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8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泽征尔 来自东方的指挥大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6 11:1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在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C<中夏夜之梦》诠释版本基本上从任何一个方面看,这张唱片都可说是门德松为莎士比亚戏剧所作配乐的完美诠释。它具有很多引入入胜的地方和值得称赏之处,但是也有一个缺憾:标注为“快板”的第六个乐段持续了五分钟,显得冗长。诚然,这五分钟的乐段中只不过是些简短的插曲和一些重复的管弦乐注释.但它仍然很吸引人,而且即便是像我这样的完美主义者,也会希望这五分钟能被保留下来。

     这张唱片中的英雄正是小泽征尔,在我看来他的指挥在表达门德尔松作品潜在的力量和乐曲天真清新气息的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作品的精巧、优雅、以及一丝丝调笑的幽默感都在小泽的指挥棒下层露无疑。序曲的演奏相当强力,而且轮廓清晰,但是小泽的指挥在注重细节的同时却还带出了一份轻松感觉。有些听众可能会觉得谐谑曲的速度有些慢,但是演奏——贯穿整张唱片的演奏——的确堪称一流水准.小泽的指挥也是非常简洁有力。在管弦乐队的各部分都得到美妙呈现的同时,两位著名独唱演员和合唱团的表现也很突出。

     如果说小泽征尔是这张唱片中的英雄,那么其中的女英雄就非茱蒂,丹契(Dame Judi Dench)女爵莫属了,由她朗诵的莎翁原作中的选段显得充满才情和个性。当她的念白第一次出现在谐谑曲的结尾处时,显得有些突兀而且着实有些不和谐,但是在其他地方的那些念白则为唱片增色不少。丹契的念白加上与之相映衬的音乐,最终使得整张唱片在与同类录音比较时脱颖而出。

    此前我曾经推荐过另一个包含人声念白的《仲夏夜之梦》版本,是Teldec发行的马舒尔(Kurt Masur)指挥版,但是那个录音中的念白用的是德语,尽管其唱片内页附上了译文;另外,与小泽征尔相比.马舒尔的指挥在想象力上也略逊一筹。而现在这张唱片中,DG公司在说明书内附上了念白的英文文本及德语译文,整张唱片的录音制作也是一流水准。

1.gif (122.25 KB, 下载次数: 138)

1.gi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1:11:49 | 只看该作者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远东版本的布鲁克纳,好像能听到录音室剪辑的痕迹,但末乐章仍然无比辉煌在小泽征尔小心翼翼地平衡下.斋藤管弦乐团演奏的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显得华美.饱满、份量十足。这张唱片中的表演热情奔放,要是用表来掐算的话整体的速度也不算缓慢。小泽对第一和第三乐章的解读要数水准之作,但是最后一个乐章雕琢得相当漂亮,透出机智、宏大和调配纯熟的大家风范。柔板的前半部分略显迟缓,在全曲四分之三处可爱的升F小调主题显得相当平淡,但是在向高潮攀升时(从15’26”开始)则表现得强劲有力,且乐章结尾处瓦格纳似的悲歌中的神韵也被斋藤管弦乐团的铜管演奏家们捕捉到了。

    如上所示,这个录音源自2003年的斋藤音乐节。因为唱片的结尾处有听众的鼓掌声,而且很多地方都有那种录音室录音里很难听到的小泽瑜伽呼吸似的吸气声,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认定这张唱片主要是由现场录音的片段拼接而成的.唱片内册里说这张唱片的录制时间是9月10号到14号,但并未注明是否为现场录音)。这是一个具有多轨环绕立体声效果的SACD,即便用标准的两声道模式来听,声音也依然饱满、开阔、清澈。

2.gif (135.38 KB, 下载次数: 152)

2.gif
3#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1:12:56 | 只看该作者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睡美人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一个时髦漂亮的《胡桃夹子》录音,但演绎似乎缺乏一些画龙点睛的想象力又一套漂亮的《胡桃夹子》完整录音。毫无疑问这部如得神启的作品是所有音乐家的心水,所以目前《胡桃夹子》的所有录音版本中还鲜有真正让人失望的情况出现。小泽指挥棒下轻盈的芭蕾气质和《胡桃夹子》天生合拍,此外,他也是个非常出色的管弦乐队技师,举重若轻地将乐队进行了调理.打磨、贴慰。小泽以时髦的手法演绎的序曲在一开篇就获得了满堂彩。整个芭蕾舞剧的第一部分,我的耳朵不仅享受到了录音中声音的温暖质地,还意外发现了在Boston acoustic(一个顶级发烧音响品牌)里不常能感受到的透明感。开篇的弦乐部分听起来如丝般柔顺且充满闲适之感;小泽的处理手法类似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在Decca旗下发行的版本,速度和情绪的变化都掌控恰当。在”孩子们的加洛普舞和大人们入场”部分,弦乐的节奏精准,铜管乐器则幽默诙谐;“德罗赛梅耶尔先生到来”一段,小提琴与长笛的合奏之清晰度被打磨得光华可鉴;其后,在“祖父之舞”中,小泽也紧随潮流做了些自由速度处理及半休止长度的增减,配合着将优美推向极致的弦乐的跳动,时间拿捏火候正好。而在这一切过程中,小泽都做到了雅致和迷人并重!

     随后的”穿越杉树林”中,弦乐织体之下的圆号线条考究、丰满,同时伴随着柴科夫斯基特有的华丽旋律中常见的颤抖。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这段演奏中活力和振奋鼓舞的感觉都有所缺失。“雪花圆舞曲”则离神奇还差了一点点。描绘战斗场面的部分中迅疾的乐队演奏显示了音乐家们精湛的技艺但却无法给人以特别的印象。以往通常会爆出玩具加农炮声的地方在这张唱片中则是一片沉寂;仔细想想,我好像也没有听到午夜的钟声。第二幕里那个著名的娱乐性舞蹈段落在小泽带领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手中被演绎得精巧细腻,同时还透着活泼,但是小泽的个人风格则有所缺失。

     同样的评价也适用于《睡美人》组曲:演绎精美.也足够有活力,但即便是辉煌的“全景图”(Panorama)这样本该让人难以忘怀的段落,也因缺少画龙点睛的具有想象力的演绎而留下缺憾。

     综上所述,尽管在众多的《胡桃夹子》版本中.小泽征尔的这个录音让人非常享受,但我还是倾向于阿什肯纳齐在Decca的版本,它的补白曲目是一个同样令人心醉的格拉祖诺夫的《四季》,此搭配曲目的演绎也远胜于现在这个《睡美人》组曲。

3.gif (150.33 KB, 下载次数: 154)

3.gif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1:24:13 | 只看该作者

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

小泽和他星光闪耀的“多国部队”奉献了一个折衷的、经过二度创作的《霍夫曼的故事》

     在法国国家管弦乐团和法国广播合唱团的本土阵容背景之上,这个《霍夫曼的故事》录音的指挥和演唱阵容则是一支星光闪耀的多国部队。西班牙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戈已是第二次出演霍夫曼。同以往一样,剧中霍夫曼的几个情人都由同一位女高音饰演,曾经由琼·萨瑟兰(Decca发行,理查德·波宁吉指挥)塑造的角色在这张唱片中则交由埃迪塔·格鲁贝洛娃(Edita Gruberova)担纲,她通过饰演个性迥升的奥林匹娅(Olympia)、安东尼娅(Antonia)和朱丽叶塔(Giuhetta),很好地表现了自己的水准。她的花腔演唱技巧尽管缺乏一些个性风格,而且与萨瑟兰松弛而充满活力的鲜明风格相比也明显处于下风,但也算得上精确且灵活多变,至于担任男主角的多明戈,我不禁要将其与1972年波宁吉指挥版中的表现相比,那时他的嗓音年轻而清脆,而在现在这个录音中,他在最高音处显得有一丝疲倦,在两个版本的比较中显然不占优势。

     现已退役的加布里埃尔·巴奎尔(6abriel Bacquier)曾在波宁吉版本中饰演了所有的四个坏人角色.但是在现在这张唱片中,他只是出演了葛贝留斯(Coppehus)。出于补偿,巴奎尔不但得以演唱他的传统曲目“J’ai des yeux”(原本是奥芬巴赫为达佩杜托[Dapertutt01这个角色所作的);而且还演唱了来自Oeser版的“Triodesyeux”。饰演米拉克莱博士(Dr.Miracle)的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orris)也为这个角色增色不少。达佩杜托则由尤斯蒂诺·迪亚兹(JustlnoDiaz)饰演。其他的坏人角色也由别的演员分饰。之所以分饰,常见的解释是说”Scintille,diamante”本是写给有更高音域的男中音来演唱的,而迪亚兹能演唱的最高音有些拙劣,不足以让人信服。我很喜欢克劳蒂娅·艾德尔(ClaudiaEder)演绎的尼克劳斯(Nicklausse)。她的声音充满年轻的自信和弹性,她饰演的另一角色缪斯在第二幕中演唱的“Voyez-la sous soneventail”也让人喜爱,米歇尔·山尼乔(Michel Senechal)则泰然自若地演唱了弗朗兹(Frantz)的唱段。

     乐队和合唱团的声音清澈,平衡良好。小泽征尔在每一幕开始的迅速演进都预示了这个录音的速度基调,但是通常他的演绎都是充满和谐且着实令人兴奋的。显然,比起EMI发行的西尔万·坎布勒林(SylvainCambreling)执棒下松弛、乏味的《霍夫曼的故事》,小泽的版本更受欢迎。但由于在录音中使用的是加长的Oeser版,所以坎布勒林版的长度几乎要长出小泽版的一半。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小泽从眼下可供使用的更广泛素材中选取自己所需进行了二度创作,我认为这种方法从现在起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注,此文著于1990年)。我曾提到过第二幕中那些根据Oeser版所做的改动.此外,小泽版中还加入了Choudens版里斯特拉(Stella)的唱段,以及“克列扎克”重唱和最后的”On est grand par l’amour”。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其他几幕的内容则基本沿用了传统的Choudens版本,甚至包括20世纪补充上的“Scintille,diamante”。演出也采用了正确的幕次顺序,即安东尼娅先于朱丽叶塔出场。而且坦白说,我觉得也只能是这个顺序。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折衷的版本比波宁吉或者坎布勒林的版本效果更好。

     上述所说的一切都无助于决定最终推荐哪张唱片。事实上,我之前在评论EMI重新发行的克鲁伊坦(Andre Cluytens)指挥的《霍夫曼的故事》的文章中曾说过,没必要非找出个推荐版本,波宇吉那个版本中的演唱是最好的,但是他所采用的对话形式很让人惊讶。而且我也很怀疑,是否经过反复聆听之后,现在这个小泽征尔的《霍夫曼的故事》就会成为我未来的唯一选择。

4.gif (116.44 KB, 下载次数: 168)

4.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4 16:39 , Processed in 1.17161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