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1 13:05:31
|
只看该作者
把所有的CD收藏全部变成SACD
从1999年SACD问世以来,时至今日依然可称之为『新世代讯源』,比SACD更早起步的DVD Andio,可能是唯一有资格能和SACD相提并论的数位音乐格式,却因为防拷保护的问题错失了商机,而SACD在Sony与Philips联手出击下,专辑数量不断增加,逐渐拥有一定比例的市场占有率。
SACD阵营日益强盛
虽然CD依然位居市场主流地位,SACD唱片的销售数量还是远远跟不上,但在Hi End音响的世界里,SACD已经成为众多厂商关注的焦点,我们在今年的音响展当中,也可以看到许多Hi End等级的SSCD唱盘,包括Lindermann、Ayre、Aceustic Arts、Classe、Linn等,都推出优质的SACD唱盘,其他在会场上没看到的dCS、Accuphase、Esoteric也都是SACD唱盘的支持者,像mbl这类已经拥有高档CD转盘与唱盘的厂家,今年也将推出SACD而很早就推出DVD Audio唱盘的Audionet,近期也将让其VIP唱盘增添SACD功能,SACD阵营的规模因参与者众而日益强盛。我们同时注意到目前新推出的SACD唱盘,有迈向『通用型』(Universal)的趋势,譬如Avre、Linn、Accustic Arts都尽可能的整合所有的数位格式,向上可读SACD与DVD Audio,向下可以相容MP3压缩音讯格式,除了Ayre之,其他如dCS、Accuphase、Esoteric等,则维持两声道的设计,并且突破Sony与Phihps不开放数位输出格式的限制,发展自己的一套数位输出与数类转换器。
对於二声道的爱好者而言,关注的焦点应该还是在二声道输出SACD,国内首度引进的EMM Labs CDSD转盘与DCC2数类转换器,同样属于二声道的SACD数位系统,不过CDSD与DCC2拥有一项极为吸引编辑部目光的功能,就是直接将PCM处理为DSD的技术,并且以SACD技术规格理论上两倍的取样频率工作。
把所有的CD变成SACD
将PCM转成DSD,听起来很技术,讲的白话一点,就是能把所有的CD变成SACD,光这一点就让人心动不已。听音乐几年下来,相信大家手上都有不少CD收藏,虽然经过七年的发展,SACD唱片的价格已经从当年的千元以上高价向下滑落,起跳价格从四百多元开始,但是整体价格依然高出CD不少,要把心目中的好录音一张张集成SACD,不但要等唱片公司看好市场才推出,重新购买又是一大笔预算,现在只要拥有CDSD与DCC2,手中所有的CD都能变成SACD,怎么步令人兴奋?
我想再次强调:买下SACD唱盘不等於可以把CD变成SACD,大部分的SACD唱盘只有播放SACD层会使用DSD解码,而CD层依然是PCM解码,但目前可以执行DSD数类转换的晶片,多半也内建了24bit/96kHz或24bit/192kHz的PCM解码,所以新的SACD唱盘通常会直接将PCM升频到较高的格式,拉近与SACD的差距,但依然不等於把CD变成SACD。难道没有其他SACD唱盘具备相同的PCM转DSD功能?有的,dCS的Verdi La Scala唱盘与Elgar Plus数类转换器也可以把CD变成SACD,不过方法不一样,但是两家公司都强调是独家技术,详情没有公开。
推出时间较晚的CDSD与DCC2,技术上还是占了点优势,在标准SACD规范里面,取样频率是2.8MHz,但EMM Labs还觉得不够,再Up-Sampling两倍成为5.6MHz。不仅SACD可以直接升频为5.6MHz,连PCM转换DSD讯号时,也能使用5.6MHz的取样频率。
特别重视消除时基差
在数位讯源当中,时基差(Jilter)是经常提到的问题,在数位讯号当中为了维持取样频率与运算的一致性,会装设一个标准时钟(clock)装置,在一体式的CD、分体的转盘和DAC当中都有,但是当两部以上的数位器材连接在一起时,就会以其中一部的时钟当作主要时钟,让数位讯号拥有一致的参考标准,才能避免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一般我们说使用;XES/EBU传送数位讯号效果比较好,也是因为AES/EBU数位线其中就包含时钟讯号的传送,能有效降低时基差。
在CDSD与DCC2上面则是沿用专业器材的作法,将其中一部当作『主时钟』(master clock),另一部当作『从时钟』(slave clock)。要用转盘还是DAC当作主时钟?答案是用哪一部当主时钟都可以工作,但是一般我们会把主时钟设定在最接近数位转类比的那一个关卡,避免传轮之间的其他误差产生。所以CDSD与DCC2无论哪一部当主时钟,都可以运作,但说明书建议以DCC2担任主时钟效果最好.所以在测试的过程当中,我们采用原厂建议的最佳方式连接。
清楚分辨PCM舆DSD的差异
为了迎接CDSD与DCC2的到来,编辑部规划了两个试听方式,先将器材送到洋活录音室,由我和录音室主人王秉皇先生共同试听,然後再到我家里的聆听空间,由编辑部人员进行集体试听.看看这套出自专业厂商迈向HiEnd市场的新作,是不是能左右逢源,鱼与熊掌得兼?
在第一次测试选在洋活录音室,我们以平衡方式连接至Crookwood Masler Brick前级,监听喇叭则是主动式的PMC BB5+XBD。在这里我们最关心的重点是SACD是否与CD有明显可以分辨的差异?我准备了不少Hybrid SACD软体,想要藉由SACD与CD层分头此对,结果发现当CDSD读取Hybrid SACD时,不能选择CD层,只能由AES/EBU轮出PCM讯号。
在Diana Krall的『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当中,我们以SACD版与CD版(不是SACD的CD层)进行AB测试,在音质上SACD显得流畅滑顺,歌声柔嫩娇媚,但CD则较有冲击力,声音的颗粒感则比SACD来得粗糙。接著我们将CD升频为SACD,声音的滑顺与细致程度明显提升,再度与SACD版比较,CD升频DSD的效果与SACD相当接近,但Diana Krell这张专辑是由A1 Schmitt负责SACD混音,原版SACD的动态这是比CD升频好一些;但是直接用CD转SACD,就已经让人感觉到明显的差异。
接著我们比对Mercury最近推出的史塔克『巴哈无伴奏』SACD,CD层虽是原本Wihna Cozart Fine橾刀,但升频为DSD讯号之后,大提琴的滑顺感更好,擦弦的光泽与与演奏神情更为逼真,那种彷佛回到录音现场的音乐魅力,令人听得入迷:直接聆听SACD层,则与CD升频差异不大,几度交换试听,升频与SACD层的差异不大,看来CDSD与DCC2将CD变成SACD的能力,几乎可以与正式发行的SACD匹敌。
从上面的比对,我们发现新的录音如果直接采用DSD方式制作,从CD升频未必比DSD好,但老录音转制成SACD时,CDSD与DCC2的升频就相当接近重发的SACD。
CD一样实力不凡
在第二场编辑部试听之前,我有两个晚上可以好好享受CDSD与DCC2,我的聆听重点摆在CD转SACD上面,贪心的不断换片聆听。每次前後比对,升频为DSD的表现都会让音乐的躯体(Body)显得更软调些,声音的柔劲内蕴,换成PCM聆听,则多一份阳刚之气,有时候觉得PCM表现摇滚或爵士甚至更猛更爆,但在古典乐的表现,无论是小编制的室内乐,或大编制的管弦作品,利用CDSD与DCC2升频,都会让音乐的旋律性和实髅感更自然流畅:但我也必须强调,CDSD与DCC2不仅SACD能力不凡,光是把它当作CD来评估,都是一部令人赞叹的超级CD唱盘,
更不用提具备升频至DSD的能力了.
编辑部同仁在我家试听时以五张SACD进行AB测试,在家里的空间残响比录音室长一点,CDSD与DCC2也显得较为活泼,但是依然在第一时间就让我的参考讯源感到老态龙锺:唉!怎么又来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的讯源,爱的是声音表现让人马上竖起大拇指,恨的是怎么存款老是追不到器材价格;参考器材在声音细致度上还相去不远,但是CDSD与DCC2表现出来的音乐密度与活力,则将参考器材远远抛在脑後,譬如『TAS 2004』,老虎鱼的录音本来就饱满厚实,底盘稳固,CDSD与DCC2就是比参考器材多了许多细节,且声音颗粒更为圆润匀称,请注意我不是说声音形体变大了,而是密度高、细腻、紧致的高情报量,将细节与场面都兼顾的完整表现,参考器材比较起来还够细腻精致,但声音的规模戚和整体感,则难以相提并论。
目前听过最满意的SACD
撇开价格的因素,CDSD与DCC2几乎可说是我目前听过最满意的SACD唱盘系统!其他关於声音的描述,可能都是多余。不过先声明要保留一点:我还没有机会与dCS的Verdi La Scala与Elgar Plus比对,所以EMM Labs目前拔得头筹。
对我而言,CDSD与DCC2具备两大吸引力:不仅是唯一DSD升频的数位讯源,还拥有将CD收藏全部变成SACD的魔力,以後不用买SACd唱
片,用PCM转DSD聆听,就可以迈向5.6MHz取样频率的世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