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505|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定位感靓得惊人,中频段饱满——Capriccio Continuo "Admonitor”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9 11:0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锺一以往对Ensemble喇叭的印象,就是靓声,但始终引发不起我去拥有,原因不明,可能是价钱因素,可能是体积,可能是外形,可能是……。今天,试听了一款来自义大利ATD(Audio Transducer Design)旗下Capriccio Continuo(下简称CC)系列,名字叫“Admonitor”的书架式喇叭仔。第一眼看,说真的,还以为是Ensemble,就连用来承载著扬声器的配套脚架,也跟Ensemble好像没有分别。那究竟CC和Ensemble有关系吗?有待查证。

单看见声箱已爱上了

     就以代理附来的一份介绍小册子,看见除了Admonitor之外,再有另一个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型号Admonitor Preference,细看资料,仅是找到二者采用的高音单元不同。小册子中还有一款叫Submonitor的较高身声箱,原来是细Admonitor或Admonitor Preference作为低音延伸配套之用,喇叭仔直接放到Submonitor上面即成。

说回今个月要介绍的这款Admonitor,踏进试音室时它已经接驳好喇叭线,正在播唱著一张女声精选录音,……为什么中频段会是如此饱满的?再往器材架看,正在推动这对书架扬声器的是mbl7006合并扩音机,当天试听这部合并机时,已发觉它重播人声是有著一股魅力,吸引人去听,但那种饱满感觉,印象中总不及如今匹配Admonitor,还记得试听mbl7006时曾经推动过Focus Audio的Master 2.5,这是个中型的座地式声箱,从任何角度看它的低频必定会此Admonitor多,但话虽如此,中频段的饱满和中气,锺一这是较喜欢Admonitor。诚然,Admonitor给我印象确实是良好的,其中得分颇高部份,是来自那个外观漂亮到极点的声箱,它的黑色钢琴烤漆光亮得叫人舍不得用手去触摸,面板带有倾斜度,还加入了一些起伏,房间内以灯光照耀,哗!靓到无伦。扬声器面板上有一块黑色纲,这块网用磁性吸著(为配合面板起伏,面网也有特定外形),在纲的背後还有黑色吸音材料贴著,跟昔日的Ensemble类似。

11.bmp (396.44 KB, 下载次数: 230)

11.bm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1:03:57 | 只看该作者

单元大有学问

Admonitor是二路二单元设计,采用一个向丹麦Hiquphon订制的20mm直径丝质半球形高音单元,对下是一个130mm直径的Zellaton中低音单元,声盆以一种名叫Ariace II/GTi三文治结构制造而成。这两个使用的都是CC的老板Joseph Szall(义大利人)十分信赖兼喜欢的,先说Hiquphon高音单元,据说此单元已推出超过30年,经过无数次的多番改良,Joseph Szall认为这单元是他所知范围内最好的,频宽由2kHz至20kHz,定位感非常好,而且扩散角度也十分广阔。

     再说中低音单元,原来CC老板Joseph Szall正是这个皱铝盆单元Zellaton的设计者。但根据Joseph自己解释,Zellaton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德国Podzsus博士於1934年发明的。他目前使用在CC型号上的,已算是第三代改良了。一如刚才说,振膜以Ariacell/GTi三文治式结构制造,cell代表三文治内有许多不同大小的密封空间,这些小空间有如细胞般分布到三文治结构内,三文治的内层材料是Syntactic Polymer Hardfoam,外层是石瞾纤维。

     在单元表面,可清楚看见满布不规则的黄点,到底这是为美观修饰,抑或是有实质用途?原来,那些黄点是用真空将鈇离子化,然後再啧在单元上,目的是调节振膜的重量。Joseph表示,这个Zellaton单元在微弱音量时,分析力和细微的动态,均堪称一绍。
3#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1:04:35 | 只看该作者

声音逼真扎实

Joseph Szall究竟是何许人?他是意大利人,今年47岁,在德国读大学,懂五国语言,早於1977年开始为音响杂志撰写文章,对研制扬声器兴趣浓厚,1981年自己成立一家名为AudioPhysics(并非德国那家),1985年开始,Joseph更为不少著名的扬声器制造厂设计单元和产品。

     试听过程中,处处让锺一感觉到Admonitor的声音,是极之逼真,人声、鼓敲击、结他,无论是以mbl 7006原子粒合并机推动,又抑或是以四支EL34为强放管的Air Tight ATM-1S推动,基本的个性仍是存在不变的。据厂方解释,Admonitor是原为录音室而设计的多声道监听喇叭,Ad,是Advance先进,然而monitor即录音室的监听喇叭。厂方再补充,设计Admonitor时,是希望在多声道和二声道上,同样拥有理想的声音表现。亦由於多声道系统可加上超低音,因而Admonitor的声箱和使用单元也毋需太大;至於二声道系统上,若果有乐迷和发烧友觉得Admonitor的低频量感不足够,可考虑加上同厂的Submonitor辅助低音。但,锺一告诉大家,除非阁下是嗜食低音者,否则,在200至300平方尺面积范围内,Admonitor的低频能量和下潜能力,锺一认为是足够,更已经能满足各种不同音乐类型的聆听要求。
4#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1:05:09 | 只看该作者

摆放容易

文章之前说过,Admonitor是可匹配外型衬到绍的脚架使用,脚架不算太重,试听时当然亦一并用上。此脚架一望而知同样是经过悉心设计,把Admonitor放上,实有浑然一体感觉,在家中客厅摆放,雅致得体,太太保证不会唠唠叨叨。脚架的上层与扬声器底部接触的平面处,厂方加了四颗防滑避震的圆形脚垫,Admonitor放上去是稳阵到极。厂方绩称,该脚垫有延展低频之效用。

     试听Admonitor的过程在本刊细试音室进行,开始先使用mbl 7006合并式扩音机去推动,播唱过几张靓人声录音後,是时候摆位了,有一点发烧友必需注意的,是在Admonitor的背後上半部份,开了一个很大的低音反射排气孔,扬声器的背板记紧不可摆放得太接近後墙。另外,此排气孔的反射内管,并非直管,而是拗曲成90度转角的L形管。何解要这样设计呢?有可能是排气孔开在上半位置,而中低音单元却是在靠下方,为了让单元的背波气流,可顺畅地传送出声箱外,因而将排气孔设计成向下弯的L形。曾经尝试把音量扭大,然後用手贴在孔的出口,奇怪地只有较大且低的频段,才可感觉到一阵短暂而且急促的能量。

     经一番尝试,最终决定以toein较大的角度摆放,坐在皇帝位几乎是看不见喇叭的两侧面板,再尽量往前拉出,离开後墙,这时候声音的密度感、乐器和人声结像、音场深阔感等,已有绝佳表现,锺一只花了大约十分钟而已,剩下来还要做的,就只有逐少逐少的微调,但肯定改变的幅度是绝少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1:05:58 | 只看该作者

容易推动

配合当天试听Admonitor的器材还有Ayre Evolution CD Player。摆了一个觊位之後,再把Jennifer Warnes《The Well》播唱,人声比未摆好位之前更靓,立体感更厉害,连带人声的高度、口形亦是十足的像真,一点都不似是细喇叭仔发出来的声效。把mbl 7006的音量掣逐少逐少加大,鼓敲击产生的低频,坦白说,在此这房间再大一倍的面积中播唱,亦肯定会足够的;为想尽快证实Admonitor是否容易推动,立即换上另一张CD——普通版的《阳春白雪》,细节之丰富简直就令锺一觉得『听唔切』,到後半段几下的大鼓敲击,鼓皮声响坚韧实净,仿佛是槌槌到肉,低频能量感超凡,资料显示,Admonitor的灵敏度为87dB/2.83V/m,效率未算太高,但一部120瓦(8Ω)的原子粒合并机已能把Admonitor推得头头是道,低频虎虎生风,令人无话可说了。

     在试听过程的後半部份,锺一再把Admonitor跟Air Tight ATM-1S真空管合并机配搭,虽然轮出的功率此mbl少,但对扬声器的控制力仍不算太弱,低频的下潜和冲击力尚算可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1:06:26 | 只看该作者

高频段通透流丽

若果要锺一在mbl与Air Tight之中,选一个较佳、较全面能好好推动Admonitor的配搭,不用多问,肯定是mbl了,功率轮出较大,对细小声箱的扬声器而言,通常都会比较有利。

     Admonitor给锺一印象,不单是中段饱满,它高频段的表现,亦属丰满而且甜美,听《Albinoni:Adagio》柏林爱乐/卡拉扬,弦乐大合奏产生的高频效果,是高贵而且通透流丽,在音场结像的最顶上方,彷佛是看到一层光泽,把内里的乐声重重包围著。除了弦乐,现场的钢琴独奏,同样能感受得到Admonitor高频段通透之特性,播唱一张《Horowitz in Moscow》,琴声表现清爽有劲,高音琴键部份仍是带有一股甜味和光泽,透过Admonitor欣赏Scarlatti、Mozart的作品,觉得是尤其悦耳的,那种清新、无压力的音乐气氛,令人越听越觉开心。另外,此录音还包含了丰富的现场残响,Admonitor重播出来不单是完全没有打上折扣,它采用的Hiquphon高音单元之扩散角度宽广,刹那间『空气』就散满了整个聆听空间,衬托著Horowitz美妙的琴音,感觉份外华丽。
7#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1:07:16 | 只看该作者

出乎意料的低频表现

很多发烧友说,细喇叭仔一定要在细小房间内使用,才会有足够低频。锺一意见不同,我认为只要喇叭仔是『高质素』的话,又那怕在大房间内玩呢?可以肯定的说,玩得靓声的机会,比在细房间中更高。其中原因是大房间的面积宽阔,大空间中的海边墙壁必定距离更远,中低频的驻波问题自然大幅减少,就是这样,高质素的喇叭仔便可以尽情的,把自己原来的本色发挥出来,中低频和低频延伸性平衡而且自然,亦自动补偿了喇叭仔先天性低频量感不足情况。Admonitor亦极有可能是这类型高质素的喇叭仔,它在重播鼓敲击乐时,产生的低频,是极端惊人,播《Manger》试音碟,Track 15“Jazz Variants”,由静态开始,慢慢的进入高潮,到最激部份的鼓敲击声响,保证你会发觉Admonitor是非常厉害,它完全不似细喇叭仔,鼓声不单是结实,鼓皮声亦同样逼真到极。忍不住再播另一张试音碟《Ultimate Reference CD》,选了“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Mating Dance”、还有『没人性』的“Volcano”,以正常再大一点音量播唱,又是爆过天翻地覆,整对Admonitor尽显其『捱得』的特性,大鼓下下到肉,低频一浸一浸的飘到脚前,心想:它的而且确是不可小觑的喇叭仔哩。

总代理:标致音响
8#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1:09:49 | 只看该作者

最好的小喇叭之一 Capriccio Continuo Admonitor喇叭

Admonitor高頻段好像抹著一層蜜,不僅特別的甜美,連光澤也好像在聲音表面上流動,幾乎可用波光瀲灩來形容。只要是高頻段會出現的樂器聲音,如小提琴、鈸、三角鐵、鋼琴的高音鍵等,您都可以看到一層光澤,感受到清澈柔和的亮度,以及雋永的甜味。

       二音路低音反射式書架型喇叭,採用20mm軟凸盆高音單體一支,130mm Gti三明治式中低音單體一支,頻寬45Hz-22kHz,效率87dB,平均阻抗8歐姆,分頻點2750Hz,體積350x185z280mm,淨重約8公斤。


       Admonitor的箱體呈現梯形結構,全身高貴黑色鋼琴烤漆,面板傾斜而有弧形,在燈光照射下十分漂亮。


      Admonitor的高音單體或中低音單體都與眾不同,尤其是那個中低音單體,肉眼看起來好像是透明的,上面還有斑點,其實那是不透明的三明治式結構振膜。


         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多年來錄製許多相當特殊的曲目,「雙龍出海」就是其中一張傑出的打擊樂器錄音。一般打擊樂器演奏聽來難免單調,但是這張卻充滿不同風情,相當好聽。當然,它的錄音效果也是第一流的,可以充分測試音響器材的暫態反應以及各類打擊樂器的真實質感。(CD編號:雨果KG 1029-2)


        焦點:暫態反應非常靈敏,能夠展現非常細微的聲音細節,活生感第一流,高頻段華麗甜潤,中頻段飽滿,低頻段向下延伸自然,能夠承受大功率而不崩潰。


       搭配建議:只要不是太離譜的擴大機都能夠讓Admonitor展現出真正的自我,真空管或晶體機都可以,包括用日系高級擴大機來驅動都非常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1:10:10 | 只看该作者
喇叭這檔子事實在太奧妙了,簡簡單單一個木箱,裝上二個或更多單體,箱子裡再以電阻電容電感組成一個分音器,這樣就能夠把各種樂器或人聲再生出來。更讓人想不通的是,為什麼同樣是二個單體裝在一個箱子裡,有些喇叭聽起小提琴來刺耳難耐,有的卻甜美亮澤?有的聽起來聲音畏畏縮縮的,有的卻寬廣堂皇?這箇中道理我實在想不透,尤其是當我聽過 Capriccio Continuo(以下簡稱C.C.)Admonitor喇叭之後,更多的疑問盤據在我心頭:為什麼這麼小的箱體、這麼小的單體卻能夠把江蕙的「愛著啊」唱得那麼好?為什麼能夠把慕特的「Tango Song And Dance」表現得那麼迷人?為什麼能夠把「Without You」爵士樂唱得那麼現場?又為什麼能夠將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那麼複雜的演奏表現得那麼清澈清楚?還有,為什麼它的聲音會那麼甜?這麼多疑團盤據在我心頭,唯一能夠肯定的是,C.C.的老闆兼設計者果真不是普通人物。



喇叭界的奇才

          C.C.的老闆Joseph Szall何許人也?原來他就是那個手工皺鋁盆中低音單體Zellaton的設計者。他是義大利人,在德國唸大學,能說五國語言,今年才46歲,卻早在1977年就開始替音響雜誌寫文章,並且研究喇叭。1981年,他就自己成立一家名為Audio Physics的音響公司,比德國那家同名公司早了六、七年。1985年起,他開始替許多有名的喇叭廠設計單體與喇叭,跟他合作過的喇叭廠「族繁不及備載」。


         說起Zellaton單體,Joseph告訴我那並不是他的發明,而是德國Podzsus博士在1934年發明的,目前他用在Admonitor身上的可說是第三代。這種單體最特殊的地方就在於振膜,它屬於三明治式結構,不過是非常特殊的三明治式。Joseph說這種三明治結構稱為Ariacell/GTi。Ariacell難道是「詠歎細胞」嗎?當然不是!它指的是三明治內部有許多大小不同的密閉小空間,這些小空間如細胞一般分佈在三明治結構內,而且比較小的細胞分佈在越靠近表面的地方,比較大的細胞則分佈在比較深層之處。整個三明治結構內層材料為Syntactic Polymer Hardfoam(一種硬泡棉聚合物)。而二層外膜採用石墨纖維,這些石墨纖維織在金屬矩陣結構裡。老實說我不懂這是什麼材料,用肉眼也根本看不出那是什麼,總之從文字說明中看起來相當神就是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1:10:33 | 只看该作者
振膜學問大

         再來,這個中低音單體還有一處與眾不同,那就是振膜表面上噴有不規則的黃點,到底那是什麼呢?難道只是美觀嗎?不!那是用真空將鈦離子化(電漿化)之後噴上去的,其作用在於調節振膜的重量。這種作法跟以前Ensemble喇叭那個Zellaton單體上的皺紋鋁膜(只有8 Micron厚度)的作用相同,是為了讓聲音更好,無關視覺噱頭。


          Ariacell/Gti單體除了振膜特殊之外,它的音圈與磁鐵結構也有獨特處理,它在磁鐵中加上一個Faraday Ring銅環來讓磁性更線性,而音圈則是以扁平線繞製,整個單體可以承受很大的功率,難怪我開大聲聽Admonitor時都不感覺會緊繃。到底這個中低音單體是跟那家廠買的呢?Joseph說是特別訂做的,不過並未告訴我找哪家廠商訂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9 17:24 , Processed in 1.2406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