gif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4:27:20 | 只看该作者
霍洛维茨:1985年在纽约

这是霍罗维兹晚年留下的一张最值得留念和鉴赏的LP之一。碟中薈萃了舒曼、斯卡拉蒂、李斯特、斯克里亚宾和舒伯特的作品。舒曼的“克莱斯勒偶记”,标题出自霍夫曼小说中的人物克莱斯勒,作品题献给肖邦,作於1838年。作品是8首一组的幻想曲,每一段的篇幅不长,但具有个性,而且充满了舒曼的浪漫风格。霍罗维兹的演奏轻灵、飘逸,8个段落都富有韵味,连成一气,也听得出作品的完整性。斯卡拉蒂的两首奏鸣曲(B小调和E大调),对於霍翁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作品,唱片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李斯特的升F大调即兴曲也属於夜曲类型,霍翁弹得不温不火,正如一位乐友所言,味浓,化渣!李斯特的另一首“遗忘的圆舞曲”之三,是平时较难听到的李氏小品,专辑为我“拾遗补闕”了。斯克里亚宾的“升D大调练习曲”算是难度较大的选曲,但作为公认的斯氏詮释大师,时年已过80的霍翁仍然处理得干净利落,显示出宝刀未老的身手。整个专辑的录音信号并不太强,但动态却够大,唱片最后一曲是听眾最熟悉的舒伯特那首“军队进行曲”,录音真够靚,尤其用品质较高的器材播放,钢琴声震厅堂,其声场、密度、弹性,让人吃惊,真达到了一部钢琴所能企及的最大能量!

霍洛维茨:1985年在纽约》/霍洛维茨无疑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位钢琴演奏大师。这张录音收录的是大师1985年在纽约的一系列录音室录音。这些演绎被视为大师晚年艺术造诣的颠峰,同时获得企鹅三星带花和1987年格莱美大奖。
这是一九八五年的录音。他在完成了纪念性的影片「最后的浪漫」后,告诉录音制作人他打算到录音室录音。於是在DG的安排下进入录音室录了这张CD。之前的十几年,他的录音都是现场的演奏会。这张CD弹的都是他擅长的作曲家作品,包括舒曼、史卡拉第、李斯特、史克里亚宾和舒伯特等人的。此后他便开始更多的录音活动,与DG公司建合作关系。
霍洛维兹弹奏时甚少运用踏板,他的技巧与音乐性似让踏板的角色显得丝毫无关紧要。妙的是,他的弹奏一点也没有因失去踏板而音色干燥的现像。他的演奏最容易让人印像深刻的是明显的对比与动态热烙的节奏感,音乐中出现明亮特殊的节奏律动,使得他的演奏变得戏剧性十足,而令其音乐面鲜明耀眼。这张CD的曲目,大部份是属於深具钢琴音乐美感的曲子,如果你是对钢琴曲不很熟悉的爱乐人,可能开始听时会觉得有些难以进入状况,在此建议您从最后一曲改编的「军队进行曲」开始听。这个乐曲让你体会其中趣味的同时,也听出霍洛维兹他老人家那双好比被魔杖点金的手指,所传达出来的魔力。他总是出其不意地在一般人弹弱音的地方弹出几个令人冒汗的强音,在一般人弹强音的部份弹出令人鸡皮疙瘩掉一地的弱音,等你认识他的语法后,你会往下听的。你觉得他的笑容看起来顽皮﹖他的音乐才真是顽皮!

这张LP是DG80年代的数位录音,因为其数量较少以及出色的音效和霍洛维茨超凡的演绎,使得该片成为众多收藏家争抢的热门,在价格上要超越多数的大花版。

B64I5021.gif (387.57 KB, 下载次数: 240)

B64I5021.gif

B64I5017.gif (217.81 KB, 下载次数: 244)

B64I5017.gif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4:31:48 | 只看该作者
巴伦博伊姆演奏的《舒伯特即兴曲集》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这张LP是DG 70年代的数位录音。

B64I5038.gif (316.84 KB, 下载次数: 233)

B64I5038.gif

B64I4998.gif (275.36 KB, 下载次数: 224)

B64I4998.gif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4:32:57 | 只看该作者
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C小调前奏曲》等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活动中,他排名第六,次于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这张LP是DG80年代的数位录音。

7.gif (315.29 KB, 下载次数: 234)

7.gif

B64I5000.gif (217.61 KB, 下载次数: 233)

B64I5000.gif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4:33:15 | 只看该作者
电影音乐《光荣的16天》,由著名的电影音乐配乐家Lee Holdridge配乐,皇家爱乐管弦乐乐团演绎。

Lee Holdridge   性别: 男 星座: 双鱼座 出生日期: 1944-03-03 出生地: 海地,太子港 职业: 配乐家更多外文名: Lee Elwood Holdridge (本名) 美国著名电视电影配乐家代表作有《侠胆雄狮》《美人鱼》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波多黎各人

由美国电影导演巴德·格林斯潘执导。

《光荣的16天》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的官方电影,由美国电影导演巴德·格林斯潘执导的这部影片开启了被称为“格林斯潘”时代的奥运官方电影时期。影片中有一个较长的段落献给了中国代表团的入场式和运动员获得金牌的场面。大约90分钟的段落,这是中国代表团第一次正式走上奥运舞台,这种关注正是代表了当时整个西方对中国的好奇。随后格林斯潘因此片也被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勋章。这部影片融合了大银幕与小荧屏的优点,既注意捕捉赛场内的精彩瞬间,又设法拍摄赛场外的感人故事。影片结尾,伴随着多明戈的男高音独唱,集中表现了颁奖仪式。

这张LP是80年代的数位录音。

B64I5037.gif (376.38 KB, 下载次数: 237)

B64I5037.gif

B64I4999.gif (233.29 KB, 下载次数: 226)

B64I4999.gif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4:33:38 | 只看该作者
萨蒂的舞剧《游行》、米约的《胆小鬼》等,巴黎拉莫洛克斯管弦乐团演绎

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萨蒂,法文名Eric Alfred Leslie Satie,1866年5月17日出生,1925年7月1日逝世,后来自己改名为Erik Satie,法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有钢琴曲《玄秘曲3首》《3首萨拉班德》,交响戏剧《苏格拉底》,舞剧《游行》《炫技表演》和《松弛》等。
法国作曲家萨蒂是一位玩世不恭的音乐怪杰。他虽然未采用巴洛克的风格写作,但以率直质朴的音乐风格著称,其音乐观点对现代音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新古典主义的先驱。萨蒂反对浪漫主义,也反对印象主义。他对 19 世纪末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的后期浪漫主义及表现主义的夸张形式十分反感,说“ 不是出自真诚的音符 , 我一个也不写 !”这种简约主义的风格确实为新古典主义乐派奠定了基础。他还认为德彪西的音乐是近视眼中看到的景象,是粉饰太平的海市蜃楼,同时他也不喜欢德彪西那种过于华丽繁复精细的音乐语言,而提倡简单自然、朴实无华的表达。萨蒂喜欢表现怪诞的形象和狂悖的思想。他的全部创中,钢琴作品所占的比例最高,并多为小品。
在萨蒂的钢琴音乐中既没有庞大的气势,也没有浓重的激情,只有简洁而平静的“白话”,然而他的钢琴作品却常冠以奇特或有讽刺意味的标题,如《几百年和一刹那》、《中午的晨曦》、《脱水后的胎儿》、《害牙疼的猫头鹰》等等。他那玩世不恭、辛辣怪诞的作风恰恰与印象主义的艺术风格大相径庭 , 萨蒂最具代表性的钢琴曲《3首梨形小品》就是为了答复德彪西那句 “萨蒂的音乐缺乏形式” 的批评而作的。意即他的作品形式就是梨形①。《3首吉姆诺培迪》也是萨蒂的代表佳作。乐曲由单纯的旋律构成逐次反复的乐节,而在低声部支持旋律的仅为一些简单的节奏和单一的调式化和弦。整首曲子的音乐进行淳朴明净、色彩淡雅、毫无虚饰。
(在法国人的日常会话里 , 梨是指痴呆、愚笨的意思)

达律斯·米约Darius Milhaud,1892年9月4日-1974年6月22日,犹太血统的法国作曲家,六人团成员之一。

米约生于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09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老师包括丹第和维多尔等。后来担任法国驻里约热内卢使馆随员。返回巴黎后成为包括了弗朗西斯·普朗克和阿尔蒂尔·奥涅格等人的六人团成员。1940年移居美国并在美国教书。1974年在日内瓦逝世。
米约是20世纪产量最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风格深受爵士乐以及六人团成员普遍偏爱的新古典主义乐派的影响。代表作包括爵士风格的芭蕾《屋顶上的牛》(即《无事酒吧》)等。
代表作有歌剧《可怜的水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芭蕾《无事酒吧》(或《屋顶上的牛》)《世界的创造》,12部交响曲,管弦乐《普罗旺斯组曲》《法国组曲》,大量协奏曲,18首弦乐四重奏,钢琴《忆巴西》(后改编为管弦乐)《胆小鬼》(双钢琴)等。

这张LP是DG80年代的小花版。


B64I5034.gif (454.36 KB, 下载次数: 228)

B64I5034.gif

8.gif (265.57 KB, 下载次数: 228)

8.gif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4:33:58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演绎斯特拉文斯基的《C大调交响曲》、《D大调弦乐协奏曲》等,CD圣经推荐版本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

这张LP是80年代的DG小花版,版权标注“Made in west germany"。

B64I5030.gif (438.38 KB, 下载次数: 241)

B64I5030.gif

B64I5007.gif (264.83 KB, 下载次数: 244)

B64I5007.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1-15 18:57 , Processed in 1.1407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