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eih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贪图逸乐的美食癖幽默大师罗西尼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1:37:06 | 只看该作者
但罗西尼雅俗共赏的喜歌剧在当时德奥舞台轰动的实况的确不容忽视,就像咱们红透半边天的小天王周杰伦一样不可思议。怀念群星会时代老歌的老年人或喜欢校园民歌的四、五年级中年人,一定对他不知所云的歌词、咬字不清的唱腔、属而啷当的态度、蟑头鼠目的嘴脸感到不屑,但这只说明了你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雅量,一点也不代表你的品味比他高明。像舒曼就比较持平:『如果我们抵制罗西尼所有的作品,那就有失偏颇了,毕竟那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启发了德国音乐家。』华格纳也不得不承认:『他是可以制造人工鲜花的能工巧匠,他用天鹅绒和丝绸做成了花,涂上迷人色彩,用香水使花萼发出香味,就像从真花里散发出来的一样。』犬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也跳出来帮衬:『许多反对者鼓噪著说罗西尼的音乐只是一种空洞的、纯粹对耳朵的一种刺激。但是,如果更接近他音乐的旋律,你会发现它富於才智,对心灵及感情都很有冲击力,即便它没办法用严格的德国音乐理论来分类。因为他自由的旋律超越了剧本的限制,你要嘛停留在剧本上,对他风马牛不相及的音乐生气,要嘛就乾脆忘记剧本,去享受他那天马行空、插科打译的音乐。』或许读者还不懂黑格尔充满文字障的评论,但德国诗人海涅(Christian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856)把它说明白了:『神妙的大师,义大利的太阳,你的音乐之光照耀了整个世界!我那可怜的同胞们没看到你的深邃,是因为你用玫瑰把它遮盖起来了;他们觉得你的乐思不够庞杂厚重,那是因为你飞翔地如此轻盈,你装上了神的翅膀!』一向傲骨嶙峋的巴尔托克(BelaBartok,1881—1945)在听过罗西尼的厂摩西』(Mose)後,说的更露骨:『你们这些德国大师一韩德尔、巴哈,甚至你一贝多芬,都跪下吧!义大利来了!成功者来了!现在轮到罗西尼说话。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1:37:53 | 只看该作者
罗西尼的音乐观

     罗西尼曾说:『莫札特是我少年时期的偶像,成熟时期的渴盼,老年时期的安慰。』这句话将罗西尼的音乐观表露无遗。对既不知性也不感性的罗西尼而言,他的音乐完全是一种本能,与後天学习无关。他只在1806年进到波隆那成立於1661年的『爱乐学院』(AccademiaFilarmonica),跟马泰神父(Padre Mattei,1750-1825)修过4年课,所受音乐教育极其有限,文学修养极其匮乏,好的剧本对他像『乌龟吃大麦』,难怪他一点也不稀罕好剧本,他自己也说:『就是给我一张洗衣店清单,我也可以将它谱上音乐。』也由於他跟女人的关系只停留在肉体层面,因此虽然年轻时风流韵事不断,但他的歌剧里普遍欠缺深刻的爱情,这点让白辽士相当气恼。罗西尼一生不喜欢卖弄学问的人,也不喜欢学究式的创造,他认为音乐应该是一种『意念和表达』(ideal and expressive),而不是一种厂模仿仑汁二,他有句名言:『音乐只有两种。一种是好的,一种是坏的。除了令人厌倦的音乐,都是好音乐。』虽然罗西尼因为贪财接受过多邀约,使得他不得不在作品里七拼八凑、胡乱剪贴,甚至有三部歌剧使用同一首序曲的情形,但他的音乐永远都是那么活泼有朝气,有著温暖宽广的旋律与不容置辩的音乐性。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1:38:26 | 只看该作者
不过,他作曲的态度不太认真,在跟朋友闲谈时可以作曲,在抄谱员的喧闹声中也可以作曲;在钓鱼时可以作曲,躺在床上也可以作曲。据说他有天想煮锅饭当晚餐,一位歌手在旁边央求帮他写首咏叹调,因此他写下『米饭咏叹调』(L'ariadel riso)。罗西尼对音乐的旋律及歌者的音色相当敏锐,他总可以像裁缝师傅一样『尽量掩饰顾客身材的缺点,衬托他们的优点。』让身边可供支配的歌手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当然,若他想『整』某一个歌手,那也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像菲利·加利(Filippo Galli)就被他整过,罗西尼围绕著他声音中的缺点写一整段宣敍调。碰到二流的歌手,他也会写一些诸如[巴比伦的奇洛』(Ciro in Babilonia)中的『米糕咏叹调』(ariade,sorbetto)的音乐,让观众在这些角色登场时,有空可以放心去买当时义大利流行的雪糕解馋。罗西尼自认是个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需要他时,就可以『制造』出音乐的『艺术工匠』,他把『歌剧』当作一种混饭吃的行业,终其一生,无论是别人的或自己的作品,他总能用一种旁观的态度来欣赏,完全没有日後浪漫时期那几位作曲家敝帚自珍、不可一世的自负性格。晚年时,旁人间他自己觉得有哪些作品可以永垂不朽,他先是嗤之以鼻、不以为然,深思熟虑之後,他说:『奥泰罗』(Othelo)的最後一幕,『威廉·泰尔』(Guillaume Tell)的第二幕,以及『塞维里亚的理发师』的全部。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1:39:02 | 只看该作者
急流勇退?见好就收?

     就像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主宰者恐龙突然神秘地灭绝一样,罗西尼以37岁春秋鼎盛之年结束他如日中天的歌剧事业,开始以『前作曲家』身份自居,引来不少猜测。有人怀疑是他的健康亮起了红灯;有人说他根本已是江郎才尽;在『周六晚会』中专司演奏的『小弟』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说:『罗西尼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表达的了』;奥地利乐评汉斯立克(Eduard Hanslick,1825 1904)则以他的专业观察说:『罗西尼是一个没有妄自高估自己天份的聪明人,作为一个多产的作曲家,他渐渐感觉到大量的创作已经让他筋疲力尽,他已经没有能力再持续创作像『威廉·泰尔』那样的作品。特别是1830年发生的那场波及审美观的巨变使罗西尼意识到,他的那些义大利歌剧将很快地不再受到欢迎…十年後,人们可能就会厌恶他在作品间不断复制的片断,甚至唾弃他这个曾经令誉等身的大师。』罗西尼一直到晚年定居巴黎以後才正面回应这些闲言闲语:『人生至此,夫复何求?我并没有子嗣,如果我有,当然我会选择继续工作。但我发现我呕心沥血地在15年中写出40部歌剧後,我需要静养,於是我搬回了波隆那,想在那边安安静静的生活,然而因为我在政治上被贴上『复辟派』的标签,奥地利总督诺比里那厮对我十分不友善,经常带兵荷枪实弹地到我家嘘寒问暖,我只能把波隆那的地产全部出售,远离家乡…喜剧就是这样结束的!』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1:39:32 | 只看该作者
可是在当时,就是罗西尼本人可能也没料到自己会『被迫封笔』!原来,汉斯立克口中的『巨变』指的就是1830年7月底的法国『七月革命』1829年8月3日罗西尼在巴黎歌剧院首演『威廉·泰尔』後,罗西尼被誉为当代最伟大而且还健在的作曲家,他获得国王查理十世的一份每两年为巴黎写一部新歌剧的合同,10天後,他在盈耳的喝采掌声中离开巴黎,还写了一首『再会之歌』(Song Of Farewell)感,怀夹道欢送的巴黎民众的知遇与热情,结果不到一年,就因为1830年7月底的法国『七月革命』,被新继位的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片面解约,当局还吹捧麦亚白尔,故意冷落他的作品、让他难堪。为此,罗西尼与法国**缠讼6年,搞得他身心交瘁、疲惫不堪。除此之外,早年因为太多的『性消遣』而罹患的性病也开始产生一些并发症,他开始发秃齿摇、尿道膀胱发炎、剧烈腰痛(Lumbago)、神经衰弱(neurasthenia)、夜不安枕、精神抑郁(hypochondria)、屡有自杀念头。偏偏也就是这时候,他的第一任妻子一伟大的花腔女高音、那不勒斯圣卡罗歌剧院当家花旦伊莎贝拉·柯布兰(IsabellaColbran,1785-1845)也跟他闹分居,内外煎熬的罗西尼再也提不起劲作曲。他在给好友麦菲(Maffei)的一封信里提到:『我现在才察觉,我以前写歌剧时,根本是那些优美的曲子自己来找我的,现在要我去找它们,以我这懒散汉的能力,只能停止写作、彻底放弃了。』在给男高音歌手唐赛里(Donzelli)的信中也透露相同的讯息:『写音乐需要新的意念,现在我所拥有的只是懒散和浮躁。』如此看来,浪头上的罗西尼绝对不是自愿下来的,他是摔下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16 19:21 , Processed in 1.11959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