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52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消息:emmLabs在威虹隆重登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18 16:3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6:37:07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6:37:40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6:38:13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6:38:43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6:40:0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新到的是改良第二代产品DCC2E

现在到的是新改良第二代产品DCC2E,比第一代产品在音质和效果上又有大幅提升,由于是最新产品现在还没有相关评测文章,所以我们选择部分上一代产品的有关评测文章供参考阅读。

这样的声昌有什么特别呢?我以六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宽厚饱满温润』。这种宽厚饱满温润的特质让您听到庞大的音场,让您听到饱满的各频段,让您感受到各种乐器的温润美感。

       emmLabs是什么公司?怎么会有那么昂贵的讯源产品?假若您仅是个音响迷,对於emmLabs这家公司陌生是正常的,不怪您!假若您是录音界人士,如果还不知道emmLabs的大名,那恐怕就离谱厂。没错!在录音工业中,emmLabs是一家顶顶大名的公司,他家产品不多,但却掌握了SACD解码的顶尖技术,世界上大部分有名的录音室作者几乎都逃不脱它的『魔掌』,使用着他家的数位讯源产品。您现住所听到的SACD录音软体,几乎都混着emmLabs的血液。

名人录音室背书

       到底要怎么来凸显emroLabs的重要性呢?这么说好了,James Guthric就是用他家的Swilchman-3叨换控制中心暨前级来将Pink Floyd的『Dark Side of the Moon』转成SACD;Steve Rosenthal也是用Switchman-3来将22张Rolling Slone唱片转战SACD。而DMP唱片公司的老板Tom Jung也这么形容emmLabs的老板Ed Meitner:他是地球上唯一同时专精数位与类比线路的人。如果以上的名制作人名录音师的背书还不够;请看以下使用memmLabs器材的唱片公司或个人:Sony Music、Telarc Records、Abbey Road Studios、Chesky Records、Mobile Fidelily、DMP Records、Opus、Water Lilly Acoustics、Groove Nme Records、Virgin Records、James Guthrie、Doug Sax、Bruce Bolinik Produclions、Bob LUdWiZ、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加拿大广播公司。以上这些公司与个人的背书够吓人厂吧!

      或许您会说:就算emmLabs再出名,也是唱片工业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因为emmLabs的产品不仅是给录音室用的,也可以给一般音响迷用,只要您的要求够高,本文的主角CDSD转盘以及DCC2 CD/SACD解鹏器兼前级就是可以给音响迷使用的器材。请注意,CDSD这部转盘不仅可以读取CD,也可以读取SACD。而DCC2不仅可以对CD解码,也可以对SACD解码,够厉害吧!以下,让找慢慢为您介绍这二部与众不同的数位讯源吧!

DSD开山祖师,SACD元祖

      在介绍产品之前,我还是要循例先介绍emmLabs的背景。cmmLabs成立於1998年,总合设在加拿大亚伯达省的卡加利市,是山数位类比领域专家Ed Meitner所创立。Ed Meimer任创立emmLabs之前,曾在A/D/S公司任职,是Jittter与Data Recovery方面的专家,并在1995年取得相
关专利。後来与Sony/Philips合作,发展DSD(Direct Stream Digital)录音技术,不过当时都是在录音室中进行,尚未做商业化推出。DSD录音技术所录制的软体後来就破命名为SACD,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了。由於Ed Meimer可说是DSD技术的关山老祖,所以後来当Sony准备正式推出SACD时,就商请Ed Meitner制造SACD的DA/AD转换器,他只花了三个月就做出二声道原型机,这套机器马上就被用在全球Sony与Philips的录音室内,算一算,光是Sony就购买了140套。

      成为SACD关山老祖之後,Ed Meitner陆续发展出多种录音室所使用的机种,例如六声道SACD编码解码器DAC6e、可供多声道输出入切换使用的Switchman、可读CD/SACD的转盘CDSD,以及数位控制中心DCC2。这些产品个仅用在专业录音室中,近年也开始销售给一般消费者。这次的主角就是CDSD Disc Transport搭配DCC2 Digital Control Center。

二项必杀秘招无法挡

      让我们从CDSD说起。请不要以为CDSD只是一部传统转盘而已,它内部可说设计了许多密招,其中一项就是录音室通用的Clock与资料流Data Stream分开输送,这样可以获得最准确的时基。而且,CDSD的Clock并非山己控制,而足DCC2数位类比转换器来主控,这样才能让这二部机器获得最—致的时基。再来,CDSD还有一项秘招,那就是无论读取的讯号是CD的PCM数位讯号或SACD的DSD数位讯号,读取之後,通通转换成5.6448MH2 DSD讯号,这是标准DSD数位讯号取样频率的二倍(一般为2.8224MH2)。这项秘招代表什么意义?代表即使您唱的是CD,但是所听到的却已经是跟SACD一样的音响效果了。这个秘招足emmLabs独门绝技,光凭这招恐十白就打遍天下无敌手。来,让我们稍微复习一下:CDSD拥有非常准确的时基,又能够把所有读取到的数位讯号通过转变为5.6448MHz DSD数位讯号,这是可怕的秘密武器。

外表朴素,但面板精细

       说过CDSD的必杀秘技之後,我们回过头来看CDSD的外观结构。从正面看,CDSD长得实在普普通过,不过这也是所有录音室专业机的『病』,他们只要求最好的效果,但并不在意外观。虽然如此,如果您用手抚摸面板,就会发现面板打磨得非常细致,而日.没有锐角,录音室专业机的面板能够这么细致,那也没有话说了。面板上除了显示窗之外,与一般家用机不同的是那十个操控按键并非时髦的触控,而是最老式的圆形按键,您必须要用点力气才能按下去,按下去之後就会亮灯,让使用者在远距离就知道目前操控状况。为什么要用那么老式的圆形按键呢?因为它最可靠。要知道,录音室中不容许机器出差错,万一故障停机,损失以每个小时计算的,所以各种操控必须绝对可靠才行。表面上CDSD看起来老派,实际上却是最可靠的设计。那十个按键中,『Lock』并非按键,而是灯号,亮灯代表讯号Clock已经锁定。『Mode』可以切换SACD二声道或多声道。只有一个『ALT』是一般CD唱盘所没有的,那是做什么用途的呢?不知道,说明书中只说是选购己备操控,目前用不上。

用光纤传送讯号

       在显示窗上,您可以看到时间的显示,以及读取到的讯号标示,例如CDPCM、SACD 2-ch或SACDM-ch,这些没什么奸说明的。来到背板,可以看到许多光纤端子。为什么要使用光纤端子呢?录音室中的讯号线往往要拉很长,用光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同时可以拉到500尺的远距离,所以采用ST玻璃光纤(他家称为EMM or,tiLink)。从左边看起,第一组是Digital Outputs,共有为PCM输出的AES/EBU端子、为DSD讯号输出的Data、Clock光纤端子各一。要提醒您的是,如果使用BNC端子,那是无法传送DSD讯号的,因为频宽不够,所以最好还是使用光纤传送。中间那组为External Clock lnputs,设有ST光纤端子与BNC端子各一。如果接在Extemad,就必须把旁边的小扳手扳在Ext位置,另外旁边还有一个75欧姆/HZ开关,那是给BNC端子用的,如果扳在UIZ位置,表示BNC开关是Off状态。最右边则是电脑RS-232端子。使用时必须以原厂所附的玻璃光纤,将CDSD与DCC2连接起来。

       事实十这二部机器必须以三条玻璃光纤连接,您不必害怕会接错,原厂附有清楚的图示,而且光纤上标示三种颜色,您只要按照颜色标示连接就不会错。要提醒您的是,连接玻璃光纤时不要粗手粗脚,以免把接点端磨损。插入光纤时稍微转动—下,一定会有一个角度让光纤很轻松的滑入。如果无法轻松滑人就代表角度错误,请不要『霸王硬上弓』。如果您按照原厂图示连接,那就表示您已经使用Clock Slave Mode,也就是CDSD的Clock受到DCC2的控制,让二者的时基同步,这是原厂建议效果最好的方式。

按照图示接线,其他可以不理

       CDSD表过,接下来要看DCC2。 DCC2是一部立体D/A转换器,而且附带前级,如果只要处理二声道DSD讯号,录音室都会选择DCC2,也就是为了让录音室方便使用,所以DCC2内建前级,让录音师可以直接从DCC2上控制音量,不需要接到控制台上。 DCC2可以接受各类PCM讯号(包括44.1kHz、48kHz、88.2kHz、96kHz),也可以接受DSD讯号。在面板上,您可以看到15个圆形按键与l个灯号,这些按键其实不必管他,只要您按照原厂建议的方式接好,使用时一般只有二个按键与一个灯号会亮著。亮著的灯号就是Lock,代表Clock讯号已经锁定。另外三个按键也会亮著,代表著输入讯号格式(如44.1kHz)、用什么端子轮入(如ST)以及是否要滤波(如Wide),其他灯号除非您动手,否则不会亮,也不需要亮。在此要稍微解释面板上『Wide/Narrow』的功能。所谓Wide就是没有经过任何滤波线路,而Narrow就是将30kHz以卜的频率滤除,原厂建议使用Wide模式。

可以当前级使用,也可以接前级

      再来我要解释背板上的输出端子。前面说过,您只要按照原厂图示,将三条光纤按照颜色接驳CDSD与DCC2,一切就OK。您要注意的只有Analog Line Output与Analog Preamp Output,前者足让您搭配他家其他器材、或搭配您自己的前级用的,此时DCC2的音量控制处于Bypass状态,转动音量旋钮时数字虽然会变动,但无法控制输出大小。我要特别提醒您,千万不要从Andog Line Output接驳后级,此时的输出是最大状态,可能会摧毁您的后级与喇叭。至于后者则是接驳后级用的,此时的音量控制就派上用场了。DCC2的最大音量设在99,在我家,我大概都开在50左右音量就够大了。

不能重叠二道音量控制

       或许您有一个疑问:能否从Analog Preamp Output接驳前级?不能!假若您这样接,您所听到的并不是更大声更庞大的声音,而是更小声些,而且声音会缩窄,整体音乐有上下端削切、施展不开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次的前级放大,音量不是应该更大吗?其实不然,这就好
像在LP时代,我们如果将MM唱头经过MC唱头放大时所产生的结果相同。一般人会以为MM唱头的输出大约有3-Smv,而MC唱头的输出可能只有0.2mv,按理说MC唱头至少放大了十倍、二十倍以上,MM唱头如果经过MC放大声音应该会吓死人的大声。结果呢?声音会变暗、变小声、变得缩缩的。

       为什么?因为阻抗匹配在作怪,MC唱头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低,而MM唱头的输出阻抗很高,高输出阻抗搭配低输入阻抗,刚好违反阻抗匹配原则。有意思的是我查了DCC2的类比输出端阳抗,平衡输出端为100欧姆,非平衡输出端为50欧姆,按理说应该可以搭配我的MBL前级输入端阻抗才对。我猜,DCC2前级输出端接前级之后声音变差的原因可能在于讯号经过二组音量控制。所以,假若您想使用DCC内建的前级,就必须接驳到后级上,不可以从Analog Preamp Output按到前级上。DCC提供二组类比输入端,您可以按驳二组类比讯源。当然,它也有数位输入端,这就不说了。

       DCC2在使用时,有一个与一般前级不同之处,那就是它会自动记忆上次关机前的各项按键选择以及音量,甚至不同讯源的不同音量都能够记忆,您不必每次开机之後重新选择设定一次,这种设计也是为了录音室中操控方便而设。还有,由於凹幌内部有软体,因此也有可能如电脑一般『当机』。假若您遇上这种情况,请找到背板上有一个很小的黑色小凸点,那就是Reset按键,按它一下,让DCC2重新启动就可以了。对了,长时间使用时,DCC2会产生比一般数位类比转换器还高的热量,所以尽量不要将CDSD量在上面。

搭配什么喇叭都好听

      接下来准备要聆听了。聆听场所在我家开放空间,搭配的喇叭计有Triangle旗舰Magellan、MBL lllE、AER Momentum、Elac 607以及RevelF50。後级为Linear Acoustic LA 150.2二部桥接。至於DCC2,我曾接上自家前级,也曾将它当做前级,二者都有很好的声音表现。假若您喜欢自家前级的声音,当然可以不使用DCC2的前级部分。我在定稿时使用的是DCC2内建的前级。

      上述四对喇叭中,到底哪一对最适合CDSD/DCC2呢?老实说都很适合。您知道吗?CDSD/DCC2无论怎么听都很好听,您所感觉到的仅是不同喇叭的个性而已。换句话说,CDSD/DCC2的搭配范围很广,  『失败率』很低。最後定稿我采用AER Momenttum,理由是它不是这些喇叭中最好听者,也不是最不好听者(并非难听,而是比较级),所以我选它。

宽厚饱满温润是最强特色
       
      在仔细说明CDSD/DCC2的声音特性之前,我要再度强调,无论您放人CDSD的是一般CD或SACD,您所听到的都是SACD的声音,而且是—般SACD二倍取样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有什么特别呢?我以六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厚饱满温润』。这种宽厚饱满温润的特质让您听到庞大的音场,让您听到饱满的各频段,让您感受到各种乐器的温润美感。也由于『宽厚饱满温润』,所以无论听哪种音乐,无论开多大音量,您都不会觉得刺耳难听有压力。可以这么说:CDSD/DCC2的声音就奸像在一间音响效果很棒的音乐厅中听大型管弦乐,厅内音乐澎湃,乐器明,气势磅礴,场面庞大,但您除了感觉舒服好听之外,并不会感受到让人难受的压力。为什么CDSD/DCC2能够有气势庞大又没有压力的表现呢?我认为这是因为CDSD/DCC2压缩极少,失真极低、充分表现录旨现场原汁原味的关系。我以前曾说过,录音室中所听到的与我们从软体上所听到的音响效果差很多,这是层层关卡都会劣化录音的缘故。而现在,CDSD/DCC2守住最後一道关卡,让原音能够不被再度曲,所以我们听到了如音乐厅中令人舒服的声音。

细节自然超多显现

      再来,我要说CDSD/DCC2的细节表现。您不要以为我说它们的声音表现宽厚饱满温润,就以为可能是浑成一团的代名词。刚好相反,这套数位讯源的细节非常多,而且有—个可贵的特色,那就是一点都不强调,不突出,不抢耳。我的意思是:那些音乐细节、堂音等都是非常自然的显现,让您很清楚的听到细微的乐器演奏质感;也让您很清楚的听到录音空间的堂音,体验出空间感,但是那些细节却又不会『争先恐後』的抢进您的耳朵。

      还有,所谓『温润』指的就是让人舒服的音质与旨色。我不敢说CDSD/DCC2所再生的乐器音质音色是否正确,因为我不在录音现场。但是假若听得舒服与否可以代表对错,那么我认为我所听到的厂温润』就是乐器正确的音质音色综合表现。结合宽厚、饱满、温润三个特色的数位讯源,乐器形体会瘦瘦的吗?不会!乐器的声音会紧绷尖锐吗?不会!乐器的声音会生硬吗?不会!暂态反应会慢吗?不会!透明戚会不好吗?不会!强弱对比会差吗?不会!CDSD/DCC2的乐器形体是大型的;它的声音呈现宽松的特质,演奏到强音处也不会紧绷;它的声音属於恰好的软质;它的暂态反应很快,但又不会冲;它的透明感属於阴柔的;它的活生感非常好。老实说,这是我所听过最不像数位讯源的数位讯源,不过它也不是LP的声音。或许我应该说CDSDK/DCC2的声音就是真正DSD的声音。

一切都脱胎换骨

       以下我将举几张软体、更进一步来说明CDSD/DCC2的声音表现。当我听『2046』电影原声带第一首时,宽深不可测的音场以及庞大强动有力的定音鼓一下子就把我家变成音乐厅,那么胧大又不会让人难受的声音的确就好像在音乐厅里听音乐般•而音乐中的弦乐演奏厚度舆弹性也驱动著室内的空气,我可以感受到震慑人心的能量,但并不难受,反而觉得过瘾。

       再来听十一年前上扬唱片请曹永坤先生旁白录制的『特丽音乐万花筒』,这—听之下让我目瞪口呆:这是我以前听过的CD吗?怎么我以前的印象并不是这样!每一首曲子都那么的庞大,气势那么的磅礴,能量那么的强,但整体声音却那么的温暖,而且音质音色非常美。您听那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庞大的音乐动能让人心惊。您听科普兰的『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邢漂亮的铜管音质音色以从庞大的形体,还有排山倒海的能量真的就像在音乐厅前悱听到的。Telarc的录音我算相当热悉,但是我从来没哟感受到这么让人感动的冲击,CDSD/DCC2的魔力真是让人吃惊啊!

       接下来我又听了几张Telarc的DSD录音以及SACD,一样都让我张大嘴巴竖直耳朵。经过CDSD/DCC2的加持,Telarc的音效仿佛连升三级。不!我这样说是不对的,我应该说:CDSD/DCC2让Telarc录音的原貌显现出来了!以前我们所听到的音效绝大多数都没有表现出Telate录片的真正实力。

举重若轻,急行若徐

       CDSD/DCC2是否只会表现气势澎湃的管弦乐呢?当然不是,即使是只有小提琴的钢琴的奏鸣曲,它依旧让您听得脳啡滚滚溢出。例如我听Ricci那张『The Legacy of Crcmona』,小提琴得柔美以及嘶嘶沙沙擦弦质感的真实、细节之多是我以前所没听过的,Ricci缓慢收尾时那琴弦慢慢摩擦的细微波动弹跳感真实得让人忍不住要大叫出声。而钢琴得温润,木头味也已表现到一个极致,连手指轻轻按在键上也能够让钢琴的圆滚颗粒形体浮现。

      我不知道这张CD的录音效果还能更好到什么程度,但我肯定有非常多的音乐迷或音响迷从来没有机会听到这张CD的真正录音水准。甚至可能会有很多人在暗駡我,说找介绍这张尖锐难听的小提琴/钢琴CD给他们。老天有眼,这个世界卜总是会有器材能够还原录音师的成就与苦心,否则很多录音师恐怕都要含恨一辈子。CDSD/DCC2的声音宽厚温润,饱满之中还散发出非常多的音乐细节,虽然只是再生一把小提琴与一台钢琴,但我已经可以听出它那宽松的余裕。我的意思是:它举重若轻、急行若徐,好似一切却在掌控中,一点都不需要担心。它也好像在告诉我:只要用了我,我就自给你最纯净的录音源头。

Red Rose录言太杰出了

       再来我听『Red Rose New Haven Bnlss Quinlet』(RRM 04)。还足让人感动,从来没什听过这张SACD表现得这么让人兴奋的,片中的铜管乐器真实得难以附加,Tuba嘟嘟嘟的吹奏质感与宽松的低频不仅美极了,小号在嘹亮中却依然可以显出温润的感觉,法国号与伸缩号的声音也都充满木质的温暖,而整体的和声更是温柔得铁石心肠也会融化。您知道吗,这张SACD是1976年在耶鲁大学Battell Chapel录下的,当年使用Studer A80盘式录音座,以I寸磁带30ips的速度录制。 2001年时才以类比母带转成SACD的。

       再听一张Red Rose的SACD,更让我体内热血沸腾,那张是『Herb Pomeroy Big Band Jazz Live at Sandy's』(RRM09),这张SACD我以前也常听,但就是不会听过像这次这样的音响效果。在爵上Pub现场欣赏音乐的人们发出的鼓掌、叫好、交谈声与Big Band的演奏混杂在一起,不论
是空间感、现场感或乐团的乐器质感、音质音色之佳都是以前我没行感受过的。就以我所听到的音响效果而言,绝对比人家熟悉的『当铺田上』还要精彩很多。爵士会鼓结实有劲的大鼓噗噗声(不是流行音乐那种软质大鼓)太真实了,小号,萨克斯风、伸缩号等的吹气质感与破金振动听感都迷人巳极,Bass的音粒也是结实适度,真实得很。老实说我很难用文字来传达我以CDSD/DCC2听这张SACD时的兴奋之情,总之,它让我仿佛就置身在爵士PUb中,因为一切都太真实了。

       最後,我找出用emmLabs产品重新制作的『Dark Side of the Moon』与滚石合唱团那一系列SACD来听。同样的,CDSD/DCC2所表现出来的声音又足让我惊讶,尤其是[Dark Side of the Moon』,那种宽松光泽与透明感是以前没有享受过的。至于滚石合唱团那一系列的录音由于并没行那么杰出,我就不特别说了。总之,一切都与我以前的印象不同,当然,那是连升三级的不同。

您心动了吗?

       CDSD/DCC2是一套超级的数位讯源,它以实际行动证明了DSD录音的优秀,并且让所行的CD摇身变成SACD。DSD祖师爷Ed Mcitner的确个同凡响,他创造厂DSD录音,又掌握了数位讯源的源头,SACD可说是他的徒子徒孙,难佯怎么听都奵听。看到此处,您心动了吗?没有心动?我不相信!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09:38:49 | 只看该作者
确实令人动心,一听难忘讶!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13:05:31 | 只看该作者
把所有的CD收藏全部变成SACD

从1999年SACD问世以来,时至今日依然可称之为『新世代讯源』,比SACD更早起步的DVD Andio,可能是唯一有资格能和SACD相提并论的数位音乐格式,却因为防拷保护的问题错失了商机,而SACD在Sony与Philips联手出击下,专辑数量不断增加,逐渐拥有一定比例的市场占有率。

SACD阵营日益强盛

       虽然CD依然位居市场主流地位,SACD唱片的销售数量还是远远跟不上,但在Hi End音响的世界里,SACD已经成为众多厂商关注的焦点,我们在今年的音响展当中,也可以看到许多Hi End等级的SSCD唱盘,包括Lindermann、Ayre、Aceustic Arts、Classe、Linn等,都推出优质的SACD唱盘,其他在会场上没看到的dCS、Accuphase、Esoteric也都是SACD唱盘的支持者,像mbl这类已经拥有高档CD转盘与唱盘的厂家,今年也将推出SACD而很早就推出DVD Audio唱盘的Audionet,近期也将让其VIP唱盘增添SACD功能,SACD阵营的规模因参与者众而日益强盛。我们同时注意到目前新推出的SACD唱盘,有迈向『通用型』(Universal)的趋势,譬如Avre、Linn、Accustic Arts都尽可能的整合所有的数位格式,向上可读SACD与DVD Audio,向下可以相容MP3压缩音讯格式,除了Ayre之,其他如dCS、Accuphase、Esoteric等,则维持两声道的设计,并且突破Sony与Phihps不开放数位输出格式的限制,发展自己的一套数位输出与数类转换器。

       对於二声道的爱好者而言,关注的焦点应该还是在二声道输出SACD,国内首度引进的EMM Labs CDSD转盘与DCC2数类转换器,同样属于二声道的SACD数位系统,不过CDSD与DCC2拥有一项极为吸引编辑部目光的功能,就是直接将PCM处理为DSD的技术,并且以SACD技术规格理论上两倍的取样频率工作。

把所有的CD变成SACD

       将PCM转成DSD,听起来很技术,讲的白话一点,就是能把所有的CD变成SACD,光这一点就让人心动不已。听音乐几年下来,相信大家手上都有不少CD收藏,虽然经过七年的发展,SACD唱片的价格已经从当年的千元以上高价向下滑落,起跳价格从四百多元开始,但是整体价格依然高出CD不少,要把心目中的好录音一张张集成SACD,不但要等唱片公司看好市场才推出,重新购买又是一大笔预算,现在只要拥有CDSD与DCC2,手中所有的CD都能变成SACD,怎么步令人兴奋?

       我想再次强调:买下SACD唱盘不等於可以把CD变成SACD,大部分的SACD唱盘只有播放SACD层会使用DSD解码,而CD层依然是PCM解码,但目前可以执行DSD数类转换的晶片,多半也内建了24bit/96kHz或24bit/192kHz的PCM解码,所以新的SACD唱盘通常会直接将PCM升频到较高的格式,拉近与SACD的差距,但依然不等於把CD变成SACD。难道没有其他SACD唱盘具备相同的PCM转DSD功能?有的,dCS的Verdi La Scala唱盘与Elgar Plus数类转换器也可以把CD变成SACD,不过方法不一样,但是两家公司都强调是独家技术,详情没有公开。
  
       推出时间较晚的CDSD与DCC2,技术上还是占了点优势,在标准SACD规范里面,取样频率是2.8MHz,但EMM Labs还觉得不够,再Up-Sampling两倍成为5.6MHz。不仅SACD可以直接升频为5.6MHz,连PCM转换DSD讯号时,也能使用5.6MHz的取样频率。

特别重视消除时基差

      在数位讯源当中,时基差(Jilter)是经常提到的问题,在数位讯号当中为了维持取样频率与运算的一致性,会装设一个标准时钟(clock)装置,在一体式的CD、分体的转盘和DAC当中都有,但是当两部以上的数位器材连接在一起时,就会以其中一部的时钟当作主要时钟,让数位讯号拥有一致的参考标准,才能避免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一般我们说使用;XES/EBU传送数位讯号效果比较好,也是因为AES/EBU数位线其中就包含时钟讯号的传送,能有效降低时基差。

       在CDSD与DCC2上面则是沿用专业器材的作法,将其中一部当作『主时钟』(master clock),另一部当作『从时钟』(slave clock)。要用转盘还是DAC当作主时钟?答案是用哪一部当主时钟都可以工作,但是一般我们会把主时钟设定在最接近数位转类比的那一个关卡,避免传轮之间的其他误差产生。所以CDSD与DCC2无论哪一部当主时钟,都可以运作,但说明书建议以DCC2担任主时钟效果最好.所以在测试的过程当中,我们采用原厂建议的最佳方式连接。

清楚分辨PCM舆DSD的差异

       为了迎接CDSD与DCC2的到来,编辑部规划了两个试听方式,先将器材送到洋活录音室,由我和录音室主人王秉皇先生共同试听,然後再到我家里的聆听空间,由编辑部人员进行集体试听.看看这套出自专业厂商迈向HiEnd市场的新作,是不是能左右逢源,鱼与熊掌得兼?

      在第一次测试选在洋活录音室,我们以平衡方式连接至Crookwood Masler Brick前级,监听喇叭则是主动式的PMC BB5+XBD。在这里我们最关心的重点是SACD是否与CD有明显可以分辨的差异?我准备了不少Hybrid SACD软体,想要藉由SACD与CD层分头此对,结果发现当CDSD读取Hybrid SACD时,不能选择CD层,只能由AES/EBU轮出PCM讯号。

      在Diana Krall的『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当中,我们以SACD版与CD版(不是SACD的CD层)进行AB测试,在音质上SACD显得流畅滑顺,歌声柔嫩娇媚,但CD则较有冲击力,声音的颗粒感则比SACD来得粗糙。接著我们将CD升频为SACD,声音的滑顺与细致程度明显提升,再度与SACD版比较,CD升频DSD的效果与SACD相当接近,但Diana Krell这张专辑是由A1 Schmitt负责SACD混音,原版SACD的动态这是比CD升频好一些;但是直接用CD转SACD,就已经让人感觉到明显的差异。

      接著我们比对Mercury最近推出的史塔克『巴哈无伴奏』SACD,CD层虽是原本Wihna Cozart Fine橾刀,但升频为DSD讯号之后,大提琴的滑顺感更好,擦弦的光泽与与演奏神情更为逼真,那种彷佛回到录音现场的音乐魅力,令人听得入迷:直接聆听SACD层,则与CD升频差异不大,几度交换试听,升频与SACD层的差异不大,看来CDSD与DCC2将CD变成SACD的能力,几乎可以与正式发行的SACD匹敌。

       从上面的比对,我们发现新的录音如果直接采用DSD方式制作,从CD升频未必比DSD好,但老录音转制成SACD时,CDSD与DCC2的升频就相当接近重发的SACD。

CD一样实力不凡

      在第二场编辑部试听之前,我有两个晚上可以好好享受CDSD与DCC2,我的聆听重点摆在CD转SACD上面,贪心的不断换片聆听。每次前後比对,升频为DSD的表现都会让音乐的躯体(Body)显得更软调些,声音的柔劲内蕴,换成PCM聆听,则多一份阳刚之气,有时候觉得PCM表现摇滚或爵士甚至更猛更爆,但在古典乐的表现,无论是小编制的室内乐,或大编制的管弦作品,利用CDSD与DCC2升频,都会让音乐的旋律性和实髅感更自然流畅:但我也必须强调,CDSD与DCC2不仅SACD能力不凡,光是把它当作CD来评估,都是一部令人赞叹的超级CD唱盘,
更不用提具备升频至DSD的能力了.

      编辑部同仁在我家试听时以五张SACD进行AB测试,在家里的空间残响比录音室长一点,CDSD与DCC2也显得较为活泼,但是依然在第一时间就让我的参考讯源感到老态龙锺:唉!怎么又来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的讯源,爱的是声音表现让人马上竖起大拇指,恨的是怎么存款老是追不到器材价格;参考器材在声音细致度上还相去不远,但是CDSD与DCC2表现出来的音乐密度与活力,则将参考器材远远抛在脑後,譬如『TAS 2004』,老虎鱼的录音本来就饱满厚实,底盘稳固,CDSD与DCC2就是比参考器材多了许多细节,且声音颗粒更为圆润匀称,请注意我不是说声音形体变大了,而是密度高、细腻、紧致的高情报量,将细节与场面都兼顾的完整表现,参考器材比较起来还够细腻精致,但声音的规模戚和整体感,则难以相提并论。

目前听过最满意的SACD

       撇开价格的因素,CDSD与DCC2几乎可说是我目前听过最满意的SACD唱盘系统!其他关於声音的描述,可能都是多余。不过先声明要保留一点:我还没有机会与dCS的Verdi La Scala与Elgar Plus比对,所以EMM Labs目前拔得头筹。

       对我而言,CDSD与DCC2具备两大吸引力:不仅是唯一DSD升频的数位讯源,还拥有将CD收藏全部变成SACD的魔力,以後不用买SACd唱
片,用PCM转DSD聆听,就可以迈向5.6MHz取样频率的世界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13:10:46 | 只看该作者

您不可不知的SACD资讯

Q:什么是SACD?和一般的CD哪里不一样?

A:SACD是SONY与Philips共同研发推出的数位讯源格式,全名叫做『Super Audio CD』,用意就是要超越原有CD品质,读数位讯源拥有更高传真的声音品质。

      Sony与Philips於1999年正式推出SACD,包括软体与硬体同时问世,采用DSD(direet stream digital)编码格式,取样频率高达2.8MHZ,是目前取样频率最高的数位讯源格式.和CD比较起来,SACD无论在编码格式、取样频率、动态范围与轮出频宽都超越CD规格许多,同时因为储藏容量增加六倍,因此可收录!声道与多声道无压缩的数位讯号。

Q:SACD所使用的DSD格式到底是什么?

A: DSD是SACD所记录的声音格式,与PCM(Pulst code Modulation)比较起来,DSD录音可以省去许多程序.从DSD与PCM的录音程序示意图来看,
DSD录音从声音收录转成数位讯号时,DSD录音可以直接记录I bit的数位讯号,送到类比的低通滤波;相较之下PCM就需要经过许多程序,首先要经过二进位辆十进位的数位滤波,再送人PCM录音,然後经过内插除错的滤波,再经过Delta-Sigmama的调变,才送到类此低通滤波.
在录音工程上,DSD录音可以省去许多程序,增加使用的方便性,并降低多道程序所可能产生的煆疵.

Q:我的CD唱盘可以读SACD吗?

A:一般CD唱盘只能处理PCM讯号,且因为雷射头读取波长不同,所以一般CD不能赞取SACD的DSD资讯.但是目前市场上推出许多Hvbrid SACD唱片,里面包含CD层与SACD层,让一般CD可以读取CD层的PCM格式,所以购买Hybrid SACD可以在一般CD唱盘播放,但不是读取SACD的DSD格式,仍然是CD的PCM格式.

Q:Hybrid SACD为什么可以包含SACD与CD资讯?

A:HYbrid SACD里面包含两层资料,分别是CD层与SACD层,此外在SA规格当中还包括储存额外资讯的轨道,可以记录文字档与有限的影像档,所以当您播放SACD时,有些唱盘的显示萤幕上会出现曲目与演唱者的相关资讯。
  
     因为读取SACD与CD的波长不同,所以SACD层只会反射650nm的波长,读取DSD资讯,而CD层则是完全反射,读取CD的780nm波长会跳过SACD层,而读取PCM资讯.

Q:市面上还有XRCD、HDCD,它们与SACD哪里不一样?

A:XRCl)与HDCD都是PCM的延伸应用,XRCD是日本JVC公司的独家技术,强调K2的录音、母带制作与CD刻制技术,透过录音技术提升CD的品质,所以一般CD都可以播放、HDCD则是RR公司的专利技术,目前已经把技术卖给Microsoft公司,过去HDCD必须使用专属的晶片才能解码,达到HDCD宣称的高解析度,所以一般CD唱盘一样可以读取HDCD唱片,但是并不会进行HDCD解码,除非CD唱盘拥有HDCD解码晶片。RCD与HDCD都还是PCM的应用变化,依然必须经过PCM录音格式制作的各种程序,但DSD录音则强调l bit直接录音,不需要额外的程序,最重要的差别还是使用者端,XRCD与HDCD都可以使用一般CD唱盘读取,但SACD的DSD格式必须使用SACD唱盘才能读取。

Q:SACD真的比较好吗?我应该升级到SACD吗?

A:从规格上而言,SACD确实比CD好。不论是取样频率、轮出频宽、动态范围,SACD都大幅超越CD。但是人耳无法听到20kHz以外的声音,
因此即使SACD轮出频宽高达100kHz,您也无法实际听到超过聆听范围的声音。对於严肃聆听者而言,SACD的规格已经是目前业界最高格式,至於SACD是否真的比CD好?可能要读者依据实际聆听自行判断:在本次聆听EMM labs CDSD与DCC2的经验当中,PCM与DSD之间的差异很容易分辨,DSD在频宽与音乐流畅度确实有更好的表现。如果您了解CD与SACD之间的品质差异,是不是要升级到SACD,可能只是预算问题,因为目前SACD唱片普遍还是高於CD,且SACD唱盘的进入价格门槛也高於一般CD唱盘。

Q:SACD唱片的价格比传统CD贵,而且市场价差很大,原因何在?是唱片公司想要多赚钱吗?

A:目前SACD唱片确实比一般CD来得高,零售价格最少都要四百多元,但大部分的SACD唱片价都在600~900元不等,千元以上定价的SACD也时有所见。唱片价格的差异其实与唱片公司的定价策略有关,唱片公司必须营利,赚取利润是合理的商业行为: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市场价差甚至差别到了三倍,让消费者以为高价的SACD唱片是赚败暴利.
  
      事实上我们很难去评断究竟唱片公司是不是订定离谱的价格,不过我们也注意到价格低廉的SACD,譬如最近推出的Mereurv Living Stereo重发,它们都已经没有制作成本的问题,而是使用既有的录音成品,转制成DSD格式,当中的花费主要在录音室或mastering的程序,所以如果是过去发行的唱片发行DSD Re-mastering或DSD Re-mix的版本,应该价格要相对便宜一些。

       至於新发行的录音,除了邀请歌手、乐团的演出成本之外,如果要采用DSD录音,所有的录音设备都要符合DSD的规范,成本也相对高昂,加上SACD本身的制作费用也高於CD,成本增加自然反映在售价上面。

Q:SACD如果真的那么好,它曾取代CD吗?

A:目前CD依然稳居市场主流,威胁CD地位的可能不是SACD,而是规格更低阶的MP3。以价格而论,SACD目前依然高於CD,而且制作成本也高於CD,再加上发行SACD要支付授权金,短期内SACD应该还会维持相对高价。

       从经济学的供需原理来看,价高则量低,没有压倒性的数量,SACD恐怕很难重演当年CD让LP兵败如山倒的历史,而短期内仍只能维持高品质的音乐载体形式发行销售,不太可能取代C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11-16 10:45 , Processed in 1.12709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