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645|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唱片步行街(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9 15:0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Bruckner一共作有、0部交响曲,这十部中,真正有标题的只有第四号为《浪漫》》,除这10部交响曲就是5部弥撒曲、一部安魂曲与其他一些宗教音乐。第四交响曲是Bruckner艰涩作品中最浅易的一部,有着光辉灿烂的音响效果。

    Bruckner的交响曲常常是以神秘的、“云状音群”开始的——弦乐声部演奏出安静的震音或者是颤音——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主题旋律的动机或者是呈拱形的旋律线条。Bruckner通过织体结构的突然转变,表现出他令人惊异的精确变化。许多浪漫乐派的作曲家都喜欢把富有表现力的管弦乐音色加以融合或变化。Bruckner常常会大胆地使用对比的方式,创造出巨大的声音色块的音效。他把演奏管风琴的经验用在管弦乐队的表现风格上,用中止或者是“呈阶梯状”的发展来制造音量或色彩的变化效果。

     Bohm是Bruckner作品的当然人选,他对这部带有浪漫气息作品的把握很符合自己的艺术气质,既堂皇又不失清澄。Bohm细腻醇郁的指挥特质,与Bruckner交响曲中的神秘意境不谋而合,令乐曲于缓步构筑的高潮处力透万钧,他十分流畅地抓住了作品的旋律线,同时又表现出庄重巍峨的气势,作品的细节刻划和整体结构都处理得相当完美;Bruckner以人、神与自然三个向量所构建的“浪漫”交响曲,B6hm为它们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全片录音极具空间感与真实感,弦乐细节与铜管的洪亮均美得叫人动容,乐队整体效果却又平衡得当,如此般演录俱优,无怪留声机杂志列其为录音史上一百大名盘。

    布鲁克纳的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74年。“四交”是这位大器晚成的作曲家10首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一首,该作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风景秀丽的一个小村中完成,以后又有多次修改。布鲁克纳后来将其冠名 为“浪漫”,反映了作品的内容和气质,而且,这部交响曲确实成为了古典浪漫时期的一部名作,是作曲家所有交响作品中最动听的一部。该作无论从结构.音乐内涵以及配器等诸方面看,都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交响诗篇。迄今为止,世界著名唱片公司推出过好几部录音版本。此碟系由卡尔·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录,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名版录音。其原始录音出自1974年,为当年Decca引以自豪的模拟录音范本之一,没想到,现在又见到这个珍品版本。不过,它已变成2007年最新版本,而且是“重新灌录版”(Remastering)。由于使用了96kHz/24bit重刻技术,使整个演奏的音质音效得到了新的提升。聆赏这部交响巨作,四个乐章都能让人获得了全新的音响感觉。如平静而快活地第一乐章中,圆号奏出的第一主题,不但具有一种朦胧美,而且也具有以往的录音中少有的那种铜管穿透力。这声音宛若森林的低语;中提琴和小提琴表达的第二主题则相对宁静而轻快,而铜管群奏的第三主题,又具咆哮的暴风雨的音效,与前面的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章里犹如叹息般的中提琴和小提琴,类似悲歌大提琴,第三乐章的谐谑曲的灵动变化,第四乐章终曲里的主要主题和暴风雨动机结合,均呈现出绚丽多姿、变化万千的交响奇观。

1.gif (196.57 KB, 下载次数: 203)

1.gi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1:34:37 | 只看该作者

极致立体声一号-红袖子

曲目:
1.榮耀之歌-選自《彌撒探戈》
2.假面遊行
3.四月五日
4.忘卻
5.再會諾尼諾
6.玉蜀黍
7.布宜諾賽勒斯的訴說
8.流水槽
9.給Blanca的象牙鍵盤
10.再見,我的彭巴草原
11.極限探戈
12.鄉愁
13.自由探戈
14.回歸
15.探戈狂想曲
16.假面遊行

简介:
    大红色的袖子,绽放着生命的热力,她源自于皮亚佐拉一种特殊曲调,代表着最激昂的歌者、风琴手与舞者的节奏,以及观众的呐喊交错,澎湃互动,到了最激昂、最狂热的境界,秉持着探戈柔中带刚的艺术理念,此专辑以温柔感性为骨,力量奔放为体的严苛标准,挑选出16首结合力与美的极致美声,集聚多国人气乐手,囊括爵士、蓝调、古典等激昂的探戈,探触我们情感最深处。风格各异的超值巨作,保证让所有乐迷不留遗憾,一次听过瘾,为了呈现更完美的录音质量,更是不惜砸下重金,远赴德国制作,我们坚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如此绝对,只为了呈现最好的音乐,献给您,亲爱的音乐偏执狂。
32#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1:33:58 | 只看该作者

极致立体声二号-庄严

聆听这张专辑,你会为其中丰富真挚的音乐情感而感到惊讶与感动! 当然,高水平录音,也是这张专辑的最大卖点。只使用一套立体声麦克风的单点录音,让所有乐器显得特别活生温暖,毫无多轨混音的人工味与不自然感。无论是乐器或是人声,都显得无比真实、轻松而自然。那种彷佛身临乐队演奏现场的逼真感,真是音响迷的一大享受。
    转录成CD盘后,不但更成功地维持了模拟母带的超高分辨率,更加入了立体声的音轨,在Hi-Fi系统上聆听,那种强烈的空间感与自然的丰润音乐,除了感动之外还是感动!就算没有百万音响来回放,本片CD仍然可以表现出最多的原始讯息,是音响迷、古典迷理所当然的收藏!

    长久以来,摄影一直是我的爱好,和录音一样,摄影同样是在完成“记录”的功能,快门的喀嚓声仅是第一步,照片的冲洗和后期处理往往比按下快门更能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摄影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音乐和录音亦是如此。作曲家在作品中抒发情感的途径无不遵循一定的规则,理性的规则,巴赫工整的对位、贝多芬严谨的结构……
    录音是一件很奇妙的事,需要具备许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声学、电学、计算机、戏剧、音乐等等,麦克风收录现场的声音,仅是开始,紧接而来的混音和母带处理更不容马虎,不仅要掌握原有收录的声音质量,同时必须拿出制作人所要求的精神与内涵,考验从业者本身的艺术、哲学与音乐等的素养。最后是母带后期制作,对这一范畴的工程师有很高的要求,因为他已经跳脱对内容本身的关注,对声音挑剔到无以附加的地步,要为录音出版做最后的质量管理,确保该唱片在任何机器与环境播放时有平均的声音表现,同时要对录音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处理到近乎不存在,或将混音与剪接过程所失去的颜色和清晰度加以补偿,确保其讯号的完整性,这样的工作需要一位不仅懂录音、熟悉混音制作的录音师,更重要的他必须有比前者更挑剔的听觉敏锐度,对专业设备的系统架构概念更胜于对器材的操作。立体声的价值在于向听者传达录音空间的三维感和发声物体的实体感,在多声道环绕声大行其道的今天,唯有立体声才能正确重现现场的透视结构,因此,双声道立体声的地位无法被取代。

     ABC(国际)唱片与我有过多次愉快的合作,什么才是优秀的唱片录音?这是我们在交流过程中,最常讨论的问题,让乐器出声很简单,但是让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绝不易,以录音师的角度而言,唱片制作的难度如同演奏乐器,能否在唱片中听到每一件乐器的声音?空间的声音?音乐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自身的声学空间位置,同时还要注意频率响应的平衡。

   《极致立体声》系列酝酿已久,我希望能通过这五张唱片向亚洲音响发烧友表达我心中优秀录音的定义。在选曲上,以我最熟悉的欧洲古典音乐为主——动态凌厉的管弦交响、沁人心脾的美妙歌喉和舒缓雅致的夜曲,亦收录了善于营造温馨浪漫情调的用JAZZ手法改编的古典乐曲。

   Jacques Maritain在《道德哲学》中提到:人类的感官世界由迷醉我们的温馨和快乐组成,我渴望用这系列唱片验证这句至理名言。(以上转贴)

曲目单:
       
01、 噢, 命運女神  選自《布蘭詩歌》 作曲:卡爾•奧爾夫 2:30  
O Fortuna    From Carmina Burana    Composer: Carl Orff   
02、 《漢第德》 序曲   選自《漢第德》 作曲:伯恩斯坦 4:33  
Overture To Candide   From Candide   Composer: Leonard Berustein   
03、 朝氣蓬勃的快板   選自《第五交響曲》 作曲:貝多芬 1:42
I Allegro Con Brio   From Symphony No. 5   Composer: Beethoven   
04、 皇家進行曲  選自《大兵的故事》 作曲:斯特拉文斯基 2:42   
The Royal March    From The Soldier's Tale   Composer: Stravinsky   
05、 噍!四隊舞      選自《卡門》 作曲:喬治•比才 4:22
No. 25 Choeur et Scène:《Les Voici! Voici la Quadrille》  From Carmen   Composer: Georges Bizet   
06、 夏 急板       選自《四季》 作曲:維瓦爾第 2:47  
Presto From Summer   From Four Seasons   Composer: Vivaldi   
07、 圓舞曲       選自《葛蓓莉亞》 作曲:德里布 2:10
Waltz   From Coppelia   Composer: Lèo Delibes   
08、 桑巴    選自管弦樂《嬉游曲》 作曲:伯恩斯坦 0:58  
Samba   From Divertimento For Orchestra  Composer: Leonard Bernstein   
09、 愁世的飲酒歌 選自《大地之歌》 作曲:古斯塔夫•馬勒 9:06  
Das Trinklied vom Jammer der Erde   From Das Lied von der Erde   Composer: Gustav Mahler   
10、 喇叭號聲   選自管弦樂《嬉游曲》 作曲:伯恩斯坦 1:21  
Sennets And Tuckets   From Divertimento For Orchestra   Composer: Leonard Bernstein   
11、 凱旋進行曲     選自《阿伊達》 作曲:威爾第 8:50  
Marcia e Ballabile (Grand March & Ballet) & Vieni, O Guerriero Vindice   From Aida   Composer: Verdi   
12、 在修道院的花園裏 作曲:凱特爾貝 5:34  
In A Monastery Garden    Composer: Albert William Ketelbey   
13、 喧囂        選自《西城故事》 作曲:伯恩斯坦 3:05  
The Rumble     From West Side Story    Composer:Leonard Bernstein   
14、 1812序曲,作品49號 作曲:柴可夫斯基 3:48  
1812 Overture, Op.49    Composer: Tchaikovsky   
15、 加洛發舞曲    選自《布拉班特的珍妮維芙》 作曲:約克•奧芬巴赫 2:17  
Galop    From Geneviève de Brabant  Composer: Jacques Offenbach   
16、 雞腳上的小屋與基輔大門 選自《圖畫展覽會》 作曲:穆索爾斯基 9:04  
The Hut on Fowl's Legs & The Great Gate at Kiev Composer: Modest Mussorgsky
31#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1:32:3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张极致立体声录音的小夜曲专辑,名家的演绎,发烧的录音,曲调悠扬的古典乐,满足您最严苛的标准。首首严选精彩之作,在此献给每一双不轻易妥协的耳朵,感谢我们都是美乐的偏执狂。希望这不只是您耳里稀罕的录音,更是您梦寐以求理想的"夜莺"。现在,您准备好与音符一同晕眩了吗?


   如果你对音响的质量不太挑剔,基本上,你可能会漏失掉很多声音的细节。不论是录音中特别作出的人工音效,或者是讲究自然原音所录制出的临场感,一首失真的音乐,可能让你会感到头痛,这如果是录音师的问题,那当然就构不上称为一张好录音,但如果是你音响的问题,那就非常的可惜了。


    一对不容妥协的挑剔耳朵?一套专属行家的顶级音响?一颗乐历丰富的澎湃真心?如果您拥有以上其中一点,那么恭喜您了。


唱片内容:
01、 G大调弦乐小夜曲 K.525 第一乐章快板 5:37
     Serenade in G Major, K.525 1st Movement: Allegro

02、 小夜曲 4:10

     Serenade
03、 爱的喜悦 3:34

      Liebesfreud
04、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月光》第二乐章 6:07

     Piano 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27 No.2 "Moonlight"
05、 绿树成荫 选自《塞尔斯》 3:12

     Ombra Mai Fu From Serse
06、 幽默曲 3:32

     Humoresque
07、 六月—船歌  选自钢琴套曲《四季》 5:22

     June--Barcarolle Op.37 No.6 From Tchaikovsky: The Seasons, Piano Suite
08、 离别曲 4:36

     Tristezze (chanson de l'adieu)
09、 妈妈教我的歌 2:54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 Op.55-4

10、 夜曲 4:38

     Nocturne
11、 索尔维格之歌 6:03

     La Canción de Solveig
12、 歌唱祖国 3:58

     Song of Our Homeland



5.jpg (30.32 KB, 下载次数: 140)

5.jpg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1:26:36 | 只看该作者

极致立体声三号-欧罗巴之夜

此专辑辑录的曲目,经特别编曲的爵士手法,再加上无可挑剔的演绎与制作技术,使那些被顶礼膜拜供于音乐殿堂之上的不朽古典乐章再次焕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指挥家鲁迪 慕斯迈耶(Rudi Moosmeier)是非常棒的CD直刻指挥,因为这种方式不能剪接,也无法做后期处理,一切就等于是现场演录,所以指挥需要具有果决而敏锐的个性。为保持现场100%的动态再生,本专辑采用玻璃母版直刻工艺,其DHM96 Stands直刻系统为杜绝交流电的干扰,是采用电池供电,以保证Mastering过程中的绝对纯净。

特异独行的录音师布莱尼西 阿特曼 (Breinich Altmann) 对于音乐性追求始终如一,他不仅有最好的硬件器材,也自己找寻艺人,录制出精致而大量的唱片。此专辑由他亲手操刀,发烧至极,从头到尾都维持着一流的音响效果,让所有的乐器起来都是那么地真实,一整片的音乐在任何系统中听来都非常过瘾,令人心醉驰迷,钢琴手演奏时手指与琴键的触感以及琴弦的张力,也有如真般的质地。结像立体、氛围浓郁、色彩极其丰富,起伏转折处也是活灵活现。

曲目简介

01、 土耳其進行曲 作曲:莫扎特   
02、 交響曲40號,第一樂章 作曲:莫扎特   
03、 夢幻曲 作曲:R舒曼   
04、 乘著歌聲的翅膀 作曲:F门德尔松   
05、 匈牙利舞曲第五號 作曲:J勃拉姆斯     
06、 G弦上的詠歎調 作曲:巴赫   
07、 幽默曲 作曲:莫扎特     
08、 愛的歡樂 作曲:F克萊斯勒   
09、 母亲教我的歌 选自《吉普赛歌集 》 作曲:F门德尔松   
10、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4号) 第一乐章 作曲:F门德尔松  
11、 鳟鱼 作曲:F舒伯特   
12、 頌贊的祈禱 作曲:F舒伯特   
13、 小步舞曲 作曲:巴赫   
14、 間奏曲 选自《卡门》 作曲:G比才
29#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1:25:14 | 只看该作者

极致立体声五号-绝对人声

极致美声,与您分享,不管是爵士乐、民谣、美声,或是纯净之声,我们都坚持呈现最好的声音和最好的录音,绝对不辜负您的耳朵。 我们集音乐之大成,从上千首的歌曲中挑选做成这个发烧人声的精选专辑,真是项艰巨的工作,可以称得上是极致美声的「希望工程」,一项最美丽的音乐工程。

生命般的轻松歌唱,展现出特殊的音色变化与美感,原因无他,录音效果实在太惊人了。光是那种活灵活现的形体感就少有其它录音能与之匹敌,彷佛让人直接感受到演唱时嘴唇那种迷人的逼真质感,绵长的伴奏旋律还有空间中激起的残响等等,都是人声录音的最高水平。当然,除了主唱外,伴奏编制不大的乐团均匀的分布在整个音场中,音场的宽度令到聆听室的墙壁都似乎被蒸发了。

长久以来,摄影一直是我的爱好,和录音一样,摄影同样是在完成“记录”的功能,快门的喀嚓声仅
是第一步,照片的冲洗和后期处理往往比按下快门更能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摄影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音乐和录音亦是如此。作曲家在作品中抒发情感的途径无不遵循一定的规则,理性的规则,巴赫工整的对位、贝多芬严谨的结构……
(以上转贴)

【曲目简介】:
01.圣母玛利亚Madona 4:26
02.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 3:35
03.更远Farther Along 3:48
04.精彩世界What A Wonderful World 5:12
05.星团 Stardust 3:26
06.我和我的心 My Heart And I 3:07
07.海枯石烂 Till The Rivers All Run Dry 3:30
08.如此美好 So Nice 4:43
09.爱尔兰的微笑 When Irish Eyes Are Smiling 2:46
10.地心引力 Gr****ity 3:48
11.如果 If 2:41
12.你今晚的样子 The Way You Look Tonight 3:17
13.祝你圣诞快乐 H****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4:39
15.奔放的旋律 Unchained Melody 4:00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1:21:07 | 只看该作者

典范录音RR-11CD:死都要听的《HIFI断头台》科济安指挥美国犹他交响乐团

【作品介绍】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为音乐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决定性的大门。在当时,浪漫主义正从文坛、画坛渐次席卷到乐坛,柏辽兹正好恭逢其会。只不过,法国人讲究优雅细致,不像德国追求的是严肃与厚重,因此在交响曲这样讲究形式结构的曲风上,法国人一向少有杰出的发挥。但柏辽兹这位鬼才却创作了《幻想交响曲》,把守交响曲进入浪漫主义的第一个关口,也打破一般人认为“法国人不擅创作交响曲”的观念。

当时浪漫主义在法国正如鱼得水般的风行,在诗坛、画坛、乐坛都各有代表人物,诗坛是雨果、绘画则是德拉克洛瓦(Fugene Delacroix),音乐方面就是以柏辽兹为尊。浪漫主义的微言大义,主张艺术应有尊重创作者的绝对自由,而在音乐方面表现出来的,则是对于炫目展技的高度兴趣,例如李斯特的钢琴、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出,而管弦乐方面柏辽兹无疑是“管弦超技”的先行者,他所写的交响曲与过去此类曲目有极大出入,无论在乐曲规模、乐念发展、乐章数,柏辽兹的手法像是脱缰的野马般,完全不受前人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挥洒起来。他留给世人《幻想交响曲》、《意大利的哈洛德》、《罗密欧与茱丽叶》、《送葬与凯旋大交响曲》等“交响曲”作品,其中最知名的《幻想交响曲》完成于1830年,当时舒曼尚未开始写交响曲,而布拉姆斯都还没出生呢!

曲目列表
Symphonie Fantastique
1. Reveries-Passions
2. A Ball
3. Scene in the Country
4. March to the Scaffold
5. Dream of a Witches' Sabbath (with orchestral bells)
Pause
6. Dream of a Witches' Sabbath (with church bells)

0.jpg (36.9 KB, 下载次数: 145)

0.jpg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0:27:44 | 只看该作者

Secret Garden

介绍了三款音效震慑人心的发烧录音,也许需要推介另一款可以静下来慢慢欣赏的唱片,这套Secret Garden新推出的精选集就适合不过了。

   即将来港演出的Secret Garden,是近年冒起得最快的跨界别组合,擅长创作一些以气氛和韵味取胜的纯音乐,偶亦写作少量像流行曲般的作品,难得的是两条路线都非常成功。组合灵魂Rol fLovland多才多艺,富想像力,日后肯定有资格名留音乐史,听他的作品永远都是赏心乐事,可令人忘尽烦嚣,身心释然。同时兼任监制的他,对音效的要求也不低,其录音的效果虽非示范级,但各曲都有醇美的高音,细致的弱音、和雄浑的电子合成低音作衬底,音效悦耳可人,而本碟是精选集,乐曲更是首首动人,是任何时间聆听都适合的上佳出品。

4.gif (119.36 KB, 下载次数: 152)

4.gif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0:25:27 | 只看该作者

巴赫:六首大提琴组曲(富尼埃演奏)

在这六首组曲问世之前,从未出现专为大提琴独奏而写的作品。这六首组曲作于1717—1723年巴赫担任科登乐长期间。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与组曲与这些大提琴组曲,共同展现巴赫深厚的创意及对位法功力。此曲将节奏、和声及动机等要素,融合为独奏弦乐器演奏的曲子,可谓空前绝后。

    每首组曲都由一首流畅的、半即兴式的前奏曲展开(只有C小调组曲的前奏曲为严谨的法国式序曲),而且每首曲子里六个精雕细琢的乐章,都包含了标准的舞曲,如阿勒曼、库朗、萨拉班德、基格等。而一些额外加上的舞曲,也都是以标准形式展现,包含加沃特、布雷以及小步舞曲。这套组曲最有别于传统之处,在于这么丰富的内容与处理方式居然可以融铸为“标准”的曲式。

    六首组曲中有四首是大调。就巴赫的作品而言,这种配置比例有别于他的习惯,因为他向来喜欢用小调呈现浓烈的音乐表情。但是《第三号组曲》的C大调调性,使巴赫能为大提琴安排大量的四声部和弦,并利用C弦与G弦等较低的空弦为基础,以便配置主调音及主导的和声,其丰富的结构及音质是这首曲子最显著的特色。第一号及第六号(分别为G大调及D大调),也同样利用了中间一对空弦(G弦与D弦)与较高一对空弦及(D弦及A弦),前者含蓄且优雅,后者则开朗而戏剧化。

    至于其他两首小调作品,其精神可在萨拉班德舞曲中窥得全貌,也是巴赫最有深度的乐曲之一。《第二号D小调组曲》中的萨拉班德舞曲流露令人心碎的失落感,乐曲极其沉重。在《第五号C小调组曲》中,巴赫要独奏家把大提琴的A弦降音为G弦,足足降了一度,使琴音变得暗深。整曲的晦暗在萨拉班德舞曲中呈现得最彻底,主题由大提琴的高音域演奏至低音域,有如一阵玄妙的轻叹。

    傅尼埃以沉稳自信的方式,开拓出情感的境界。只有幸运者才能偶尔一探其奥妙。在演奏《C小调组曲》的低音C时,傅尼埃仿佛将所有大提琴音乐做了总结,录音也极为优秀。

3.gif (140.36 KB, 下载次数: 153)

3.gif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0:24:34 | 只看该作者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菲舍尔钢琴)

巴赫在1722年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的24首前奏曲及赋格曲(其中一些是让儿子威廉·弗里德曼(Wilhelm Friedemann)练习之用),是为了证明键盘乐器音调系统的卓越性。所谓键盘乐器的音调系统即是平均律,也就是将八度音区分为十二个相等的半音。在当时广泛运用的不规则的且为中庸全音律的调律中(必须要有不平均的半音阶),超过四个升记号或降记号的调,如B大调或降E小调,听起来就像是走音一般,这种调通常都避免运用在管风琴或大键琴等乐器上,因为这类乐器的调性是固定的。相对的,平均律也使得所有的调听起来一样悦耳,而且可以容许天马行空式的自由变调。尽管巴赫之前的一些作曲家已研究过这种可行性,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探究格外出色、彻底。两册曲子包含所有24个大调与小调。

    巴赫第一册的作品包含风格变化多端及多样性的对位技巧,每一首曲子不是前奏曲就是赋格曲,素材表现的范围极为广泛。第一首极富盛名且名副其实的C大调前奏曲运用琉特琴曲风的破碎和弦装饰音,C小调前奏曲则具有幻想的特色。通常前奏曲的性质与同调性赋格曲呈现显著的对比,例如活泼的D大调前奏曲结束后,就是具有法国序曲的庄严节奏的赋格曲。巴赫在较遥远的音调中,自信地表现出其指尖游刃有余地游走于半音阶的黑键之间。在第一册的赋格曲中,复杂程度范围介于二声部到五声部间,然而大部分的作品是三声部或四声部;一些作品具有半音阶的主题,而一些作品则在旋律上表现出相对主题的特色。升D小调赋格曲在一系列出色的重叠音中挥洒主题,发挥其转回、增音、双重增音的效果,而作品最后的B小调赋格曲有包含半音阶全部十二个音符的主题。

   《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二册作于1738年至1742年间,结合新创作的曲子及过去几年所作的前奏曲及赋格曲,变化更大:巴赫将某些前奏曲扩充至前所未有的程度,且运用第一册未曾用过的二元形式及咏叹调风格。在某些作品中——包括最后的赋格曲——巴赫甚至向当时新兴的华丽风格致意。

2.gif (142.48 KB, 下载次数: 136)

2.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19 08:01 , Processed in 1.16374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