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68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NAD M3合并式放大器——它有实力成为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5 12:5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时候我认为“3”是NAD公司的一个吉祥数字:NAD早期的经典型号、销量超过80万台的是3020合并机;第一台Hi-End级的合并机是S300合并机;甚至上一届的顶级前后级也是S100+S200——加起来还是有个“3”字。所以,NAD最新的顶级系列“The MastersSeries”(大师系列)中把全新的合并机旗舰命名为M3,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传奇的M3

一个神奇的型号135照相机中的极品Leica(莱卡)声名远播的M3旁轴相机是1954年推出的,直至今天都还是一个神话,甚至还有人在使用它!著名的BMW(宝马)汽车公司也有M3经典跑车;Audio Note公司也有型号为M3的著名电子管前级放大器;Dynadio公司的Dynaudio Acoustic M3是一对表现全面的大型主监听箱,素质超凡;Musical Fedielity(音乐传真)公司采用Nu-Uista电子管的M3合并机是厂家值得骄傲的产品……

今天要说的也是M3,NAD的M3,它也无愧于这个名字。

33.jpg (18.12 KB, 下载次数: 192)

33.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2:59:06 | 只看该作者
NAD是上世纪70年代成立于英国的著名音响公司,它以物美价廉、好用实在的产品而闻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国际性公司。

NAD的产品不乏创意,但长期以来是走中低价的大众路线。许多人在回顾发烧经历时,甜蜜而沧桑的记忆中难免会有NAD的名字,可以说,是NAD的物美价廉把许多人带进了音乐的大门。记得奥斯卡影后查理兹·塞隆主演的影片《偷天换日》中的几个盗金贼在盘算有钱之后干什么,有人居然说是要买NAD的音响——可见NAD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之深! j#rA nssp(?J&w

但事实上,NAD的第一个Hi-End系列产品:Silver Line(银色系列)是公司创牌25周年时才推出的。当时推出的有S100前级,S200立体声后级、S300合并式放大器、S400调谐器及S500 24bit CD机。它们都是价钱合理、素质优异的高级产品,只是当时没有更多的人去慧眼识真金一一没办法,NAD一直都是比较低调的公司,加之是第一次推出Hi-End级产品,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2:59:33 | 只看该作者
M3 NAD向大师系列致敬之作

我听到最多的关于S300的“前身今世”之说是NAD与Gryphon同属一个集团,当年为了让NAD走进Hi—End之门,所以玩了个“一机两型”,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内部用料、线路布局和Gryphon Tabu超级相似的NAD S300。但事实上,尽管超级相似,还是略有不同的,所以在声音上也略有区别:Gryphon Tabu更显柔润一些,而NAD S300就趋向厚实有力一些,同样都是素质超凡的合并机。

步人新世纪,实力雄厚的NAD公司欲在高级音响市场争取一片空间,所以推出了全新的“The MastersSeries'’(大师系列)产品,其中NAD的创始人之一BjornErik Edvardson先生(曾设计过传奇的NAD 3020功放)也参与设计,这位音响界的殿堂级元老人物能带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惊喜呢?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3:00:31 | 只看该作者
全新的外观与设计
NAD第一代Hi-End合并机S300外表洁白高雅,面板极为简洁,只有居中的大型音量控制钮和两旁的六个按键,背板上的接线端子也很简洁。而第二代的M3则改用了银灰色外观,面板中间增加了一个数字显示屏,但依然十分简洁。和S300一样,M3机身两侧是大型的外置散热片,整机加工工艺出色。接驳端子方面,M3比S300稍丰富一点,接线柱增加为两组,更方便玩双线分音;仍有一组平衡式的输人口,但增加了前级输出和后级输入,因为此机可以单独用作前级或后级使用,使用上更加方便。

bM
打开M3的机顶盖,我看到的是比S300更复杂的设计和更先进的安装布局。和S300一样,M3也是从信号输入就开始的全对称式设计,全平衡放大电路,因此机箱内布局严谨、用料充实、加工精良。以往S300的变压器和主线板之间用一板金属板隔开,而M3做得更彻底,两只订制的名牌高电流环型变压器外都加了金属外壳,屏蔽效果更优良。与S300相比,M3在线路设计上无疑更成熟:首先是它的音量电位器由以往S300采用的传统的Alps电位器换成了由精密电阻控制的电位器,其电阻精度在1%之内,音量步进以0.5dB为单位,这完全是Hi-End机器的做法;这样不仅永无传统电位器的磨损或噪声之虞,寿命极长,精度极佳而且声道分离度更好,信噪比更高。其次M3的电源供应非常充足:两只优质的环型变压器功率大、内阻低、漏磁小,配上每声道两只NAD订制的22000L1F/80V电解电容,共计88000uF可谓能量充沛。M3内部采用了多级稳压,所用的也是优质元器件。其次,M3内由于元件众多,它采用了多块线路板,布局巧妙;还采用了不少贴片元器件及表面安装技术,这也是在S300之后的一个提升!

M3的信号源输入采用优质继电器进行切换,功率输出级采用多管并联输出,以获得大功率,低内阻的效果,这都是一台Hi-End合并机的“标配”。



在此中间我们把著名的“合并机皇”Mark Levinson No.383与M3进行了对比。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两机开膛后的照片,是否比较相似呢? L&`+Z)m{-W5{

22.jpg (237.5 KB, 下载次数: 202)

22.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3:00:55 | 只看该作者
M3出色的实用表现

NAD的器材我用过不少,可以说没有让人失望的。低端的NAD外观朴素,用料一般,光看做工和用料不及国产的许多品牌;但是您听听它的声音,却往往会大吃一惊:NAD的声音朴素、中性中略带一点厚润甜美,有着英式合并机一贯的音乐韵味;但是却不软、不浑,实在令人对NAD的设计班子心生敬意。NAD的一些独特技术如“气囊功率”、“柔性剪锋”多年前已成名,标称输出功率不大的合并机往往有着令人吃惊的驱动能力;事实上,这两个经典设计已在不断进化,更趋完善。如NAD最近宣传的Power Driver就是在原“气囊功率”基础上的一个改进电路,NAD的中低价产品就有很好的声音表现和驱动力,那么顶级产品呢?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3:01:11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仔细听听M3

试听时我们采用了五对高级音箱,除了本刊使用数年的丹拿“信心2号”,还有笔者自用的ATC SCM 20,以及刚从朋友处借来的,本人“觊觎已久”的顶级书架箱丹拿髓,丹麦新秀“锐都”的X—Centric和一对用欧洲另类名厂单元自制的书架式音箱。虽风格各异,但均是书架箱珍品。此外,我们还把M3与383来了个实地比较。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3:01:47 | 只看该作者
出人意料的驱动力

383是合并机中罕有的表现全面的“合并机皇”,它的名声、设计、做工、用料以及实际表现都是一流的。多年来我一直在关心Hi-End合并机,但少有一台在各方面都是胜过383——可能惟一的例外是Krell的FPB,但是FPB的价格实在是不便宜……

对于No.383,我惟一觉得不太足够的是它的功率为100W,略小。当然,它的控制力很好,我们试用它在小房间里推过高灵敏度但难以驾驳的WATT/Puppy 5,它的表现好得让人大吃一惊!但是对于ATC或老款的丹拿这种需要蛮力的音箱,No.383就有点底气不足,虽有力,但还不够“剽悍”,这在用它搭配ATC SCM 20听大型管弦乐作品时比较明显.

}#} ^be;pw7yg0Y-O
而M3搭配ATC SCM 20一上来就在驱动力上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意外。M3的失真很低,在20Hz一20kHz全频带输出,失真低于0.03%的情况下,能提供的额定输出功率为180W X 2(8n),在合并机里是很不错的!由于M3有“Power Driver'’及“Soft Cliping'’等独门线路,所以它的动态输出功率非常可观:300W(8Q)/520W(4欧)/700W(20),阻尼系数>150,具备高达50A的电流输出能力。这些都是由于Power Driver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实时连续地监测负载阻抗,并同时测量功放的基本信息,包括温度,长时间的平均输出功率等等,综合各项数据,内部电路可随时调节电源供应电压,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稳定低失真的最大动态功率,同时还有最高的电源利用功率。 3[;L[7P lMPK+Z#c

NAD M3推ATC SCM 20重播候孝贤的电影《悲情城市》原声CD时,电子乐器制造的惊人动态让ATC SCM 20爆得十分灿烂。SCM 2Q的那只巨无霸7英寸中低音是世界上最“夸张”的一只7英寸单元,它重约9.2kg,拥有3英寸的巨大音圈,车胎似的悬边和巨大的冲程,但由于它的振动质量大,灵敏度极低而十分难以驱动。用NAD M3推ATC SCM 20时,重播的男中音、男低音和低音大提琴都有着浑厚饱满又不迟滞的音色,重播的低音大提琴也韧劲十足,大鼓撼动人心,交响乐场面壮阔!ATC SCM 20的频响标得保守,仅为80Hz~12kHz(±2dB),60Hz一20kHz(±3dB),当然在极低频延伸上略差;但饱满雄壮的中低频经M3的驱动,果然是魅力十足。M3的驱动力十足,不仅远远超过以往的S300,也胜过No.383不少!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3:02:04 | 只看该作者
健康活泼的音色 :z.b }l KL*`_:c

NAD M3的高中低三频平衡度极佳,没有头重脚轻、里出外进的毛病——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好多昂贵的合并机也只有音色可取,平衡度、驱动力不一定很好。 !Gy5K N9n S$gJ c
/H,R mb"DA^'F:]|
NAD M3的声音非常干净爽朗,健康活泼,它没有,明显的染色,走的是高分析力、强驱动力的Hi-End器材路线,靠的是高传真度来吸引人,而不是玩“小聪明”的独特音色。其实平价的NAD也少有染色,只是分析力、驱动力、音色、质感等不能与M3相比。

NAD M3的瞬态响应很好,听打击乐时表现出生龙活虎的现场气氛,高频的泛音充分,各种乐器质感和形态逼真,比如听《当铺爵士》这张CD,您会发现NAD展现的是音乐而不只是音响。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3:02:26 | 只看该作者
音响性不错

对于一台用来昭示NAD最高水准的合并机,在好听、耐听和驱动力“百无禁忌”之余,我还要关注它在音响性方面的表现,这一点它也没让我失望。M3的音场很宽、深度也足够,各种乐器和人声的大小比例合适,定位清晰稳定,空间感好;而且,即使在乐器合奏时,也有清晰的织体和丰满透明的音色,大音压下不会吵人、失真,音场也不会压缩,是高级机种的表现。 s sF gf[n(WB;I

可以说,如果是盲听的话,您一定不相信这是NAD的声音,或者说不是您认为的那个只靠高性价比闻名的NAD。NAD M3的优异表现,已超过了我原先以为很不错的NADS300不少! 7k8|l*`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3:03:11 | 只看该作者
“百搭”个性

? s0F'L7dUm 此次试用的几对音箱个性各不相同,有高分析力、高密度的,也有分析力不太高、音色浓郁凝重的,DIY的那对音箱分析力极高,但高频偏多、音色明亮、线条细……这些对于M3来说,都没有明显搭配失误的,因为M3是一台个性并不强而且表现全面的产品。 E7Dr-es
;S8l\5|+D

与MarkLevinson38a相比之下的不足

最后要说一说NAD M3的一点点不足:在与Mark Levinson这个贵族晶牌相比时,M3的音色显得比较朴素,略欠一点高贵。而且,Mark Levison的声音更润泽,空气感也更丰富一些。当然,这是MarkLevinson的长处,它的细腻润泽、高频出彩在Hi-End机种里也是闻名的。

q"SYb yf GY
两机的分析力都高,但Mark Levison的就像是Leica、Zeiss镜头的那种锐利,而NAD M3的就像是Nikon镜头似的那种锐利。如果NAD M3在润泽度、空气感上更上一层楼,那就算面对欧美一流Hi-End合并机也毫无愧色。

总之,NAD M3十分优秀,尤其是考虑它的售价,我相信它会成为一个经典,因为它有这个实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13 20:46 , Processed in 1.1828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