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34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贪图逸乐的美食癖幽默大师罗西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 16:1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若说有作曲家在世时的名声就压过『乐圣』贝多芬的话,那恐怕非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莫属了。法国小说家司汤达尔(Stendhal,本名亨利·贝尔MarieHenri—Beyle,1783-1842)形容他:『新的征服者已降临世界。从莫斯科到那不勒斯,从伦敦到维也纳,从巴黎到加尔各答,他的名字挂在每一个人的嘴上,这位英雄的声名无远弗届,只有文明传播的疆界才是可能的止境…』连与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1769-1821)并列影响19世纪法国最钜的『两个伦(人)』之一的英国诗人拜伦(George Gordon,Lord Byron,1788 1824)都总是哼著罗西尼的歌剧片断,他说:『罗西尼是这个时代乃至於任何时代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人们到处跟着他,不停地对
他叫喊、歌颂并加以神话,他获得的礼遇远超过任何一位帝王。』

      1822年肇始於维也纳的『罗西尼狂热』(白辽士语)席卷包括英伦在内的整个欧洲,每一个首都都有大批粉丝日夜渴盼著罗西尼的造访,他到伦敦时,威灵顿公爵(Duke Of Wellington)亲自招待他;他到巴黎时,国王路易十八也待他如上宾;他到维也纳时,梅特涅(Klemens Wenzelvon Metternich,1773-、859)照样设宴款待,还在『维洛那会议』(Congress Of Verona)中盛赞他是『和声之神』。萧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1810—1849)在华沙的歌剧院只听罗西尼的歌剧,甚至临终时也只想听罗西尼的曲子;圣彼得堡诗人普希金(AIexander Sergevitch Pushkin,1799—1837)的『鲍理斯·戈多诺夫』(Boris Godunov)也『借用』了他『鹊贼』(Lagazzaladra)里的一个点子:法国诗人兼批评家泰奥菲尔·高提耶(Theophile Gautier 1811-1872)颂扬他是『现代音乐之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6:18:31 | 只看该作者
他的人气历久不衰,在37岁封笔後依旧如此。那(1829)年,罗西尼已被誉为『世界第一作曲家』,爱尔兰小说家摩根女士(LadyMorgan)曾记载巴黎上流社交圈的一场讨论,大家谈论谁是全巴黎最机智的人物,司汤达尔豪不犹豫地说:『罗西尼!』连原本视罗西尼为『音乐恶魔』(Lucifer)的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n 1786—1826)见识到罗西尼的幽默後,都尽释前嫌、结为莫逆叫836年,孟德尔颂(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在希勒—(Ferdanand Hiller 1811—1885)家中第一次见到罗西尼後,完全被他迷人的个性所吸引:『罗西尼的所有表情及言语都闪烁著智慧、活力与幽默,任何人若怀疑他的才华,只消听他一席话就会改变看法。』1832年,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1870)举办一场化装舞会,巴黎名流全数到齐,罗西尼打扮成『塞维里亚的理发师』(II Barbiere di Siviglia)主人翁费加洛(Figaro)的模样出场,他的光彩压倒所有人,连法国大革命硕果仅有的大英雄拉法叶—(Marguis de Lafayette,1757、834)都相形失色。

      罗西尼一生锦衣玉食、出入名宫华厦,是个十足的生活享乐主义者,连顶级菲力牛排餐『罗西尼嫩牛肉片(Tournedos Rossini)』都以他为名。虽然对众人没完没了的阿谀奉承感到不耐,但从罗西尼臃肿不堪、『除了妇女病以外,什么病都有』的身体看来,他显然很享受终日饭局不断的生活。罗西尼1843年重返巴黎,有2,000个人排队等著想见他,1855年定居巴黎後,每周在自宅举办『周六晚会』(Samedi Soirs)准备美酒佳肴款待社交圈时尚名人,提携後辈音乐家,也演奏自己的一些小作品,差不多当时有点名气的音乐家都来拜访过他。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6:22:28 | 只看该作者
生性乐观的罗西尼自承一生只哭过三次,第一次是他的【塞维里亚的理发师』1816年2月5日在罗马首演失败;第二次是有一回野餐将烤熟的肥鹅给掉进河里;第三次则是1817年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後人很可以体会24岁的年轻作曲家第一次推出既生动又活泼的喜歌剧,竟遭受严重挫败的心情,也可以了解天才与天才间的惺惺相惜,但那只烤鹅在罗西尼心中所占的份量就令人匪夷所思了,原来罗西尼是个非常重视口腹之欲的人。他不辞辛苦地从秘鲁以及其他难以想像的蕞尔小国搜罗琼浆玉液,他常常向访客夸示他的酒窖并引以自豪;他很喜欢波隆那(Bologna)的乳酪、香肠及腌肉,旅居巴黎时,没有比收到这些食物更令他高兴的事了,他曾在信中跟朋友说,这些食物比世界上所有的勋章或礼遇都值钱;他对搜集食谱也颇感兴趣;对肥鹅肝饼(pates de foie gras)更是特别偏爱…难怪华格纳(RichardWaqner,1813—1883)说罗西尼『满肚子装的不是音乐,而是波隆那香肠』。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6:24:16 | 只看该作者
讲到罗西尼对醇酒美食的缺乏抵抗力,圣彼得堡音乐院小提琴总教头奥尔(Leopold Auer,1845—1930)在他的回忆录『我漫长的音乐生涯』(My Long Life in Music,1924)里记载著罗西尼亲口对他说的一段话:『我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比吃更重要了,专心致志的吃甚至比销魂蚀骨的爱情更重要。胃统治著我们激情的大乐队,并指挥我们的行动。低音管咕哝著不满、短笛尖叫出渴望,就像是空荡荡的胃,而饱餐後的胃则像是三角铁或定音鼓敲出的兴高采烈。至於爱情,就像杰出的歌剧女主角,她对著大脑哼唱抒情调,能让耳朵陶醉、心灵愉悦。吃喝、恋爱、歌唱与把食物消化这四幕戏组成了『人生』这出喜歌剧,就像香槟的泡沫,在它消失前没品尝过它的人通通是傻瓜。』

     罗西尼的好友一一欧洲首富、法籍犹太裔银行家罗斯柴尔特男爵诗四(Baron James de Rothschild)有天差人给罗西尼送去上好的温室葡萄。罗西尼为表示感谢,写一张字条让来使带回去:[你的葡萄滋味没话讲,但我可不想靠吃葡萄来解葡萄酒的馋。』於是罗斯柴尔特男爵又给罗西尼送去几瓶顶级的拉菲堡(Chateau Lafite)红酒。有人说钢琴演奏家嗝屁时,最後僵硬的是那十根手指头,但自称『四流钢琴手』的罗西尼可能不是,他就是十指僵硬、全身死透了,他的胃仍然继续在【蠕动』。
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6:25:35 | 只看该作者
罗西尼式的幽默

     不必作曲的时间里,罗西尼习惯晏起,带上假发,遮住秃秃的大脑袋,然後穿戴整齐,下午一点准时出门。他碰见第一个马夫,就会招呼并问他:『你的马儿累吗?』当马夫回答他:『当然不累!』时,罗西尼就绝对不会坐他的车。他除了疲惫不堪的马之外,从不相信其他人,而且终其一生不搭火车。他的生活态度就是彻底实践佣懒『慢活』、享受人生。

     旅居巴黎时,一天早晨,有一位流浪风琴艺人碰巧站在罗西尼的窗前演奏阿莱维(Jacques Fromental Halevy,1797-1862)注六厂奎多与吉内芙拉』(Guido and Ginevra)中的一首浪漫曲。罗西尼把这个邋遢的小流浪汉拉进房间,抓住他不住地摇晃,大叫:[兔崽子,是不是有人付钱给你,让你在我窗口拉这种狗屁音乐?说!小混蛋!』小流浪汉对所有他知道的义大利神明发誓:『没有这回事!』『你骗人,坦白说吧,谁让你到这儿来,用这么糟糕的音乐毒害我?』『真的没有啊!』最後,罗西尼给了这小街头艺人两个金币,那小鬼摸到金币时,眼睛倏地大了起来。『拿去吧,给你的手风琴加点新曲目,到阿莱维先生的窗口下演奏60次『唐克雷第』(Tancredi)中的咏叹调!听到没?60次!』『是!先··先··生··生』小流浪汉结结巴巴地回答,『也许以後阿莱维能学会怎么写音乐!』罗西尼摇著头边说边钻进他的被窝,睡他的回笼觉。

     不只是阿莱维,连当时在巴黎已经崭露头角的『钢琴之王』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与高分贝提倡『未来音乐』的华格纳都也被他揶揄过。有一回,李斯特去拜访罗西尼,在普莱艾尔(Pleyel)钢琴上即兴弹了一段疯狂的旋律。结束时,罗西尼说:『我更喜欢另一首。』『另一首?』李斯特没听明白。『是的,我更喜欢海顿的『混沌』(Chaos)!』至於华格纳,有个故事可以说明他对厂未来音乐』的不屑。一个朋友到罗西尼家里作客,发现他正在发愤研究『崔斯坦与伊索德』(Tristanand lsolde),於是问他有何高见。罗西尼说:『多美的一部作品呀!我从没见过这样优美的表达、这样有新意的音乐力量,伟大的歌剧改革者如莫札特、葛路克(Christoph W.von Gluck,1714-1787)、齐玛罗沙(DomenicoCimarosa,1749-1801)、韦伯、麦亚白尔(Giacomo Meyerbeer,1791—1864)、梅尔卡丹特(Saverio Mercadante,1795-1870),乃至於我自己,可都没有写过这样美妙的音乐。』友人好奇地凑过去,结果被吓呆了,他发现罗西尼把华格纳的乐谱看倒了,罗西尼把谱正过来,瞄了又瞄,说道:『啊哈!这下可好,现在我连哪边是头、哪边是尾都搞不清楚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6:25:57 | 只看该作者
罗西尼在他的幽默中表现他的人生观,也在幽默中透露他的艺术观。法国轻歌剧作曲家奥博(Daniel—Francois·Esprit Auber,1782-1871)也问过他喜不喜欢华格纳的『唐,陵瑟』(Tannhauser),罗西尼说:『那是必须听上好几遍才能懂的音乐。不过,我并没打算听第二遍。华格纳的确创作过一些优美的片段,但其他的大部分都很糟信J罗西尼直到晚年还是不认同华格纳的音乐,著名女低音赫丽特—维亚尔多(Louise Heritte-Viardot,1841—1918)在她的自传『回忆与难忘的经历』(Memoriesand Adventures,1913)中记载一段史料:『有一天,罗西尼问我,『你知道华格纳的音乐听起来像什么吗?』然後他掀开钢琴盖,重重地坐在琴键上,叫著:『就像这样,这就是未来之音!』
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6:26:23 | 只看该作者
罗西尼在挖苦别人的同时,也不忘幽自己一默。波隆那正经八百的乐评家们曾批评罗西尼违反许多作曲规则,罗西尼从不加以否认或辩驳,他跟身边的狐群狗党说:『如果我有时间多看两遍草稿,就不会有这么多错了。但你们也清楚,他们通常只给我六个星期写一部歌剧。而头一个月我总是在吃喝玩乐,像我这样年少得志的人就应该即时享乐,难道要等到我老掉牙时才享乐吗?在最後两个星期里,我每天早晨都写一首二重唱或咏叹调,晚上就急忙排练。你们说,我怎么发现的了伴唱部分的那一点点小毛病呢?』英国评论家路易斯·恩格尔(Louis Engel)认为饥饿与爱情都有让文人或艺术家妙笔生花的力量,他问罗西尼是不是也因为爱情或痛苦,激发他创作上的灵感。罗西尼用一贯的自嘲表情说出一段不为人知的事:『810年,我在赶写『摩西在埃及』(Mose in Egino)中的『摩西的祈祷』时,认识一位公主,她非常热情,有副好嗓子,经常和我彻夜长谈或唱二重唱。我拧不过她,只得陪她通宵达旦,为了补充体力,我弄了一些草药吃,在写g小调合唱那段时,我误把草药瓶当墨水瓶,把笔蘸满草药,结果在纸上滴出一块污渍,在我把污渍弄乾净时,瞬间有了把g小调改成G大调的念头。所以,如果你一定要问是什么启发我的灵感,那就谢谢那块污渍吧!』
8#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6:26:47 | 只看该作者
Rossini—Respigh
La Boutique Fantasque
Andrew Davis
Toronto Symphony
CBS35842


这部芭蕾音乐『古怪的玩具店』是雷史碧基(Ottorino Respighi,1879-1936)根据罗西尼『老朽的罪孽,中若干片段改编而成。旋律是罗西尼一贯的轻快悦耳,而雷史碧基的管弦乐配器更是灿烂多彩。迪亚吉列夫(Sergei Diagiley,1872-1929)曾将此剧搬上舞台,剧情是地中海边一家玩具店白天来了一对俄罗斯夫妇跟一对美国夫妇,同时看上一对跳康康舞的玩偶,只好各买一个,店主将男女玩偶分装,预备隔天寄出。打烊後,玩偶们恢复生气,一个个跳出来营救康康舞玩偶,男女玩偶互诉倾慕之情,跳起双人舞,所有玩偶都兴高采烈。一早,店主发现盒子里空空如也,他明白了玩偶的心意,决定不将他俩拆散,也高兴地加入玩偶们的舞蹈。

7orsdaf1.jpg (37.4 KB, 下载次数: 154)

7orsdaf1.jpg
9#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6:27:06 | 只看该作者
Rossini-Respighi
La Boutique Fantasque
Suite Rossiniana
ROyal Phi,harmonic Orchestra
Antat DOrati
DeccaJB79


此碟一面是『古怪的玩具店』组曲,另一面是『罗西尼风格』组曲。雷史碧基非常崇拜罗西尼,他在1925年改编了罗西尼『老朽的罪孽』中的24曲,取名为『24首有特性的小品』,又从其中选了一些片段改写成『罗西尼风格』组曲,共4个乐章。里头有选自、857年4月17日罗西尼为他的第二任妻子欧兰普·培莉席耶(Olympe Pelissier)的命名日所写的小品『没有价值的音乐』(Musique Anodine)的旋律,整首曲子动听已极,罗西尼称之为『没有价值』,实在是过於自我解嘲了。

7orsdoa1.jpg (14.75 KB, 下载次数: 184)

7orsdoa1.jpg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1:36:36 | 只看该作者
他人眼中出罗西尼

      『音乐纪事报』(La Gazette Musicale)第22期(1820)有一篇夫名评论批评罗西尼的『灰姑娘』(La Cenerentola):『这位作曲家在这部歌剧中再一次旷过份地借用了他以前的作品』,但人们早就料到他会这么做,甚至还非常愿意原谅他这么做,原因是他能够为人们带来如此惬意的消遣。』白辽士(Hector Louis Berlioz,1803-1869)一向厌恶(或者说嫉妒)罗西尼音乐的这种『娱乐效果』,他说:『音乐在义大利人而言不过是一种感官的乐趣…他们希望音乐就像一盘通心面,能够不经思考,甚至不需注意就可以立即被吸收。』他听过罗西尼的『塞维里亚的理发师』後,对罗西尼更反感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巴黎高尚人士圈内掀起的矿罗西尼狂热划让我愈发愤怒,因为我根本看不出罗西尼的音乐有什么可以跟葛路克与斯蓬蒂尼注十(Gaspare Spontini,1774—1851)大师作品相提并论的地方。他在旋律上的玩世不恭以及对戏剧表达和要求的马虎、他那反覆出现的华彩乐段、他那始终存在的幼稚的渐强和他那野蛮的大型喧闹场面都让我非常生气,以至於我在那部配器精当的伟大作品『塞维里亚的理发师』中都无法发觉他究竟有何高妙之处。我经常问我自己,怎样才能在义大利剧院许十—下面挖个雷坑,然後把剧院连同所有崇拜罗西尼的人一起炸上天去。』同样不爽罗西尼的还有伟大的德国作家霍夫曼(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1776-1822),他把罗西尼斥为『滑稽可笑的坏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16 19:18 , Processed in 1.19506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