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85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TC SCM19书架式音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8 11:1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TC的音箱有可以“轻松出好声”的吗?
  
  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可能很多朋友要扔砖头砸我了。从ATC的音箱诞生以来,哪一款音箱是可以“轻松自然”出好声的呢?超大的中低音单元磁钢、最低竟达到80dB的灵敏度、在高频部分偏暗的音色,都是磨死人的东西,让无数怪兽级放大器纷纷败下阵来,要么没有低频、要么没有速度、要么声音粗糙、要么高音暗淡。不过没办法,ATC音箱的魅力也实在迷人,极平的频响曲线、极毒的中频、极猛的动态,一旦你中了它的魔,真的是为之爱恨交加,落得个寝食难安的下场,为了不同的器材搭配和升级花掉的银子更是如“滔滔江水”……

  不过,这里还是请您暂且放下对ATC的抱怨,稍安勿躁,听我慢慢道来。

基本规格

■ 外形尺寸:宽223mm×高443mm×深315mm ■ 重量:16kg/只 ■ 直径25mm软球顶高音单元
■ 直径150mm中低音单元 ■ 灵敏度:85dB/W/m■最大声压级:108dB
■ 推荐放大器功率:50W~300W■ 分频点:2.8kHz ■ 额定阻抗:8■ 频响范围:54Hz~22kHz(-6dB)。

scm19award.jpg (12.24 KB, 下载次数: 213)

scm19award.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1:14:23 | 只看该作者
ATC音箱虽好,要玩好却不容易
  
  ATC的光荣历史不用多说了。自从1974年在伦敦成立以来,一直以生产录音室监听用的单元和音箱为主要业务,其中SM 75-150球顶中音至今仍然是最优秀最著名的中音单元之一。1986年SCM音箱设计完成,最初是主动式设计,专供录音室使用,之后逐渐添加了被动式版本进入到普通家用市场。
 ATC创造的实际上是一种新派的英式监听声音,与传统的BBC监听标准不同,ATC的声音在保持准确无染的音色同时,又有着醇厚
丰满的中频和庞大快速的低频动态,所以对于各种(特别是现代)音乐类型的适应面明显要宽了很多。因此,很多著名的唱片公司、录音师、音响设计师都采用ATC的产品作为标准来制作自己的作品,像EMI Abbey Road录音室、CBS/SONY公司的英国Mastering中心、YAMAHA研究发展中心、英国皇家音乐学院、Pink Floyd's录音室、Krell公司、NAD公司、Telarc唱片公司等等,都是ATC的用户。当然了,有这些专业人士对ATC的品质作“背书”,普通的音响发烧友对它也是趋之若骛,ATC的痴迷爱家遍布全世界。

 不过,要把ATC玩出好声可是不容易的,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原因,ATC的不足和它的优点一样非常明显。从大部分玩家们那里得到的反馈来看,ATC音箱针对家用市场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两点:一是不易驱动,二是高频段较暗。实际上第二点与第一点是相互联系的,由于阻抗低,要得到足够的音压和动态,放大器所承受的压力就更大,这样就容易造成频段表现上的不均衡。不过,高频暗并不意味着很难听,ATC的这种高频是比较内敛的,虽然没有很多品牌音箱那种辉煌夺目、纤毫毕现的听感,但细节、准确度、平衡感仍然是非常出色的。然而话虽如此说,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保持自有的独特风格而又能吸引更多的用家,这才是所有厂家的当务之急。对于ATC来说,重点就是放在如何解决上面两个问题上,而这里要介绍到的SCM19所属的最新“Entry”(入门)系列音箱就是ATC给发烧友们交出的答卷。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1:15:01 | 只看该作者
新款产品采用了新的外观和新的单元
  
  “Entry”是ATC的入门系列,当然价格也是最便宜的。2001年时第一批“Entry”系列问世,分别是SCM7、SCM12、SCM20、SCM35。大家都知道,ATC音箱编号中的数字就是表示箱体的内容积,像SCM7就是箱体最小的一款,内容积7L,依此类推。时过5年之后,也就是在去年,ATC更新了“Entry”系列的型号,推出了全新的SCM7、SCM11、SCM19和SCM40取代老款,前3款是书架式设计,最后一款是落地式。相比之下,SCM19是一款比较有代表性的型号,一来它是此系列中最大的书架式型号,在低频效果方面较SCM7和SCM11有优势;二来书架式更利于摆位,同时对放大器的需求又较落地式少一些。你知道ATC在国内烧友中最经典的作品是哪款吗?就是SCM20,而新款的SCM19虽然从数字上来看比20L的箱体内容积小一点,但实际上两者是一样的,数字的变化仅是厂家为了避免混淆而为。

  从外形上,新款的SCM19明显更具有现代特征,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前障板凸起、用于安装单元的灰黑色那一块,而不像老款中使用的内陷式前障板。这块灰黑色面板厚度是前作的两倍,达到36mm,提供了更强的稳定性。另外,面板的边缘也首次采用了曲线型的边角处理,多少跳出了过去产品给人的那种四四方方、严肃甚至有点呆板的印象,这些曲线也经过了精密的计算,可以有效改善反射声波的绕射,提高声音的清晰度。除此之外,箱体的制作仍然是ATC的传统方式,方正的六面体,表面覆有漂亮的真木皮;箱体由厚18mm的MDF板制成,内壁用5mm厚的沥青垫作内部阻尼,单只音箱重达16kg。据称在新款产品中,ATC的校音是以无网罩来进行,所以在实际听音的时候,最好还是将两只网罩一起取下。

     SCM19为标准的两单元两分频双线分音密闭式设计,分频器为二阶巴特沃斯设计,采用了金属聚丙烯电容、大型空芯电感和陶瓷电阻。ATC也是自行设计生产优质音箱单元的厂家,而他们最优秀的单元就是“Super Linear”(超线性,简称SL)系列,不过这种SL单元造价不菲。你想花最少的钱买到全部使用SL单元的ATC音箱吗?那么就请看SCM19吧!新款SCM系列另一个重大的变化是那只高音单元,你可以看到高音单元四周的面板竟然是由亮闪闪的铝合金制成,更进一步地提高了音箱的时尚感,相信很多ATC死忠爱家要花点时间来适应这样的造型。这只高音单元直径25mm,采用钕铁硼磁液冷却,振膜为软球顶编织材料,四周的铝合金面板表面呈弯曲的弧形,形成一个高频声波扩散器,对于加大高频声波的投射范围非常有效。此外,高音单元位于一组精密的铝制导管之中,独立工作,与箱体形成两个分离的空间,受中低频单元的干扰更小。中低音单元是ATC的典型设计,巨大的球顶防尘罩、振膜表面凹凸不平的阻尼物质,非常有特色。这只中低音单元的直径是150mm,与过去产品中使用的型号相比,明显可以看到边缘的橡胶振膜要宽厚一些,可以推断要容易驱动一些。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1:15:42 | 只看该作者
声音延续传统风格,全频表现更为平易近人
  
  虽然ATC厂家声称新的“Entry”系列较过去容易推动,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出动多款放大器来伺候SCM19,最终选定钟神JA2/JA100豪华版双单声道前后级放大器和以高性价比著称的英国品牌Naim(铭)5i CD播放机。前者是取其中高频柔顺、低频厚实沉稳;后者是取其音色靓丽、细节丰富,与SCM19搭配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SCM19的高频表现确实与过去的ATC型号有着较明显的提升,无论采用哪台机器进行搭配,你都可以得到亮丽、细滑,同时兼具细节和柔美的高频,不得不说这是ATC声音特征的一次重大改进。过去很多ATC用家们抱怨的较暗较内向的高频表现,在这对音箱上一扫而空,三角铁悠扬闪亮、长笛的吹奏带有自然的延伸和充足的细节、小提琴的摩擦感也活灵活现。这比起过去非得在周边器材上反复尝试才能出现充足高频的情况来,自然是轻松了许多,显然ATC吸取了用家们的建议,在高音单元和分频方面作了调整。不过,相较于某些以高频飘逸张扬著称的音箱品牌来说,SCM19的高频仍然控制得比较低调,继续保持着柔和细腻的特征,绝不会有过亮过硬影响整体平衡度的情况。

  一般来讲,SCM19的高频段较老型号有所加强,必然会影响到中频的质感。事实是否是这样的呢?首先必须肯定的是:ATC赖以成名的中频风格继续保留,温润宽松、细腻自然。播放人声的定位和结像准确无比,当聆听一些录音麦克风比较靠近歌手嘴部的录音时,歌手嘴唇与舌部相碰、胸喉部位的自然共鸣,现场感极强,借着强大的解析能力,听起来真实得简直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再来听听小提琴的演奏,琴声充满了韧劲和弹性,音像浮凸而生动,高密度的特征仍然表现十足。谈到与ATC老款音箱的中频比较,可以感到老款型号的那种发粘发湿的感觉略略有所减弱,活生感和轻松感更突出一些。这种改变是如何造成的呢?是厂家针对新款音箱的中频段专门作了调整还是受到高频有所提升的影响呢?个人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如果要我来作个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新款SCM19,这种自然、中性、轻松、流畅的中频显然向纯正的监听风格又迈进了一步。

    低频段,ATC为之骄傲的扎实动态依然表露无遗,弹性、结像、下潜、细节都达到了同档次音箱的顶尖水平。试播一段现代爵士乐你就会明白,低音大提琴充满了筋肉感,结实而弹跳十足,琴弦弹拨之后在空气中震颤的嗡嗡声充满现场感,在好多小型落地式音箱中听起来都没有这么爽。ATC音箱不是很多人说声音越大越好听吗?一点也没错,播放交响乐时,你大可以把音量不断开大,定音鼓如电光火石般从音场深处爆发出来,冲击力十足;大提琴的齐奏如浪潮般一波波地卷来,力道之中还包裹着密实的细节,实在过瘾。当然了,SCM19的低频量感和下潜深度还是没办法和大中型的落地式音箱相比,但在体积相似的书架箱音箱中,以我本人接触到的范围内,排进前三甲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音场方面,SCM19优势明显,宽松自然,背景极为深暗,再加上准确到一个点上的定位能力,营造出宽大含蓄、自然真实的现场感毫不费力。
5#
发表于 2007-11-9 07:5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weihong 的帖子

ATC 11 請報價 gary570823@hotmail.com
請問 ATC 11 配哪種功放較合適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1:00:45 | 只看该作者
中低价位选择胆机,中高价位可以选择大电流的晶体机。
7#
发表于 2007-11-9 19:54:48 | 只看该作者
请报价。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0 09:22:51 | 只看该作者
收信。
9#
发表于 2007-11-14 21:1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weihong 的帖子

请问版主,用KRELL400推SCM19效果如何?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09:40:25 | 只看该作者
还是不错的,中低频都比较扎实饱满,只是在二头的延伸上稍欠一些,这与音箱的设计特点也是较为吻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5-24 23:08 , Processed in 1.2878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